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嫌对于发大心的意义+ 查看更多
紫师:世嫌对于你们要发大心而言,到底有着什么意义呢。
众弟子:世嫌决定了我们怎么生存、立足面对这个世界。
对于发不起大心,有一种釜底抽薪的感觉。
发大心才懂取舍。
紫师:怎么釜底抽薪法。
某甲:之前总觉得有个东西堵着,心敞不开,发不大,世嫌的课层层扒开“衣服”看到那些可能性。
紫师:嗯。
那懂取舍是什么意思。
众弟子:世嫌是我们发大心的试金石。
如果一个人真的看清了世嫌,看清了人情事故,照见了八风的源头。那必定会逐渐脱于共业洪流。出泥潭后,也会去帮他人。
理清世嫌的运作模式,能更好的看清自己的局限性。看到局限性以后才能有更多的可能超越。
取舍还不是特别懂,大概感觉是,选择了就要担得起相应的世嫌。
紫师:当你有“我”的时候,就注定了世嫌的存在。
为什么呢。
众弟子:对立。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利益。
如果不发大心,世俗就是我们的世界,那世嫌就是座大山,发了大心,世俗这一世只是一粒沙,世嫌就危不足道了。
因为世嫌是由这个自我的感受为基础建立的一整套交互模式。
紫师:
下边的这段话,有没有提到世嫌。
众弟子:有执就有世嫌。
有,我在。
我在我执。
人人皆执,自心所悟。
紫师:人与人之间的拉扯,轮回,恶性循环,体现在哪里。
众弟子:若你不见,我在我执,只见法中意,修法之意。
体现在争。
有一个我存在于世上,就有一个他存在于世上,于是就有了拉扯,轮回,恶性循环。
争。
紫师:为什么争。
众弟子:利益。有我执。
有执。
对自我,有好坏,有利益,有高下的区别。
认知不同。
紫师:盲人摸象,为什么争。
众弟子:各持己见。
无明。未知全貌而争。执着于片面有限的认知。
认为自己的认知是对的。
紫师:源于无明,以自我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为标准。
众生因缘生。
因缘不同,所见所闻所知所感,便皆不同。
众弟子:企图以点盖面。而点位不同,无法有达成共识的见地。
是。
紫师:无明,而执。
之后,才是利益。
那,于世法而言,你们现在知道的是什么。
某乙:过去知见的堆叠。
紫师:瞎吗。
众弟子:瞎。在黑暗里想当然的瞎转。
近似于瞎。
紫师:那我企图告诉你们什么。
众弟子:有为是世法。
复明的路。
那,于世法而言,你们现在知道的是什么。摸象的方法。
世法无明。想打破这个瞎,必须走向觉悟。
世法,可用,可玩,可弃。
紫师:你们会因此看到什么。
当自己的念想,言行出现时,你能看到它怎么来的吗。
你会迟疑吗。
你会脸红吗。
还是理所当然呢。
众弟子:看到原来视而不见的那层。
知道自己为何那样说那样做。会脸红
世法也是空性所生,用而不执为了觉悟而用。
脸红。
告诉我们,从究竟空性的本体论,去看世法的整体框架,来由。
看到自身行为的局限性。会脸红。
但经常后知后觉,说了做了才看见。也不知道说前做前都干啥去了
会不自在。
事后反思会反思它是怎么来的,还做不到立刻看到。
以前会理所当然的居多。现在回想,有些会脸红。
紫师:你们会有大义凌然的时候吗。
那股子正义必胜的劲头怎么来的。
众弟子:感觉像为自己找到合理的靠山。可以靠着这个靠山(名义),理所当然的行事。比如,法律的靠山。维护法律就会显得大义凛然。
有,认为自己站到道德制高点的时候。
会有。因为站在道德制高点,名正言顺,就能大义凌然。
找到了一个强大的能自己说服自己的概念理由的时候。
紫师:那,你们为什么不能大义凌然的成为一位菩萨呢。
某乙:用那股大义凌然的劲做菩萨?
