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了解自己的实际三观吗+ 查看更多
紫师:在的人,能不能发表一下自己对于这个世界,人生,价值的三观认知呢。
一个人的三观认知,可能就代表着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轨迹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一种人生。而这种想要,必然来源于现前的三观认知。
因为,人一切的行为,都是以这样的三观种种经验认知为导引的。所以,紫很想了解了解,大家现前的三观认知。以便更好的,具有针对性的跟大家进行交流。
这里的三观认知,不是学到的,想象的一种“无用”概念。而是,现前实际在引导着你的一切身口意行为的三观认知。比如,遇到一个人事物的当下,你所动的心念,你所选择性的语言,选择性的行为。不要脱离你现前实际的生活导归。
比如,你走在马路上,你看到了一个小偷正在掏别人包。你会想到什么,你会做什么。或者,你在一个小巷子里,看到一个壮汉正在拿着刀子,实施抢劫。你又会想到什么,做什么。
指引着你遇到这些相应的,生活当中的,一切人事物时,你会想到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进行抉择,选择的,就是你的实际三观认知。
这是举例说明。以便你们能清楚自己实际的三观是什么。而非,学到的,听人说的,空想的一种三观认知。
代表你这个人的三观是如何的,遇人遇事又会如何。乃至于整个人生会如何。还代表了,你现前认为的自己,与实际自己的差别。
某甲:某甲会走开偷偷报警,因为生命难得,什么都可以随缘,但目前还重视生命。除了死,其它都是小事。
某乙:得看自身能力的,能力强也许就上去了。能力弱也许就避开了。机智点的,采用迂回策略。冲动点的,啥也不想就上了。
紫师:这是举例。别总盯着这两个事例。因为,大三观是大的。不可能具体到这样的事情上。意思是,紫需要的是一个实际的三观认知。而非自己认为的。
某甲:什么叫实际的三观认知呢?
紫师:因为对于世界的认知程度,而有的人生目标种种,而有的实际价值观抉择体现。也就是你看到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呢你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认知,选择一个怎样的人生过活方式,然后在这整个人生当中,面临“抉择”、“选择”的时候,你为什么那么选。也就是你的价值观权衡体现。
真正好好的认识一下自己的实际三观。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的。这是了解实际自我的重要方式。以此,对这个自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对于整个人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某甲:所串习的三观最终会改变目前实际的三观是吗?只要继续串习下去。
紫师:嗯,因为现前的三观,也是从小到大串习来的。所以,必然可以通过现前的重新串习,而改变。
某甲:那么观无常的三观去影响乃至取代现在的三观,就是走在解脱的路上啊。
紫师:观无常,是为了不再那么的执着。而之所以要不再那么的执着,是源于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变迁的。执着了,没了,就会痛苦。所以,这是一种为了不痛苦,而不去执着,的方法。也可以说,就是一种走向解脱的道路。离苦的道路。
某乙:最近正好错乱中,感觉标准都是概念,都需要破的,但又与现实生活一顿冲突,这也是我最近心浮气躁的原因。
紫师:这不就是你的认知在起作用吗。感觉标准都是概念。那这个感觉不是源于一种概念而有的吗。
某乙:因为感觉怎么看都看不全。反倒把自己弄迷糊了。
紫师:那就首先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吧。有了目标,就可以果断权衡选择了。
某乙:紫师,您有目标吗?除了修行之外。
紫师:首先第二个问题,很久都不修行了。目标,就是完成自己的工作。
某丙:昨晚梦见一个尸体,又一次直面死亡。会反省自己每天都在活什么。
紫师:突然发现,你们好多人就好像没活着一样。
某甲:是啊。
某乙:以前还有非常明确的爱恨情仇,虽然也因此吃了很多苦头。现在被您这一说,才发现自己的三观都在变,但竟然变模糊了。
紫师:所以,好好梳理一下吧。
某丙:说要往生极乐,原先以为自己每天功课完成就很不错了。最近认真审视发现在娑婆和极乐,或者说在是俗务和念佛上最终总是选择了俗务而不是念佛。非常沮丧。紫师,某丙问题出在哪里了?
紫师:不清楚,不明确自己到底为什么修行。
某乙:我不求往生极乐,我只要当下不停地放下放下!
紫师:那为什么呢。
某乙:都是心的造作!我要放下那些造作!
紫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某乙:因为体会过心安一切安的感觉!
