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本身,就是幻象。+ 查看更多
紫师:你的想法,决定了结果。
从现象上,我们可以找到逻辑。
然后,还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说法。
你自身携带的业,种子,心相续,信息流,思想,认知,业力惯性。决定了你的身心状态,也决定了你会遭遇的一切呈现。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实则是一种世界观。也就是《紫觉》一直在强调的世界观。
人类所处的十八界,六尘现象界。只是一层幻象的影子。
关于《华严经》所开演的世界观,也是如此的。
为什么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为什么说:于一毫端,现微尘刹。
某甲:一心所幻化。
紫师:原因是,现象界的虚幻不实。
时空本身,就是幻象。
所以,往“实”了论,唯有阿赖耶识,唯有七大种。
一切,都不过是种子变现。
因为,现象界虚幻不实。
因为,时空本身,就是幻象。
所以,有无尽时空,无尽现象界。且,不占用丝毫“空间”。
本无时空。
这是时空观。
所以,称之为法界。
缘起性空的法界。
但,你们生在现象界,生即无明。分段生死。
从来都无法意识到这样的法界。
顺便在这里提一下五十阴魔。
听清楚了。
众弟子:嗯。
紫师:五十阴魔,是五蕴魔。而五蕴,是色受想行识。
本身,在于修证而言,入阴魔境,实则已经跟六尘十八界没有关系了。
但,对于次第修证的修行人,识神不死,就会幻化十八界阴魔境。
这里的十八界阴魔境,会更靠近人能认知的一种阴魔境。也就是幻觉。
是属于欲界内的。
一般,我不会将之分类于五十阴魔境的。
但,对于大多数初入修行,次第修证的修行人而言,反而这个部分的阴魔境是最难度过的。
所以,当初释迦摩尼佛示现成道时,也着重突出了这一阴魔境。
也便是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所幻化的阴魔境。
因为,此魔境更靠近欲界众生。
而我眼中的五十阴魔境,是本心已定,元神已纯时,所经历的五十阴魔境。
比如色受想三蕴,是六尘十八界的消融,色蕴的精纯,受蕴的消融,想蕴的纯粹。
这个过程,也就是虹蕴身的成就过程。
所谓六尘十八界的消融,指的是一切的物质,没了边界,没了区别,熔炼为一体。五光十色融为一大光明。一切介质统统不在。
重新回归色界顶。
所谓魔,也就是留碍。
如果,心无留碍,心无挂碍,便没有魔。
留碍越重,折磨越深。
但,初入修行,次第修证的修行人。识神未死,元神未纯。就需要经历种种所谓魔境。
因迟疑,因留碍,而产生的魔境。
比如,欲界五欲六尘的种种沾染。欲心不死。
比如,色身稍稍消融一丝,而有的所谓“神通”。
什么穿越金石不足为碍。
比如,受蕴稍稍消融了一丝,阴神出体。
比如,想蕴熔炼的过程中,心念一动,便看到一方世界因此出生。便妄臆为天主。
色受想三蕴,会拦住的,都是些没有出息的。
而行识二蕴的部分,就跟证道有关系了,就跟究竟不究竟有关系了。
这一部分,跟你们是讲不清楚的。
那为什么会从世界观,讲到五十阴魔的呢。
重点是想蕴,心念一动,便看到一方世界因此出生,妄臆为天主。
为什么呢。
众弟子:因为想蕴出生了受蕴与色蕴。
因为一方世界本身就是这样幻化而有的。想蕴不是某个人的想蕴。
念头的相续,惯性很大,会容易散乱迷失。
因为贪。
怕乡巴佬进城,迷进去无有出期吧。
紫师:想蕴,不是你们的念想层面。
