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萬物為用。

紫覺大學堂
紫覺大學堂
  • 首页
  • 紫覺體系
    • 關於紫覺
    • 紫覺正文
    • 認識系列
    • 經典解讀
  • 結緣紫覺
紫覺大學堂
转心境的修法 关闭 返回上一级  
2020-08-14
作者:紫府道人

转心境的修法
+ 查看更多

紫师:公众号文章,看得怎么样了。

众弟子:看了过大半了。

看过。这一轮还没看完。

水过鸭背。。。

近脑慢,看不快。

还在看。

紫师:那就继续慢慢看。

《虚非虚》呢。

众弟子:这一轮也没看完。

看完。

囫囵吞枣了一趟。

这一遍停下来了。

写人物设定的时候是第二遍。还没看第三遍。

马上开始继续。

紫师:问个问题。

你们每天想的更多的是什么。

众弟子:忧道业不进。

当下对境触发的想居多。

精分的世界。过去,现在,未来,忧道业,一会虔诚模样,一会漫不经心,一会自娱自乐,精分,严重精分。

生活里的七七八八更多。。

世俗事务如家庭单位的占了三分之二。惭愧,不算不知道。。。

生活的琐碎。吃喝拉撒。日常功课。掉举进念头的种种联想。

紫师: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去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侯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像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

佛子,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当愿众生,善事于佛,护养一切。

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着。

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伎乐聚会,当愿众生,以法自娱,了伎非实。

若在宫室,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

着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

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着。

众会聚集,当愿众生,舍众聚法,成一切智。

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

舍居家时,当愿众生,出家无碍,心得解脱。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诣大小师,当愿众生,巧事师长,习行善法。

求请出家,当愿众生,得不退法,心无障碍。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着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

自归于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

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

受阇黎教,当愿众生,具足威仪,所行真实。

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

受具足戒,当愿众生,具诸方便,得最胜法。

若入堂宇,当愿众生,升无上堂,安住不动。

若敷床座,当愿众生,开敷善法,见真实相。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着。

结跏趺坐,当愿众生,善根坚固,得不动地。

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

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

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

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

着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若着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着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

若见丛林,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应敬礼。

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善根超出,无能至顶。

见棘刺树,当愿众生,疾得剪除,三毒之刺。

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

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

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

若见果实,当愿众生,获最胜法,证菩提道。

若见大河,当愿众生,得预法流,入佛智海。

若见陂泽,当愿众生,疾悟诸佛,一味之法。

若见池沼,当愿众生,语业满足,巧能演说。

若见汲井,当愿众生,具足辩才,演一切法。

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若见桥道,当愿众生,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若见流水,当愿众生,得善意欲,洗除惑垢。

见修园圃,当愿众生,五欲圃中,耘除爱草。

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

若见园苑,当愿众生,勤修诸行,趣佛菩提。

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以为严好。

见无严饰,当愿众生,舍诸饰好,具头陀行。

见乐着人,当愿众生,以法自娱,欢爱不舍。

见无乐着,当愿众生,有为事中,心无所乐。

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常得安乐,乐供养佛。

见苦恼人,当愿众生,获根本智,灭除众苦。

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

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

见端正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常生净信。

见丑陋人,当愿众生,于不善事,不生乐着。

见报恩人,当愿众生,于佛菩萨,能知恩德。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见操行人,当愿众生,坚持志行,不舍佛道。

见着甲胄,当愿众生,常服善铠,趣无师法。

见无铠仗,当愿众生,永离一切,不善之业。

见论议人,当愿众生,于诸异论,悉能摧伏。

见正命人,当愿众生,得清净命,不矫威仪。

若见于王,当愿众生,得为法王,恒转正法。

若见王子,当愿众生,从法化生,而为佛子。

若见长者,当愿众生,善能明断,不行恶法。

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若见王都,当愿众生,功德共聚,心恒喜乐。

见处林薮,当愿众生,应为天人,之所叹仰。

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

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于一切,佛法之门。

入其家已,当愿众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见不舍人,当愿众生,常不舍离,胜功德法。

