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萬物為用。

紫覺大學堂
紫覺大學堂
  • 首页
  • 紫覺體系
    • 關於紫覺
    • 紫覺正文
    • 認識系列
    • 經典解讀
  • 結緣紫覺
紫覺大學堂
止于空,观于不可得。 关闭 返回上一级  
2020-08-15
作者:紫府道人

止于空,观于不可得。
+ 查看更多

紫师: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尸弃佛。偈。

听了这么久的课。这首四句偈看得懂吧。

众弟子:懂。

明心本自空寂,心生则一切法生。

紫师:认同吗。

众弟子:认同。

从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角度,此偈只说了自觉的部分。

全说了,善法含觉他。

紫师:做得到吗。

某甲:一定程度做到。

紫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庄严劫第一千尊。毗舍浮佛。偈。

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贤劫第一尊。拘留孙佛。偈。

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贤劫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贤劫第三尊。迦叶佛。偈。

什么意思。

某甲:描述空性。

紫师:怎么描述的。

众弟子:身空,心空,罪福空。

通过身,心,罪,福等缘起现象来描述。

众生都是自性幻化而有,从来没有出生,也没什么可以灭度。因为是幻化,也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罪福可言。

一切众生本性清净,所有的描述,所有的说法都是空幻不实。

众生本性是清净无染的,这个本性没有实际的东西生出,也没有实际的东西消失!这个没有实际的东西就是身心,既然身心非实际,罪福也非实际。

紫师:那生死,烦恼,痛苦呢。

众弟子:幻化现象。

也是一个道理。

梦中的故事。

身为假合,心为幻境。

相对而有。

紫师:是吗。

众弟子:因缘合和而成。

也是只幻。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生死,烦恼,痛苦,执而显。

生死,烦恼,痛苦,都是错觉。

是的,皆是缘起现象。

紫师:是吗。

众弟子:不是。

是。

紫师:说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

某甲:只是知道是幻,但根本一点没证到。生活,还是在为之,生死,烦恼,痛苦着。

紫师:说是,是因为愿意相信是。

那什么是信。

众弟子:认定,忍可,实行。

道理上自洽,且实践中吻合。

不再被原来的烦恼痛苦动摇。

发现客观事实如此。

紫师:信,就是不确定,只是愿意信。

真确定了,就不需要信。

众弟子:嗯。

紫师:真是了,还会有生死烦恼痛苦吗。

众弟子:不会。

紫师:真是了,还会执取着不肯撒手吗。

众弟子:不会。

紫师:给你们讲那么多的现实,现象原理。为的是什么。

众弟子:放下。

看到本来如此。

看清世间的一切就是这样的,而行放下。

清醒。

不迷在现实中。

紫师:是为了告诉你们,善恶怎么来的,罪福怎么来的,生死轮回烦恼痛苦是怎么来的。

那,是怎么来的呢。

众弟子:迷。

执念叠加。

无明。

紫师:人为什么争斗。

众弟子:念念“有”累加创造出来的。

无明。不公,不平,资源有限。

赢。

分别,排斥,贪嗔痴。

紫师:十二因缘流转,讲的是什么。

众弟子:前因后果循环。

苦。

无色,色,欲界流转。

紫师:具体怎么流转的。

众弟子:十二因缘法,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众生皆顺著此流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还有还灭门,无明灭就行灭,行灭就识灭,识灭就名色灭,名色灭就六入灭,六入灭就触灭,触灭就受灭,受灭就爱灭,爱灭就取灭,取灭就有灭,有灭就生灭,生灭就没有老死忧悲苦恼灭了。声闻所修的是四谛法,缘觉所修的是十二因缘法。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执念流转。

紫师:无明是什么。行是什么。识是什么。名色是什么。六入是什么。触是什么。受是什么。爱取有是什么。生老死怎么发生的。

执念,怎么有的。怎么相续流转的。

众弟子:受维稳。动而不安。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是精神,色是身体,算净色根。这时就进入欲界,有内外之分。逐渐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缘六入,产生触,就有觉受,从而分别,贪爱排斥,而取,抓取从而出生,慢慢消耗至死而灭。无明还在,灭后又出生,又灭,又出生。循环往复。

无明是自性的一种功德体性。

因受的差别相产生了苦受乐受。有了对乐受的爱取有,有了爱取就会受生,有生就有老病死,死后还是爱取有,继续生老病死。

先是无明,行识,这是本我执,然后演化出了名色身心,六种感官,有了触受,沾染,有了浓厚的所贪所嗔,这是妄我执,执取这个身心为自我,故分段生死轮回无尽。

究竟而言,无明也是自性的幻化。

执念,从无明出生的后念看到前念就开始执以为实,然后不断地叠加相续……

紫师:那你们现在处于哪个位置。

众弟子:对乐受的爱取而生老病死再生老病死的循环中。

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处在六入、执着于各种触受,爱取各种感官体验。

紫师:无明是什么。

无明,是你们认为的不知道吗。

众弟子:不是。无明,反而是我们认为的“知道”,

无明,是存在感。

不是。无明是根本无明。

无明是想知道个啥?