紫师:回答问题就好。
众弟子:潜意识里还有世嫌。
因为无法一直站在道德制高点。大部分时间还是很自私啊。
因为大义凛然一般是一时的,没办法保持一直大义凛然。
私心太多。贪嗔太多。智慧太少。
某丙:师父有意为之。
紫师:所以,那一时一刻的大义凌然是什么。
某丁:符合大势共识。全然相信我是大义。凛然一切之上。
某丙:一时因缘聚合。
紫师:你们看到某丙的回答,什么感觉。
众弟子:有些飘。
放过去了。
感觉说得对。
因缘聚合有道理。
可以做到。
嗯。就是放过去了的感觉。对当下的问题避开了。找了个大理由飘走了。
紫师:为什么不是信心,不是皈依。
而你们在干嘛。
众弟子:用因缘聚合避开了对自我那一块检视。
世嫌。
心小。
用世嫌去看待了。
更深远~某丙。
紫师:一个一直在审视自我念想言行的人,缺乏对自我的审视吗。
众弟子:不一定。
紫师:@某丙自己说。
某丙:其实说出口的,都是浓缩版。比如这句。
很长一段时间,师父是在刻意压着,帮我们攒阴德。这两天,师父也有给过我们信心,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无论底子如何,闻思如何,都会随之而自惭或无畏。
大义凛然,是个结果。种种条件达成后的呈现。我相信,当条件具备的时候。因缘一定会令我大义凛然。那时,师父一定会促成此因缘。
一时一刻的大义凛然,由很多的偶然因素叠加而成,缺一不可。比如:我的知识体系,我的情绪积压程度,对方与我的关系等等。同样是因缘法。我过去活的特别大义凛然。现在像个鹌鹑。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所谓修行,都畏手畏脚。over
紫师:一个跟我没什么关系,没什么接触的人,可以从我一堂课上挑出我无数的毛病。
为什么。
众弟子:皈依否。
站的角度和用的标准。
不信任。
紫师:你们呢。
众弟子:信。
我们不挑。
紫师:为什么。
众弟子:动了他们的生存之本,所以挑毛病。避开了我们的世嫌,所以我们接受。
找茬。哪天我们的世嫌被触动了,也会有人离开。如同听闻世尊大乘法的离席阿罗汉。
挑毛病是不符合自我体系认知。但我们信师父。
概念法上总能找到对错,一个不具信心的人,看到的都自己认知里愿意接受的。
信超越意识思维对错二元。
紫师:所以,四摄六度是什么。
众弟子:打开自己的过程。
是实践。
紫师:四摄六度是方法论。
怎么有的方法论呢。
四摄六度,有什么用呢。
打开自己,还有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众弟子:避世嫌。
信任程度的关系。
紫师:怎么信。
怎么任。
众弟子:有利于对方的就会信,能放心交付给对方的是任
让别人觉得这个人对我没有危险损害,只会帮我对我好。有相同的价值观。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感受舒适。
符合自己价值观利益就信。
放下防备,信道打开,任就是信息传递通畅。感受到真诚和善意,防备就会放下。
人与人之间是种平衡,给与要的平衡。给的多了,要的多了,关系都无法维持。
给人自己人的感觉,对他好的感觉。
因为足够相信,所以任随对方做什么,都可以全然接受。
让别人接受,符合对方认知,利益,做相应的付出,接受的过程就是信的过程。
人与人交往,互利互赢的关系,信任。
紫师: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什么。
菩萨是什么。
众弟子: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让对方信自己的方法。无我,利他。
觉悟。
觉悟有情。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产生信,积累信,而后堆叠成任的方法。
紫师:如果,你要成为一位菩萨,代表着你这一生,要做的事业是什么。
众弟子:为众生活。
觉他。
无我,利他。
自觉觉他。
无我,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紫师:那,你们面对得了相应的世嫌,质疑吗。
