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萬物為用。

紫覺大學堂
紫覺大學堂
  • 首页
  • 紫覺體系
    • 關於紫覺
    • 紫覺正文
    • 認識系列
    • 經典解讀
  • 結緣紫覺
紫覺大學堂
名词概念给与联想,带来感受 关闭 返回上一级  
2020-08-15
作者:紫府道人

名词概念给与联想,带来感受
+ 查看更多

紫师:今天的主题是【名词给与联想,带来感受。】

然后,在的人都要说一下,什么意思。回答时间,开始。

众弟子:活在造作的心念里。

名词会引发联想,所联想到的事物会带来相应的感受。

概念带给人们虚幻。

看到名词就联想到情景,身体也会跟着起反应。

创造一个镜像,不断地演绎。诸般感受。

人之所以对名词产生感受,是因为联想,没有联想也就不会有感受。

一个词,人看到就会想到有关的东西,相关的意义,继而会升起某种感受。

最初实物带来感受,后来名词被发明代表实物带来感受,后来名词脱离实物带来错乱的感受,现在的感受已经脱离了实物。

本来人们的感受都是即时的,但学会了编故事联想之后,人们学会用名词概念来提醒并延续自己的感受。

看到外物,有了名词概念,浮现对应的感受,进一步联想,产生下一步的概念……

名词是感受的集合。比如看到苹果这个名词,就想到它的颜色味道香味触感。

昨天说,概念相续后就会产生作用。所以联想就是名词的相续,进一步感受就是它带来的作用?

紫师:原理。

上面没有回答的,继续回答。回答过的,开始说明原理。

某甲:名词概念出现后,人们可以通过脑海中文字的记忆和重放来不停的重先过去的情景,而造作许多情绪,引发语言,行为和不同的感受。

众弟子:名词联想名词带来一系列所谓善恶好坏长短等等概念,从而捆缚住人的真心,真心被妄想分别执着全面覆盖,导致在六道苦海身不由已轮回不止!

听到一个词,我们就想这是什么事物,比如星期一,我们就想啊,星期一要上班,有了星期一综合症。周末,哇,周末休息可以出去玩,开心。

紫师:照着某甲的思路回答。

某乙:人活着实际上是活在念头上,名词让人动了念,念头又是相续不自性的,所以就会不停地演绎。

紫师:需要再深入一些。

众弟子:把文字概念引发的念头当做了真实。

人有记忆,一直在用现在念看过去念,相续起来。

紫师:需要原理。

众弟子:心识给虚幻的场景提供素材,人就认假为真,继续幻化……

符合自已概念系统的对境,感受就舒服,反之就排斥!

记忆,活在过去。原来的人发生就发生了,情绪过了就没了。后来文字的出现大大方便了记事。日积月累,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把情绪感受都封印在了文字里。导致我们看到名词概念,就想到背后人类共同的集体经历。

紫师:就这几个人在吗。

众弟子:您说的:「人不会认为生心念的是自己,却把所生的心念当成是自己。」

名词本身无义,它的意思都是我们赋予的。然后我们学了以后,当初赋予的这些意思,就可以重现。

名词带来联想,执以为实,不认清自己只是在幻化,看不到边际,就真的给自己幻化出来了一个境。就产生觉受。

名词概念激发人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感受。

遇到一件事情,本身是可以当下直心直接去做去经历,没有所谓的善恶好坏诸多考虑。但有了种种概念后,同样的情景下,人们会根据自己学到的,培养出来的固有概念和过去经历的不同,而调动脑海中相应的内容进行判断,处理。越来越复杂,累。结果也未必好。

