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是什么+ 查看更多
紫师:专业性,是什么意思。
众弟子:了解了某些行业的规则后依规则参与活动。
专注,专一于某种业的性质。
在行业中,知识的深度认知及行为的规范有效。
紫师:为什么会有所谓专业性的出现。
众弟子:源于人类社会有了分工后的群体习惯积累。
社会需要解决问题。
有需求的事项,要通过专业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因为专注而知其本质属性的能力。
因为有对某种行业的相应需求。
因为长期从事某种行业,最终对某种行业的规则规律有了某种深刻的认知和经验,最终形成了专业性的规范。
需求导致专业性出现,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
不同行业的精益求精,促成了不同行业的专业性。
因为利益。
研究的深入。
源于社会群体对于更多更快更高的需求,专业性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生产效率。
紫师:相对单一性的深入扩展。规律总结。系统归纳。方法论衍生。
世间法如此。
那修行呢。
众弟子:如理如法。
也是如此。
紫师:怎么才能看出来一个人的专业性。
一般都是以什么为标准呢。
众弟子:能解决这个领域比较难的问题。
所愿所思所作所为以所皈依的佛法僧为参照,时时刻刻对照。
对某一类技能,或某些事物具备特殊的专注和理解。
以判断者的角度为出发点,确立所需要进行判断的对象以及领域,确立判断标准,若是判断者本身标准相对于被判断对象高,则被判断对象可以被视为不专业,反之同理。
紫师:心相续,是什么。
众弟子:心智模式,性格习惯。
潜意识的惯性。
一个受体的构成。
紫师:一个人的心相续,是如何被建立达成的。
众弟子:每一个起心动念的集合。
对事物关注的相序性。
或者是思维状态的相序性。
按十二因缘循环叠加。
习惯成自然。每次遇到事情的选择。心念和行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反复串习形成惯性。进入潜意识。
长期接触的环境,摄入的食物,输入的信息,杂合而成。
紫师:你们看到,听到,嗅到,尝的,感受到的一切,不会影响到心相续吗。
众弟子:会影响。都会。潜意识照单全收。六尘对六根产生影响被吸收。
紫师:你遇到不同的人事物场景,因此相续的心相续会一样吗。
众弟子:说不准。
一般不会。
有时候表象不同也许内在会相同。不一样。
紫师:你应对这不同的人事物境缘时,继而如何认知,如何判断,如何取舍,采取的身语意行为是怎么来的。
众弟子:往昔培养下来的惯性。
之前的心相续产生的力推动来的。
过往的认知。
以往建立的心相续而来。
紫师:然后,你所采取的身语意行为,会进一步对你的心相续造成相应的影响,继续的加深相应的相续。
那,所谓修行人应该拥有的心相续是如何的。又如何去建立。
所谓的正见指的是什么。
善知识,又是如何的善知识。
众弟子:不同阶段可能有所不同。
能够如理如法处世。
安住。空性正见。一切幻化皆为善知识。
善知识是具备正见的觉悟者,能向学习者传播正见。
紫师:所谓专业性与此的关联是什么。
某甲:处处体现出。
紫师:首先,心相续在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层面而言。
三界一切的显现,都是心相续所呈现。
这里的心,是本源的心。
而无尽有情众生,都只不过是禀赋了这本源心体的一丝。也就是末那识功能所执取相续的一丝。
在这里也可以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在于世间法的层面,有时空差别相的现象界而言。
宏观是无尽的微观所呈现。
微观又由宏观的势所带动。
而在于出世间的觉悟,已然超脱三界时空差别相的层次而言。
宏观本身就是微观。
微观本身就是宏观。
芥子须弥,须弥芥子。
那心相续,也可以如此理解。
觉悟所观见的实相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只能以三界世间法的层面,来论述,想象。
宏观是无尽的微观所呈现。
微观又由宏观的势所带动。
就好比人类。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认知。但这所谓的独特性,仅仅只是种种宏观的势所带动交织而有。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视角,看着这个世界当中的一切。