众弟子:不。
紫师:你们不会为了自己的人生预期,而摇摆吗。
众弟子:难。
会。
智慧能力不够的时候容易遇到问题,但反过来会加强自觉动力。
现在的感觉是。螳臂当车。能面对,但无力改变什么。最后徒增笑柄。
一直在摇摆。
只要不奔溃应该是一个正向循序渐进的过程。
紫师:那,你们觉得我在做什么。
众弟子:教化。
在制作菩萨。
四摄六度。
师父如父母一般,在我们还没长大时,保护和教育我们。
紫师:怎么教化,怎么制作。
怎么四摄六度。
如果,我有自己预期的人生,在营造的人生。它是什么样的。
众弟子:站在我们的角度。
说法讲理。示显实相。
法布施(世出世间法掰开了揉碎了,正着讲反着讲),爱语(像哄孩子似的,避开我们的世嫌)。
紫师:我不是个人吗。我没有在生活吗。没有自己眼前需要应对的人吗。
众弟子:是,都有。不是,也没有。因缘和合而已。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师父慈悲。
师父有,但智慧足够,从容应对。
水,火,土,拉坯成型,烧制成器。
在顾全生活的同时,对我们进行教化。
紫师:人是趋利性的。如果修行,成佛,没有相应的利,人会修吗,会想成吗。
众弟子:不会。
开始不会
不管利自己还是其他,总是有利的。
人,是没有自主性的,想不想修,想不想成,也不由人来决定,所思,所言,所行,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紫师:那成为菩萨,佛。对于众生而言,是一个如何的利。
众弟子:解缚,觉悟
是众生得以发心觉悟的因缘。
觉悟就是大利。
自在,神通,无碍,强大,保护,依靠,无所不能,有求必应,到彼岸。
紫师:人那一时一刻的大义凌然,靠的是什么。
哪来的。
众弟子:一股力。
冲动被概念认知强化,顺畅无碍。
信。
紫师:信什么。
众弟子:利益。
法。
能为大众带来利益。
信三宝可以带来觉悟。
紫师:常人的大义凌然。
众弟子:信心。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相信这个“自我”的认知是正确无比的。
某戊:所以只要自己想做,且能说服自己认为这个极其合理,什么时候都能大义凛然。不管是不是修行。
紫师:如果,外界压力很大呢。
众弟子:就站在大义上,就是这个世嫌。
常人相信自己。
紫师:你能面对那世嫌吗。
众弟子:能。
不能保证。也许会面临奔溃。
紫师:还会大义凌然吗。
众弟子:还会,因为有师父在。
要看另一个大义凌然在心相续中的比重了。
紫师:这几个问题,是问某戊的。
某戊:事项上可以。但表现的会像个小丑。上面说过了。感觉螳臂当车。所以就没试过,随意构造认知看看结果。
紫师:所以,大义凌然,是源于自身的认知,确定了没有风险,或风险不大。所以,理所当然的大义凌然。比如,站在道德制高点。
那,菩萨的无畏是怎么来的。
众弟子:站在菩萨位置上的制高点。
无我空性而无畏。还有三宝的加持
明知有风险,风险还很大,却愿意承担一切。
认清了风险的本质,横竖都是无常,无我。所谓风险,只是一时之现象,无常变迁,因缘和合之现象。
得偿所愿罢了。要解一个节,因缘现前就有。就了了去。
某戊:除了无畏,更重要的是有智慧。需要大义凛然,有用的话,才表现的大义凛然。
紫师:菩萨是什么。
众弟子:觉悟的有情。
紫师:觉悟了什么。
众弟子:万法。
本来无我,空性。
紫师:因缘果是什么。
众弟子:无常。现象。法则。
三界法则。
紫师:代表着什么。
众弟子:空性为体,万法为用。
无可执着。万法为用。
紫师:你是一个因缘和合体,当你这个因缘和合体,在如何的因缘之下,进行了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如何的因缘相续,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呈现。
在你做的当下,结果已经在那里。
众弟子:一切因缘所生法。
一切结果都看清了,都是可以接受的。
紫师:因深明万法本质空无自性,法无我,而无畏。因深明万法因缘生,因果必然,而无畏。
