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五)+ 查看更多
紫师: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
欲界实际金字塔的层次划分,实际是以定力、心力、神的凝聚程度而分之的。
因为,源于定力不同、心力不同、神的凝聚程度不同,所感知的世界便有所不同。
就以常人而论,基本都是在散乱的状态中。
而这种散乱,是源于定力、心力、神的纯度不够,太容易被外境所动。
一旦外界波频强过己身的常态平衡,就会被波动身心,产生种种的情绪感受。
而之后名词概念的出现,虽说帮人建立起来了相应的稳定心神状态。以此更好的认知外界。
但,未知的部分,外界强权的部分,还是遵循着力的强弱标准。
弱,就会被动摇。
势力,也便成了强大的代名词。
聚众成势,众口铄金。
就如当前的科学而言,依然如此。
如果,没有实际的科技运用,源于群体社会的需求性,产生的势力。
就不会有今天的地位,权柄。
在过去所谓科学并不盛行的时代,也便是遵循着如此的底层而有。
被势力所压迫。
对于群体社会而言,科技的运用,才是实际聚势的根本。
而相应的科学理论,只是依赖于相应的科技成果,来帮人定心,才能接受学习。
不然,异端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
所谓解释,只是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技巧。
运用言语名词概念,来将人的注意力从某个位置上,引向其它的方向。对于能理解的人,就是逻辑。对于理解不了的人,就是一头雾水。
但,不论是逻辑,还是一头雾水,都会将人之前的注意力,分散开。
重点是,有没有相应的势力,来给人定心。
不然,哪怕理解的人,也会迫于势力。更不用说一头雾水的人。就更会把分散的注意力立马收回来,集中在之前的状态中。比如,质疑,敌意。
这便是散乱的心神,所引发的一切人世现象。
群体效应。名人效应。
都因此而有。
就如,宗教传法。也需要遵循着如此的原理底层。
势聚不起来,再有道理的道理,都没有用。
而一旦势聚起来了,多么荒谬的言辞,都会成为神的谕旨。
因为,人类的身心底层,群体效应,给与了这一切的可能性。
所以,佛教宗门还有传心不传教的说法。
唯有传心,人方能悟。
不再迷于名闻见解。
世界的真相,不在言语名词的解释上,不在思想逻辑上。
因为,言语名词是人造的。思想逻辑,也是人造的。
它只是世间万法中的一法而已。
迷于名词概念,迷于思想逻辑。就不可能有明悟。
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都只是在人的思想逻辑上用功夫,在人所处于的心神状态,六尘十八界诸法,种种所沉迷的二元对立上用功夫,或顺从,或打破,破疑生信,令人坚定,循着路径,有朝一日,从中脱离。
需要解释,就等同于需要他人来掌控你的思想,你的注意力,你的言语行为。
因为,你从中有所求。
你就必然会迷。
需要对佛法生信,需要对觉悟生信。只是代表着,你还在这欲界诸法迷网之中。
找到心体主人,才是对佛法的体认,对觉悟的体认。而非只是信心。
人的私心欲念,被打压的久了,人就需要穿起来善的衣服,正的衣服。
不然,就会更受势力的压迫。
而在当前的这个时代,这种势力有被反扑的迹象。尤其是在新生一代。
因为,一切都越来越多地摆在了台面上。
种种网络名词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对名词概念的运用越来越随意。不再那么的固守。
这种势头,终会有一天成为大势。公信力,就会越来越差。
因为,人们已经知道的太多太多。
这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也会随之愈演愈烈。
只要,人心还是向外的。
不论如何发展,都没什么区别。
除非,人能返回来,强大这个心神。
不然,人道就只是人道。人道会发生的,都只是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循环常态。
牵扯,纠缠,永无休止。
所谓共业洪流。
洪流在哪里。漩涡在哪里。
就在人与人之间的牵扯纠缠业力的强度上。
彼此的需求上。
出离欲界,了脱生死。
唯有脱离这一切的欲界缠缚,因果循环。
所以,出家修持梵行净业,空野山林中修持四禅八定。
不然,你的心就一直散乱在欲界、人世间的大网之中。
神不凝,何以出离。
不然,就都是欲界轮回生死之事。
哪怕菩萨行,对于常人而言,也仅仅只是在欲界缠缚上,欲界因果上用功夫,积攒些资粮。福德资粮。
因为,智慧至少要离欲,至少要无我。
不然,私心的桎梏,就必然在那里。
只是,这种私心以什么样的欲界概念行为来包装而已。
直至有一天,你可以借助如此的福德资粮,打破这层枷锁。
便可见道明心。
修行之理,本简单明了。