你们的念想,只是欲界六尘。
想蕴,指的是大自在天的想,是大梵天的想。
欲界加上三禅天,都不过是大自在天的“想”。
而欲界,就是大梵天的“想”。
换个词,叫“梦”。
还记得《虚非虚》里怎么说的吗。
那这样的世界观,代表着什么呢。
之前课程中,提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怎么说的。
众弟子:时空本身,就是幻象。
需要认知生命本体。精神文明认知源于感受。
精神文明要离于感受,思维。
精神文明的归宿就是四禅天以及之上。
紫师:物质世界被构建的完美吗。
众弟子:不完美。
从存在时间来看,缺陷很大。很脆弱。
什么是完美。
紫师:从物质结构上,物理规律上看。
众弟子:相对于什么进行比较。物质结构,物理规律,都有其稳定性。完美,是对比什么来说的呢。
完美。
完美,很自洽。
紫师:你们自己的认知。
众弟子:都到原子级别了。对普通人来说很完美了。
弥勒下生时更完美。据说释迦佛时的水跟奶酪一样。
紫师:那,人类社会呢。
众弟子:谈不上完美,但很精妙,造化本身就很美。
社会问题却越来越多。
不完美啊,在不断的冲突和稳定中循环。
人类社会相比物质世界似乎差了很多。
太飘,太浅,盲动
社会不完美。不断在熵增。种种规则的设立,只能维持一个相对的平衡
从存在时间来看,人类社会时间更短。经常发生大的动荡。
人类社会的架构,在这个节点上,基础条件也只能建设成如此,对于基本条件而言,已经到达其本身的极限了,算是完美。但对比未来而言,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形态,这是不完美的。保证文明教化的稳定性延续,作为的判断标准。
如同一部大型情景剧,让人们流连其中,难以自拔。各种逻辑自洽做的还可以。
不完美。
紫师:难道人类社会的底层,不是由物质世界的物理法则构建出来的吗。
众弟子:完美。六道之轮,周而复始。有丝毫缺陷,六道无从存在。
底层是物理法则构建出来的。
不是,有因缘果,有天道法则影响。
物理法则的演化。
紫师:那你们觉得人类社会不完美的来源是什么。
众弟子:人类社会会逃避一些现象。糊弄概念等。本质完美。
人类社会、人类本身,都是基于物理法则构筑。
各种概念,妄想执着,欲望无限。
紫师:因为,你们是人。你们在其中,你们有得失,有看得惯的,看不惯的。
众弟子:源于不稳定,冲突矛盾太多。
人类社会的不完美,存在于个体的角度。衣食住行,疾病,战争,道德,欺骗……都是法。共同构建出人类社会。并且不断变迁,与更大的环境适配。
视角各有不同。
世嫌纷争。
是的。仅是在自我认知下的不完美。
会有偏离规则的,破坏整体平衡的因素出现。
是的,各有各的感受。
紫师:因果业力,是最公平的,最缜密的,最完美的。
三恶道,完美吗。
众弟子:完美。
确实完美。
紫师:你拥有什么样的心相续,拥有什么样的业力,你就能够得到什么。丝毫不虚。
这不完美吗。
众弟子:三界六道都完美。
无懈可击。
完美。
公平,自由,完美。
紫师:对于人而言,一个心态,就能决定所有。
你们有想过自己的心态,跟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什么联系吗。
某甲:心态决定生活状态。生活状态反过来影响心态。
紫师:还记得之前的金山吗。
众弟子:记得。
浑圆厚重。
紫师:忏业消罪。
是什么。
你们有觉得自己的身心当中积累了太多东西吗。
众弟子:嗯,是的。
多到察觉不到。
消罪是消掉之前积累的负面的东西。
有。
紫师:忏业消罪的原理,是什么呢。
众弟子:不再犯。
停止相续积累现前,根本的是要明了实证空性。