我为佛法之大事因缘而相续,而存在。
你们说皈依法,却不相信佛法出世之大事因缘。
那,皈依的什么。
众弟子:我为佛法之大事因缘而相续,而存在。
紫师:哪怕,你们求人世的利益。
就已经讲过的世法而言。
如何才能让你真正受用人世的利益。
你们现世的烦恼,痛苦,迷茫,疑惑,都是怎么来的。
众弟子:六识分别。
不明真相。
无明。
信的不彻底。
紫师:四摄六度,做不到。你们必然烦恼,必然痛苦。
因为,四摄六度,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因为,这个人世间的问题,只有一个。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而令此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便是无明,有限。在人世的“眼前利益”上,恶性循环,瓦解彼此的信任。
其中的世嫌,因此而生。
你们活在这个人世,会不安,会恐惧,会需要依靠。
为什么。
众弟子:弱小。无明。不明白这个“自我”怎么来的,本能的抓取一切能够抓取的,不停地找参照物,依靠,去确立一个虚幻的,暂时性的自我存在感。
没有独立有序的自循环系统。太多的疑惑不明白。
自循环体系不完善。
因为值得我们信任的东西太少。
生存压力。
因疑,不踏实。
因为不安全,人与人之间无法了知对方。
紫师: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原因,便是人会源于过去的痛苦经验,而深陷世嫌之中,怀疑种种,无法打开那层壳。哪怕在这个过程中,你付出了很多。但,人已然掉进那种恶性循环之中,掉进那世嫌的猜忌之中,你所付出的一切,都不会有任何价值。因为,人只要找到机会,理由,就可以反手抽你一脸。
但,我还会继续做下去。
你们呢。
众弟子:会。
继续。
跟随。随师之行。
发心做。
看清,认清世嫌,打开那层壳。
荷担如来家业。不负师父教诲。生生世世常随佛学。
紫师:而且,我为的不是这一生。也不会寄希望于一生有什么成效。
哪怕就以现世而言,我也能找到无数的理由,去这么做。
可能会源于强迫症,看着眼前的人,纠结于那些有的没的,到最后却只需要归于刚出生后孩子的那层为求自保的壳。看着,就没意思。
可能会出于眼前人们纠缠对立的结果呈现,看着那种种烦恼,痛苦,不顺眼。
这么活着,不憋屈,不窝囊吗。
明理,很重要。但,你的态度,更重要。
如果,我只讲道理,而没有相应的态度,我讲出来的理,就不会是你们眼前的这种味道。
你们,也不可能相信我。
虽然,态度,更重要。但如果不解决2.的问题,不令其明理。你态度再好,世嫌还是在那里,那人世的种种纠结,矛盾,是非,烦恼,痛苦,还是在那里。你就只能陪着对方,去纠结,去烦恼,去痛苦。
如果,你不是无我的菩萨,你坚持不了多久。
皈依法,就是皈依相应的本体论,系统论,以及因此而有的方法论。而不是盲目的信任,依靠。
因为,盲目,不可能持久。必然,会随着因缘的变迁,而坏灭。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心,皈依。
你们需要去看到那因缘果。你眼前无时无刻不在呈现着的现实,真相。
如果你们做不到,那就说明还在希求世法福报的层面。
而如果,你还在希求世法福报,那就代表着你福报不怎么好。而不怎么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那只会说明:你,光顾着自己了。
是吗。
众弟子:是的。
说明没顾好自己。
现在也不想求福报了,只想让这个因缘合和的自己,强大起来。
紫师:所以,四摄六度是什么。
是你们自觉觉他的开始。
菩提心的开始。
慈悲的开始。
承担起责任的开始。
打破自己那层壳。去成为菩萨。
你会无畏的。
相信我。
众弟子:相信着。
相信。
紫师:好好把世法捋清。拿着四摄六度去捋。
众弟子:是。
紫师:没了。
2020/06/09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