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桌之上,哪有自在。+ 查看更多
紫师:社交需求的共业有人想了吗。
众弟子:为了获利而聚集交往形成社群是共业。也是社会需求。独处的人离群索居社交寡淡是别业。也导致与人关系粘性变弱,需要利益转化时难度变大。
社交需求的共业,涉及:抱团生存、自身存在感。因为个体的弱小,人更倾向于聚众形成合力,以此谋取更好的生存。由于人有所谓的自我意识,这个所谓的自我要维系意识的存在感,寻找存在感。而有着另一个所谓的自我,彼此形成个体差异,与其保持社交,可以反衬出自我的存在。
各自的存在感,各自的生存需要所带来的交流,人以群分。现在的词汇叫立场。
人需要自我存在感和立足點,做不到不依靠任何外境也能心安不懼,所以為了身心必然和他人和環境有交集。
和一个大学同学十年没有见面了,只在社交媒体上聊天分享信息(主要是买买买),从而保持着一种社交关系,像是一种“给自己的后路”,让自己看起来受欢迎,或者,证明有非利益相关的朋友。而以上是静下来思考后的逻辑。事实上每次要互动的时候,都是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想要去分享,通知对方一件好玩儿的新鲜的对方可能感兴趣却又不知道的事情,让她觉得自己(就是我)有用/想着她/记着她等等。想让她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自己想要被认同想要被认可,不想被对方忘记。这种力可能是一种共业。
但社交不像父母妻儿这样的关系圈,如果无法融入自然就不会在一起了。并没有太大的拉扯力。
紫师:每个圈子里,都会有一个主流的价值观。
这决定了人能说什么话,做什么事。
人的行为,通通都是在不同层级的共业交织之下产生的。
有取有舍。有妥协,也有抗争。
都有其因果业报。
看清这个世界,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看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某甲:如果不从更高视角来看,人的局限性真的很大。
紫师:不想承受自己的果报,就需要造更多的业。就如那谎言。等待着更大的果报。
想与不想。让人恐怖的不是那不想要的。而是人想要的。
少欲知足。为的是什么。
古人的智慧,智慧在哪。
众弟子:积聚能量,减少消耗。
减少各种力的拉扯。
为了守本心,不会造作更多的恶果。
智慧在懂因果。
紫师:这个世界,就好像是一个赌池。每个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其中的赌资。
严格来说,没有一分一毫是属于某个个人的。就连这副肉体躯壳,都是父母给与的。
不论是劳动力,还是脑力。最终,人拥有的是时间。赌,把时间用在什么上面。赌池内的赌资就会进行相应分配。
而这场赌局,只以离场为终结。
而离场,在一生而言,便是死亡。
只要还在场,不论输赢,每获得/失去一分赌池内的赌资,就多了一分的共业拉扯。
只是看谁拉扯谁。
你拥有的多,拉扯你的人就多。你失去的多,你就会想方设法拉扯他人的多。
世间的关系,不外如此。
后天的概念添加,种种人情冷暖,好听不好听的名头。也仅仅只是为了维持赌桌上的脸面。
这就是人世间的游戏。
这种看法,这种认知。是一种价值观。
对人世间这场游戏的态度。
欲脱离于赌局之外,旁观者位置而有的态度。
才能纯观,出生智慧。走向觉悟。
在实际的层面,你需要紧紧盯着这个受体。看清楚它的每一个行为,出于什么样的因缘而有。
贪嗔。想要,不想要的受。
世界的架构。赌局的现实。