但对于深陷欲界共业缠缚之中的众生而言,却无法如此的简单明了。
就只能顺从着,给与着。应病与药,结点善缘。
恶缘能结,却都不能明说。
因为,人皆斥恶。
将恶摆在台面上,就等同于要面临大势的压迫。
因为,这就是大势之下的求生之道。
所以,真想要修行,求出离。就淡薄诸欲,寡情清居。
少些人我纠缠。少些分心散念。
对欲界六尘的需求少了,于八风而不动了,神收自凝了,欲界生死轮回才有得出。
没有出离心,就没有菩提心。
因为,出离心,就是回归明性心体。
没有明性心体,有的就只是生死之念,贪嗔之念,沾染之念,沉沦之念。
自己尚救不得,又如何度众生,出欲界苦海。
你自己不沾染,才能令人不沾染。
将心收回来。
世间的人我之争,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对错错,正邪与否。都不重要。
因为,深陷欲界之中,此皆都是必然。
三恶道众生无尽,神魔之争不断,就意味着人世之无常。
再好的时代,也如刹那之华。
深入其中,与之纠缠的,不是贪嗔之众生,就是大力之菩萨。
而你又是哪个。
大无畏,就在自己的私心妄想上下刀子。
而非用在私心贪嗔的纠缠上。
被拉扯在其中,跟主动深入其中,是两码事。
被拉扯,那你的神就都是散的。
主动用力,说明你的神是凝的。
散的,就说明散在了不知多少的地方,想要于此处用力时,彼处便拉扯。想要往彼处用力时,此处便拉扯。
欲令心神稍安而不能。
这样的心神,在临终业劫罡风之下,来生还不知会被分成多少份。只能是三恶道的下场。
再谈主动,就更难了。
此生好不容易聚出来一个可以稍稍主动的主观意识,不知善加运用。
那就只能继续流浪生死之苦海。
这便是人之散乱。
粗住,细住。不过就是坚定己心。
不随六尘境所摇摆,躁动不安。
然后,于此安心境,再来看待这人世诸法。
再来看,这些名词概念,六尘诸法对你心神的动摇。
你才能真正的看到,原来你种种的身心状态,只是源于这些名词概念,六尘诸法对你心神的动摇所致。
只要你安忍不动,那你就是神明本身。
信心,势力。
如果,你的信心,需要势力来营造。
那你就得看自己的福德能不能给你相应的势力了。
能不能深入于法,于法生信,这都是你自身的福德所致。
福德不够,那就必然会被八风所动,被人世种种世俗观念认知势力所动。
这都是自身的。谁也帮不了。
天道无亲。大道无情。
最终,就只是因果业报而已。
你求于人世间的亲、情。只是来源于你心神的脆弱性。需要温暖来保护。
也就是需要他人来为你遮风挡雨。
你强了,可以为他人遮风挡雨了,你不会觉得亲,也不会有情。而只是正常而已。理所应当。力能所及。
情感的依赖性,就是一种“有所依靠的受”。
自身的力量,不足以让自己安定。就会需要黏着其中的受。
那一直脆弱着,需求外在的依靠来维持自身。就意味着,脱离欲界的机会渺茫。
而且,外在的依靠,永远都是不牢靠的,无常的。
你就会很被动。
人可以用种种的观念认知,用种种外在的大势,来掣肘一些人。
但,那永远都是被动的,无常的。
唯有让你自己强大,你才能决定自己能够拥有什么。
而当你真正强大了,你又会发现,你不再需要拥有什么了。
而是一切都会成为你强大的附庸品。
因为,世界就是如此的。就如太阳拉住了行星。行星依附着太阳。彼此聚势,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拉住更多的星体,如此的行于银河之中。
人,只是一种物质现象。
人能产生的一切心理,也遵循着如此的物质现象原理。
欲界,就是如此的。万象世界。
种种力的交织,种种势力的交互影响。
因缘变幻,聚散无常。
人世的学问技巧,那是群体社会的需求。
而人的定力、心力、神的凝聚程度,才是根本。
生命层次的根本。
而非一时的物质存在现象。
为了维持一时的物质存在现象,而沉迷于世间万象的六尘学问上,令神涣散。
这本就是本末倒置。颠倒行事。
人世之共业洪流,便是如此拉扯着众人生死轮回的。
不然,人类世也不会持续了这么久还存在。
就是这共业洪流的漩涡所凝聚的势,令之如此的维持着相续存在。
把心收回来。
以了了明知的明性为根本第一最为首要。
于欲界世间六尘万象,不生动摇。
就是出离欲界的唯一出路。
稍有动摇,只需定心。
法门之外,皆是魔障。
你不需要知道太多,也不需要解释种种。
因为,那都只是欲界六尘之法。
只要你能够保住此了了明知的明性心体,世间一切万象的原理,都会自然呈现。
一切概念法的解释、逻辑。只是为了此目的。
为你破诸疑网,肯回归本心。
不然,你所知道的,仅仅只是人类世界局限内的概念假法。
你就永远无法体证什么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还有那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2020/07/25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