时空差,就会让人呈现出所谓的独特状态。
空间的视角差,时间的交错差。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见闻。都在塑造着相应的独特个体心相续一丝。
所谓的专业性,就在于这个独特的个体心相续一丝,所串习相续的眼耳鼻舌身意一切时空感官。
拥有共同需求的群体,就会营造相应的势能。
弱势的个体,就会受到相应势能的影响,而进行相应改变。
如果,要从根本上去论,心相续可以被认知为贪嗔痴或是戒定慧。
贪是引力,嗔是斥力,痴是对引力斥力的不加了知。
戒是控制,定是稳定,慧是对当前一切的了知状态。
但往现象上去看,心相续就是无尽有情众生的种种现象呈现。也便是因缘的不同组合排列方式。
是被贪嗔痴所使的无序混乱。
还是戒定慧的主动控制稳定有序。
无序混乱,有着无尽的呈现方式。
稳定有序,也有着相应的呈现方式。
那修行,就是以戒定慧的心相续来呈现的稳定有序。
在形式上,在现象上,你们有看到自己的稳定有序吗。
众弟子:看到不稳定。无常。
日常比较无序。
紫师:为什么呢。
众弟子:从长期看在从无序趋向有序,但受能观察范围的限制,也许这也只是整体无序中的一段。
心相续中的戒定慧占比不大。
心不安定。
现象上业的累积也不够。
紫师:所谓的专业性,在这里有着什么意义呢。
众弟子:运用眼耳鼻舌身意专注于戒定慧的时空感观。
专业,专注于修行的业。所以有序稳定。以修行为核心,为生活的主线,这算是专业修行人了。
镜子。
这里专业性代表是趋向有序还是无序。
专注某一领域,职业。没有其他的信息,人事干扰,心神不易散乱。
紫师:世间法的成就,如何达成。
众弟子:训练。不断训练。积累达成相应成就的经验。
长久学习坚持以及训练。
学习实践,累积经验,遇到合适的机会,实现价值。铺垫,积累。
了解规则运用规则。
紫师:那修行的成就呢。
众弟子:一样的需要积累积蓄。
了解原理时常用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
紫师:如果,总是被种种外在的势能所影响。摇摆不定,这里瞄一眼,那里瞄一眼。
不论是世间的成就,还是修行的成就。有可能吗。
众弟子:不可能,只能看到表面。更何况修行的成就重点在于形而上的成就。以圣师圣者,见迹不见道。
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可能。
紫师:比如,要成人仙。
怎么才能做到。
众弟子:避人避世修炼。
把粗质的身体不断通过练功转换成精微的。
炼形化精,心神经常在身体上。
出离俗人的业习,修行仙道法门,人仙可期。
紫师:成人仙难,还是成道难。
众弟子:成道难。
都难。
紫师:那,连人仙都成不了。
成得了道吗。
众弟子:成不了。
紫师:慧根是怎么来的。
原来没有讲过吗。
外道仙跟内道仙的区别是什么。
众弟子:戒定慧积累。
有没有观慧。
明了空性。
紫师:为什么会有外道仙跟内道仙的区别。
众弟子:不知道。
因为有过来人吧。
紫师:跟传道者有关系。
那,为什么先有小乘教法,后有大乘教法。
众弟子:因为要培养众生的根器。
把外道引入内道?
能出离,才有入世度众生。
因众生的根性。
自度,度人。
紫师:当初的修行人,求道人,为什么而修行,为什么而求道。对世俗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众弟子:认为苦,要离苦。
厌离。
为成仙为长生不老。为求乐。所以外道居多。
常净我乐
因为发现了颠倒错乱。对世俗是远离的。
没了解过那段历史。
紫师:世间的轮转会有停歇的时候吗。
世间的颠倒会有不再颠倒的一天吗。
世间的人我对立现象,无尽贪嗔痴,会消失吗。
众弟子:没有。因为颠倒是相对的。也是自性的正常运用。
有现象上的颠倒,相对应的就有不颠倒的时候。
颠倒现象不会消失。
世间的人我对立现象,无尽贪嗔痴,会消失吗。【不会。】
紫师:那,为什么要掺和进去,做些无用功的事呢。
众弟子:同体大悲。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得不掺和。
紫师:这还是有些许智慧的修行者,求道者才有的思考。
而对于大多数的无慧修行者,就仅仅只是想获得一种自我受体的超然性而已。根本,就不会去对这个世界,人类社会,有过多的思考。
这就是源于累劫累世的资粮根基所限,心相续所使然。
要拥有慧根,是需要无尽劫的止观定慧资粮的。才能值遇胜法,而堪受教化。
成了多少次的仙,历了多少次的劫。也未必能够得道。
成仙,容易吗。
那,成道呢。
众弟子:不易。