对无明的理解还比较粗浅,暂时认为是因为不懂所以做错了,做颠倒了。

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来自百度。

紫师:无明,是三界顶的生即无明。也就是最初的有,有了就有了。

无色界,可以思考吗。

众弟子:不可以。

不。

不用思考。

不太清楚。

紫师:无色界,有六尘十八界吗。

众弟子:没有。

紫师:会有影像,会有概念吗。

无色界,又名痴界。没讲过吗。

众弟子:不会,这些都是欲界的产物。

讲过。

紫师:是不是说过,无色界的有情众生,实则算不上人类认知的“生命”。

众弟子:嗯。

紫师:所以,称之为“天”会更恰当,而非天人。

无明,就是无色界。

行、识就是无色界流转到色界的过程。

为什么三界之主是色界大自在天。而不是无色界。

因为,从色界顶的境界开始,神才聚了,了了明知的心体,才有了。

无色界,是连了知的能力都没有的。神是完全涣散的。

没讲过吗。

众弟子:讲了。

痴界。

紫师:色界从四禅天往下堕的过程,就是名色六入产生的过程。

到了欲界,“能所”完全分化开来,有了内外清晰的境界出现,天地开显,阴阳判别,生灵才有了分别。

触受爱取有生,指的就是受生欲界。

你们现在是处于老死的阶段。

要回到色界,就需要断掉触受爱取有。

也就是入定破除散乱、掉举、粗昏、细昏、欲界爱取留碍的过程。

而往四禅天进取的过程,就是灭掉六入名色的过程。

让身心一切的感官能所分别消融殆尽。

一丝的神识动摇,都不能有。所以需要舍三摩地。

舍掉一切的执取分别感受。

也就是色受想三蕴。

之后,才是行识二蕴,也就是行、无明。

那,善恶罪福,是哪一个层次阶段才会有的。

又是为什么会有的。

众弟子:欲界才会有的。欲界的。因为有想要不想要。

欲界才有分别,执取了就会有。

善恶罪福是受之后有的。有了受的差别,有了分别。

紫师: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人才会出生于欲界。

你们怕的,会有的罪恶感,是什么呢。

怎么来的呢。

罪,是什么。

众弟子:是一种受,是犯错会受到惩罚,不好的受,这种经验不断串习而来的。

名词概念诞生后才有的罪恶感,因为集体需要有序,个体就要去克制自己的妄动。

脱离了共识性认知的束缚所进行的行为所带来的感受。

紫师:所以呢。

罪恶感,是不是一种动摇,纠缠的心理状态。

众弟子:是的。

紫师:下面我来告诉你们什么是【欲界的生存法则】。

要做一个好玩家,就要把游戏规则摸透。

1.永远都要记住自己是一个玩家。游戏只是游戏。

2.游戏重在娱乐,体验。不在于输赢。

3.小号就要有小号的自觉,老老实实升级。想要拥有更好的资源经验,就要站队,依附势力。

(死记第一条。)

