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更多
紫师: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众弟子:一心,定志,无畏。
有依靠,有力量,依法而行。
究竟的依怙。
明确方向,消除恐怖,勇往直前。
回转,依靠。
信心。
依靠,力量。
紫师:人活着,怎么活,有标准吗。
众弟子:三观有标准。
标准是定义出来的。
紫师:标准怎么来的。怎么定义出来的。
众弟子:应不同人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定义。
没有标准,都是自己凭感觉而活,这个感觉是受教育,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而来的。
没有。标准都是因缘和合而来。
因缘和合来的,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规则要求。
紫师:需求,是本来就有的需求吗。
众弟子:本来只是为了求生存,后来为了群体共生的需要,制定了标准。
不是,也是教育,环境灌输的需求。
需求也是在不同情境不同因缘下发展出来的。
紫师:那你们跟着这些需求,标准,定义,因缘,活得如何。
众弟子:颠三倒四。像个傀儡。不能自主。
活得很被动。
喜怒哀乐。
被这些造出来的东西所控制着。
身心不好。
紫师:世法的义理都是怎么来的。佛法的义理又是怎么来的。
众弟子:主要是颠倒了,追求的大多是表象。世法的义理是为了维系人这个受体的常态感受而有的,佛法的义理是佛陀经历一切的受体感受而有的。
人最初活着,只是跟随本能去追求相应的目标,后来有了文字概念,将人群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后,人与人之间进行着交互,人与环境进行着交互,所需求的表象呈现就变得复杂多样化了,基底还是脱离不了本能的执取感受,一般人群所追求的依旧是满足受的存在感的执取。
一个是病,一个是药。
世法义理,短暂不持久,跟随当下的势利倾向与个体存在感被创作。佛法的义理长久客观,呈现真实完整的路径。
世法的义理是基于一切受用都是实实在在的,为了平衡共同生存的需求而有的。佛法的义理是基于“空性为体、万达为用”提出来的,因此而有的无碍运用世间万法。
紫师:世法的演变,就是避嫌避出来的。
为什么会这么说。
众弟子:避嫌就是趋利避害。避得多了就成了经验总结。
为了达成共识。
因为是在斗争中产生的。没有斗争就没有了那么多概念的必要。
世法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总结,为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而衍生出来的方法论。
紫师:牵扯到利益分配,人既想要分更多的利益,又想要避嫌。这种现象,这种心理是源于如何的因缘,才会发生的。
众弟子:世法的义理都是基于受体维稳的需求来的。个体维稳,团体维稳。为了保持所谓稳的存在感,而避造成不稳定的嫌。
名和利都想要,想要更多资源,也想要更多体面。
当表子立牌坊。
一定文明的社会环境下。
因为在世间生存,人人都是为了“我”,彼此之间一定有雷区,会互相碰撞,所以大家都会为了自身的舒适圈而尽可能的去避嫌。避嫌,就好像掩耳盗铃,会让自己产生安全的错觉。不避嫌,可能所得的蝇头小利会不保。
紫师:如果,直接要更多的利益,而不避嫌,会如何。
为什么。
众弟子:更多的利益代表了更多的世嫌,要通过名来避免世嫌。
利益不稳固。
紫师:说不过去,代表着什么。
众弟子:阻力大。
名不正,言不顺。不合标准。
因为自身的力量,抵不过世嫌的力量。
容易被孤立,被打压。世嫌标准的力量。
理不通,不合大家的理。
紫师:其他人就会有意见。
其他人有意见,代表着什么。
众弟子:纷争。
离散。
会有利益冲突,冲突可能带来更大不确定性。
源于人的存在感来源于感受,而人类演化过程中情绪感受与各种各样形式的外环境相挂钩,外环境的变化牵动着人的心神变化,利益在其中属于好的感受,嫌属于不好的感受。人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从何而来为何而有,只会跟随本能去追求外在,所以本能的会想要趋利避害。
代表着,自己暂时拥有的资源会被更大的势力剥夺。
紫师:所以,只要事关利益分配,就会涉及到世嫌。
而人类的演化史,是什么。
