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作者:紫府道人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查看更多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 查看更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个就要讲到神通了——【一体同观分】。然后呢,这里有了个名词,叫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佛教有五眼六通,这里讲到了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你们谁有了解?肉眼是什么眼?肉眼也就是一个肉体上的眼是吧?肉眼凡胎,是不是有这么一个词?然后天眼呢?天眼是怎么样的一个眼呢?天眼有很多种天眼,因为天本来就有好多层,欲界有欲界天,色界有色界天,无色界有无色界天。他们都有天眼,但是他们的天眼一样吗?
弟子们:不一样。
师父: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境界不一样。什么样的境界?是心的境界。就是心不一样,所见境界不一样。那他们这个所谓的天眼到底是什么呢?
就比如说这个肉眼是我们人生来就有的,那这个天眼呢?也是天人生来就有的,对吧?然后肉眼呢?有的人远视近视、老花、色盲等等。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同样都有肉眼,但是呢,可能所看到的境界都不一样。
然后呢?天眼也是一样的,所有的天人都有天眼。但是根据他们的层次、所在天的不同、他们的定力的不同、他们的天眼所看到的境界也不一样,那天眼到底是什么呢?天眼到底是什么呢?人的肉眼凡胎,跟天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定力。然后定力的表现,又表现在我们精气神上面。比如凡夫,因为他的定力是散的,那么他的神也是散的。比如说,凡夫的眼睛是有外光才能看到这些事物,没有外光的话,就一片灰暗,什么也看不到。
那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神散了,那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东西呢?
弟子:性光。
师父:哦,性光又可以叫做定光,也可以叫做神光。性光是可以说是某个层次、定力层次的表现,就是神光越强,代表了定力越高,也就代表了他的精神凝聚程度也就越凝聚、越纯粹。
比如说神光,在道门有个修法叫:《太乙金华宗旨》。然后呢?这部功法主要就是以性光,也就是神光入手。
一开始人的心神是散的,然后呢,我们闭上眼睛,在外界一片黑暗的情况下,仍然是点点星光在自己的眼前的,这个我们就称之为内性光、内神光、或者说定光。这是一种我们自身的心神所散发出来的一股光。但是因为人的这个定力层次的问题,人的心神散乱的问题,所以当我们闭上眼睛时,看到的只是这点点星光。是很散的,完全散开的。
那这个修法是怎么修呢?就是把我们的心完全宁静下来。然后把自己的心神完全完全的收回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凝神。也就是把这股神光完全凝起来。具体说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再集中。在集中注意力的这个过程中,眼前这点点星光会慢慢慢慢的聚拢起来,聚拢起来。那这个性光、神光就会慢慢的变得开始稍微的明亮起来。
一开始完全散乱的时候是点点星光。如果你没有去注意,几乎就好像是没有似的。而你一用心神注意它,就有了点点星光。然后等你把心收回来,把神一凝的话,就会发现那点点星光会连成一片。当然它这个时候还不亮,是属于昏暗的雾态的一种黄白色的出现。是一种昏暗的,还不是亮的。但是它那点点星光已经连成一片了,它会在那里飘、飘啊飘。而且它的飘动,其实也是我们定力的一个体现。
意思就是这个时候你的心仍然跟这片光一样,是散的、是动的。所以呢,这股光就是这样的去动。然后呢,你再继续的凝神,把注意力去集中。用一段的功夫,让自己的注意力完全的不散乱、不昏沉、不掉举。这股光就会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明亮,乃至于你会进入粗住定、细住定,欲界定,还有未到地定。以至于到了初禅定。在进入初禅定的那一个瞬间,你的身心会瞬间化为光明,你自己就会变成太阳的样子。也就是你感觉不到身体了,你感觉不到念头了,你的身心化为了跟太阳一样的存在。用道门的话来说,叫做:性光圆满。
然后,这个时候,天眼就开了。怎么开法呢?因为当这个性光圆满了以后,就是你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光明、大光明。然后呢,看一切,它是没有滞碍的。晚上、黑夜,一点光明都没有,但你看周围的一切,就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而且呢,是比有灯光的情况下,看到的更加清晰。因为你这个时候的看到,不是借助一个外光的反射、折射到你的视网膜、呈现到你的大脑的。而是呢,完全纯粹的是靠你的心神、靠你的那个识的内光直接去看到它。当然了,这是你从你的定中出来后发生的。因为,你在定中的时候,你会完全处于一种大光明的状态当中,心是完全寂止的,不动任何念想的,更看不到物质的,你是连粗物质六尘境界都看不到的。你只有从这种定中出来以后,继续维持着定中的定力层次,睁开眼睛,乃至于你不用睁开眼睛,就可以透过你那个眼皮都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也就是你想透过眼皮看到眼前,你就能看到眼前。你想透过这堵墙看到墙外面的景色,你就可以看到墙外的景色。然后你再往外透,你可以透过山体,透过地球,透过整个的地球,看到另外一面。这就是天眼。