还有很多,但太露骨,就先算了。

众弟子:记住了。

死记第一条。

自己是一个玩家。游戏只是游戏。

紫师:欲界业力的本质,只是六尘十八界的纠缠。

恶性循环,一是来源于自己太较真,二是别人太较真。

杀盗淫妄,你自己可以不较真,这是你可以做主的。但,必须要清楚人家较真,你就得还。不然就会一直纠缠你。

那被关进监狱、地狱。就是必然的后果。

你等级弱的时候,人家把你打崩溃了,你就得掉级。

所以,没能力,就不要找人事儿。

但只要你牢记第一条。掉了级,下了三恶道,也不是问题。

不过,如果这条你忘了。这个游戏就不成立了。

这是站在一个无良游戏玩家的角度,而言的。

但,却是事实。

你们要相信,这样的玩家是有的,而且很多。

你们觉得自己做得到吗。

众弟子:努力吧。不参与,不搅和,不当真。

要做到的。

能。

可以。

紫师:我只是说这是【欲界的生存法则】。

而不是一个菩萨的行为轨范。

是无良游戏玩家的。

众弟子:嗯。

那么一个菩萨的行为轨范是如何的呢。

紫师:那你们从这样的游戏心态中,看到了什么呢。

众弟子:自保。

一定程度自在。主动。

不逃避,主动性,放手玩。

自在。

猥琐发育。

不忘记,代表着承载和控制。

割离出来,一定程度的主动认知。

紫师:善恶罪福,是什么。

众弟子:名词概念。游戏中的得失。

游戏规则。

游戏中的道具效果。

有点像《土拨鼠之日》,可以无限次复活,玩游戏就好。但其实挺害怕这种状态。根究也是无明。

紫师:玩跟被玩的区别是什么。

众弟子:有无主动性。

主动和被动。

被玩的是死规则。

目的不同。

紫师:那罪恶感是什么。

众弟子:罪恶感是规范行为的游戏规则。

罪恶感是把得失当真了。

游戏设定。

因为名词概念的灌输,执以为实而产生的感受

玩家是不会有罪恶感的。

紫师:错,是什么。

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

众弟子:把游戏当真,罪恶。

当真才有得失,才有利弊,才有对错,和可以不可以。

紫师:因为,会惹到他人不喜。

会伤害到他人,让他人产生不想要的感受。

众弟子:对哦,还有其他玩家。

是的。

紫师:你会为了自己的喜,舒服。让他人感觉到不喜,不舒服。

那,你自己都喜欢享受舒服,人家就不喜欢了吗。

所以,斗争。

才有了善恶罪福。

惹了太多人不喜的,就会进监狱,被打杀,崩溃,下地狱。

这不是最简单的道理吗。

众弟子:是的。

紫师: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上面提到的无良游戏玩家的游戏规则是什么。

重在娱乐,体验。不在于输赢。

所以,下三恶道,也无所谓。因为,牢记第一条。

所以,无良。

你们的畏惧,怕。是什么。

因为,你不是一个玩家,没有那样的底气。

那菩萨们呢。

觉悟的有情呢。

众弟子:一局局的玩,玩出花了。

喜欢带人的高玩。

紫师:陪着众生生生死死轮转。那让他们如此无畏的是什么。

众弟子:菩提心。

紫师:不也是深知这样的一个大幻化游戏本质吗。

众弟子:是的。

嗯。

紫师:你们不是一名玩家,因为你们被永远的困在了生老死的过程里。连触受爱取有的受生过程都看不到。

只能被出生,然后老死。

此生之前,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只能把此生的一切,视为真实,为之老死。

而那些玩家呢。

众弟子:嗯。没有发现存档。

呃,把我当npc吧。

紫师:那么多佛陀,想传达给众生的真意是什么呢。

某乙:有个独立于游戏以外的东西。可以很放心的一遍遍的尝试游戏。

紫师:度众生,是什么。

怎么度。

解脱众生,又是什么。

如何解脱。

众弟子:告知真相。

让玩迷的玩家意识到自己是玩家。

紫师:看破,放下。

要看破的是什么。

要放下的又是什么。

某乙:看破的是眼前这一生的局限。

紫师:生老死的死局,怎么破。

某丙:既然是游戏,就不用破了,就是观念改变一下。

紫师:先问问自己,你这个身心,是怎么来的。

众弟子:找到不生的那个。

因缘和合而来。

找到不生不灭的那个。

紫师: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如果不有,需要不取。

如何不取,需要不爱。

如何不爱,需要不受。

如何不受,需要不触。

如何不触,需要不入。

如何不入,凝神定心。

那,如何凝神定心。

不入,不触,不受,不爱,不取,不有。

即不再受生欲界,回归心体本来。

找到心体主人,你就是玩家。

那实际怎么操作。

众弟子:粗住定是基础。

那不是得至少到初禅定。

紫师:先打破概念缠缚。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

不思善,不思恶。

远离欲界纷争、人我对立。

不然,粗住定,你都定不住。

概念缠缚。我已经在这个上面,跟你们耗了太久了。

不要再耗了。

该解释的,我都解释过了。

信心再生不起来,我也没办法了。

如果你们真要修行,我需要你们先下定决心,把他人对你们造成的一切所谓伤害,都扔掉。

众弟子:好的。感恩师父。

嗯嗯。

紫师:把那些心理负担,都扔掉。

不要再想着,让人家还回来。

把那口怨气清理干净。

没人再欠你。

你做到了,你就解脱了一半了。

众弟子:决心扔掉所谓伤害,不用还了,没人欠我。

+1

