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摇摆,来源于什么。为什么要糊弄。+ 查看更多
紫师:今天再给糊弄加一课。
问:糊弄,来源于什么。
众弟子:无明。
自身贪嗔痴。
不想付出,只想得到。
紫师:今天要提的是源于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摇摆不定,糊弄了事。
以及,关于责任。
鉴于这两点,你们都联想到了什么呢。
众弟子:工作。
做事没有预见性,计划性,原则性。只是跟随自己的业力,人云亦云,从众了事。
无法耐受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找个合理化借口让自己心安。
生存。
人生。
紫师:什么是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摇摆不定,糊弄了事。
有没有联想到一些自己身上,或者是自己所看到的事例呢。
众弟子:因为对未知迷茫,而不能坚定当下的选择。
片段性选取。断章取义。
紫师:比如。
众弟子:因为不确定,所以对未来报以侥幸。所做的选择是自欺欺人的选择。而没充分考虑到最差的可能性的一面。解决问题也只是敷衍性的,表面性的解决问题。
因为不能坚定,所以犹豫寡断,随波逐流。而这种心态的迷茫又会进一步叠加,愈演愈烈。
有时规定了要完成的事,但因为懒惰没有完成。会安慰自己反正也不着急,慢慢来。其实就是想糊弄自己。直到糊弄不过去了,才会认真做。
紫师: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种种认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
众弟子:没有。
紫师:那会导致什么样的现象呢。
众弟子: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执行也不同。
自以为是,互相对立,矛盾。
紫师:跟责任又有什么关联呢。
众弟子: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可以逃避责任。可以找借口糊弄过去。
导致对是不是负责没有统一定义。
人以群分。各说各有理。
紫师:既然这个世界有着那么多的不确定性,那人身语意行为的信心从哪来。
众弟子:自己给自己一个说法或者目标,相信它并去做。
没有绝对的确定,但是有相对的确定。
或者已经有人做到了。给人以信心。
来源于统一的认知,公约,共约。
可能算信心吧,只是选择不去怀疑。
紫师:那这里就又引申出来一个概念。
那就是服从,责任便不在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又是源于哪些现实因素,而产生的呢。
首先,服从什么。
众弟子:多数者胜出。强者胜出。
服从权威,服从大众。
服从概念。
潜规则潜意识。
服从生存需要。
从众避免担责。
服从一种约定的片面规则。
紫师:那责任,又到底是什么。
这个概念,在群体社会之中,到底代表着什么。
众弟子:某人所处特定位置,需要承担付出的部分就是责任。
有得到就要有付出。
享受了某特定社会中的位置带来的权利就要付出相应的东西。
责任是勇敢的承担任何选择的后果。不担责任是舒服的,但代价是不用脑子思考,不用为自己负责,随波逐流,也就是糊弄的开始。
责任,是群体对个体行为的要求、规范。是将个体之力,集合为群体合力的方法。没有责任,则各自为战,各为其利,一盘散沙。
责任是需要承担的对应职能。
服从是制伏、命令、必须。责任是规定规则。行与表相。
紫师:统一的要求,轨范。为了群体社会服务。而人心有私欲,就会如何呢。
众弟子:钻空子。
挖墙脚。
规范用来要求别人,私心欲望纵容自己。
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
紫师:就目前你们所看到的现实而言。
人在面对这统一的要求,轨范,群体社会的责任与那自身的私欲时。
人,都进行了如何的权衡。
众弟子:利弊得失。
很多时候甚至没有权衡,仅是无意识的跟随,由趋乐避苦的习气本能牵引着。
根据不同思维认知,背景文化做出不同的权衡。比如疫情爆发初期,西方一些国家民众都不响应政府号召,还出街游行,反对政府呼吁民众隔离在家是侵犯人权。
承担的责任大就按规范。没有责任就利己主义。
最低限度的遵守,最大限度的利用。
服从了,责任在他,出事,他人负责,承担后果。这样的服从,也是一种逃避,糊弄。
一般是先选择了再给自己找理由,即使在犹豫也只是内心还没选好,思考其实只是另一种心理活动。