众弟子:适者生存,弱肉强食。
利益分配模式的变化。
利益分配的不断洗牌的过程
本能的表象呈现演化史。
紫师:如何在分配利益的过程中,维持住平衡。
众弟子:嗯嗯,平衡。
掌握世嫌。
紫师:就是世嫌的发展演变史。
你们那么多烦恼,痛苦,来源于什么呢。
众弟子:世嫌的势流。
世嫌系统不统一。
想要的和世嫌之间经常无法平衡。
因为不愿被世所嫌。受体不停的在维稳。
与时下世嫌对接过程中,又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又想避嫌的结果。
大部分来自于对世嫌的避讳以及由世嫌引起的利益不平衡。
紫师:为什么呢。
众弟子:想要,不想要。
世嫌的流势更迭的影响。
世嫌势流碰撞不兼容。
心里嘀咕着:凭什么。可又无奈地只能随顺着这股力。因为自身的弱势,循环体系无法独立操作。
紫师:因为,这个世界是所有人的世界。你所享用的一切,来源于人类整体。
如果,没有群体。人,能拥有享用什么呢。
众弟子:对。什么也享用不了。
是的。
因为人怕不「存在」了,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种「存在」,除了这种「存在」不知该如何「存在」。
势单力孤。能够抓取的就少了。
紫师:而,人是一个个的个体生命,人的思想,感官种种,不是统一的。
文明,就是如何令这一个个的个体生命,统一思想,协调相互的感官,也便是利益分配。然后,协调统一发展。
世嫌,就是在如何分配这个问题上,发展出来的平衡机制。
所以,人在群体社会中生存,就需要面对这一切。
因为,你所能拥有享用的,都因此而有。
人,一辈子,就得这么活着。
关于世法中的惑,你们感觉自己解决的差不多了吗。
众弟子:差不多了。
理论上感觉差不多了。
不清楚。解决的差不多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理论上解决了,实际上还不够。好像是给自己又找了个理由。或者还是用师父那句话,面对无常,这就是现实。接受无常。
理论上差不多了。
可能自己面对的好处理,但协调其他人或者帮其他人理解那差得远得多。
差不多了。感恩师父!
有骨架了。
紫师:如果,你们不学佛,你们接受了如此的知识后,你们会如何应对这个人生。
众弟子:照旧。
找一个符合人类长远利益的势流依附。
成为世嫌,推波助澜。
更巧妙求利是一个选项。
活成人们眼中“幸福理想”的人生。
紫师:或者,我也不是一个佛法的教授者,而仅仅只是一个世法的教授者。
我会为什么教你们这些知识。
众弟子:也是维稳吧。
聚势。取利。
因为我们活的痛苦。
紫师:别忘了,那时你还没有被佛法打压过,你的欲望,还会是正常的欲望。
你会自然的贪,自然的嗔,自然的爱,自然的恨。
众弟子:正是自然的贪嗔痴中就体会到了苦乐参半。
表面如何的风光,都不能解决内心的贫乏。都不能解决内心的脆弱无力。
仍旧会逐渐走上学佛的路,因为心灵始终会找归宿。
如果没有佛法而懂了这些世间法,不一定会成为造势控世的人,说不定变成了相看两相厌,两相嫌。最终是受体的崩溃。
嗯,那时也体会过人世的波动,即使贪也希望稳定长远。
紫师:如果,我有意影响着你们去往世法上钻营呢。
众弟子:不由自主。看是哪个势流比较稳固了。
呃,可能这个假设很难成立了,我好像无法从佛法的因缘影响中孤立出来想这个问题。
因缘最终会让自己醒悟的。哪怕是钻营世法。
至少有个明白的。
满足我们佛法的需求,什么形式都可以有。万法为用。
紫师:那佛法的最终意趣到底是什么呢。
众弟子:自洽融合,自觉觉他。
星际文明,法界一统。
知用一切法,正遍知。
觉悟万法。
紫师:你们这一生,能够闻思的法能有多少,而能够体证的法,又能有多少。
对于那法界而言,万法而言。
算什么。
众弟子:不清楚。凡人的一生,有等于无。
尽量吧。
尘埃都远远不够。
九牛一毛吧。
无穷分之一。
紫师:那怎么办。
某甲:听师父的。
紫师:皈依的意义是什么。
众弟子:皈依,依法而行。
转世法为佛法。
信愿行。有依靠,有轨则,有方向,去行。
紫师:入流,入法流,入圣流。
怎么入。
众弟子:依法形成心相续。
皈依入。
去成为。
有目标,有轨范。
依法入。
以皈依的标准切入。
抛开世嫌,直入法流。
紫师:你们现在活着的方式,活着的标准,思想言行,其来源是什么。
众弟子:世嫌。
世嫌的叠加。
世法与佛法的叠加。来源于受的执取。
因缘叠加。
紫师:依法而活,是什么。
为的又是什么。你们清楚了吗。
众弟子:嗯。
依靠于相应的法理规则而活此身命。为的是成为相应的法理规则的化身呈现。