紫师:触受爱取有。

就包含了这份怨气,嗔心。

你会感受到它,然后给自己相应的理由,执取它,加强它。

那,这份缠缚,就永远都解不开。

众弟子:感恩紫师加持。

紫师:所以,当它出现时,你就要想起来我,想起来我跟你说的话。

不触,不受,不爱,不取,不要。

然后,主动改变自己的思维、言语、行为习惯。

因为,没人再欠你。

你就需要更自主,更主动的活着。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凝神定心。

而另一半的缠缚,是你不再亏欠任何人。

众弟子: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时刻,感恩师父慈悲。

不触,不受,不爱,不取,不要。

紫师:之后你所进行的一切行为,都会是你修行的资粮。

以法自活。

持戒,就是严格恪守觉悟。

没人欠你,你也不欠任何人。你只是一个觉悟的门徒,行持觉悟,自觉觉他。

饶益一切有情。

不然,会出现的都是负担,都是缠缚。

都只是六尘十八界的假法所幻化。

自觉觉他,就是饶益一切有情。

这里的饶益,是令之觉悟无明,令之解脱缠缚。

就像我对待你们一般。

这是需要具体的观修体证的。

不是说,你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立马就能做到的。

因为,触受爱取有就是一种惯性的业习力。

比如,没人再欠你。首先需要你的决心。

之后,就是一步步的行持。也就是每一个心念启动时,你都要观照到。

把那股被亏欠的受,给消融掉。

不触,不受,不爱,不取,不要。

也就是那股情绪波动。

而很明显,你需要一个更强烈的东西,来转掉那一刻的业力。

也就是一股更强的力。

某丁:是信吗?

紫师:源于对法的信,对我的信。

某丁:深信。

紫师:如果,你没有这股力,就得靠你自己的决心了。

将被欠的都丢掉,这在你们的世俗认知中而言,是伟大的。

所以,你们更容易做到。

而将你欠的都丢掉,这对于一个自认为是个好人,善人的人而言,就比较难了。

反而是自私的人,就容易些。

但,菩萨发大心的意义,就在于饶益一切有情。

某戊:是的。这在世俗的认知中有点无赖的味道。

紫师:而只有,摒弃掉欠与被欠。你才能真正的饶益一切有情。不然,就会被自己的亏欠所左右,也便是私心。

某戊:嗯。

紫师:自己能看得到的欠,自己认为的欠。自己欠的。

然后,不欠的,帮了人家,就成了人家欠你的。

这就是世人潜意识当中的逻辑。

不是吗。

众弟子:是的。

紫师:这些心理,我一丝一毫都没有。

不论是让人死掉了,下了三恶道。还是有人给了我多少的名利权情。不论是有人杀了我,还是夺走了我曾拥有的一切人事物。我都会觉得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感觉。

因为,三轮体空是一个菩萨行者,必须具备的。

某己:我们一定会做到!绝定!

紫师:一切的现象,都没有任何意义。

重点是,这些现象,能不能让人有所醒悟,解开缠缚,觉悟无明。

我只是为了给你们树立信心,才将这一切抛出来给你们看。

而实际的行持,永远都不需要。

所以,你们也并不能将之视为一种理由。粉饰自己的一切行为。

因为,在欲界的争斗当中,只要你是在粉饰,而非是实际的修证。那一切都会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你自己就会承受不住业力的侵扰,压力,而崩溃。

比如,常人的罪恶感。

恶人最终的被崩溃。

某丁:不需要指的是什么?

紫师:不需要理由。

比如:为了饶益一切有情。

而实际上的三轮体空,根本就不存在这个概念,理由。因为,三轮体空的饶益一切有情,只是觉悟的必然。

某己:最喜这句。

紫师:这点,只要你们能够把欠与被欠的缠缚解开。自然就会明白。

也就是无我的开始。

而重点,还是行持。

如何去做到把欠与被欠的缠缚解开。

也就是触受爱取有的恶性循环。

心量小的,连伟大的被欠,都解不开。

因为,他/她会觉得,凭什么。

你们是这样的吗。

众弟子:不是。

观修阿赖耶识,就解决欠被欠。

不是,格局已经大了。

紫师:学了这么久,如果还是这样的话,就自己退群远离便好。

影响到你的人生,我感觉十分抱歉。

拥有资粮的人,只会被困在欠的缠缚上。

但,只要你真的把我讲的法听进心里了,这也不会是个问题。

因为,这是一个明理,不明理的问题。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有你放下了,你才能更好的“还”。

令其觉悟无明,解脱缠缚。

众弟子:嗯。

嗯嗯,是的。

紫师:就是最究竟的还。

某丁:是。

某乙:嗯。

紫师:就如《虚非虚》里的那头狼,想要报仇,至少得先保住自己的命不是吗。

愚痴,连自己都救不了,更何况救别人。

自己都不自由,又怎么还。

只要决心有了,后边就是实际操作的问题了。

而只要是实际操作的问题,有我,就不是问题。

因为,我清楚解开缠缚的任何一个细节。

众弟子:感恩师父引导。

感恩紫师。

紫师:好好的体会触受爱取有。

虽然,你们的这个业身,已然是触受爱取有的结果。

已然,深陷在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但,只要你们有决心脱掉世俗情见概念那层缠缚。

就都不是问题。

某丁:有决心。

某戊:嗯!