尽可能小的承担责任,尽可能大的满足私欲。
在各自认知范围内的,尽可能的满足自己的利益。能够理解的自我利益。就如同最近。只看到自由生活是利益时,呼吁自由。看到了保命是利益时,呼吁保命。人只会求取认知范围内的利益。也只愿承担认知范围内的责任。就好像有些侵害公民利益的高位者,却是家庭的顶梁柱、好丈夫、好父亲,为家庭扫清一切障碍。
紫师:那脆弱与强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众弟子:完成力和承受力。
脆弱,承受不起失败。强大,越挫越强。承受力/支撑力/容错力。
强弱的区别是,选择以后是否还要找理由。
私心和大爱。
承受力。
很虚的概念,相对而论。
对规则的承受能力决定了脆弱与强大与否。
紫师:就正常人而言,明知前面是悬崖,还会跳吗。
众弟子:不会。
紫师:那如果,不知道呢。
众弟子:会跳。
也许会跳,也许不会。
看命运了。
大家都跳了可能就也跳了。
紫师:这个世界,你们了解多少呢。
众弟子:知之甚少,皮毛都不算。
井底之蛙。
只知道自己好不好受。
紫师:那会有多少个你不知道的悬崖,在你周围呢。
众弟子:很多未知。
很多很多,在不同的坑里爬起来无数次了。
不知。
也许一直在从一个坑入另一个坑,乐此不疲。
只知道很多很多。
紫师:人,求知是为了什么呢。
众弟子:过的更好。
趋利避害。
觉悟。
更安乐。
让自己明白点。
觉悟也是利。
为了原理。
明白道理,让自己心安。
紫师:人投资,是为了什么呢。
众弟子:获利。
播种是为了收获更多。
利润。
紫师:那,你知道,跟不知道。一样吗。
众弟子:很多错误就像悬崖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能犯,不能试。
不一样。
紫师:知道,可以一本万利。
不知道呢。
众弟子:赔光。
血本无归。
看运气。
血本无归还是好的,可能还会负债破产。
一世不得翻身。
你想要别人的利,别人想要你的本。
资源。
紫师:那,知,不知。是什么。
众弟子:对规则的认知。
是经验。
生死。
知是知识,也是无明。
是命运。
法则和规律。
紫师:有个很火的游戏,叫GTA5。里面有一个炒股的设定。然后,会有附带的任务。只要任务完成,一本万利。
为什么呢。
众弟子:游戏设定吧。相当于游戏世界里的规则。
紫师:因为,股市会因为现实的事件,而波动。
任务,就是创造现实的事件。
知,不知。
代表了什么呢。
众弟子:制造结果,等于预知未来。
对规则的了解程度。以及获利的可能性。
分别执念的多少。
金字塔顶端为知。
代表了一切。知,掌控命运。不知,受命运摆布。
紫师:之前在重庆讲过一堂课。是关于人世间金字塔架构的。
里面提到了一点。
底层,以情感为链接。上层,则以理智来区分。
为什么呢。
这跟认知的传承有关系。
而为什么底层会以情感为链接纽带呢。
众弟子:传销模式,亲朋好友为先。
抱团取暖。
紫师:因为,认知太狭窄。
那为什么认知狭窄,就会以情感为链接纽带呢。
众弟子:信任。
认识的人有限。依靠的人有限。想要依靠需要感情维持牢靠。
大家的认知都狭窄,有共同的语言。
情感联系带来生存利益,是底层最朴素的利益认知。也是底层有限认知中的,主要利益来源。
紫师:而上层,为什么会以理智来区分。
又理智在哪里。
众弟子:理智比情感构成的受体要稳定。
理智更全面而整体。
紫师:现实,到底现实在哪里。
利益,为什么又是现实的代名词。
亲兄弟,明算账。
为什么。
底层老百姓间所发生的种种社会现象,又到底都是源于什么。
仅仅只是源于此而已。
那就是认知。
所形成的阶级之墙,阶级穹顶。
再问:情感的作用是什么。而情感,又创造了多少的颠倒现象。
众弟子:是互利。大多数是,我对你好,你应该也对我好。
亲近感。
认知的心理显化。
随心所欲的拉扯。
心理安慰。
个体自我认知范围中的利益。
紫师:人可以为了情感,而无私的奉献。只要这份情感足够深。
为什么当人陷入牛角尖的时候,就会被建议多出去看看。
去看什么。
众弟子:其他路子方案。
让井底之蛙看看世界有多大。看看自己的无知。
看不确定的答案也如是。
发现自己是个蠢货。
紫师:社交圈子窄,跟社交圈子广,人会有哪些区别呢。
众弟子:见闻广狭。
有偏见。
见识的差别。
清静与嘈杂。
有不同选择的可能性大小。
眼界、见识、关注点。
紫师:见识不同,认知不同。就会决定了人的身语意具体行为。
人过多的依赖于情感。是为什么呢。
而有些人,极度理智,又是为什么呢。
而容易去糊弄的,又是哪一类人。
众弟子:熏习的不同。
信息的处理能力问题。
情感是一笔糊涂账,差不多就行。比较容易糊弄。
更多的依赖情感。是因为缺乏心力的支柱。
极度理智的人没有时间去拉关系。
拥有的少的人。
容易糊弄的是,似懂非懂的自我。
硬盘小了容易卡。