无明抓取的东西,弃之,放下种种。
对罪的相续的止息。
第六意识起修,以善性的所缘境不断替换心相续所叠加的受。
放下。并愿意,止息。
紫师:科学一点。
众弟子:从心相续中删除相关固有链接。
改变原有的心相续运行惯性,截断业力种子成熟的因缘。
原来错误的抓取的心相续真的可以放下。可以不在抓取了。相应的果就无法呈现了。
紫师:物质是什么。
人是什么。
某甲:持续不断的输入相关的文字信息,概念替换,直到更改潜意识的旧程序,以新的行为模式去存活,达到忏业消罪的目的。
紫师:社会是什么。
引发种种现象的势能是什么。
众弟子:本来一辆车要撞上墙了。现在减速、转弯,就避免了原来的撞墙。是力的运行。
深刻意识到过往行为的问题,停止新的造恶举动。当人断恶修善后,所行之举会创造好的果、果累积成生存环境,在好的生存环境中,就已经少掉很多苦难之事,多了善事益事。
力。力的组合运行。引力与斥力的组合。
信息能量的不同排列组合。
紫师:人有种种情绪,种种心所。
实则就是不同的物质功能态。
有敞开,有封闭,有散发,有积压。
都是人这个物质,发力方式的不同,产生的不同功能。
比如:当一个人,过度消极之后,身心会如何呢。
众弟子:力的运行,显化出能量。能量的运行,显化出物质。物质的运行,显化出人。人的运行,显化出社会。
整个收缩的。
塌陷。
麻木。听天由命。空洞。
堵塞,不流畅,疲惫没心气。
紫师:当人处于过度消极的状态时,其身心用力的方式是怎么样的。
面无生气,日渐消瘦。
为什么。
众弟子:不用力了。
收敛封闭,缺乏生发之力。
枯萎了。
阴质堆积,阻碍阳气生发。
活力封住了。
力往内收,不生发。
心态颓废。
心气不足。气提不上来,气血不足以荣养头面部,阳气推动运行的力量减小,阴气主导收缩,日渐消瘦。
消极的认知——>消极的情绪感受——>消极的行动(应对方式)——>创造消极的结果———>消极的认知。
紫师:那,忏悔是什么。
人身心因忏悔,而进行的发力动作是如何的。因此产生的功能性是如何的。
首先,忏悔,会让人进入一种挥发态。
比如:先不说忏悔,先说后悔。当你们后悔的时候,身心状态是如何的呢。
某甲:紧缩,堵塞。
紫师:没有出口。
而忏悔,跟后悔的区别。就在于有出口。
让身心一切负面的部分,都可以向外挥发出去。
一般说忏悔,都是去找神,找上帝,找佛菩萨。
首先,这些对象都是光明的,神圣的,正面能量极强的。
所以,在负面能量向外挥发的时候,心底深处又会升起来相应的光明,神圣。
人的身心,做了这些行为之后,会如何呢。
众弟子:敞开,舒畅。
暖和,放松。
这股收缩的力得到了释放。
紫师:心所,就是心的状态。心的不同功能。
你让自己的心如何发力,产生如何的情绪,状态,就是在使用它的不同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只是你们因为无明,生来所习的种种习气,被业力惯性所缚。
只能依赖于外境,来让自己处于各种各样的心所当中,被动造业受报。
“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遍行,就是一直都在的。别境,修行而有的。善,增益的。烦恼,负面的。不定,看情况。
每一种心所,都代表着一种心态,用心的方式,产生的功能。
依法而活,你就要清楚这些法,这些用心的方式,用心的状态,以及产生的功能作用。
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一个词一个词的看。你就会回忆起那种状态。以及因此产生的结果。
然后说说,自己烦恼重吗。
众弟子:重。
二别境的欲是何意?