某己:行。

紫师:因为,就是这些知见概念,在把那业力的锁链死死地捆在你们身上。

只有你们对法有信心,对我有信心,你们才能找到那个空隙,然后停在那个空隙上。

这就是那股信力的力量,作用。

这个空隙,就是触受爱取有循环的空隙。

只要你能看到这个空隙,你就可以斩断这条循环链。

也就是所谓的念起之时。

情绪动时。

感而受时。

只是源于过去习以为常的惯性,以及不明理,而无法意识到。

不明理,就是不肯看。

深以为然,自以为是。

错的就是你,不是我。

那就永远看不到,意识不到。这条业力循环链的存在。

你们现在肯去看了吗。

众弟子:肯。

紫师:看到过吗。

某丙:肯。情绪常看到,念起有的时候有,但都还比较粗糙。

紫师:

止观二字,原离不得,即定慧也。以后凡念起时,不要仍旧兀坐。当究此念在何处,从何起,从何灭,反复推究,了不可得,即见此念起处也。不要又讨过起处,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此是正观,反此者,名为邪观。如是不可得已,即仍旧绵绵去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是定慧双修,此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而无光,观而不止,名为有光而无回,志之。

本是空中幻影,当真了,才会沉浸其中,以为真实,然后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究一个念头起处,本就是用念头起处去找一个念头起处,名之为头上安头。

概念的缠缚是什么呢。

就是你们有着无尽的理由,来将自己的念头当真。

比如,必须要想下去的,必须要想清楚的,必须要弄明白的。

思议之事,没有尽头。

只有,你没了那个想下去的动力了,念头的起处,才会了了分明的出现在那里。

而这些必须要想下去的动力怎么来的呢。

想要的,需要去想,需要去争取。不想要的,需要去想,需要去避开。

过去的经验,名为过去心。未来的希求,担心,名为未来心。全都会作用在现在,这个当下,让你思虑种种,暂歇不能。

只要你还对这一生抱有什么希望。你就永远都停不下来。

所以,我才要给你们讲这么多现实。

欠的,被欠的。

是什么。

不就是你们的挂碍,留碍吗。

有这些执念,你们又怎么可能回光返照,照了本心明觉而体认之。

你们的决心还在吗。

众弟子:在。

既不去争取,也不去避开,随缘,依法而活。

紫师:那你们给自己的一切行为所找的理由,穿的衣服,你们看到了吗。

你们可以以法自观,正常看待了吗。

众弟子:看到了,但,总是放不下。知道,做不到。对比之前,已经好很多很多了。

嗯,冒出来的都是衣服。

紫师:你们不需要活着了吗。

某庚:要呀。

紫师:怎么活。

某庚:现在是知道了,依法而活。

紫师:我用现实来打压你们,是要让你们清楚现实。破掉自己的理所当然,伪饰。

而不是说不让你们活了。

某庚:嗯嗯,现在懂了。

某丙:嗯,该干嘛干嘛,不要穿衣服。

紫师:可能,哪天我还会要让你们去争,去斗。

但你们必须清楚这个欲界的现实,跟这个欲界的游戏。

正视这个自我,正视这个自我已经拥有的业力惯性。

也要清楚了了明知的心体本来,一直都在那里。

某庚:时刻准备着。游戏而已。

紫师:你摇摆不定,你就会受种种境的迷惑。

你坚定不移,一切境就都只是境。

你们一直沉迷在外境上。

所以,外境安定,你便安定。

外境压迫,你便无力。

受种种的无常扰乱。

某庚:是的,遇事,还是会起情绪。但现在已经能起观了。

紫师:尤其是,这个世间的争斗,你身在其中,却看不清。

一会受这边影响,一会有受那边影响。这种概念,那种概念。各种势力基于自身利益所建立的善恶是非对错概念。

在这种不定的状态下,你又怎么可能拥有相应的安全感。

而越没有安全感,对外境的执取就越严重。

如此恶性循环。

时不时地就要因为一种观念,跟人争执不休。

连脑子里,都永无停歇。

不是在跟他人作斗争,就是在跟自己作斗争。

这不就是你们的烦恼痛苦所在吗。

为了于这个无常的世间,安身立命。

不是吗。

你们在我这里闻了这么多法,没有变化吗。

再去看这世间的种种现象,眼前的种种人事。还那么迷吗。还那么执着吗。

我想知道的是,你们当前脑子里会蹦出来,纠缠更多的是什么。

众弟子:的确没有那么迷,也没有那么执着了。

脑子里常出现的是近期可能需要做的事,以及随之产生的联想。

日本鬼子三分钟后俘虏我,划完拳再跑。

好像没有,想不起来了。是的,依法而活。

但现在不会联想很多了,即时会掐掉。

紫师:

