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参半(四)| 有受皆苦+ 查看更多
紫师:问个问题。还是苦乐参半的问题。
苦乐参半对于修行层面都有哪些意义。
众弟子:人生有苦有乐,不偏向任何一边,不执着任何一边。受苦时,要观无常,苦不会长久。享乐时,要观无常,乐也不会长久。
会更容易放下对乐的执取及对苦的排斥,也就是放下贪嗔。
苦使人愿意修行。乐使人愿意持续修行。凡人的我,就是欣乐厌苦的。
受苦时,不必太沮丧,受了受了。享乐时做好受苦的准备,这么想快乐的诱惑少了,对痛苦的恐惧与排斥也弱了。
苦能触发离苦之心,乐能引发追求极乐之心。离苦心就是出离心,菩提心是极乐之根。再加上紫师一直以来在源头教授的空正见。修行证果因缘具足了!
修怕苦厌苦、爱乐贪乐之心。行,遇苦不逃避,吃苦,了苦。遇乐不贪着,明白乐之因缘。苦乐的对立中摆脱被动,提升主动性。
明白无常一定有苦乐,乐是苦因。接受发生的一切,努力去主动地活。
乐为苦因,同样的,苦为乐因。吃苦积乐。
从世俗的苦乐参半来看,苦使人想出离,乐使人有出离的可能,如果太苦,很难从苦里爬出来还想到修行觉悟。
从修行的苦乐来看,苦让人进步,乐让人有动力。苦乐参半让我们知道,世间无常,苦乐无常,轮回不断,苦乐不断,生灭不断。要脱离,要超脱,要超越。只求人天福报是没有意义的,再多的乐消完了还会苦,所以要求究竟的觉悟,一开始视角就要大,层次就要高。苦乐都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换,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不同,很多世俗的乐,种下将来的苦果。很多世俗看来的苦却是修行的乐。掌握做人诀窍,主动让自己苦乐平衡。在面对苦乐的时候,想想相对论,试着别那么着相,别那么在意。
紫师:没了吗。
众弟子:苦乐互为对境,相对而言。人知苦,故求离苦。因缘致,踏上修行路。修行有乐受,故人才会不断的修行下去。至少初期是这样的。而只顾乐受,那修行的定力用完了,就又会掉下来受苦。次数多了,就会开始想办法,彻底离苦。于是,修行进入了新的状态。开始探索苦乐的源头,开始面对我执。
修行中的乐——解悟或证入新境界。这时就要苦一点,不耽搁在已得的乐中,进入更高一层解不通修不动的苦地。
紫师:苦。乐。你们觉得如何呢。离开过吗。哪怕一瞬间。
某甲:没有。
紫师:听说过【有受皆苦】吗。
在苦乐中折腾来折腾去,不苦吗。
这叫相对于【涅盘乐】的【三界苦】【无常苦】【生死苦】。
等你们什么时候,真的觉得“乐即是苦”了。三界里真的没有过乐了,出离心才算是真的有了。
应该说。只有你真的觉得【有受皆苦】了。你才算是真的【信佛】了。也才真的具备出离心,学佛修行了。不然,都是假的。
某甲:都还有追求乐的欲求,只是在隐藏和掩饰。
紫师:说明你的三大阿僧祇劫,第一大阿僧祇劫才刚刚开始没多久而已。
刚接触,却还未真的信。
【记住:因为乐,你才会苦。】【这叫苦因为乐。】
刚有一件令你开心的事情发生。紧接着,烦恼就来了。刚舒缓一会。沉浸其中没多会儿。刺激就来了。
人,无时无刻都在苦乐之中折腾。却总想着让乐更持久。而看不到,乐本身就是苦因。却不知道自己要去维持那个所谓的乐,就需要去承受相应的苦。这不是颠倒吗。
为了乐,而付出苦痛代价。越乐,乐结束后,就更加痛苦。越追求乐的人,是越痛苦的。
仔细品味吧。
某甲:想要一种恒定的,无苦无乐的状态。
紫师:真的有中间状态吗。
中间状态相对于苦而言,不是乐吗。相对于乐而言,不是苦吗。
你们无所事事的时候。处于清淡状态的时候。相对于忙碌,相对于浓厚的苦乐状态。是什么呢。
某甲:乐。
紫师:你们晕过去了,无记的时候。什么知觉没有的时候。相对于浓厚的苦乐状态而言,又是什么呢。
当一个人处于无数人的恭敬,夸赞,礼敬的时候。有那么一个人,一句话不顺心,不舒心的时候。可能都会让这个人钻在这个不顺心状态里好久好久,都出不来。
可能非得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人道歉,恭敬,夸赞,礼敬了他/她以后,才能放下。不苦吗。
人,不可能一切都是乐的。有多少乐,就有多少苦。
而且你还要知道。苦跟乐,可不是“等价”的。
清淡对于苦而言,可就是乐。苦一点,对于很苦而言,可就是乐。
如果。你真的要去换算的话。苦乐,可能就有十进制,百进制,千进制,万进制的区别在那里。
有多少乐,就有多少苦。
这个多少苦,可能就是百千万倍来换算的。它们可不是平行换算的,而是金字塔式换算的。
微细了算,还是苦乐参半。
上面的倍数换算,是由苦乐的等级层级而定的。就好像很饿的情况下,有口馒头吃。或者是有个鸡腿吃。或者是有满汉全席吃。
一样吗。
但却都是乐不是吗。相对于没吃的而言。
所以,你们如此的不断折腾。却还是想继续折腾下去。
紫讲过的课程,哪怕十分你们只受益了0.1分。都不可能还是现在的样子。
这叫现实。
2019/02/09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