然后每一层天,他的定力层次不一样。他能看的到的地方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因为他这个靠的,跟我们刚才说到的肉眼靠光的反射看到的不一样。而是,在这个层次而言的话,因为本身入初禅定,安住在里面,基本上第六识就不现前了。然后呢,是安住在元神,一种第七识的状态上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进入阿赖耶识,浏览阿赖耶识里面的信息了。
因为这个时候,你再去看一切的时候,你不是在看一个外在的东西,而是把这整个天地都当做是一个信息库,你可以随意去浏览它,然后根据你定力的不同,你所浏览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有区别。这就像我们用电脑一样,有权限,你的权限,定力越高。你所浏览的知识、资料就多。像我们用肉眼去看东西,就感觉自己是自己,周围是周围。是有一种心理的障碍在那里的,是不通透的。
而当我们入了定以后,自己就与天地融为一体了,你就感觉自己就是天地。然后呢,天眼通就是你想看哪里,就能看哪里。因为你会感觉跟它是一体的,或者说是用一个电脑的显示器在看一切,所有的一切都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的脑海中自由呈现出来,画面场景一直在切换,但却都只是在一个显示器当中。还有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等也都是如此。
神境通是怎么样的?神境通就是神足通。什么意思?就是你想要去哪里,你只需要动个念头,你就能去哪里。因为你已经跟它成为了一体,你没有了心的滞碍,你形的滞碍也就不在了。这个用语言讲,比较难讲。只有等你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你去体会,你才体会的到。这个你得真正的体验一次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也就是你整个的身躯和天地融为一体的境界才行。
这里我们说一下欲界定,欲界定就是欲界天的一种定,像刚才说的那些神通还出不来。但是通过欲界定这个层次的定力,去修习一些小的法术,是可以修成的。入了欲界定,你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突然变大、为什么呢?因为欲界天的天人,身体是很高大的。然后呢,当你入了欲界定以后,你的身体会突然间像炸了一样,会变得十分宽广。有时候会像整座山一样高,然后你能感觉到整个山体的一切的变化,这是欲界定。
就是如果你入了欲界定的话,完全稳固在里面,你就可以修一些小的术法,小的法术了。而到了未到地定的话(未到地定属于欲界的最高顶)再进一步就到了初禅定,色界天的一个境地了。
入了未到地定,这个时候就不只是身躯膨胀的问题了。就比如入了欲界定,你感觉整个的身躯变大,其实不是你的肉身变大了,而是你的精神层次的那个意识身变大了。或者说,我们给它定个名字的话,它就叫做天身,它就不是一个肉身了。但是呢,它还有一个身躯的存在,就是身躯的一个感觉存在,还有一个边际在那里。比如说,像山一样大,但也仅仅是山那样大而已。然后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这个边际边界也开始没有了,就是突然间这个边界也破掉了。我们一开始从细住定到达欲界定的时候,就好像这个身体像一个气球一样,一戳,扎了一下,然后砰地一声爆掉了,里面的气就突然之间散掉了,变大了。然后呢,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也像一个更大的气球,然后戳,又破了。然后呢,又散出去了,变得更加的大。这个时候你就感觉没有了一个更大身躯的感受了——无边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到达初禅定。
弟子:那它跟初禅定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就要讲到神通了——【一体同观分】。然后呢,这里有了个名词,叫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佛教有五眼六通,这里讲到了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你们谁有了解?肉眼是什么眼?肉眼也就是一个肉体上的眼是吧?肉眼凡胎,是不是有这么一个词?然后天眼呢?天眼是怎么样的一个眼呢?天眼有很多种天眼,因为天本来就有好多层,欲界有欲界天,色界有色界天,无色界有无色界天。他们都有天眼,但是他们的天眼一样吗?
弟子们:不一样。
师父: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境界不一样。什么样的境界?是心的境界。就是心不一样,所见境界不一样。那他们这个所谓的天眼到底是什么呢?
就比如说这个肉眼是我们人生来就有的,那这个天眼呢?也是天人生来就有的,对吧?然后肉眼呢?有的人远视近视、老花、色盲等等。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同样都有肉眼,但是呢,可能所看到的境界都不一样。
然后呢?天眼也是一样的,所有的天人都有天眼。但是根据他们的层次、所在天的不同、他们的定力的不同、他们的天眼所看到的境界也不一样,那天眼到底是什么呢?天眼到底是什么呢?人的肉眼凡胎,跟天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定力。然后定力的表现,又表现在我们精气神上面。比如凡夫,因为他的定力是散的,那么他的神也是散的。比如说,凡夫的眼睛是有外光才能看到这些事物,没有外光的话,就一片灰暗,什么也看不到。
那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神散了,那神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东西呢?