什么是止于空,观于不可得。

众弟子:总能找到对治法。做得好不好不敢说,起码知道去做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哪里都是。

紫师:什么是纠缠于念。

罪恶感,亏欠感。会有吗。

某庚:跟随念头跑了。

某己:念起恰是念灭,如如不动止观。

紫师:这些感觉,是怎么让人纠缠不休的呢。

某庚:现实的道德体系。价值观念。概念定义。

紫师:是为了让自己改变,还是为了让自己舒缓呢。

众弟子:舒缓。

紫师:怎么做到的。

某己:念头轻,观,重,这就好办了。念头,跟屁虫。是过程,是认定,是如是生活。

紫师:你们有源于修行不够精进而谴责自己吗。

众弟子:有不舒服过。但没有到谴责的程度。

有。每天都有。

紫师:精进很难吗。

先不用改变实际的行为,先改变心相续的串习模式。

止于空,观于不可得。

摒弃掉世俗安立的二元对立,欠与被欠,是与非,对与错。

先让自己的思想获得自由。

那些都是假法。

你可以用。但你必须要清楚,它只是空之幻舞。

众弟子:有。

是。

空之幻舞。

绝对窍诀。

紫师:什么是自由的思想。

众弟子:安住。不被拉扯被动。

想想什么就想什么。想想就想,不想想就不想。

自由就是一种概念。没了这层衣服的思想就是“自由”的思想。

紫师:有人曾经问顶果钦哲仁波切:您平时的时候,都会想些什么呢。

顶果钦哲法王说: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那人问,为什么。

为什么呢。

众弟子:什么都敢想,肆无忌惮。

知道离知。

小孩拿了枪很可怕。

紫师:法王微笑道:因为太疯狂。

你会想什么,从来都不重要。

因为,那都是阿赖耶识里的资料,都是人类认知当中已有的资料。都是你拥有的见闻。

重点是,你会执念什么。

止于空,观于不可得。

就是念头的空性。

那都不过是信息的一种呈现。

你执念了,纠缠了。才会出现之后的身心反应,言语行为。

不要惧怕自己的念想。

你才能获得思想的无限自由。

不然,你便无法行持觉悟的道。

听得懂吗。

众弟子:听得懂。

紫师:实际上,只要你找到了了了明知的心体本来。

你做什么都无所谓。

因为,那都不过是法性自在之游舞,空之幻化。

众弟子:大家会的!!!