在意情感的人,依赖性强,不够独立。
紫师:现实是什么。
现实,就是你实实在在拥有的。
脆弱与强大的区别是什么。
责任,又是什么。
不确定性所造成的的摇摆,来源于什么。为什么要糊弄。
众弟子:脆弱与强大的区别是,能接受容纳的事情多少。责任,代表愿意付出与承担的量级。不确定带来摇摆,是因为不知道付出回报率。
拥有的更多。
拥有的多少。因拥有的多而承担得更多。
主动和被动。
责任是付出。来源于脆弱。
紫师:我什么都没有,但我对你的爱是真实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众弟子:你要承担责任。要爱回来。实实在在的。
认知。各种各样的认知。
我太需要你了。以至于离开你不能活。
不想付出,又想拥有。
我对你的爱,现在是真实的而已。
我想强迫你爱我。
紫师:不要太片面,多角度看待。
因为,文明的不够昌明。所以,情感成了稳固群体社会的强力纽带。
这是情感的作用。
人类的本质,受体的本质。
而理智,只不过是文明将这样的一个受体存在,进行了更系统的完善结果。
最终,它还是服务于受体,服务于“情感”。只是,理智是一种更系统,更细节化的“情感”形式。
我什么都没有,但我对你的爱是真实的。
这也可以是一种即时性的投入状态。
比如,有时候,人拥有的多了之后,再想要这般投入,就难了。
因为,要考虑太多的后果。
拥有多少,就需要权衡多少。
拥有的少,就会相对简单。拥有的多,自然相对复杂。
糊弄,是一种现象。
不确定性,也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摇摆不定,也便是正常。
有些人,虽生在上层阶级,却有着一颗不理智的心。就会渴望纯粹的情感。
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吗。
一种现象,有着诸多因缘。
相对论,不就是要多出门看看吗。
而知也不知,决定了人身语意的行为模式。这是可以肯定的。
然后,想想自己的知与不知。让自己产生的不确定性,摇摆,糊弄。
对情感的依赖。理智又有多少。
然后,让你拥有着什么样的人生。原因何在。
众弟子:感觉和我好像。
内心软弱没有主心骨。
有没有不太依赖情感,也不怎么理智,还算不上个傻子的人。
紫师:可能宅久了就会。
依赖的是现况。受体一定程度的稳定。
还有,你是否惧怕承担责任。
而原因又是什么。
众弟子:不想承担责任是因为弱小,耐受力低,不想失去受体的舒适状态。
惧怕承担责任。是因为怕多余的责任打破现状的受体稳定。为了维持现有的稳定。逃避过多责任带来的压力。
紫师:拥有的多,如何才能拥有的多。
众弟子:付出才能拥有的多。
承受得更多,才会拥有更多。
都是认知的局限性带来的片面想法,久而久之变为习惯。
能力不够,害怕。承受不起,害怕
承担的多付出的多就拥有的多。
哪那么简单…
紫师:那,你想拥有的多吗。
众弟子:想,能力足才能去拥有。
想拥有的多,但又怕付出的更多。
不想。想。仔细想想,还是想的。
要知道拥有的真实代价,才好选择。
说不想,也是因为不能。如果能,必然会想。而不想要,怕的是因此承担过多承载不起后,导致连当下拥有的也一并失去。所以安于现状。
拥有,即是承担。不怕承担即是有能力。
能力范围内,想。
这个事,想了白想,拥有是相对的。
在无知的现量下,无论想或不想,做或不做,也许结果都并非如开始的期望那样。
紫师:那,看看自己的现况。
你是游刃有余,还是压力山大。
众弟子:不好不坏。
压力山大居多。以前渴望挑战,当下图安稳。
紫师:面对人事物的时候,是服从,依赖的多,还是直面承担的多。
众弟子:服从,敷衍居多。怕麻烦。因为不服从,不敷衍,也许更麻烦。
依赖吧比如依赖老公带小孩
会挑食。麻烦的最后还是依赖去了。
讨厌依赖,但又能力局限。
有压力,在现有认知下,一方面降需求,一方面提能力,从而找到相对的平衡。虽然这只是权宜之计。
紫师:而这一切,都是来源于不确定性。
知与不知。局限于不知。
就如这修行。是从掌控自己的生命开始。
过度依赖于外境,就永远无法开始修行。
就如这止观,为什么而止观。
为了了解这个身心构造,运行原理,产生确定性,出生信心。
一旦,你真的拥有了掌控这个身心的确定性信心。
真正的修行,方才开始。
从只能随境流转,而开始拥有了一丝主动,可以以心转境。
这就是止观的作用。
当你还看不清这个身心的原理机制时,你心识的摇摆就会引发相应的身心现象。
这就是不确定性。
研究自己,研究这个身心,就好像是那粒子干涉实验一般。
你的心识状态,会完全左右你所观察到的身心状态。
所以,你需要观察自己当前的心识状态,你的情绪,你的心念,是摇摆,还是坚定。
这会决定,你所观察到的一切呈现会如何呈现。
修行,需要信心。也需要智慧。