更不易。
紫师:同一种观法,拥有慧根的人,他能够很快证果。而没有慧根的人呢。
为什么呢。
众弟子:发心不同。
解析现象的模式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不同。
心相续不同。
紫师:发心自觉自觉他觉行圆满。这是初发心的因地。但并不代表,你已然自觉,可以藐视那人仙、地仙、天仙。你没有那人仙的定心,也没有那人仙的精进。
那,慧根。又从哪里来。
众弟子:静静的积累。精进。
止观而来。
紫师:慧根,就是不知多少次的成仙,不知多少次的历劫,所积累的底子而有。
如那不化顽石。经历了无尽岁月的洗炼点化,才堪能衍生出那一丝的灵性。
没有出离心。没有对欲界财色名食睡七情六欲的淡薄。又怎么可能身在世间,而不受沾染,理性看待这万法一切。从容扛起无尽众生的担子。
那,这出离心。你有吗。
众弟子:菩萨。
有愿心。
时而有,但没有在念念相续中。
紫师:出离心,是出离三界六道轮回,是出离贪嗔痴杂染。
拥有菩提心,慈悲心,就没有出离心吗。
源于出离,所以游戏。
源于无染,所以自在。
不然,为什么做这“本没有意义”的事情。
没有戒,会有定慧吗。
没有规矩,会有从心所欲吗。
众弟子:不会。
紫师:没有一个稳定有序的心相续,会有觉悟的可能性吗。
众弟子:不会。
紫师:而一个稳定有序的心相续,如何建立呢。
众弟子:菩提心,大悲心,出离心。
依师闻思修。自发自觉是第一步。自视自知自省自觉。
时间去哪里了?
术语是最清净法界等流如理作意,法随法行。
淡薄财色名食睡。
以定为基础,以慧时刻警觉,规范身语意。
正心诚意。
以法为重,不以自我为重。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紫师:看你心都用在了哪里。
时间都用在了什么上面。
那起心动念,那每分每秒。
某甲:师父有空的时候可以开示一下达成不倒单所需具备的条件吗?
紫师:白天一直坐,不觉得散乱掉举了。不倒单,就可以了。
好好想想。你这一生,还能有多少时间。
你说修行,最终又能修成什么。
你的心思,到底都在什么上面。
不说觉悟,不说智慧,就说是那人仙,就说是那戒律。
你又相应了几分,行持了几毫。
身心的自律性,有序性。你开始建立了吗。
众弟子:惭愧。
惭愧,经常被贪嗔痴蒙蔽,分不清主次取舍感恩师父教诲。
开始了,但不够努力。感恩师父。
紫师:活着的时候,你为了活着而做的一切。而当你临终时,又会给你带来什么。
你能否清醒的有意识的去面对。
是被动流转,还是主动升华。
众弟子:我想主动升华,再不流转。
在梦中都时常把梦当真无法自主,想到临终,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紫师:你活着的时候,会自保,会挣扎,会恐惧,会畏缩。
难道,你临终时,就能坦然,就能无所畏惧吗。
还勉强能过活的时候,你可以掩耳盗铃,可以用种种的概念,理由来安慰自己。
而当大厦真正轰然倒塌时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因为,只能勉强度日时,又能想什么未来。
那,过去为了勉强度日而做的一切,就会带来那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近忧。
就好像,信用卡都刷爆了好几张了。你能想的又都会是些什么。
众弟子:不能安心。
福报透支后的拆东补墙补西墙,试图弥补,弥补的策略又带你卷入新一轮的耗竭中。
紫师:而有些人,这时会想:幸亏我不是那穷x,没那么苦x。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现今拥有的一切,到底是怎么来的。
就真的不是那被刷爆的信用卡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时间,因果,亲口告诉你答案的时候。
你又能做些什么。
众弟子:束手就擒。
追悔莫及。耗费了累世积累的福报来闻法,然后枉度此生………
继续轮回生死。
那就是多问问自己凭什么,是否是在消费自己的福报吧。
紫师:一时的繁华,一时的盛景。如果不是时间的沉淀,那便是腐朽前的彩影,眨眼即逝。
如那灯临灭,噗然而已。
人生。
苟活一世。
也是如此而已。
好好问问自己。
修行,干什么。
人人,都欣然那美好。可,现实的颠倒,太过打脸。
到最后,只能无奈强撑说一句:人生本如此,哪能尽人意。
说修行。估计,最终,也是如此。
2020/04/14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