紫师:为什么孩子都比较单纯。尤其原来的孩子。

比如在座的大家。在小时候,所能联想的没有那么多。

众弟子:因为还不懂这些词意,无法做出联想。

被灌输的概念少。激发的六尘也少。知道的少。

而且所接触的人事物有限。

紫师:现在的孩子,是不是好像大多都比原来的孩子“聪明”。

众弟子:是的,想象力丰富。

现在从小有手机,接触的信息很多。

现在孩子吸收太多概念了。

紫师:所以,纯不纯,在于什么。

众弟子:概念接受的多少。

不执着。

被污染多少。

某乙:概念与事物对应的程度。

紫师:按照某乙的思路想。

有孩子的,想想自己从小教孩子是怎么教的。

这个是爸爸,这个是妈妈,这个是爷爷,这个是奶奶,这个是苹果,这个是奶瓶,这个是玩具...晚上不能出门,外面有“ ”,会吃掉你哦。

其实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而只是被你说话时的表情,态度唬住了。

一个“”,让他记录了这个感受。未知恐惧的感受。

然后,看看现在的自己,就是各自你们孩子的未来。

这叫“源代码”。

编程,装载。

输入一个代名词,就会出现相应资料感受。

人所具有的所有,都是一步步装载进去的。

这叫第七识的无明拉取。

不论遇到什么对境,都会被拉取进身心。而这个对境对身心的影响程度,就在于第七识执取的程度。

现在的大家,都已经在三界六道轮回中沉沦了无尽劫。共业的洪流中,随波逐流着。

想想吧。想想自己的这一生吧。想想自己到底都在做什么。

为了这些所谓的概念活着,为这些所谓的感受活着。

感觉如何。

你说你烦恼,你说你痛苦,你说你迷惑,你说你不知所措。因为被这共业洪流所推动着。所以,才来到了这里。

是吗。

众弟子:累。

活在大家虚构的幻想中。

其实不曾自主过。但想要自主自在。所以来到了这里。

嗯。都是随着因缘业力,哪点大了,到哪点。种下想修行的种子,就来到了这里。

紫师:紫觉的教法很简单。

告诉原理,找到解决方案,去做。

就比如这最浅层的概念原理一样。

人的烦恼,痛苦,通通来源于此。

只需要解决这个执取概念问题,作为人的烦恼痛苦,都将一尽陨灭。

那原理是什么。

代名词。假名。反复执取造作。

但可惜的是。你们大多都已经沉沦太深。

父母妻儿丈夫,家人亲朋,事业,家庭,种种...所谓的现实,让你们即使知道了所谓的道理,原理,也无法深入明白,解析。

但,别忘了。

你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就是像紫所说的这般一步步被建立起来的。

就像已经有了孩子的你,所在做的一般无二。

没有孩子的,自己联想。

你的程序里肯定会有的。即使不真实,但也无所谓。

如果。紫说如果。

你能回到最初还没被灌输种种的概念的时候。

你还想被如此的灌输吗。

而相对应的是,你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这只是个如果,大家不急回答。好生想一番,再回答。

众弟子:低俗的易解,高尚的难逃。爱恨情仇荒唐事,一把心酸泪。

「拥有」也是种概念。

紫师:概念对应的实际。也就是所执取的。因为没有概念,也就不会那么的执取。

比如,这是我的父母。这是我的孩子。所以,我就要如何如何。

如果,意思就是,你那时候没有这么多的执念。就以自己现在的状态,执念的状态来说。

你会选择哪个。

某丙:那肯定是选择没有执念。

紫师:等同于你要告诉自己的父母,我不要你们了。你要告诉自己的孩子爱人,朋友说,我不要你们了。

可以吗。

众弟子:有时感觉没有一定的执念,人又该如何在社会上自处呢?

我依然会选择我现在的成长,受够苦,知道修。

会有责任的意识舒服自己,其实感情未必不舍。
 告诉,不会,但我不会为彼此而有过多的造作。

紫师:现在的回答,决定了你们此生及来世的过程。

某乙:其实婴儿也有最本能的执取。

紫师:这个另当别论。

紫,需要的就只是这个问题的回答。实话实说就好。

这个问题,都要回答。即使这堂课结束了,还没有回答的人,看到了,也要在群里回答。

众弟子:现在就有种不要他们的感觉。

不会告诉,但我会直接走。越说,越麻烦。走。

实话,唯一丢不下父母。其他无所谓。

我想不要我了。

纪录片《寻根探源话佛教》里有句话:连你都不是自己的,你的孩子、你的父母又怎么会是你的。。道理懂,但内心却是执着深。

不要美丽的衣服,不要美味的饮食,不要钟鼓馔玉,不要五花马千金裘,不要美酒,不要美男子,不要各地的风景。从前想要的,海,岛,星空,山林沙漠草原,通通不要。不要音乐不要艺术,不要思想不要才华,不要成就不要成功,不要特立独行。不要你,不要每一个人,不要这世界。只为一天,如实照见。昨天课后写的。

紫师:一叶知秋。

在心里说也可以。

某丁:就是临时演员一场戏,其实何曾真正拥有过,一切终将变化失去,谁也不是谁的谁。

紫师:望是由衷而发。

某乙:您说的选择,还是在此人世?

紫师:在。

众弟子:我想,我要是能决定我的一生,我要出生在佛门,做一个觉者,度人度几……

名利,亲情,自我都可以放弃,本着今生今世固然难舍,以无数世的视角,眼前的太微不足道,自己修好才是度他们。

我放弃的是对他们的占有。

某戊:我选择纯真无妄,不然还谈什么修行。

紫师:那还要能面对后果。

真心修,自有觉者接引。抛不下的,接不着。

不经历考验的修行,可不是修行。

每个觉者都说过的话。例如,释迦牟尼佛。

概念。

大家确实都活在概念里。也必须得活在概念里。

因为活着。活在这个世界。

但怎么活,又是另外的。

其实,人们都不是真的放不下真是的那个人,那个东西,那个事情。而只是因为概念给予的联想,让人没办法放下。

比如,如果放下,就是属于什么什么。所以,不能放下。让你放下,必须要有一个更好的概念。来让你接纳而已。

比如,度己才能度人。比如,现在放下他们,也是为他们好。

记住了,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概念,你就可以放下。

为什么。

因为,你活得就是概念。

哪有过你。连你自己,都是概念。

这点要承认。不承认,就真的没得修了。因为无法承认自我的妄心。

某己:比如说,家人,放下了,别人会说,不孝顺,不怎么怎么样,其实放不下也是为了自己,为了世间所定义的概念束缚而已。怕别人说自己如何如何。

紫师:为你点赞。

你只是需要个概念。因为现在的你就是概念的和合体。

佛陀为什么说众生一如,众生都是父母。

虽然这也是某种层面的所谓事实。

意思是说,不要只顾你现在的父母。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放下对这个父母的执取执念吧。对待这个父母,就像对待所有人吧。对待所有人,都像对待你的父母吧。