用法来替换原来的身口意动力源。
有世嫌就有二元对立。依法而活就是去成为一切。菩萨能在一切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哪里都可以。皈依,跟着走,不需要理由。
紫师:法是什么。
世法是什么。
万法又是什么。
佛法,又是什么。
众弟子:法,是法则,规律,原理。世法是人世间的法则,规律,原理。万法是世间一切法则,规律,原理。佛法包含了世出世间的一切法则,规律,原理。法,是因果的呈现,也是方法论,想要成为什么,呈现什么,就顺应着相应的规律去成为,去呈现。
法是因缘所生法,世法也是一法,万法不自生,以空性的用,通达万法。可能那时候才能圆满知道佛法是什么。
法是方法。世法是局限法,向外抱团,平衡法。万法是不同的用处。佛法是找回自己本该不用放下的放下。
紫师:皈依的是哪个法。
为什么。
众弟子:皈依的是觉法。因缘如此。
皈依的是道的法。因为个体只是道的微尘一部分。
法是原理。世法以世嫌为主导的因缘合和。万法,是因缘和合的呈现。佛法是趋向觉悟的因缘法。
皈依的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法,但这个对我来说主要还是概念层面,所以只能相信师父所教授的法,我已经不可信。
皈依应该是全部了。皈依不易。但选定了,就是依其而行了。不管世法还是出世法。因为人寿有限,不可能一一而行。只能考量好,一路走到黑,或者明。
皈依的是佛法,因为确信只有佛通达了一切法。
皈依的是成道的法,因为个体是整个道的一部分,以一丝丝心相续逐步叠加回到整体,让一滴水回到大海。
佛法。
概念认知比重当中与觉法的概念认知更容易兼容,受体存在感因此而增强,跟随势流为自然而然的现象。
只有佛能够无碍运用一切法。
皈依的是,正觉之法,佛所说的:一切显现虚幻不实,“因缘所生法,佛说即是空”的法理。
皈依正觉的法。无上正等正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法。依师父的因缘就是如此。
明了一切法,运用一切法。不应割裂世法和出世法。无一法非佛法。目前处于学习阶段。依止师父而学。
皈依的是佛法,因为佛法是究竟之法。
紫师:说佛法的时候,代表的是什么。
说世法的时候,代表的是什么。
说出世法的时候,代表的是什么。
众弟子:不同因缘。
佛法代表觉空不空中道之觉悟。世法代表不空法。出世法代表空法。
佛法代表全体。出世法为空,世法代表用。
佛法代表本体论,世法和出世法代表方法论。
紫师:如果,你只拥有世俗法,你会如何。
如果,你只通达欲界内法,你会如何。
如果,你只通达色界内法,你会如何。
如果,你只通达三界内法,你会如何。
而如果,你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又会如何。
本体论,会一样吗。
系统论,会一样吗。
方法论,会一样吗。
众弟子:运用流畅。
不一样。
格局不同,应对的方式就不同。时空观不同,应对就不同,这也是紫师一直要求我们将理论框架理清楚的意义之一吧。
紫师:那,皈依世俗法,代表的是什么。
皈依欲界法,代表的是什么。
皈依色界法,代表的是什么。
皈依无色界法,代表的是什么。
皈依三界法,代表的是什么。
皈依出世间法,代表的是什么。
皈依究竟的佛法,代表的又是什么。
众弟子:代表的是“生命”的广度,深度,长度。
根源是不同的根器。
紫师:戒律,轨范会一样吗。
众弟子:不一样。
代表修行的实谛,与次第,不一样。
紫师:怎么好,怎么不好,怎么行,怎么不行。行事标准一样吗。
众弟子:不一样。
紫师:那你们,皈依该如何皈依。
在你们还活在世俗法标准之下时。
你们皈依的是什么。
众弟子:信愿行。只会是世法。世嫌。
遵循相应的戒律,轨范进行皈依。活在世法,皈依世法。活在佛法,皈依佛法。
只会是世法吗?读书时考试,目标考100分,可能有90分。如果目标60分,可能就不及格了。
紫师:那,佛法的戒律,轨范,行事标准,是怎么样的。
众弟子:不同次第也有不同的戒律轨范。还有不同的传承,也不同。
以觉为根本标准。其余细则依觉而定。
以觉悟为标准。
以法界为本体,以一切的现象呈现为系统,以通达运用一切法为标准。
世俗是五戒十善。
紫师:说发大心,大心是什么。
众弟子:在这个世间,佛法的戒律,轨范,行事标准,是给予渺小的众生皈依处。即能让众生看清世嫌,也能利用世嫌,四摄六度。
菩提心。
愿意观照对治一切法的局限性。
打破自我,成一切。
