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萬物為用。

紫覺大學堂
紫覺大學堂
  • 首页
  • 紫覺體系
    • 關於紫覺
    • 紫覺正文
    • 認識系列
    • 經典解讀
  • 結緣紫覺
紫覺大學堂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五) 关闭 返回上一级  
2020-08-15
作者:紫府道人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五)
+ 查看更多

紫师: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

欲界实际金字塔的层次划分,实际是以定力、心力、神的凝聚程度而分之的。

因为,源于定力不同、心力不同、神的凝聚程度不同,所感知的世界便有所不同。

就以常人而论,基本都是在散乱的状态中。

而这种散乱,是源于定力、心力、神的纯度不够,太容易被外境所动。

一旦外界波频强过己身的常态平衡,就会被波动身心,产生种种的情绪感受。

而之后名词概念的出现,虽说帮人建立起来了相应的稳定心神状态。以此更好的认知外界。

但,未知的部分,外界强权的部分,还是遵循着力的强弱标准。

弱,就会被动摇。

势力,也便成了强大的代名词。

聚众成势,众口铄金。

就如当前的科学而言,依然如此。

如果,没有实际的科技运用,源于群体社会的需求性,产生的势力。

就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权柄。

在过去所谓科学并不盛行的时代,也便是遵循着如此的底层而有。

被势力所压迫。

对于群体社会而言,科技的运用,才是实际聚势的根本。

而相应的科学理论,只是依赖于相应的科技成果,来帮人定心,才能接受学习。

不然,异端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所谓解释,只是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技巧。

运用言语名词概念,来将人的注意力从某个位置上,引向其它的方向。对于能理解的人,就是逻辑。对于理解不了的人,就是一头雾水。

但,不论是逻辑,还是一头雾水,都会将人之前的注意力,分散开。

重点是,有没有相应的势力,来给人定心。

不然,哪怕理解的人,也会迫于势力。更不用说一头雾水的人。就更会把分散的注意力立马收回来,集中在之前的状态中。比如,质疑,敌意。

这便是散乱的心神,所引发的一切人世现象。

群体效应。名人效应。

都因此而有。

就如,宗教传法。也需要遵循着如此的原理底层。

势聚不起来,再有道理的道理,都没有用。

而一旦势聚起来了,多么荒谬的言辞,都会成为神的谕旨。

因为,人类的身心底层,群体效应,给与了这一切的可能性。

所以,佛教宗门还有传心不传教的说法。

唯有传心,人方能悟。

不再迷于名闻见解。

世界的真相,不在言语名词的解释上,不在思想逻辑上。

因为,言语名词是人造的。思想逻辑,也是人造的。

它只是世间万法中的一法而已。

迷于名词概念,迷于思想逻辑。就不可能有明悟。

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都只是在人的思想逻辑上用功夫,在人所处于的心神状态,六尘十八界诸法,种种所沉迷的二元对立上用功夫,或顺从,或打破,破疑生信,令人坚定,循着路径,有朝一日,从中脱离。

需要解释,就等同于需要他人来掌控你的思想,你的注意力,你的言语行为。

因为,你从中有所求。

你就必然会迷。

需要对佛法生信,需要对觉悟生信。只是代表着,你还在这欲界诸法迷网之中。

找到心体主人,才是对佛法的体认,对觉悟的体认。而非只是信心。

人的私心欲念,被打压的久了,人就需要穿起来善的衣服,正的衣服。

不然,就会更受势力的压迫。

而在当前的这个时代,这种势力有被反扑的迹象。尤其是在新生一代。

因为,一切都越来越多地摆在了台面上。

种种网络名词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对名词概念的运用越来越随意。不再那么的固守。