某乙:太难了,恩情太重。

紫师:那每个父母的恩情都太重了。要均匀报答,不要厚此薄彼啊。

这就是从概念下手的接引。你执取一种概念,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浓情厚意。那就用其它的概念,把你引导出来。

因为,只要你还在概念里。那就永远就是个圈圈。转不出来。只能先从一个小圈里,进入到一个大圈。最后,出圈。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家都活在概念里。

而且这每个概念的背后都有一种感受在那里。当你联想到那个概念时,感受就会出现。

告诉你,“我是真实的,不要扔下我。”因为,你判断是否真实的标准,就是“感受”。

某己:就像很多人,身为世俗的子女的时候,也不常伴父母左右,因为工作,因为家庭……等等,这样的概念,父母就能接受。然而,只要说出来,不能时常陪在了,就会有所谓的情绪出现。接受不了,我们执念的,父母执念的,到底是不是自我灌输的概念。

紫师:为你点32个赞。

某甲:嗯嗯,真拐过这个弯,其实也不需要离开,该干嘛干嘛,但前提是要有放下的心。

紫师:这就是一个新的概念。引导出小圈的概念。

好的,概念就让它过去吧。

原理,就是这样的。

大家都活在概念里。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放不下,因为你就是活在概念里。而非什么“真实的情感”。

因为你的所谓“真实的情感”只不过就是大脑起的一个反应。可有可无的反应。

只是因为现在的你,还很执念。一直都在让这个感受反应出现。

所以,你有感受。所以,你放不下。

这是原理。

希望大家能面对,承认。

众弟子:单刀直入,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就是这么直接粗暴。

承认。

紫师:然后,就是断除的方法。

刚才为什么要让大家回答那个问题。

因为,答案代表你会做的反应。面对概念,面对概念背后所联想出现的感受时,所会做出的反应。

紫,曾经传过一个“砍砍砍大法”。

执念的人,直接不用学。徘徊的人,学了也没什么用。

唯一能用得上的,就是果断果决的人。

只要坚持用,今生,必然有所成就。

这一点,紫绝对可以断言。

好多人,都说,我要成就,我要解脱,我要如何如何。

去用吧。

原理告诉大家,为的什么。为的是给你找个借口。只看你愿不愿意接受这个借口。出离生死轮回的借口。

我是为了修行,我是为了觉悟,我是为了度化众生。所以,让我抛下你们吧。

大家一起来为自己寻找修行的借口。

众弟子:今天的抛下是为了来日更高的拾起。更好。

觉悟解脱者,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超凡入圣,念念圆明,顶天立地大丈夫。

有也杀,无也杀,起心动念皆杀。

紫师:抛弃一切概念执取的概念借口。抛弃一切概念执取的概念借口。

修行肯定是让自己痛苦。哪里痛,就往哪里扎。开了口子,就使了命的撒盐。千万不能放过。放过了。你就失去了蜕变的机会。

你做不到的。承受不了的。尴尬的。无法面对的。全部都是你的痛点。要变态一点。

某乙:做家务啊。

紫师:这还不算是口子,还需要深挖。

众弟子:喜欢玩,就不玩,喜欢吃,就不吃。

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

紫师:喜欢吃,吃到吐。不喜欢吃,吃到吐。

众弟子:之前喜欢玩游戏,一直玩,熬夜的玩,然后突然就觉得没意思了。就删了。

葱蒜和咸菜,尤其是咸菜,感觉要我吃不如要我命。

那就顿顿吃。吃到不怕了,就可以了。

紫师:不要误会紫的意思。痛点,真的不是行为。是心。

某戊:执着点。

紫师:【别当真】【断链接】【自然没感受】

痛,都是来源于太执着。

某乙:找到源头,发现是虚妄,就可以放下。就是对境时,如果反应太快,就掉进去了,但是如果能慢一点,用理疏导自己,就好很多。

紫师:说明理还不够深入。

2017/10/16于紫觉讲堂

修行出离三界的解码与编程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一)
欲界神系诸法功德分。(一)

關聯閱讀 顯示全部

  • 人性三部曲 | 爱
  • 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 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 一、少阳派丹法讲解
  • 如何构建了了明知的有序性。
  • 紫觉词典 | “性”是什么
  • 什么是天之道,地之德?如何堪受教...
  • 本体论—系统论—方法论
  • 修行出离三界的解码与编程
  • 浅谈儒释道三家止观。
  • 百法明门论讲什么
  • 你们了解自己的实际三观吗
  • 苦乐参半(五) | 四维时空中的...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
Copyright © 紫覺
Zi can be reached via admin@zijueschool.com
起飞页建站: 管理员入口 客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