菩提心。大悲心。发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大心无心,无固定不变之自心,以众生心为心。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是无碍之心。
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心。
放下自己,承担起一切。
无我利他之心。不以我为心,以万法因缘为心。
自觉觉他之心。
某乙:人道有世嫌,三界六道亦有各自的嫌。此方世界有嫌,十方世界亦各有嫌。有嫌,就是不容,是二元对立。就是游戏规则。如果没有成为一切的心,修什么修的不过是加强这个我执的法。在人道里怕被世所嫌弃,若玩不转世嫌,不能VR其中,不能成为一切,当还视人为人,视我为我,则轮回无尽,出离无期。
紫师:那佛法的行事标准怎么来的。
某乙: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紫师:比如。
某乙:比如持戒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是自我。比如布施是为了给予,不是贪图福报。比如,如果师父揍我一顿后我能开悟,那这就是个好规范。比如,我多给予老婆点爱后,她能对亲近佛法产生兴趣的话,那就尽量多给点爱,即便在爱无力时。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行事标准。规范。
众弟子:释迦牟尼佛订的。以觉悟为标准。也有根据世嫌订的。行事标准是体认无我,行无我利他之事。
佛法的行事标准应该是为身在世法中的人想要走向觉悟定的,佛法应该不求我们一开始就能VR视角。
不同时期,不同因缘众生,行不同标准。
戒律。
四万八千法门,只是应机不同。根本皆是为了导引众生,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唯一的出路。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既是不同时期的目的,也是不同时期的方法吧。
都是方法论,那系统论呢?
这些都是方法。感觉这些确实都只是方法。而目的我想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但却有点犹豫。可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是达成目的的方法呢。虽然做的时候必须全部投入。
紫师: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菩提心是什么。大悲是什么。方便又是什么。
众弟子:菩提心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心。大悲是众生一体感同身受。方便是用合适的法利益众生令众生觉悟。
菩提心是求觉悟之心。大悲是同体大悲,我即一切,也即无我。方便是空性,无碍。菩提心是觉悟心,求觉悟之心,本身也是一种觉悟。算是个觉悟种子。
菩提心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大悲心是对苦难众生感同身受的救度心。只要是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方法,都是可以行菩萨道的方便。
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大悲心,解除一切众生痛苦。方便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应机、无碍的方法
菩提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心。大悲,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慈悲。方便,修行者运用的方便法门,修行方式,都是为了最终的究竟圆满。
菩提心,了悟空性,心识无碍。大悲又以空性为根本,令一切趋向于觉悟。一切方便的次第接引,都只为了最终的究竟空性觉悟。
菩提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大悲心,同体大悲,众生一如。方便,为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方法。