弟子:性光。
师父:哦,性光又可以叫做定光,也可以叫做神光。性光是可以说是某个层次、定力层次的表现,就是神光越强,代表了定力越高,也就代表了他的精神凝聚程度也就越凝聚、越纯粹。
比如说神光,在道门有个修法叫:《太乙金华宗旨》。然后呢?这部功法主要就是以性光,也就是神光入手。
一开始人的心神是散的,然后呢,我们闭上眼睛,在外界一片黑暗的情况下,仍然是点点星光在自己的眼前的,这个我们就称之为内性光、内神光、或者说定光。这是一种我们自身的心神所散发出来的一股光。但是因为人的这个定力层次的问题,人的心神散乱的问题,所以当我们闭上眼睛时,看到的只是这点点星光。是很散的,完全散开的。
那这个修法是怎么修呢?就是把我们的心完全宁静下来。然后把自己的心神完全完全的收回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凝神。也就是把这股神光完全凝起来。具体说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再集中。在集中注意力的这个过程中,眼前这点点星光会慢慢慢慢的聚拢起来,聚拢起来。那这个性光、神光就会慢慢的变得开始稍微的明亮起来。
一开始完全散乱的时候是点点星光。如果你没有去注意,几乎就好像是没有似的。而你一用心神注意它,就有了点点星光。然后等你把心收回来,把神一凝的话,就会发现那点点星光会连成一片。当然它这个时候还不亮,是属于昏暗的雾态的一种黄白色的出现。是一种昏暗的,还不是亮的。但是它那点点星光已经连成一片了,它会在那里飘、飘啊飘。而且它的飘动,其实也是我们定力的一个体现。
意思就是这个时候你的心仍然跟这片光一样,是散的、是动的。所以呢,这股光就是这样的去动。然后呢,你再继续的凝神,把注意力去集中。用一段的功夫,让自己的注意力完全的不散乱、不昏沉、不掉举。这股光就会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明亮,乃至于你会进入粗住定、细住定,欲界定,还有未到地定。以至于到了初禅定。在进入初禅定的那一个瞬间,你的身心会瞬间化为光明,你自己就会变成太阳的样子。也就是你感觉不到身体了,你感觉不到念头了,你的身心化为了跟太阳一样的存在。用道门的话来说,叫做:性光圆满。
然后,这个时候,天眼就开了。怎么开法呢?因为当这个性光圆满了以后,就是你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光明、大光明。然后呢,看一切,它是没有滞碍的。晚上、黑夜,一点光明都没有,但你看周围的一切,就是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的。而且呢,是比有灯光的情况下,看到的更加清晰。因为你这个时候的看到,不是借助一个外光的反射、折射到你的视网膜、呈现到你的大脑的。而是呢,完全纯粹的是靠你的心神、靠你的那个识的内光直接去看到它。当然了,这是你从你的定中出来后发生的。因为,你在定中的时候,你会完全处于一种大光明的状态当中,心是完全寂止的,不动任何念想的,更看不到物质的,你是连粗物质六尘境界都看不到的。你只有从这种定中出来以后,继续维持着定中的定力层次,睁开眼睛,乃至于你不用睁开眼睛,就可以透过你那个眼皮都可以看到周围的景色。也就是你想透过眼皮看到眼前,你就能看到眼前。你想透过这堵墙看到墙外面的景色,你就可以看到墙外的景色。然后你再往外透,你可以透过山体,透过地球,透过整个的地球,看到另外一面。这就是天眼。
然后每一层天,他的定力层次不一样。他能看的到的地方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因为他这个靠的,跟我们刚才说到的肉眼靠光的反射看到的不一样。而是,在这个层次而言的话,因为本身入初禅定,安住在里面,基本上第六识就不现前了。然后呢,是安住在元神,一种第七识的状态上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进入阿赖耶识,浏览阿赖耶识里面的信息了。
因为这个时候,你再去看一切的时候,你不是在看一个外在的东西,而是把这整个天地都当做是一个信息库,你可以随意去浏览它,然后根据你定力的不同,你所浏览到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有区别。这就像我们用电脑一样,有权限,你的权限,定力越高。你所浏览的知识、资料就多。像我们用肉眼去看东西,就感觉自己是自己,周围是周围。是有一种心理的障碍在那里的,是不通透的。
而当我们入了定以后,自己就与天地融为一体了,你就感觉自己就是天地。然后呢,天眼通就是你想看哪里,就能看哪里。因为你会感觉跟它是一体的,或者说是用一个电脑的显示器在看一切,所有的一切都不在外面,而是在自己的脑海中自由呈现出来,画面场景一直在切换,但却都只是在一个显示器当中。还有天耳通、他心通、神境通等也都是如此。
