以人為本,萬物為用。

紫覺大學堂
紫覺大學堂
  • 首页
  • 紫覺體系
    • 關於紫覺
    • 紫覺正文
    • 認識系列
    • 經典解讀
  • 結緣紫覺
紫覺大學堂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十二) 关闭 返回上一级  
2020-08-15
作者:紫府道人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十二)
+ 查看更多

紫师: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

无尽法界体性品。

欲界者,六尘十八界之相,万界万法之相。

凡所生灭,皆欲界相。

这是对欲界的定义。

而一般说到体性时,就会提到不动如如,不生不灭等词汇。

要在欲界众生位,去体证这不动如如的体性,难也不难。

难,首先是源于无明已生于欲界根身之中。

人所拥有的一切知觉自我,虽来源于这不动如如的体性,但当人禀赋此身心,受生之后,就会逐渐迷于境相六尘,随之波动起伏,全然忘却这体性本初。

所以,在此前提之下,第一难,便是难闻于法。

可以令人返观内照,息心止念之法。

第二难,就是闻而无法信受践行。

迷于身心五感六尘的境相感受中,迷于人世知见概念凡情迷网中。

无法坚信本来具足之法。向外逐求永无停歇。

第三难,难在虽信却无法安忍息心,总被世间名利八风所吹拂。

此三难,便是于世俗迈向修行的三道门槛。

自古以来,能迈过这三道坎的人,千万难能有一。

欲界万象,都是由本心动摇所幻现而有。

自古证悟者,都需要经历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的证境。

而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也便是心识由幻现的欲界万象中抽离,而回归如如不动的本位体性而有。

于欲界万象中众生而言的真实世界,就会分崩离析,消融于光明体性之中。

但,仅仅只是对于证悟者而言。

于其中的众生而言,世界还是那般的实在。

所以,未悟未证者,只能选择信与不信。

信则有路,疑而无缘。

不说疑者,即便是信者,若不能于法而得胜解,便也不可能有息心之行。

源于已然本心动摇深陷欲界万象之中,随波逐流,被共业洪流的漩涡所使,欲罢不能。

所谓身语意三门。

身,身之动,身之受,身之欲。

三者一体,不动则不受,欲又岂能生。

都由心动而有。

受生于欲界,只因动、受,沾染沉溺而不能出。

而当世之人,又有几人,肯丢弃此业身根尘之相。

哪怕修行,也会说人身难得。

但,人身难得,只因有法。

若不能于法信受而行,人身就只是人身,与它身无异。

没有坚定信,便不可能有无畏行。

此人身重要,还是践行于法重要。于真正修行人而言,自不用说。

这又是一个关口。

语,概念迷网,八风的重要风口来源。人与人之间,动摇彼此心神的关键。

人世共业洪流的强大惯性力量,大多来源于此。

能不能管住这张嘴,又是一个关口。

意,意识,意为识之根,识为意之动。思想种种,即心神之所动摇。

意动,识才受,受而沾染沉溺六尘幻相之中。

所谓息心定意,降心猿,伏意马。即不动,不受,不欲也。

这是根本关口。

上根利智,由意根入手。

直截了当,不动、不受,自然不欲。

而一般凡夫,已然沉溺五欲六尘之中,不能自拔。

纵然菩萨于法船之上伸手欲救,也不愿将自手递出。

也便是,意根之动,已然贯彻全身,心神循环于根尘诸受欲海。只能随波逐流,丝毫回心之意都不会有。

枷锁束身,缠缚已深。

唯有无常反复,烦恼深种,痛苦不断,才能令其反思些许。

若欲迷途知返,先须于戒上入手。

戒身,戒口,戒念。

先将已然沉溺太久的心神从此身心的循环业力惯性之中,抽离出来。

人,才能由此多些理性,增些定心。

这便是常人的修行。

由此积累资粮,才能闻思更深入的法,信而受之。

于究竟的无上道而言,人天无益,解脱徒劳。

这是确实的。

但,对于欲界众生而言。人天代表的却是积累资粮的动力,解脱则是无畏大力的起源。

深陷无明颠倒之中的众生,只能随顺其人天善法,才有可能积累解脱的资粮阴德,令其有机会更关注于内在。

唯有如此,出离欲界,才有可能。

因为,出离欲界的关键,就是内在的如如不动体性。

若不返观内照,多多留意于内在,所谓良知,所谓本心。

那,要瞥见那如如不动本性一丝的机会,就不可能有。

这便是资粮阴德。

这里之所以不用福德,而用阴德。只是希望可以将你们的注意力从“福”上引开。

回到“自性”上。

所谓阴德,即收敛之德。

内隐不发。

贪嗔止于自心。

即为阴德。

也便是,能令三恶道众生的贪嗔痴深重业力,抑制住。

不再只是沉浸于身心根尘的触受欲望上,随之流浪生死苦海。

将心神于中抽离,更多地靠近那本心、自性。

这才是人天福德资粮的本意。

若不能令之出生究竟大觉,则不名成道资粮。

然后,解脱则是无畏大力的起源。

若欲界众生,不能脱身于六尘十八界,万界万法的幻影。

则无畏大力,不能得生。

此国中土,自古有仙。

所谓仙者,求长生也。

鬼仙,脱躯壳而可长生。

但却只能游于阴神境中,沦为鬼神之流。欲上天穹而不能。境界很难再有所提升。一般尸解者都会选择投胎转世,继续借人身修持。而迷于邪道堕入鬼神之流者,只能寄于他人之身,借此修行。