菩提心是觉悟的心,(体认空性本体)大悲是平等看待万法。(系统论)方便是起用,应机度化一切众生。(方法论)
菩提心,发心皈依佛法,觉醒。大悲为怜悯之心,帮助一切有情众生觉醒。方便法就是一切法,只要能觉醒觉悟的法都是佛法,无差无别。因缘和合,随缘。
菩提心为因地,大悲可出生众缘,方便保证直达最终不要停。
紫师:三位一体,缺一不能。
为什么七地菩萨,才能善巧运用一切方便。
众弟子:四摄六度圆满。
因为悲心足够。
菩提心是对本体的展开,大悲是对本体的容纳,方便是达成证悟究竟本体的方法。
具体不知道,理论上推测,是力量和智慧足够了。
七地菩萨已经无喜无悲。
紫师:四摄六度,之前怎么说的。
众弟子:是方法论。
菩提心是发心。大悲就是行事标准。同体大悲。体纳多大,悲就有多少。
圆满法身的方法论。
紫师:你们要发心成为菩萨吗。
众弟子:要。
已经发心。
发心。
紫师: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在你们目前的能力范围而言,应该如何做。
按照如何的标准,来进行。
众弟子:尽一切所能,对身边人能布施的布施,爱语的爱语,利行的利行,同事的同事。
如何布施,如何爱语,如何利行,如何同事。
听经闻法,戒定慧,四摄六度,八正道。
布施为了放下我所贪,爱语为了放下我所嗔,利行,同事为了放下我所执。
布施踏实的言行。保持踏实的言。行踏实的行。行事不离踏实。
放下自己,为别人活。
紫师:我教给你们这么多世法的理,是为了什么。
众弟子:做一名法界精英。
用。
避世嫌,行四摄。
扩宽心量,用在利他。
努力自觉,然后觉他。目前能做的,把打坐修法的受维持到生活中,替换原来的状态。
方便我们如何去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不以功利心,注意身口意,说好话,利他,谦虚。依理做事,依法修行。
不受其缚,不受其惑。而能自在运用。
紫师:是希望你们能够明白,自己是怎么活着的,所有的思想言行怎么有的。
然后呢。
让你们学会体谅自己,体谅每一个跟你一般的人。
让你们知道世间的利益是什么。
你们在执取的一切,跟其他人在执取的一切,都是怎么来的。利害关系,是非对错。
你们得把这些理,用到菩萨心地上,用到四摄六度上。
不明众生心,又如何利益众生。
众弟子:是。
紫师:那怎么用。
四摄,是为了什么而有的法。
众弟子:先明众生需要,然后将需要层面提高。需要极其广泛世俗知识。但加强世俗知识,心思易散掉,又与粗住定少思对立,矛盾又如何解决。
结缘,建立,巩固关系。
摄受度化众生。
以前面对身边的人,总是习惯性地封闭自己。最近会用心去体会身边人的喜怒哀乐,看到每个人的身不由己和无奈,收获最多的就是“体谅”,然后因为自身能力有限,也只能这样看着,除了策励自己要好好修持,其余能做的好像就只有尽我所能,广结善缘了。四摄,是为了迷途众生能有机会和佛法结缘而有的法。
扩大心量,广结善缘。
为了大悲,知自我之缚,众生之缚,而进行解缚。
紫师:皈依是什么。
散乱掉举,来源于什么。
左右摇摆,怎么来的。
依法而活,是什么意思。
众弟子:将生命交三宝。
归顺依靠法,散乱掉举来源于没有法的指归,标准。
对自己:给予、付出、赞同,在利他的过程中,打破界限,扩宽心量。对他人:因受惠认同,而信赖期望成为同样的形象,愿意了解与接纳法。
争取按照法的标准,把家庭和单位当道场来修行。做一分是一分。
皈依是完全相信依靠法的指引。散乱掉举是因为还没做到全身心都依法。要积累时刻依法的心念。
紫师:你们面对世嫌的反应是什么。
怎么来的。
众弟子:以前是会迎合,以避免世嫌。现在愿意尽量以法为标准,改避避,改不为所动就不为之所动。
皈依,心心念念都安住于法。散乱掉举来源于法的系统尚未建立完全。左右摇摆来源于不明法,以及法的比重还不够大。依法而活,依照法的标准来指导身语意的行为。面对世嫌的反应是下意识的紧缩,来源于恐惧,恐惧来源于怕受伤害,怕受伤害来源于过去的经历,遇到相似场景时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
情绪起来时对立逆反,弱小时妥协顺应。
面对尖刀比世嫌更大。
趋利避害,保护自己。业力养成的惯性来的。
避,忍,学法行法化解根源。
刚强,抵触,对抗。要放柔软,放慢,不预判,不造作,不分别。
面对世嫌,会害怕,然后或逃避或迎合。因为恐惧自己成为那个错的,被抛弃被孤立。弱小的个体,没有踏实的依靠,而随风倒。
紫师:那,真皈依于法,会如何。
比如,面对世嫌的态度,应该是如何的。