嗯嗯。

紫师:《时轮劫》

北方有土香巴拉,

轮围金刚法时轮。

能仁之下千觉子,

应缘显相游世间。

乞儿戏子恶毒女,

青妓屠夫修罗刹。

轻贱嗔怒淫乱种,

互杀互虐转世轮。

此盼彼顾待圣缘,

超拔一切颠倒众。

你们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没想过里面的含义吗。

你们看到了什么。

众弟子:一群菩萨在游戏角色扮演。

刚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眼泪差点要冒出来。深深感受到束缚自己的结。

紫师:众生的颠倒执迷是什么。

而觉悟,解脱又是什么。

你们所闻的法,解释的还不够清楚吗。

不要让人世的枷锁蒙蔽自己的双眼。

真相从来不是那样的。

欲界的一切争斗,都始于人执迷于触受爱取有当中。

然后,是非对错便被人我对立所建立。

互相纠缠,生死轮转,永无止息。

有此业身在,为此业身的触受爱取有而活。就不要再想着出离六道生死轮回的牢笼。

那个了了明知的心体主人,才是你的本来面目。

而要证取TA,你需要做的就是摒弃掉那些人我对立的善恶是非对错,摒弃掉触受爱取有的惯性业力。

清净,安定,无碍,幻化,自在,游戏。

你们可以先从我这里获得相应的信心,信力。

但最终真正属于你们自身的力量,需要从种种境上来磨砺。

勇于面对你们不敢面对的。

看着。

真相,就会出现。

因为,动摇,纠缠。都只是源于你无明,逃避才有的。

你生来没有一个稳定的依靠。

在面对一切人事物外境时,都需要相应的外境来支撑自己去看,去体验。

当外境的支撑不够时,你就会动摇,就会纠缠不清,就会逃避种种。

然后,在逃的过程中,就会抓到什么用什么。没有任何理性。

以至于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残破不堪。

或者,找一个相对的安全区,蜷缩着,不敢出去。

以至于,你从来都没有真正的看清过这个世界。

因为,不敢睁眼。没有底气去看,去经历。

而我给你们讲这么多,解析这么多。只是为了给你一个信心,一个底气。

去找你的依靠。一直都在的靠山。

让你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无畏地行于世间。

不要动摇,不要徘徊。

心,就在那里。

万法,也都在那里。

在你不动摇的地方,不徘徊的地方,不犹豫的地方,坚定无畏的地方。

凝神安心定意。

止于空,观于不可得。

行持我的道,本初佛的道,大觉之道。

能仁之下千觉子。

众弟子:大家在。

在。一定在。决定在。

紫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贤劫第四尊。释迦牟尼佛。偈。

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西天第一祖。摩诃迦叶。偈。

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西天第二祖。阿难。偈。

通达非彼此,至圣无长短。汝除轻慢意,疾得阿罗汉。

西天第三祖。商那和修。偈。

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西天第四祖。优波纺多。偈。

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西天第五祖。提多迦。偈。

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西天第六祖。弥遮迦。偈。

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西天第七祖。婆须蜜。偈。

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西天第八祖。佛陀难提。偈。

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西天第九祖。伏驮蜜多。偈。

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西天第十祖。胁尊者。偈。

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

西天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偈。

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

西天第十二祖。马鸣。偈。

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西天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偈。

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喜。

西天第十四祖。龙树。偈。

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

西天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偈。

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

西天第十六祖。罗睺罗多。偈。

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

西天第十七祖。僧伽难提。偈。

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

西天第十八祖。伽邪舍多。偈。

性上本无生,为对求人说。于法既无得,何怀决不决。

西天第十九祖。鸠摩罗多。偈。

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

西天第二十祖。阇夜多。偈。

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

西天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偈。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西天第二十二祖。摩蝗罗。偈。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西天第二十三祖。鹤勒那。偈。

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

西天第二十四祖。师子比丘。偈。

圣人说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

西天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偈。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西天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偈。

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西天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偈。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西天第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磨。偈。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东土二祖。慧可。偈。

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东土三祖。僧璨。偈。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

东土四祖。道信。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东土五祖。弘忍。偈。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东土六祖。慧能。偈。

这些偈子,你们喜欢哪一个。

众弟子: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一个东东~了了知。

东土六祖偈。

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

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可得,得时不说知。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达本自然识末。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有本有末不是。

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虚空指代什么?

理解是大圆镜。

不是理解,道一个。

紫师:有问题吗。

某丙:师父喜欢哪首偈,有关如何修持吗?

某甲: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紫师:每一首偈诵,都代表着一种心境,悟处。也是修持的入手处。

@某甲 什么意思。

某甲:师父,这个幽是什么意思?

紫师:你就说为什么喜欢吧。

某甲:读前面的时候,觉得祖的名字要是是中文的名字,会亲切很多。然后想自己可能会喜欢东土几祖的偈。但是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觉得很顺口。毕竟心随境转,无喜无忧,这些更贴近自己的生活。

紫师:意思就是能偷懒。所以喜欢。

众弟子:从文学性上来说,这个押韵,所以朗朗上口。而且读起来这个调子。希望自己能做到这样,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的状态。

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师父,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此偈如何入手呢?

紫师:@某甲 贪嗔都丢掉,就能。

于缘不相碍。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当生生不生。

某辛:【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读到这句,感觉到心安。

某丙:师父?当生生不生如何断句呢?

紫师:生,生,不生。

不想努力进取的,都会喜欢这一句。

某甲:为啥?感觉不管哪一句,多读几次,熟悉了就喜欢了。

紫师:我之所以会问,就是想看看都有谁会选这一句。

众弟子:是的。

感觉这一句,读起来,有尘流的感觉,就像小溪往前流。有点俗。

师父入手处意思是日常通通用此一法随缘对境?

紫师:看你自己悟到了什么。

某辛:@某甲 你承不承认,我们可能会有一念划过:以后心随境转了也没事。

某甲:难道这句就没有其他的好的特质么?

某辛:我觉得不是这句偈的问题。

紫师:转处实能幽,意思是虽然随境转,实则本心如如。

所以,随流认得性,无喜复无忧。

某甲:这哪里想偷懒了?

紫师:这是开悟后的悟境。

而你就是想偷懒。

某辛:嗯,感觉这句比较接地气,不废脑。

某丙:其实,我听到能偷懒也很开心。

某壬: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这个怎么解呢。

紫师:@某壬 有情才会触受爱取有,才会生老死。种子在,因果循环,生死轮回。就是必然。无情,就无种。无性,即无生。

某丁:能偷懒的人一般比较有悟性。

某壬:我承认,看到可以偷懒的那一刻,我心动了。

紫师:无喜亦无忧,说明没有贪,亦没有嗔。所以随缘自在。

某癸: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某辛:感恩师父!看到“无喜亦无忧”,弟子想到了“无愿”,师父能说说无愿是什么状态吗?

