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萬物為用。

紫覺大學堂
紫覺大學堂
  • 首页
  • 紫覺體系
    • 關於紫覺
    • 紫覺正文
    • 認識系列
    • 經典解讀
  • 結緣紫覺
紫覺大學堂
【格局】会对人生起到什么作用 关闭 返回上一级  
2020-05-15
作者:紫府道人

【格局】会对人生起到什么作用
+ 查看更多

紫师:大家都知道“格局”这个词对吧。


那大家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来都说说。


众弟子:眼界,心量,认知范围。

境界。

格应该是格物致知,局应该指心量

局限性。

广阔的心胸。

限制。

格局是道路编制的框,用在学佛上就是正见吧,修行的方向。


紫师:那这个东西能拿来做什么。能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


众弟子:拓展生命的宽度。

拓展三维。

就是一个境界的名词,就像老师讲的先天是什么,应该是一样的。

格局先要需要真的改变才能看出来作用。自以为改变力度非常脆弱。


紫师:那实际改变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众弟子:自己的心。

体现在我们处理事情。


紫师:具体表现呢。


怎么样的处理。


众弟子:人事物。

比如我们做一件事不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别人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真正抛弃了这些,再去真正的愿意用行动去让别人真的好的次数很少。


紫师:为什么呢。这种发心的起源是什么呢。


众弟子:不执着小我,舍己利他就是格局

我觉得是对人事物的一种局限设定吧。

善恶好坏概念…因果承负的概念。至少我们都是源自于这个。


紫师:这个所谓格局是怎么被养出来的呢。


众弟子:努力培养的,每次告诉提醒自己。

世界观。

业。


紫师:我们所有的行为可以归类于身语意三业对吧。


身体行为,言语行为,心念行为。


那这个格局也都会从这些事相行为中体现出来对吧。


心念上在意的东西,哪一个比重更多,就会经常想到什么。然后就会经常性的提起什么。说什么,然后做什么对吧。


这是不是一种自我格局的体现呢。


那人为什么要扩宽自己的格局呢。


众弟子:为了更自由。

为了让自己和别人都更舒服。

格局大了心界也就宽了。


紫师:就像庄子逍遥游讲的一样对吗。


刚才说的是为什么要扩宽,了心说自由。然后,庄子逍遥游里讲到的就是为了更加自由。


而扩宽,什么算是扩宽呢。


众弟子:能接受很多原来不接受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包容。

自身的观念。


紫师:飞的更高,看的更远,了知的更多,经历的更多。而包容的更多。


人之所以造恶业,是为什么呢。


不就是因为,飞的不够高,看的不够长远,而不懂得因果吗。


如果,格局真扩宽了,是不是造恶业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少了呢。


而我们刚才又说,格局体现在人的身语意三中行为中。


每天脑子里经常在想的,在在意的,在徘徊的,就都是我们的格局对不对。


每天嘴巴一直都在说着的,提出来的话题,言论倾向,就是我们的格局对不对。


做人做事,种种的行为,选择倾向,都是我们的格局对不对。


那如何才能扩宽我们的格局呢。


整天在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都是为什么呢。


众弟子:虚荣带来的满足感。

没定力,被拉扯。

为自己。


紫师:街头巷尾,阿婆阿婶们天天在聊,在谈的家常,八卦,是为什么呢。


围绕主题,格局。


某甲:因为格局太小。


紫师:平常女人们一跑到一起,就开始的那些话题,为什么。


一般男人们一跑到一起,就开始的那些话题,为什么呢。


小我的存在感,小我的格局。


这里举例的话题,不论是男人,女人,肯定说的都是小格局的话题,嬉闹,侃大山。


这些身语意的体现,全都是一个人格局的体现,对不对。


因为,每个人的圈子都是那样的,每天所要做的事,都是那样的,所关心,关注的人事物,都是那样的,所以也就养成了相应的格局,对不对呢。


那,我们看看自己,每天想的最多的,在意的最多的,说的最多,关注的话题最多的,身体行为最多的,都是哪一些呢。


也就是在意的。


那在意人事物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不对呢。


为什么,自己就是这种方式呢。


不就是自己格局的一种体现吗。


而原因,是多重多种的。


比如,自己所认为,自己现前的环境因素的。


说,是因为,自己现前的境况是这样的,所以没办法做出其它选择。


是这样吗。


某甲:不是,是自己的选择。


紫师:而为什么这样选择呢?