见能舍人,当愿众生,永得舍离,三恶道苦。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当愿众生,恭敬修行,一切佛法。

不得恭敬,当愿众生,不行一切,不善之法。

见惭耻人,当愿众生,具惭耻行,藏护诸根。

见无惭耻,当愿众生,舍离无惭,住大慈道。

若得美食,当愿众生,满足其愿,心无羡欲。

得不美食,当愿众生,莫不获得,诸三昧味。

得柔软食,当愿众生,大悲所熏,心意柔软。

得粗涩食,当愿众生,心无染着,绝世贪爱。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若受味时,当愿众生,得佛上味,甘露满足。

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若入水时,当愿众生,入一切智,知三世等。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抄下来,打印出来,随身携带。背下来。

众弟子:好的。

OK。

紫师:有些是出家僧人才用得到的,你们就不用了。

可以把日常常用的,先挑出来。

其它不常用的慢慢来。

众弟子:好的。

是。

紫师:知道什么意思吗。

某甲:对境如法观想。

紫师:诵完四句偈,后边统一加一个咒。

【嗡啊吽舍】

众弟子:好的。

诵完四句偈,后边统一加一个咒。是哪四句。

紫师:上面的全都是。

众弟子:好的。

请问师父这段经文如何称名?

紫师: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某甲:师父加咒是为什么?

紫师:总持。

某甲:师父,请问,比如,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这句躺下准备入睡,是只作一遍念想,还是直到睡着都要保持?

紫师:什么叫当愿众生。

众弟子:每个当下愿众生。

字面上理解,当前面对境出现,就起后面的发愿。法理上理解应该是念念相续不断才是,直到场景变换。不知是否理解对。

紫师:什么叫当愿众生。

众弟子:菩萨得清净身语意,应当如此发愿。

不知道是“应当”的当,还是每个“当下”念念相继…的当。请师父开示

智母:先看看经疏,理解基本的概念。这些问题就自己能理解。

紫师:

某乙:师父,请问随身携带可以放在包里吗?担心会不会不恭敬。

紫师:重点是,对境的时候,能立马想到。

众弟子:随心携带。

刚扫地,想当愿众生,心灵洁净。

紫师:偈诵的前后逻辑,都懂吧。

众弟子:一个出家人一天的行为过程。

前后是指整品经文的前后,还是单一句偈诵的前后?

紫师:单句。

某甲:前句是所对境,后句是所用心法。

紫师:为什么呢。

众弟子:转世俗身口意为佛法身口意。

在可思议内,华严文字登峰造极!!!

源头上截流。

把凡夫对境所生心替换成菩萨对境所生心。久而久之串习成流。

满满无我利他心相续训练。

紫师:重点是受。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重点是洗脸的时候心念偈诵,你什么感觉。

众弟子:仿佛身心同被洗涤。

庄重,柔软,清净。

充实、圣洁。

洗的不只是脸,而是一切有情的业。

神圣感。慈悲感。

紫师:那就一句句的试,一句句的熟悉,烂熟于心。

众弟子:OK

好的。

跪了?‍️无比感恩师父。

某丙:师父,我可能手抄经文,后咋处理经文废纸?听说可烧了吗

紫师:可以诵文殊心咒烧。回向法界。

某丙:纸屑倒在何处?不会垃圾箱吧。

紫师:撒花盆,撒绿化土壤上。

某丙:OK

紫师:不论显密宗大小乘修持,初期都在转心境上。

重点就是那一念清净心。离世俗心,离烦恼境。

因缘所生法,众生皆因触境生心,相续不断。

而文字也是境。

那就充分利用好这些触境因缘。

烦恼是因缘法,清净也是因缘法。

主动积聚清净因缘,就是修法。

某乙:开心!感恩师父!

