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真,你较的什么真呢。+ 查看更多
紫师:有人问了个问题。什么样的事,应该较真。什么样的事,可以不较真。你们觉得呢。
众弟子:涉及到多人利益的,应该平衡的较个真。如果只是涉及我个人个体的,可以不较真。看目的。面向自心的诚实与明确要去的目的应该较真,其余的都可以不较真。就看个人的价值观了。价值观自会引导自己的选择。没有可以较真的事。实在要有,也是利益觉悟,积累资粮福报的事业。也好像没什么应该不应该,较真是属于因缘和合的结果吧。如果是说为何导致较真,应该是执着那个较真的对象是主要原因。影响到大局生存的需要较真。只影响到面子等非生存需求的不必较真。站在人世间世俗的角度。盯紧目标,一切随缘吧。亲兄弟明算账。公私分明。
紫师:我们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较真。什么是较真。
众弟子:百度:主要指认真、太当回事,与含糊、模糊相对。有认真的含义,也有过度认真的隐含意。细节、芝麻大的事,也要按要求来,不能糊弄着来。不糊弄。
紫师:真,是什么真。
众弟子:不虚假,不虚妄,不曲折。符合标准和原则的。与假相对。正确的。相对正确的。
紫师:怎么来的真。
众弟子:真诚,信。有人给了真定义。理,定义。我们所认为的实相,给其安了名字。
紫师:我们先按照人世间的部分,来论论这个真。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定义出来一个“真”。相较于一个“假”而定义。那什么又是“假”。人,为什么会在意“真”或“假”。
众弟子:与自己的认知与利益挂钩。害怕被别人欺瞒,从而损失了自己的利益。符合系统运行规则,满足利益需求的为“真”。紫师:所以,这跟人的生存本质相挂钩。人的生存需求,有着实实在在的需求。而“假”会影响到这实实在在的需求。因此,人需要辨别所谓的“真”与“假”。那如果,“假”可以为人创造利益,生存需求呢。人,为的是“真”吗。
众弟子:得益的人,也会逐渐觉得,假也是真的。那就可以变成“真”。真假本无绝对。我们也时常为“假”较真啊。拿利益为标准,衡量真假。
紫师:所以,在这个层面而言。人在意的不是“真”,而是“真”背后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生存需求。而如果,人当时所需的利益生存需求,正好处于整个社会面的“假”的一方呢。举个例子,比如,传销。起初,源于诱惑而被拉入伙。但到了,后边。可能明知是“假”,也会继续下去。为什么呢。
众弟子: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理由。才能#正当#的获取利益为了利益。
紫师:所以,在这个层面。较真,较的是什么真。
某甲:自我利益?
某乙:较的是我所想要的,我所执着的,我获得就会得到好的感受的。我执的体现之一,把所有事情都解释的让自己高兴,对合理化的合理。
紫师:是生存。
那求生存的,到底又是什么呢。
某甲:吃穿住行的享受。
紫师:嗯,求生存的是“感受”。因为,感受来源于实际的肉体需求。是百千万亿的细胞,细菌无时无刻的生存需求。人,较真的时候,内分泌都是怎么分泌的呢。这是一种防御机制。
某乙:为其较真战斗时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获得时的多巴胺和血清素。
某甲:内分泌是感觉不出来。上头是有的,紧张出汗快速反应。
紫师:那就是内分泌。你感觉得出来,只是你没有把它对号入座。
某乙:紧张出汗快速反应就是皮质醇激素水平上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飙升的反应。
紫师:但,你们必须要知道,这就是生物的本能。之所以,还能生存于世的本能。一旦,这种本能不在了,就代表着这个生物体该结束了。