众弟子:不受八风吹拂,世界里没有风,只有法。从容面对。行四摄之法。
无所畏惧,兼容而不动摇。
不贪不嗔,明,觉,根据目的运用。
依法破世嫌。
踏实,去做。面对世嫌,是了然,心甘情愿利他,有机会再去影响别人。
紫师:你们要去跟众生讲道理吗。
众弟子:讲不了。
看因缘。
讲道理的时机和内容,目前能力来说很难把握。
刚刚就想发了。如果他们需要成势才能开始信。那就去成。可惜没能力。想到了一系列没法讲理的人的类型。
让自己的能力提升,强大。讲理,是强者才有用。
不讲。除非众生有惑并愿意了解。
弱者讲道理。
紫师:你们对这个人世间有怨气吗。
对某些人,某些行为,某些观念,有怨气吗。
众弟子:有呀。。。
现在看不清。
嗯。有的。
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但有。
应该没有但实际还有。
打坐的时候会有些飘出来,也就过去了。曾经确实是有过很多的。
有。
有,在学着去理解。
短时会有。随着修行,正在减少。
有。最近越来越稀释了。
有,理上都能理解,但受上还会有。
紫师:要发心成为菩萨,就要开始让这些怨气消散。
为什么呢。
众弟子:有怨气,心就会不平。
怨气为结。有结留碍。非初心所求。
为实施菩提,大悲,方便。
有怨则有我,有我难觉难利他。
有怨气,有嗔有贪有痴,没资格引导别人。
曾经以为没有了。但接触更大世界后,总还是会有。说没有的怕是见得少。这东西不能遇到一件解决一件,没有尽头的。所以现在也不清楚怎么办。
有怨气就说明还有我。
紫师:怨气,来源于哪。
众弟子:自己观念。一部分来源于自身观念,有一部分来源于对弱势生灵的同理心。
怨气代表了自己所坚固的知见。
怨气来自不理解。
“我”的诉求得不到满足。
让受不舒服了,趋乐避苦的惯性。
自我知见。
势力有别,交互碰撞,受体不适。
紫师:这个世界的原理,告诉你们什么。
法,告诉你们什么。
你们皈依法,又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众弟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风,应作如是观。无我利他。
这个世界的原理,有人我,有利害。法说,空性。皈依法代表着,皈依空性,意味着,无人我,无利害,意味着,放下。
世界原理~五阴世嫌实有。
告诉了很多。比如因果,比如轮回,比如无常。皈依法代表用法认知一切。
世界的原理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法告诉我们,空性为体,一切因缘所生法。一切皆有其来处。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
紫师:你们要皈依吗。
众弟子:要。
紫师:要,就不能再有理由。
就这么简单。
虔心皈依,就好了。
信,是什么。
众弟子:交出自己,去成为。
信:无条件。
紫师:信,就是为自己打开了一个口,让自己去成为。
众弟子:去成为。
信,本身就是理由,去成为。
还犹豫徘徊找理由,说明不信,自相矛盾,站不住脚。
前两天在想信念和信心的区别,现在想到这其实是一种心体不纯的表现。
紫师:有多信,所得到的加持力就有多少。
当遇到业障的时候,突破的就有多快。
这是真实不虚的。
众弟子:要皈依,不找理由,去成为。
我信。试图更信。
紫师:那就大礼拜做起来。
众弟子:好。
紫师:时时刻刻的忆念着佛法僧三宝。
时时刻刻都心怀着虔诚,敬畏。
你会越来越信。
遇到世俗的纠缠,记住,皈依于法。
世间之事,是因缘,是因果,是业,不可坏。
不要动摇。
众弟子:嗯。感恩师父。感觉自己被净化了一遍。
好。
紫师:你皈依于法,皈依于三宝,那你自然会被摄受,得到相应的果位。
皈依于法,依法而活。
空性为体,万法为用。
世嫌,不能成为障碍。
你们需要突破。
四摄六度。
你就需要忍辱。
而所谓忍辱,就是你在践行于法的时候,所受到的一切世嫌,阻碍,攻击。
而,依法而活,就自然清楚自己的一切身语意为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这是忍辱的来源。
不要动摇,相信法,相信万法因缘。
众弟子:嗯嗯。
紫师:当你依法而活了,你已然成为了佛法之大事因缘的一部分。你所经历的,承受的障碍,就统统是此佛法之大事因缘而有的必然。
所以,要闻法,明理,深明因缘果业力诸法。
你才能真正的依法而活。
只要你如此做了,那你未来的觉悟,便是必然的,可期的了。
众弟子:嗯。
是!