人仙,于此肉身而可长生。

但,不能免于刀兵之劫,不能脱于天灾人祸。只能遁世于山野空原无人之处,继续增上,以期成证地仙果位。

地仙,纵遇刀兵,经剑山火海而能肉身不坏。

只是,器世间坏时,此四大身相,皆并散坏。

即,地仙之三灾。

欲界初禅坏,二禅坏,三禅坏。

地仙之果亦随之散坏。唯有成证天仙果位,可免此劫。

天仙,免于三灾,脱于樊笼。

不再受生于六道轮回之中。

即四禅天证相。

只修禅定,所得成就,只是临终受生色界诸天中。

而仙道,则是往返于三界之中,幻化无碍。

一般天仙,只能往返欲界、色界。

虚界天仙,初悟于道,尚未证金仙果位。

但却可以往返于相应的无色界与色界、欲界。

再之上,便是悟道金仙。

与诸阿罗汉、菩萨者无异。只是苹果与apple的名词差异。

而所谓无畏大力,即此免于劫坏三灾,免于六道轮回生死的无明颠倒不可控而有。

没有此无畏大力,所谓菩萨道便寸步难行。

究竟大觉,便无从得生。

所以,解脱之幻城,菩提之必经。

所谓人我对立,斗争之事,只存在于欲界无明颠倒的六道轮回众生贪嗔痴业行之中。

若超脱于欲界六道轮回之外,那欲界之事,皆是幻影,贪嗔无从得生。

那,要免脱于六道轮回生死,就需要从人我对立,尘世斗争之中,抽身而出。

人仙,为免人世共业,刀兵天灾,遁世山野。

便是如此。

当世,种种概念诸法混淆而论。已是浑水一滩。

而你们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就得自己好生理一理,理清楚了。

修行。

你是上根利智吗。

你闻思信受了吗。

你多积阴德了吗。

你真的要脱离欲界吗。

那你看清世间共业的缠缚了吗。

你能看清这人世知见概念的迷网了吗。

你可以远离身心诸受了吗。

你可以安忍了了明知的心体本来,如如不动了吗。

那,无畏大力的菩萨行,又如何得生。

无尽法界体性品。

唯有无畏大力的菩萨,可以入于无尽法界体性之中,自在无碍,幻化游戏。

而这法界体性,究竟是什么,你不脱此欲界,便不能明了。哪怕你证于色界顶色究竟处,也只是瞥见一丝而已。

这便是无尽法界的无尽广阔。

而欲脱此欲界身,只是息心定意而已。

抛开一切世间缠缚。

但,要做到。需要具备的前提,你必须要看清楚。

不是上根利智,那就需要戒定慧。

而阴德,便是戒。

止息贪嗔,放下喜恶爱憎。

不参与善恶是非。

做好这个自己。

息妄,就是最大的善。

息者。

反观自心而已。

而自心,是能知的那个,也是在妄动的那个。

妄动,来源于无明,来源于能知。

源于无明,知觉六尘诸法,而妄动追逐。

而闻法,便是破无明。

息妄归真。

真,自心,本真而已。

无须头上安头。

这便是你们可以做的修行。

没有无畏大力,无法无我利生,那就顾好你自己。

你也只能靠你自己。

因为,脱离欲界,你不能倚仗任何外力。

因为,要脱离欲界,你就需要斩断一切世间缠缚的因缘绳结。

所谓了尘了缘者,即此义。

倚仗外力,就等同于纠缠彼此。那六道轮回,永无止息。

不论,你有没有选择的能力。

你选了,就得受着。

而菩萨道,在于牺牲自我。参与到世间共业之中。

不论,是在你还没有证入无我果位之前,还是当你证入了无我的果位。

都是如此。

哪怕你成证无我果位,那也仅仅只是一种内证境界。

而你受生于此欲界之中,就是一个自我身心业相。

你现了什么身相,不论是五趣六道的哪一个,都需要承担相应的业报身心诸受。

虽然,你可以自在的将心或抽离,或深受的调控。

但,对于一个已然了证无我果位的菩萨而言,就不会有主动地抽离行为。

所以,不论菩萨是去了地狱,还是成为恶鬼、畜生。都是真正的成为了三恶道众生,拥有了三恶道的身心业相诸受。

只是源于那如如不动的心体,而不失菩萨本智。

哪怕三恶道的业相诸受如何的痛苦,都如同幻化。

所谓幻化,并非是凡夫之人自以为是认为的无感。

而是,哪怕地狱之苦再如何的实实在在,本心亦如如不动而言的幻化。

受同未受。

所以,无畏大力。

深入苦海,救拔众生,无有疲厌。

而这种无畏大力,只能来源于已然出离欲界六道轮回生死,回归于不动体性的自性本位。

八地不动之大愿,才能出生九地金刚之大力。

如此,才能法云遍布四生九有一切处。名为十地法云尽地。

你愿意舍此身心一切,而行菩萨道。

自然得诸佛如来灌顶,为你摄持本心,铺好远方大道。

天道,永远都是如此的公平。

也从来都是如此的公平。

这里有隐语,自己体会。

没了。


2020/08/01于紫觉讲堂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十一)
【随顺世流】与【真正修行】
【随顺世流】与【真正修行】

關聯閱讀 顯示全部

  • 人性三部曲 | 爱
  • 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 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 一、少阳派丹法讲解
  • 如何构建了了明知的有序性。
  • 紫觉词典 | “性”是什么
  • 什么是天之道,地之德?如何堪受教...
  • 本体论—系统论—方法论
  • 修行出离三界的解码与编程
  • 百法明门论讲什么
  • 浅谈儒释道三家止观。
  • 你们了解自己的实际三观吗
  • 苦乐参半(五) | 四维时空中的...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
Copyright © 紫覺
Zi can be reached via admin@zijueschool.com
起飞页建站: 管理员入口 客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