紫师:法,理,都是最简单的。只看你用不用,怎么用。

再往后的教理,就会倾向于修法层面的了。

但如果,你们没有相应的基础,我也无从说起。

需要你们发愿每日至少早中晚诵持三次皈依文,每次21遍。时间充裕的人,可以每次108遍。重在诚心。

众弟子:没问题。

在此发愿每日至少早中晚诵持三次皈依文,每次108遍。

师父,皈依文念诵内容是?

皈依文是,自皈依佛,当愿众生,绍隆佛种,发无上意……华严经的版本吗?

开心,感恩师父!

记得最初学时,每天一醒就念皈依佛法僧,效果就已经极好。

紫师:愿我此生尽形寿,愿我来生尽未来际,永皈依于无上正等正觉,绝不弃舍究竟菩提道。愿我此生尽形寿,愿我来生尽未来际,永皈依于无上正等正觉的法,心行不怠,绝不弃舍究竟菩提道。愿我此生尽形寿,愿我来生尽未来际,永皈依于无上正等正觉的证道者、教授者,随事修学,虔诚归敬,绝不弃舍究竟菩提道。

众弟子:愿我此生尽形寿,愿我来生尽未来际,永皈依于无上正等正觉,绝不弃舍究竟菩提道。愿我此生尽形寿,愿我来生尽未来际,永皈依于无上正等正觉的法,心行不怠,绝不弃舍究竟菩提道。愿我此生尽形寿,愿我来生尽未来际,永皈依于无上正等正觉的证道者、教授者,随事修学,虔诚归敬,绝不弃舍究竟菩提道。

紫师:你们念诵的时候,心有重量吗。

众弟子:有。

没有感觉到。

紫师:要跟黑洞一样,掉进去就不能出来了。

丝毫动摇都无。

众弟子:第一遍浏览没注意,用心念有感觉到了。决心。

很稳的誓言。

没有动摇。

是要很平稳坚定的那种,还是情绪投入的那种。

平稳,安静。

紫师:投入能消业净罪。

净行品的偈诵,也要有重量。

重量,就是用心的程度。所生起的受的重量,浓厚度。

这代表着,它深入到了你意识海的哪一层。

众弟子:能理解。

愿行持。

多诵几遍,有点感觉了。慢慢读诵还是快读?三口气一遍还是一口气读完师父,那个好些?

紫师:用心。

众弟子:哦,明白了

发愿每日至少早中晚诵持三次皈依文,每次21遍。

紫师:重量,也是一个人的德。

越重,越深。

不肤浅,不浮夸。

人可以轻易反悔的话,不在意的人事,都是源于没用心。

不用心,所以没有感觉,所以可以随意变。

修行,那就把俗心、欲心、私心通通放轻。

就要把法看的最重,放的最深。

尤其是饶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心。

而要究竟饶益一切有情众生,远离颠倒,唯有究竟的菩提道,无上的正等正觉可以做到。

你的受,你的用心程度,就是你所活着的境界。

是意识海的表层波浪,还是更深处的暗流部分。

越深,你便越坚定,越不会动摇。

智母:每三遍可以加莲师心咒总持吗?

紫师:可以。

听得懂吗。

众弟子:听得懂。

紫师:嗯,还有问题吗。

众弟子:这就是雄浑厚重宝生如来的修法吗。

讲讲嘛,一听来劲。

紫师:你们只需要念就好了。

众弟子:好的。

紫师:没事了。



2020/06/18于紫觉讲堂

​时空本身,就是幻象。
“善知识”的几个层次
“善知识”的几个层次

關聯閱讀 顯示全部

  • 人性三部曲 | 爱
  • 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 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 一、少阳派丹法讲解
  • 如何构建了了明知的有序性。
  • 紫觉词典 | “性”是什么
  • 什么是天之道,地之德?如何堪受教...
  • 本体论—系统论—方法论
  • 修行出离三界的解码与编程
  • 百法明门论讲什么
  • 浅谈儒释道三家止观。
  • 你们了解自己的实际三观吗
  • 苦乐参半(五) | 四维时空中的...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
Copyright © 紫覺
Zi can be reached via admin@zijueschool.com
起飞页建站: 管理员入口 客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