这种势头,终会有一天成为大势。公信力,就会越来越差。

因为,人们已经知道的太多太多。

这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也会随之愈演愈烈。

只要,人心还是向外的。

不论如何发展,都没什么区别。

除非,人能返回来,强大这个心神。

不然,人道就只是人道。人道会发生的,都只是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循环常态。

牵扯,纠缠,永无休止。

所谓共业洪流。

洪流在哪里。漩涡在哪里。

就在人与人之间的牵扯纠缠业力的强度上。

彼此的需求上。

出离欲界,了脱生死。

唯有脱离这一切的欲界缠缚,因果循环。

所以,出家修持梵行净业,空野山林中修持四禅八定。

不然,你的心就一直散乱在欲界、人世间的大网之中。

神不凝,何以出离。

不然,就都是欲界轮回生死之事。

哪怕菩萨行,对于常人而言,也仅仅只是在欲界缠缚上,欲界因果上用功夫,积攒些资粮。福德资粮。

因为,智慧至少要离欲,至少要无我。

不然,私心的桎梏,就必然在那里。

只是,这种私心以什么样的欲界概念行为来包装而已。

直至有一天,你可以借助如此的福德资粮,打破这层枷锁。

便可见道明心。

修行之理,本简单明了。

但对于深陷欲界共业缠缚之中的众生而言,却无法如此的简单明了。

就只能顺从着,给与着。应病与药,结点善缘。

恶缘能结,却都不能明说。

因为,人皆斥恶。

将恶摆在台面上,就等同于要面临大势的压迫。

因为,这就是大势之下的求生之道。

所以,真想要修行,求出离。就淡薄诸欲,寡情清居。

少些人我纠缠。少些分心散念。

对欲界六尘的需求少了,于八风而不动了,神收自凝了,欲界生死轮回才有得出。

没有出离心,就没有菩提心。

因为,出离心,就是回归明性心体。

没有明性心体,有的就只是生死之念,贪嗔之念,沾染之念,沉沦之念。

自己尚救不得,又如何度众生,出欲界苦海。

你自己不沾染,才能令人不沾染。

将心收回来。

世间的人我之争,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对错错,正邪与否。都不重要。

因为,深陷欲界之中,此皆都是必然。

三恶道众生无尽,神魔之争不断,就意味着人世之无常。

再好的时代,也如刹那之华。

深入其中,与之纠缠的,不是贪嗔之众生,就是大力之菩萨。

而你又是哪个。

大无畏,就在自己的私心妄想上下刀子。

而非用在私心贪嗔的纠缠上。

被拉扯在其中,跟主动深入其中,是两码事。

被拉扯,那你的神就都是散的。

主动用力,说明你的神是凝的。

散的,就说明散在了不知多少的地方,想要于此处用力时,彼处便拉扯。想要往彼处用力时,此处便拉扯。

欲令心神稍安而不能。

这样的心神,在临终业劫罡风之下,来生还不知会被分成多少份。只能是三恶道的下场。

再谈主动,就更难了。

此生好不容易聚出来一个可以稍稍主动的主观意识,不知善加运用。

那就只能继续流浪生死之苦海。

这便是人之散乱。

粗住,细住。不过就是坚定己心。

不随六尘境所摇摆,躁动不安。

然后,于此安心境,再来看待这人世诸法。

再来看,这些名词概念,六尘诸法对你心神的动摇。

你才能真正的看到,原来你种种的身心状态,只是源于这些名词概念,六尘诸法对你心神的动摇所致。

只要你安忍不动,那你就是神明本身。

信心,势力。

如果,你的信心,需要势力来营造。

那你就得看自己的福德能不能给你相应的势力了。

能不能深入于法,于法生信,这都是你自身的福德所致。

福德不够,那就必然会被八风所动,被人世种种世俗观念认知势力所动。

这都是自身的。谁也帮不了。

天道无亲。大道无情。

最终,就只是因果业报而已。

你求于人世间的亲、情。只是来源于你心神的脆弱性。需要温暖来保护。

也就是需要他人来为你遮风挡雨。

你强了,可以为他人遮风挡雨了,你不会觉得亲,也不会有情。而只是正常而已。理所应当。力能所及。

情感的依赖性,就是一种“有所依靠的受”。

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让自己安定。就会需要黏着其中的受。

那一直脆弱着,需求外在的依靠来维持自身。就意味着,脱离欲界的机会渺茫。

而且,外在的依靠,永远都是不牢靠的,无常的。

你就会很被动。

人可以用种种的观念认知,用种种外在的大势,来掣肘一些人。

但,那永远都是被动的,无常的。

唯有让你自己强大,你才能决定自己能够拥有什么。

而当你真正强大了,你又会发现,你不再需要拥有什么了。

而是一切都会成为你强大的附庸品。

因为,世界就是如此的。就如太阳拉住了行星。行星依附着太阳。彼此聚势,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拉住更多的星体,如此的行于银河之中。

人,只是一种物质现象。

人能产生的一切心理,也遵循着如此的物质现象原理。

欲界,就是如此的。万象世界。

种种力的交织,种种势力的交互影响。

因缘变幻,聚散无常。

人世的学问技巧,那是群体社会的需求。

而人的定力、心力、神的凝聚程度,才是根本。

生命层次的根本。

而非一时的物质存在现象。

为了维持一时的物质存在现象,而沉迷于世间万象的六尘学问上,令神涣散。

这本就是本末倒置。颠倒行事。

人世之共业洪流,便是如此拉扯着众人生死轮回的。

不然,人类世也不会持续了这么久还存在。

就是这共业洪流的漩涡所凝聚的势,令之如此的维持着相续存在。

把心收回来。

以了了明知的明性为根本第一最为首要。

于欲界世间六尘万象,不生动摇。

就是出离欲界的唯一出路。

稍有动摇,只需定心。

法门之外,皆是魔障。

你不需要知道太多,也不需要解释种种。

因为,那都只是欲界六尘之法。

只要你能够保住此了了明知的明性心体,世间一切万象的原理,都会自然呈现。

一切概念法的解释、逻辑。只是为了此目的。

为你破诸疑网,肯回归本心。

不然,你所知道的,仅仅只是人类世界局限内的概念假法。

你就永远无法体证什么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还有那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2020/07/25于紫觉讲堂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四)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六)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六)

關聯閱讀 顯示全部

  • 人性三部曲 | 爱
  • 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 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 一、少阳派丹法讲解
  • 如何构建了了明知的有序性。
  • 紫觉词典 | “性”是什么
  • 什么是天之道,地之德?如何堪受教...
  • 本体论—系统论—方法论
  • 修行出离三界的解码与编程
  • 浅谈儒释道三家止观。
  • 百法明门论讲什么
  • 你们了解自己的实际三观吗
  • 苦乐参半(五) | 四维时空中的...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
Copyright © 紫覺
Zi can be reached via admin@zijueschool.com
起飞页建站: 管理员入口 客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