某甲:舍不得。


紫师:格局,眼界。


那如何才能真正扩宽自己的格局,而让自己飞得更高,看的更远,从而影响自己现实具体的行为呢。


其实,修行这个东西,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


众弟子:从更高的角度、更长远的目标规划自己的格局。

人的一生面对的选择很多但做决定的还是自己。


紫师:庄子逍遥游,用鲲鹏大椿来扩宽人们的视角。


佛教,用六道轮回,用天人,用菩萨,来扩宽人们的视角。


原来当我们的星空还明亮的时候,在用它的无比浩瀚,来扩宽我们的视角。


而密宗也一直都用本尊相应,来扩宽人们的心量。


这全部都是方法。


只是,现在的人,现实生活的琐碎,躁动,快节奏,让人无法再去真正的体会这扩宽。


结果,成了人生的奴隶。


且有着无尽的理由,让自己继续沉沦。


对吗。


而原因。


却又正是这个格局。


这就是业力的可怕。紧紧的拉住我们,让我们无法逃脱。想改变,都无法改变。


自我的困缚。自我的监牢。


多关心关心大环境,多关心关心世界。别说,自己没能力。关心也无用。


只要你去关心一个更大的格局,你就会被其改变。


这不是改变世界,改变大环境。这只是改变自己格局的方法。


心念上,多关心,多在意。话题上多提出,多讨论。行为上,微微尽些努力。


你的格局,自然就会被扩宽,不再那么狭隘。


因为,当别人还在在意着自己下个月能有多少收入的时候,什么时候能买车,买房,或者又能给自己增添些什么,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什么的时候。


你的格局,就已经比他们大了。


可能,你原来看不淡的利益,慢慢就会淡了。可能,你原来还在纠结的事,慢慢就不会纠结了。


因为你的心已经开始放出去了。放到一个更大的格局上了。而不再只是纠结在自己的大脑中,那些微末小节上了。


之前的课程有讲过的。


我们打个比喻吧。


就像我们家庭矛盾似的。吵的不可开交。


然后,哪天跟其他家庭的矛盾出现时,可能立马这两个人就开始共同对外了。


然后,这两个家庭。可能又在一个更大冲突者出现的时候,又和好共同对敌了。


而国家内战,哪天外国入侵时,又开始和好共同对外了。


现在世界各国对立,战争。


哪天外星人来了,又会怎么样。


而这其中的变化,都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敌人又都能站在统一战线呢。


因为,格局放大了。小矛盾自然就放下了。


所以说,我们平时的很多矛盾,对立,斗争,问题,都只是在现前格局下才会发生的现象。


格局放大了,心量放大了,那些矛盾,对立,斗争,问题,烦恼,痛苦,也就自然消失了。


心量,格局,这个东西,在修行中,可以说是贯彻始终。


如果,用在实修打坐中,是什么呢。


原来你会打的妄想,你现在不打了,你原来会纠结的念头,现在任它起伏了。


那入定还会那么难吗。


修行还会那么难吗。


也就是说你的心量越大,你能包容的境界就越多。


而实修打坐中,所出现的境界,你都能够包容,而不再起心动念的去对立,对治的话,入定就只是个简单的过程了,不是吗。


那这不就是我们修行的目的吗。


看破,放下。


某甲:观自在?


紫师:无挂碍故,无忧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是的。


所以,这个格局,心量,对修行而言,很重要。


一个只在意自己的人,或者说一个更在意自己的人,是永远没办法修好的。


因为,他一直都只是把自己缩在那里,局限在那里而已。


却还感觉,自我良好。


某甲:对人生而言就是放大选择面。


紫师:嗯。


所以,今天的探讨,主要是想让大家明白这个格局,心量的重要性。


而明白了这个重要性,下面就要看大家怎么去实施了。


记住,提升格局,首先就要关注在意一个更大的格局。


从我到家庭,从家庭到民族,从民族到国家,从国家到天下,从天下到六道轮回,到十法界,到更大的面。


就是不断在意一个更大的面,更大的因果循环,格局。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不就是因为,凡夫格局太小,只看眼前利益,不顾长久因果吗。而菩萨也就是格局大,而看到更长远吗。


某甲:眼界大了,我执就稀释了。


紫师:对。


我们修行修的就是不染着。


而什么是不染着呢。


就是不迷进去。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我们关注在意的是一个事相。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事相而生出诸多的情绪杂染。


而只是理性的看待这个事情,然后处理这个事情。


某乙:可以关注在乎,但是不要升起太多情绪是么?


紫师:这个很关键的,一般人做不到。但也正是我们需要去做到的。


我们在意的是怎么样更好。而不是一味的盲目谴责,沉迷在自己的情绪中。


而是理性的看待问题,不去关注谁对谁错。谴责,夸奖谁。


而就是,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


某乙:那对人呢,对在乎的人,也是不生情绪而是解决问题?