某甲:那怎么丢掉贪嗔?

紫师:无欲无求。

某甲:怎么无欲无求?

紫师:就是无愿解脱门。

没有想要的,没有不想要的。

欲求,就是情,就是种,就是触受爱取有。就是生老死。烦恼痛苦。

某壬:门是什么意思。

紫师:门路。法门。

进去就是解脱。

某壬:华严经中为什么喜欢用各种云做供养。

紫师:因为你看到这个字时会生起的感觉。

某癸:师父,因事复生理,这个理是指?

紫师:事理,原理。

你选的偈诵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过程。

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

某丙:华开世界起,很大气的感觉。

某甲:这个也喜欢。喜欢这个又是因为什么呢。

紫师:想要被充实。

某壬:难怪,看果满菩提圆特别顺眼。顺带也喜欢上了华开世界起了。

某己:华开世界起~三界拓展。果满菩提圆来自,因事复生理。

紫师:

这个呢。

众弟子:喜欢。

感觉到一往无前的勇气。

好喜欢。

一下子敞开放大了。

霸气。

某甲:这个不太喜欢。不喜欢魔这个字。喜欢前两句。

紫师:胆小怕事。

某甲:不怕不怕了。悟在迷未了怎么解?

紫师:没有迷,何来悟。

众弟子:悟在迷不了~师父处是悟,众生处是迷,师父众生是那一。

无量无边幻化自在清净畅游之感。

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师父这一句呢?

紫师:去看看今天的课。

众弟子:无有对立?

好。

某辛:师父,昨天有师兄问到,“五加行”是什么?

紫师:那不是有人回答了吗。

集资净障五加行。

所以,多忏悔,否定贪嗔痴慢疑的自我,多观修净相令心虔诚。

这都是前行基础。

大礼拜做起来,皈依做起来,持咒观修做起来。

五加行。积累资粮。是必要的。

供养布施做起来。

轮回过患观起来。

某戊:师父,大礼拜和汉地的礼拜什么区别?一定要大礼拜吗?

紫师:礼拜的意义是全身心的放下。

大礼拜更容易让人做到。

某癸:师父,一个想被充实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路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事儿特多那种。

紫师:敞开了充就好了。

某己:仁者头发有几根?

某癸:不懂。充啥?师父。

某己:数清楚几根有啥意义?

紫师:法。

某癸:喔,懂了,感恩师父。

某戊:大礼拜只见过电影里的。具体怎么拜还真不清楚。有没有什么标准,或者心法。请师父开示。

紫师:@道玄 你来回答吧。

道玄:这句呢?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紫师:很早前就回答过这个问题了。

先是不起妄念,才有之后的亦不息灭。然后,是不加了知,不辨真实。妄念妄心妄境就会自然消融。

这是心态心量悟境而有。

不粘着的微细度。

道玄:姿势可以上网搜一下,或者让群里某师兄演示一下。观想莲师就在面前。合掌在头,颈,心间时分别观想白红蓝光从莲师相应部位注入自身。同时生起相应感受。趴着时双手成莲花状上举时,观想莲师之足踩上莲花。同样注意升起的感受。比如安心,虔诚,喜乐等等。观想要佛菩萨整体。不要只观想一部分。哪怕刚开始只能观想出个轮廓也没关系。不用用力。让形象在心间自然升起。慢慢就会清晰。

众弟子:偷懒那句会感受比较顺畅。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这段感受比较有契入。这段文字的排列组合,有一种虚空心境的契入感。打开心量。

感恩师父,感恩师兄。

@道眼某师兄,想到您。请道眼师兄慈悲再拍个视频。

某乙: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喜。龙树菩萨这个偈子很相应。

某戊:「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下午看到这一句也很触动️。感恩师父。

2020/07/10于紫觉讲堂

心体主人(二)| 一念回转
你们怕死吗
你们怕死吗

關聯閱讀 顯示全部

  • 人性三部曲 | 爱
  • 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 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 一、少阳派丹法讲解
  • 如何构建了了明知的有序性。
  • 紫觉词典 | “性”是什么
  • 什么是天之道,地之德?如何堪受教...
  • 本体论—系统论—方法论
  • 修行出离三界的解码与编程
  • 百法明门论讲什么
  • 浅谈儒释道三家止观。
  • 你们了解自己的实际三观吗
  • 苦乐参半(五) | 四维时空中的...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
Copyright © 紫覺
Zi can be reached via admin@zijueschool.com
起飞页建站: 管理员入口 客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