信心,让你得以入门。智慧,带你一路走下去。
而能不能拥有信心,这又是因缘资粮决定的。因缘不够,资粮不足。那也没办法。
凡情俗见,正法正见。都得看你自己了。
紫,一直都在用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对待你们。
因为,很明显。紫的目的性明确。
不论是时间,还是资源。这都代表着现实。
撒网筛鱼,全看因缘。
给与众生“自由”,这也算是当前因缘所使然。
反正,不论生死,还是涅槃。都没区别。
大幻化游戏,那就自然当成游戏来看待。
至少,在紫眼中,便是如此。
在空性而言,在般若而言,在实相而言,在法性而言。
事实如此。
而且,看你们都很沉浸,嘴上说苦,行动却都很是现实。
这不便是不当回事么。
这样挺好。
因果最公平。
你们什么样,紫自然就怎么样对待你们。
在这样一个时代。才有了这样的紫,这样的表达方式。不然,你们也听不到这些。
众弟子:身体很诚实。
不能互相比较观望,转变业力惯性很难,非常需要专修的因缘。
紫师:实际上,就过往因缘而言,紫可以说是一个专权独治的心相续。
这,你们可以在既往的言语中,找到痕迹。
某乙:梅耶子不专权啊,另外那一位专权。
紫师:所以,是紫。
因为,容而聚。那,散。估计就快了。
在某个角度来看,这种容,可不是一种慈悲。因为,这代表的也是,不负责任。
因为,纽带不深,无需负责。
不是么。
众弟子:是。
学生是,师父不是。
紫师:那你们值得吗。
众弟子:怎么加深纽带啊?
依教奉行。
不敢说话了希望值得,但实际不值得,又没足够努力... ... 的确... ...
修行难,没有因缘的汇聚经历,道理讲再多都不行。
在反省自己,比以前有进步也更努力了,但是确实又不够努力…在选择上很诚实…没有做到为了修行摈弃万千的因缘…但日常多了份觉知,有意识的调整、修正自己是有的。
紫师:如果,你们不再在每日的止观上多用用功夫。
紫,就没话可以对你们说了。
因为,对于之后的教法,你们起不到丝毫的境缘作用。
众弟子:有在做的!师父
起早一点,每天修七八个小时比较容易做到。
紫师:紫需要的是一个人。
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人。
一个可以直面正视这个身心自我的人。
一个可以通过法教看到这个身心原理机制的人。
一个可以真正活着的人。
紫不是一个大善人,也不是一个老好人。
紫,只是一个丝毫不会在意你生死轮回的人。
因为,生死轮回,再正常不过。
这是因果。
不论,你多么痛苦,紫其实都无动于衷。
因为,那是因果业力之必然。
紫很现实,没那么虚妄。
这个紫的愿心,只接引真正肯被接引的人。
如果是结缘,紫只需要你肯念一句:我愿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就够了。
但,你自己的因果,你自己的业报,还得你自己承受。
除非,你愿意为了那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而付出真实的努力。
紫,就完全愿意为你承担那因果业报。
这就是公平。
对法没有信心,对觉悟没有信心。那就继续摇摆不定,糊弄。
反正,因果不会糊弄你。
没了。
有问题吗。
众弟子:师父,怎么帮别人承担业果?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是超脱者才能说的话..
肯定啊。可是怎么可以?自己业不是要自己承担?
紫师:让业种不现前,不很简单吗。
没照顾过孩子吗。
你不管他,他就得死。你受点累,他就能活。
某丙:好朴素的道理,虽然孩子得到照顾本就是孩子的因果。
紫师:现在把你们都踢出去,跟把你们留着。
一样吗。
众弟子:不一样。
对我们而言,是不一样的。
紫师:那是什么决定你留下呢。
某丙:是师父的意愿。
紫师:意愿哪来的。
某丙:是因果。彼此的因果。
紫师:你们对法的重视程度,不就是你们自身的因果吗。
众弟子:是。
紫师:法入心了,还有这种问题吗。
众弟子:没有。
紫师:不觉得紫的回答很耳熟吗。
众弟子:嗯。
似曾相识..
紫师:那为什么就没人记住呢。
众弟子:嗯,师父以前讲过菩萨为众生担业的情景。
须要加强用心程度。
紫师:你不发心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被你下意识的躲避。
当你真正发心了,就代表着要正面直视问题。
是不是真想修行。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2020/04/08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