紫师:凡夫都有情执。而情执,不只是爱情,亲情。


而是一切感情,而什么是感情呢。


那就是一切因为外界感受,而生起来的情绪,全部都是。


感情。因为感受,而生出来的情绪。


人,就是因为情执,所以感性,不理性。


而感性的结果,就是更加的纠折,混乱。是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


因为,那都是不理性,不理智的。


而什么是理性,理智呢。


就是依法,依理。解决问题。


这个法,不是法律。而是大道本有的理法。因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不然,都是出于我执偏见的。也就是所谓的自我感性。


这种自我感性,肯定是更倾向于自己的情感需求的。


菩萨有四摄六度万行。


四摄中,有爱语摄,随事摄。


什么意思呢。


就是让他相信你。信任你。


因为,众生都是盲目感性的。如果想要让一个盲目感性的人变的理性。就需要先让他接受你。等他接受你了你再慢慢的跟他讲理法,改变他,让他变的理性。


当然了,这一般都是有力量渡人的菩萨干的事。没力量时,更多的只是让彼此不起纷争,而互不干扰。


菩萨肯定也不是刻意讨好,而得利益。


所以,这里是需要真正弄明白,弄清楚的。不能混淆了。


因为,这样的菩萨行为,就是来源于全然的理性。


什么意思呢。


就是因为他能做到了全然的理性,所以他才能够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些什么行为,来度化众生。


一旦他感性了,那代表的就是混乱,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真正理性的是非理法,也就会被混淆掉。


这里的是非理法,也就是因果。


菩萨因为深深的明了因果,所以就永远没办法再有一个感性了。


即使做出了感性的行为,也只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知道现前该这样做,而做的。


这就是菩萨。见了道的菩萨。


是永远都不可能有违大道理法的。


对于菩萨而言。因的当下,就是果。


所以,真正修行的过程,也是不断理性的一个过程。


而理性的来源,来源于对因果,对大道理法的通透了悟。


众生,不就是因为不明理,所以感性,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看不破,放不下,不是吗。


某甲:又回到格局上?


紫师:对,也就是心量。


某甲:可以这样理解吗?无自性,先佛性为自性?


紫师:一切无自性,来源于一切都是因缘和合。


而佛性,或者说自性,就是这个一切无自性。而能出生一切万法。


这个不好理解。暂时有个概念就好。


某甲:就像师父以前说的,缘起性空,无自性?


紫师:嗯。而无自性,本身就是一种性能的体现。


某甲:也就是,小我,大我,无我?


紫师:小我,大我,无我,都是性能的体现。也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


其本质,就是无自性。小我,大我,无我,皆无自性。


自性,也就是一个自体的性质。


而世间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有的。没有一个助缘,就不会存在。所以。叫做没有一个自体的性质。也就是无自性。


而我们一般说的佛性,自性,只是一种名相上称呼。


对谁的称呼呢。


就是对那个能出生一切万法,出生一切因缘的性能的称呼。


这个性,不是一种存在,也不是一种不存在。


而就是因为它出生了一切万法因缘,所以,才体现出了它存在。


某甲:可以理解为业不?


紫师:不可以。


业,也只是因缘和合下的产物。也无自性。


像达摩祖师说的,性在作用。如果不作用了,一切就都不存在。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一个“性”。


现在就是因为,我们都是性的作用下而有的产物。我们才能去归根朔源,找一个“性”。


缘起一直都在发生着。


这个问题,需要慢慢来。


某甲: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


紫师:缘起缘灭皆在当下。


时时刻刻,都是。


当下本是性空,因缘起而显诸相。


众生迷于诸相,而成众生。


因诸相之缘起缘灭,众生随之生死轮回。


实质上,却本来无众生,本来无轮回。只因众生自生执着。认诸相为我,而生轮回。


理法,说起来,就是这么的简单。


但,众生都还需要证入,证取,才能破掉实质的执着妄想分别。


不然,一样还是看不破。放不下。轮回生死。


即使,在实相上,本无轮回,本无生死。


慢慢来。先从扩宽格局,放大心量入手。



2016年2月于紫觉讲堂

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人们之间的分歧,矛盾,原因何在。
人们之间的分歧,矛盾,原因何在。

關聯閱讀 顯示全部

  • 人性三部曲 | 爱
  • 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 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 一、少阳派丹法讲解
  • 如何构建了了明知的有序性。
  • 紫觉词典 | “性”是什么
  • 什么是天之道,地之德?如何堪受教...
  • 本体论—系统论—方法论
  • 修行出离三界的解码与编程
  • 百法明门论讲什么
  • 浅谈儒释道三家止观。
  • 你们了解自己的实际三观吗
  • 苦乐参半(五) | 四维时空中的...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
Copyright © 紫覺
Zi can be reached via admin@zijueschool.com
起飞页建站: 管理员入口 客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