很重。
紫师:比如,求法,求觉。向上的生发之心。
某甲:怎样算重。
紫师:别境、善心所少,烦恼心所多。
某甲:很重。比例明显失调。
紫师:烦恼浓厚,让身边的人也深受其恼。
你们的人生,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吗。
众弟子:基本都是这些。
目前烦恼居多,还没产生法的惯性。
没有。。。
确实,烦恼不仅自己苦还影响他人。
紫师:你们希求的觉悟,是什么。
众弟子:明白原理,放下执着,自在运用。
空性为体,万法为用。
好好的“活着”。
减少痛苦,减少烦恼。
紫师:让自己没有烦恼,很难吗。
众弟子:不难,也不易。
请教师父怎么才能没烦恼。
紫师:你们自己觉得,自己的烦恼是怎么来的呢。
众弟子:斤斤计较…
想出来的。
在意来的,想来的。
太执着了。概念定义一个我了。
无明而有且成习惯。
在乎。
外求的多,烦恼多。
紫师:那你们想要的是什么。
众弟子:平安健康喜乐。
最近烦恼少,遇境不躲不跑勇敢面对勇敢承担,所以烦恼比以前少了很多。
大家都好好的。
出离三界,解脱轮回。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究竟的解脱。
想要的是没烦恼。但做的却让自己烦恼。
紫师:因果因果。
因,你自己就是。
互相拉扯,互相纠缠。
为什么。
众弟子:有所求皆是苦。
颠倒业。“都是为你们好”。
紫师:想让对方付出。
众弟子:是的。
紫师:找那么多好听的理由,为的不就是这一个目的吗。
为什么呢。
众弟子:为了维持自身受体的“舒服”常态。保护维稳。
不让自己亏。
自己太弱。
紫师:因为,自己太弱,太无能。
那,什么是强,什么是能。
众弟子:通达万法。
承担一切有情。
有能力为别人付出,有能力不用别人的付出。
紫师:首先,让自己没有烦恼。
不再以烦恼去干扰他人。
众弟子:嗯。努力。
紫师:你连自己都控制不了,你还能做什么呢。
众弟子:是的。
紫师:依法而活。
就是明白原理,然后去做。
心,怎么用力,你就会呈现出来什么状态。
那就自主的用力让自己呈现相应的状态。
然后,你就会清楚,人生,很简单。
大多数人,都只是把一生浪费在了内耗上。
彼此纠缠,彼此拉扯。
没有任何意义。
颠倒而已。
人,是可以有无限的可能性的。
只需要你明白原理,然后去做。
你拥有如何的心量,拥有如何的主动性,这个世界就会给与你相应的位置,做相应的事,受用相应的一切。
众弟子:感恩师父。
紫师:好好看看那些心所。
内化,别外求。
多串习善心所,多串习自主性。
不然,你就只能烦恼痛苦,流浪生死。
为了他人,源于他人,而生烦恼心。
这真的是一个颠倒至极的笑话。
既满足不了你的私心。也无法让人因此受益。而只会让你们彼此纠缠拉扯,烦恼痛苦不断。
如果,你们不是被这些烦恼所缚,今天的课程就会讲其它的。
可惜,讲不出来。
还有问题吗。
众弟子:没有。
惭愧。
师父,消瘦是内收不生发,那又瘦又高的人。心怎么用力的呢?
紫师:念:南无雄浑厚重宝生如来。
众弟子:南无雄浑厚重宝生如来。
紫师:经常念,人就会越来越踏实,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富足。
还记得雄浑厚重宝生如来是谁成佛后的名号吗。
众弟子:不记得有说。
玄黄母气。
黄财神?
玄黄二主。
星主无碍光的化身。
紫师:紫觉神系,实际上在说的就是时轮金刚法。
只是换了种名词解读方式。
名词概念只是相,重点是传承,是背后的寓意实质。
是报身佛。
众弟子:一下子对宝生如来的法增强了很多信心。三步止观各位同修可以全程不迷糊,估计师父就很有动力讲了。是各位同修聚合起来了师父的缘分,大家互为助缘,一起努力。
紫师:还有问题吗。
众弟子:如果,不是被这些烦恼所缚,今天的课程就会讲什么呢
时轮金刚?
估计就是如何自在旅游的法了,不用对治脱逃了。
向往。
之前教的观金山和雄浑厚重宝生如来有关吗?
被世嫌绑住,哪儿也去不了很正常。
我比以前自由多啦感恩师父!感恩师兄好几次拉我一把。
跟师兄学到很多。在菩萨眼里人不认为是烦恼的烦恼可能有很多。人缺乏作为一种低等生物的自知。所以高等的文明不会以现在人们希望的样子出现。
紫师:休息吧。
2020/06/16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