紫师:所以,为了心安而放下吗。
某乙:恰恰现在就是迷茫中。
紫师:所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又为什么想要。如果想不清,想不透彻,就只可能走段时间,就迷茫了,不知所措了。这个三观,真的很重要。需要好生明确一下。重新认知一下,这个自我。
某乙:其实终极目标是希望自度度人,结果发现连自己都搞不好。
紫师:那为什么要自度度人。
某乙:只是心里的一种感觉,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因为一想到这个,会觉得身体很舒畅。
紫师:那你就需要好好明确一番了。不然,会越加迷茫的。
某甲:有时候慈悲自己发出来,自己也不清楚,就是想帮可怜人去除痛苦。不知为何。
紫师:共情,共感。
某甲:佛菩萨就是这种心情吗?
紫师:菩提萨埵,觉悟的有情。所谓觉悟,源于见到了实相。而实相,《金刚经》讲的很清楚。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所以,等哪天自己觉悟了,就知道觉悟之后为什么会成为所谓的菩萨,佛了。
某乙:其实潜意识里我是觉得自己这个目标太假大空。
紫师:别脱离自己实际的生活。因为,人的问题,烦恼,统统都在实际的生活之中。人修行,最初是源于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烦恼。而非无事生事。从概念中妄生概念。所以,先从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找寻自己为什么要修行的吧。
是哪些问题,哪些烦恼,哪些痛苦。让你走向修行的道路。然后,再说确立目标。你要做什么。你这一生要做什么。又如何去做,去度过。
比如,求生净土。你为什么要求生净土。你要修行,你又为什么要修行。你想以此解决的问题,烦恼,痛苦,到底都是哪些。然后,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烦恼,痛苦。联系自己的实际。而非妄生烦恼。
这里在说话的,大多都已经学修了挺久了。难道这么基础的问题,都还不清楚,不曾明确吗。
某丙:目前还是为了离苦得乐,永脱轮回,了生死。
紫师:哪些苦。自己去联系出来生活中的实际。
六道轮回的苦,可不是你先前生活在面临的苦。因为,你根本就看不到六道轮回。找自己看得到的,实际在经历的。
某丙:是无常,各种无常。不自主。为脱离这些无常,不自主不自在的苦。
紫师:为什么你接受不了无常,接受不了不自主。这些,为什么成为了苦。
某丙:因为“不舒服”。想逃避。
紫师:为什么“不舒服”、“想逃避”。
某乙:我的苦就是对事物没有热情,没发现能让我全情投入的事情。
紫师:那你很无聊啊。
某乙:请紫师开示。
紫师:不想无聊,就找找乐子。不是这样吗。
那在你们看来,如何才能解决掉你们的这些苦。
众弟子:要么永远处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要么自己不认为是苦。换句话讲,一种是一直满足自己,让自己不苦。一种是降低自己的欲望,从而无苦。但事实上,一直满足自己做不到。一是能力上的,二是乐也是无常的。而让自己不那么排斥苦,似乎也做不到。因为还有欲求,还有想要的,不想要的。大部分人大致待在这两个区之间徘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真的做不到,苦乐平等,也做不到。
紫师:那怎么去呢。所以,自己做不到,就继续待着。如此的聊过来,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众弟子:其实没问题。继续做就好。只是偷懒了。信愿行具足才去的了。
想找乐子也是一种欲求。
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包括苦难,去吸引更多的苦。
懂概念固然好,活在概念中,就开始给自己画框。人生被自己一圈一圈的固定了。活不出真实有力的自己。
某丙:娑婆太熟悉了,搅和太久了,要脱离,有点难受。紫师觉得某丙的问题是不是就是这样?
紫师:问个问题。为了去净土,你可以不追求这一生的乐吗。
某丙:会很勉强。但是不得不去做。
紫师:因为,只要你去追求这一生的乐。你必然去不了净土。
某丙:如果这样,我会放弃这一生的乐的。
紫师:因为,你会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更多娑婆的业。
某丙:我需要的就是有更肯定的决绝的信念,让我彻底脱离娑婆!
紫师:所以,如果你真的明确好了,要求生净土。那就准备好,在承受这个世间一切无常苦痛的时候,别排斥。生起厌离就好。不要试图改变现前的生活。因为,这代表着你并没有真正的要求生净土。
因为,这是你的选择。所以,紫会这样对你说。对这样的选择,而说。而非你。或其他任何人。
某丙:太感恩了。这个开示对某丙太重要了。
某甲:有多强烈想改变,就多强烈的欲求。对吗?
紫师:也就有多么想继续的留在这个娑婆世界。
某甲:苦就是好东西,让人更厌离,把自己推向极乐世界。
紫师:嗯,就是这个意思。
某甲:那顺境好可怕。把你往娑婆拉回来。
紫师:顺境多的人,怎么会想着要求生净土呢。
某甲:行住坐卧不串习无常,真的很难把持。很容易退步。
紫师:所以,就看你们自己是否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很自由的世界。只要你自己选好了道路,按部就班的去走,就可以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紫府道人随缘开示于201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