紫师:所以,人类虽然是所谓的“人类”。但人类还仅仅只是个动物,一个正常的生物体。人类所有的外在行为表征,都在为这个生物体征的生存需求服务着。只是现在人类更多的把心思放在了种种的社会性互动当中,也就是种种的凡情俗见的人情世故上面。搅乱了这样的实际生物认知系统。也就是生存在这样的人类文明社会当中,有着太多的概念,阻挠着实际的生物本能需求,需要绕太多的弯路。所以,人类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实则是颠倒的。比如,到底是想要,还是不想要。如果,只是源于生物本能,那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但如果,涉及到了群体生存,涉及到了文明认知体系,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
某甲:包装自己的欲望。
紫师:虽说,人类的文明系统已经尽量自洽化,把这个纠缠的过程,尽量简化。但,对于生物体这样的受体而言。这个过程所产生的内分泌,还是很紊乱的。而且,人类还没有学会怎么认知这些感受。就会源于这些感受,做出种种错乱的反应。
而如何学会认知这些感受,这些内分泌。然后,不再被其扰乱。其实就可以说是修行初入门的课程了。静心,去欲。止定,观慧。其实,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欲望,是什么。不就是生物体的内分泌,所引发的生物体征感受吗。
某甲:想要的。不想要的。是。
某乙:对,多巴胺就是欲望,分泌了多巴胺——>就产生了追求快乐的渴望——>追求的行为——>快乐(好的感受)——>短暂的满足——>新一轮的渴望与追求
紫师:如果,你学会了如实的看待这个身心的一切,且能开始学着控制自己身心内的反应机制。那时,可能你就能一点点的发现,什么是较真了。免疫系统,可以杀死生物体。这是免疫失控。而免疫失控,大多都跟心态有关。
某乙:杀死微生物和病毒,消灭被感染的细胞,修复老化和被损坏的细胞。
紫师:因为,心态就是这个生物体内分泌的平衡机制。心态失衡,就代表着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失控。内分泌系统失控,代表的是整个生理机制,全面失控。
某乙:是的,相互平衡,内分泌系统失控也会带来心态失衡。
紫师:当然了,有些人心态太好,也会死。因为,有些人心态太好,会没有求生欲,而没有求生欲,很容易死。求生欲,会影响免疫系统。
某丁:这里没有求生欲和想死是一个意思吗?还是仅仅是不在意死?
紫师:对这个世界,没有了太大的感觉。活着,还是死去。无所谓。但,修行的底层,还是自主、自在。也就是源于一个稳定有序的系统,而全面认知这一切,知命才能真正随顺。所以,把心收回来。多看看这个身心的运行机制。你的感受,促使了你的一切身语意行为。而你的感受,是有序的,还是紊乱的。源于你有没有建立一个有序的认知机制。不然,仅仅只是心态好,也并非代表着修行。四念住。很重要。较真,你较的什么真呢。
有问题吗。
某丁:佛菩萨在因地都有发愿,在他们成就后是不是很多事情看的不重要了,那些誓言为何会被保留下来?
某甲:没啥#真#可较。现在的我能守住自己最重要。
紫师:誓愿,如果看的不重要,就无法出生大乘果位。所以,这点很重要。成佛,不是源于看的不重要。成佛,是源于将菩提心,大悲心,普贤行愿视为最重要。
某乙:我这两年就比较偏向没有求生欲…大部分事情看得很开…觉得出啥事我就顺便求往生…然后就真的免疫系统不太工作了…生了一些病都是自体免疫性疾病。
紫师:那就建立一个有序的认知机制。让它替你活着。
某乙:感恩紫师,恳请紫师对“有序的认知机制”作更具体的开示。
某丁:那如何区分誓愿和较真呢?就从利益的对象来划分吗?
紫师:大乘的根本是菩提、大悲、四摄六度万行。如何区分。恐怕,你得通达万法。有序的认知机制,是包括了外界跟自身两者的。认知人类的本质,便包含了这两者。将这些认知纳入到自己的认知底层,就已经在建立。而要建立完善,同样还需要太多太多。
某乙:感恩紫师今晚的开示,对我来说是救命,时常觉得再这么没求生欲下去可能过不了多久就要翘辫子了。连报名援鄂主要考虑的都是留书“若到了最后的时刻不要切气管做有创治疗,安静为我念佛”。
紫师:因为,认知不只是概念上的认知,更多的是自己去实际观察,发现而有的经验认知。改变了,才能救命。
2020/02/28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