生生世世皈依师父。
要皈依师父。
紫师:那四摄怎么做。
对于家人,亲朋好友,同事,陌生人,对于不了解佛法的人,怎么做。
众弟子:接受,包容,引导。
不嫌弃。
陪伴。
付出,让众生于法欢喜。
承载。包容。
随顺,令欢喜。
恒顺众生。
多体谅多付出多关心多陪伴。
接纳。包容。引导。
具体的还是不知道怎么做比如说恒顺众生,有时候恒顺了这个,就伤害了那个。
紫师:什么是世嫌,什么是平衡。
如果,你可以不再顾及自己,而是顾及其他人的平衡,那他们自己也清楚世嫌,也会避讳。
重点是你的状态,你的态度。
当你能力还不够的时候,你就得站在善的那边,公理的那边,以一种和善的态度,来去对待。
用态度,来去争取对方的信任。
众弟子:现实很残酷,但是我行我素。百折千回,初心不改。
有一天,我同事约我下班出去玩,吃饭,我女儿早上跟我说,要早点回来,当同事问我去不去的时候,我想了很久,要去还是不去呢?
紫师:坦诚说清楚原因。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一种态度。
众弟子:是一种态度。
是的,让人感到你是尽力在为他。
紫师:只要你付出的够多,那对方就会多包容,体谅你。
某丙:可万一还是我执呢?
紫师:当你要皈依法的时候,等同于你要放下我执,之后,你只需要相信法。
法,怎么说,就怎么是。
你怀疑是不是我执,就等同于你怀疑法,怀疑自己是否皈依。
那,就不是皈依。
那,我现在讲的一切,就都跟你没关系。
某丙:皈依是一种强烈的心。似乎有些明白了。
紫师:明白了什么。
其他人呢。
众弟子:依教奉行。
不需要明白了。
放下我执皈依法。法,怎么说,就怎么是。
在菩提心大悲心的基础上,依法而行,到那个因缘发生时,自然会有方案。
紫师:放下怨气,放下不平,如法认知世间所发生的一切。
众弟子:首先时刻警觉,分辨是否是我执利用概念。然后坦诚利他付出,相信法,坚定行。
不去成为,就没有什么可以去证悟的。把我的身命交给你,我皈依的法。
皈依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身口意交出去,交给法,因为皈依是一种强烈的心,这种强烈的心可以与上师相应,与佛法僧相应。
从我执角度,怎么样都是我执的,那就没得搞了。只有皈依依法而行一条路了。
没有犹豫的站队。正在看欧洲史中古罗马章,对利益机制的世嫌有了直观认识。
皈依法,以法自觉。
依法行,直接成为。
信心又多增一分。
以法为我。目前就是以了了明知为我。让这个心相续串习。
放下怨气,放下不平,如法认知世间所发生的一切。
刚孩子要求看一个游戏视频,我按惯性原来想法他刚看完电视又来看游戏视频对他视力不好,就拒绝他,心口就很明显一堵。后来随顺他,但跟他约定好时间结束,他也很愿意接受。
紫师:没了。
明天继续。
你们最好把公众号的文章重新看一遍。
2020/06/07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