维持这个肉身,不外乎吃喝拉撒睡。人的过度享受,也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看淡这个肉身,看淡这个受体的受。才能让你在实际的层面,旁观这一切。
而在共业的拉扯之下,可能你连看淡都很难。
因为,你的肉体不属于你自己一人。
而是赌资。属于抵押物,是多方共有。
自在。
赌桌之上,哪有自在。
唯有旁观者,自在。
这是现实。
离开赌桌,就意味着死亡。活着,你就只能赌下去。
所以,修行。你需要清楚这些。建立相应的三观。
赌局之中,一切都不属于你。
不论,如何取舍。你拥有的只是一个过程。
此生的时间。一个经历。
只有这样的三观建立起来。你才有机会,看淡这一切。
更多的即相离相,旁观这一切。
这就是觉悟的开始。
有问题吗。
某乙:大悲心怎么修。
紫师:你能看淡旁观了,自然知道众生苦在哪里。才有得大悲。
苦在生老病死吗。
苦在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吗。
苦在无明而已。
苦在颠倒执取而已。
某乙:苦在无明愚痴。
某丙:请教师父,如何找到旁观者和演员的裂缝,很多时候是理性上告诉自己这是游戏,也的确相对看淡但情绪感受会在,所以那一念的“游戏不在意”算是多少成都的看破呢,只能说以前可能会纠结一星期现在可能一两天就过了。
紫师:五蕴,五十阴魔。
是什么。
某丁:乌云。
紫师:色受想,是受体。行识,是受体存在的底层。
五十阴魔,就是将五蕴分成五十份。
色受想行,四蕴。以心识元明的心体,来照破。而识蕴,需要以每一层更极微细的部分,来照破。最后一分最极微细根本无明,则需要金刚喻定来照破。
行识二蕴,对于你们而言,暂时不需要考虑。你们只需要想办法把色受想三蕴照破就可以了。
而,色受想三蕴,也便是受体。
色是受体的最表层。
如果,你们能够转心向内,不再执以为实,就可以直接从受入手。
受蕴解开的过程,就是色蕴解开的过程。
而色受二蕴的蕴集,是源于心识的“幻想”,也便是想蕴的蕴集。色受二蕴解开了,才能触碰到真正的想蕴。
而你们现在拥有的念想,仅仅只是色受二蕴波动散射出来的冗余信息而已。也便是散乱,掉举。
我思故我在的境界。
想要解开色受二蕴,就需要先破掉我思故我在的境界。
入定的过程,就是这个过程。
我思故我在的我,不复存在了。色受二蕴,才能真正开始解缚。
之前我思故我在的我还在时,色受二蕴的结,就还是一个死结。
而把死结松动开之前,散乱掉举的念想,就会让人纠缠在这些没有意义的“自我”上,世间的概念共识上,七情六欲的受体取舍上。
那,色受二蕴,就没有可能被真正触及。所谓的修证,就不存在。
色受二蕴,解开了。就是虹蕴身。
所以,你们目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把死结松动开,用针挑出一个细缝。
概念跟受挂钩的死结。纠结,徘徊,矛盾,难以取舍。
这是你们当前面对的问题。
修,未曾修。
问题解决了吗。@某丙
某丙:实修观受如受,断掉造作联想,才能进一步看到。
紫师:赌局这个三观,建立不起来。旁观,无法做到。就不可能观受如受。
世间凡夫,纠结于经典文义,却未曾修证过,便不知其中要节。
某丙:感觉还是心力不够,明明也做到过大刀阔斧的就只是去做,后面又掉回来了,而心力又源于发心不够。
紫师:三观,是底层。是根,是力至一处的来源。
不是无力,只是力都被散乱掉了。
圣贤与凡夫的区别,只在于如何看待这个世间。
是纠缠其中,还是旁观无为。
坚定的立脚点,在于对这一切的现观如如,已然开始。
某丙:是的,被散乱掉。
紫师:还有问题吗。
某丙:所以需要时时一念回转,不被这股散乱的力给拉扯去?
紫师:三观建立稳固了,自然不会被拉跑。
被拉跑,只是修行志不坚。凡心太重,欲望太多。
某丙:持住的过程要放弃很多习惯和享受。。。
紫师:还有问题吗。
某丁:解析色受二蕴需要哪个层次的定力才够?
紫师:粗住就可以入手解析。
稳定的日常粗住定,就算入门了。初禅定,就可以初步解析想蕴了。
某甲:好渴望粗住定啥定也没体会过。
紫师:如果从日常粗住定就可以解析,那到了初禅定的时候,虹蕴身的初步证相也就开始显现了。
最后,再声明一下。
五十阴魔,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种种境界。
比如,这虹蕴身,就算是其中之一。如果,以此色身证相为究竟,也便是堕了魔境。
所谓魔者,磨也。磨镜子用的,大圆镜智的镜子。也便是所谓的阴境磨砺。被魔所惑,也便是心性不够,还须轮回阴境来磨砺。
还有问题吗。
众弟子:凡心太重,欲望太多。师父,弟子实在是惭愧!
怎么解析。
紫师:把色身氣化,就算解析。
比如,你把心收放在身体上,感觉到的气感,就算解析。
丹道修炼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以神识氣化肉身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会经历色受想三十阴魔境。
这些等你们先把八风一关过了,把感受跟概念的挂钩,情绪给解了,再说。
某戊:是不是一层蕴集十个阴魔境啊?
紫师:想要分成一百个,一千个,也可以。十个,只是一个粗分的说法。
心识微细了,每一分的变化,都算一层阴魔境。
某戊:嗯嗯。
某丙:丹道修炼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以神识气化肉身的过程。像太乙金华宗旨吗?感觉太乙金华和别的丹经很不同,没提水火坎离这些具体的,就是性上入手不二法门?像参襌。。。
紫师:太乙金华宗旨,属于天元丹。以性光为入手。主修元神,阳神。
阳神脱壳,跟氣化肉身是两种证境。
阳神脱壳,失了分璞氣。比氣化肉身,省了把力气。
还有问题吗。
某乙:氣化肉身会有什么现象。
紫师:自己去证。
某甲:气化肉身,就是心一直一直放在身体上吗?
紫师:不只是。
某甲:放在身体上,整个身体会有微弱电流感,然后要做什么?
紫师:气血运行,生物电,都是正常的,那只是你去注意了。
某甲:好吧。
紫师:先把粗住定做好,就好了。
某甲:好。感恩师父没有问题了。
紫师:先把八风一关过了,把感受跟概念的挂钩,情绪给解了,再说。
某甲:好。
紫师:赌局这个三观,建立不起来。旁观,无法做到。就不可能观受如受。
最后,推荐个剧给你们看。
《清平乐》。
讲规矩,平衡关系的。
某甲:明天看。
某己:师父,藏地有很多大德死后化虹蕴身了。这不算证到究竟?肉身菩萨也不算证到究竟?证到究竟的标准是什么?
紫师:如果,以此色身证相为究竟,也便是堕了魔境。
藏传佛教,以三昧耶戒为根本,以普贤愿王为究竟。虽举报化二身,却也以法身为本。
教法没问题,而修不修,修成什么样,还是个人之资粮因缘。
究竟不究竟,那是圣贤需要考虑的。
哪怕,你现在闻了了义究竟的文字法。可到了你脑子里,还了义吗,还究竟吗。
来生,你还能遇到吗。
这只能算是暂时之因缘,暂时之资粮显化。
了义不了义,究竟不究竟,实际上,你分辨不了。到最后,是你信了谁之后,别人怎么说,怎么是。
自己不修,不证。就只能如此。
共业之下,还有别业。
你觉得你听懂了,可能你没听懂。而你觉得别人没听懂,可能人家听懂了。
这就得全靠个人资粮了。
但真正听懂了的,必然会践行。无法践行的,必然没有听懂。
这就是衡量指标。
自己践行,自己受益。
别业。
还有问题吗。
众弟子:暂时没有。
没有了。谢谢师父。
紫师:生逢盛世,却不能不知这世间的现实。
不然,苦积半生,一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外物上费心思,花时间。白瞎。
这场赌局,没有胜者,也不会有输家。
只会是无尽地互相拉扯。
仅此而已。
纵得一生荣光,不过表面浮华。
生便本来苦,只得强作乐。
人之一生,若只见那表面浮华,汲汲索取。最终,至多也就只能是强颜欢笑,扮似淡然,撑起那层浮华的皮面。
淡然,只是经历了太多无常,满面风霜所致。
没办法,生而无知,但见人世种种表面风光,不知背后辛酸而已。
这场游戏,循环至此,无始无终,无明而已。
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