神境通是怎么样的?神境通就是神足通。什么意思?就是你想要去哪里,你只需要动个念头,你就能去哪里。因为你已经跟它成为了一体,你没有了心的滞碍,你形的滞碍也就不在了。这个用语言讲,比较难讲。只有等你到达这个境界以后,你去体会,你才体会的到。这个你得真正的体验一次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也就是你整个的身躯和天地融为一体的境界才行。
这里我们说一下欲界定,欲界定就是欲界天的一种定,像刚才说的那些神通还出不来。但是通过欲界定这个层次的定力,去修习一些小的法术,是可以修成的。入了欲界定,你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突然变大、为什么呢?因为欲界天的天人,身体是很高大的。然后呢,当你入了欲界定以后,你的身体会突然间像炸了一样,会变得十分宽广。有时候会像整座山一样高,然后你能感觉到整个山体的一切的变化,这是欲界定。
就是如果你入了欲界定的话,完全稳固在里面,你就可以修一些小的术法,小的法术了。而到了未到地定的话(未到地定属于欲界的最高顶)再进一步就到了初禅定,色界天的一个境地了。
入了未到地定,这个时候就不只是身躯膨胀的问题了。就比如入了欲界定,你感觉整个的身躯变大,其实不是你的肉身变大了,而是你的精神层次的那个意识身变大了。或者说,我们给它定个名字的话,它就叫做天身,它就不是一个肉身了。但是呢,它还有一个身躯的存在,就是身躯的一个感觉存在,还有一个边际在那里。比如说,像山一样大,但也仅仅是山那样大而已。然后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这个边际边界也开始没有了,就是突然间这个边界也破掉了。我们一开始从细住定到达欲界定的时候,就好像这个身体像一个气球一样,一戳,扎了一下,然后砰地一声爆掉了,里面的气就突然之间散掉了,变大了。然后呢,到了未到地定的时候,也像一个更大的气球,然后戳,又破了。然后呢,又散出去了,变得更加的大。这个时候你就感觉没有了一个更大身躯的感受了——无边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到达初禅定。
弟子:那它跟初禅定的区别是什么?
师父:跟初禅定的区别就是它还没有到达【心一境性】。也就是还没有做到心和境界完全的变成一体。因为我们修禅定的话,是需要修一个所缘境的,修一个境界的。自己的心完全的专注在这个境界上面,一点都不动,一点都不动。
一开始,人心是散乱的。当你想安住在一个境界上面的时候,就老是会跑,老是会跑掉。你的心会跑掉,去想东想西,会散乱。然后呢,有时候会掉举。就是突然蹦出来一个念头,就掉进去了,会一直纠结在那个上面,一直想一直想,一环套一环的连锁反应联想下去,乃至于有时候昏沉也会忘掉这个所缘境,忘掉这个你所修的法门、境界。只有当你把这个散乱、昏沉、掉举给降服掉了。然后你的心可以一步一步的安住在这个所缘境上面,这个境界上面了。然后呢,你们的心,你们这个在观的心就会逐步的跟这个境界开始粘合在一起,开始变成是一个。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肉体感官就会变大,然后呢变到无边。其实呢,这个过程就是心与境慢慢慢慢的粘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未到地定的时候,心和境界还是两个,虽然完全紧密的贴到一起了,但他还是两个东西贴在了一起而已。但入了初禅定,就是心和境界完全融为了一个,而不是两个。
这说的就是欲界跟色界的一个区别。意思是什么呢?欲界有这种分别心,然后呢,看到这些五光十色的东西。但是到了色界天以后,就没有这部分的分别心了。是完全进入纯一的一种状态,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光明的状态,光明的境界。也就没有这些粗物质的一种境界来让你分别了。
也就是说,真正色界天的天人,他完全安住在他们自身的那个完全的定心境界当中的话,他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光明的。就不会有这些种种的差别相,分别一切的念想。就等于是说完全安住在这种境界当中了,那他们还有我们所认为的一种生活存在吗?
到了色界天,天人就没有男女之别了。然后呢,也没有胎生了,一切都是化生了,不需要父母来生孩子了。他们都是化生在天地之间,是天地所化生。然后呢,他们没有这一切一切的有形之物。那我们说天国,如果说天国在欲界天的话,还有这样所谓的国家,所谓的土地,所谓的生活,一种受用。但是到了色界天的话,你们觉得这种所谓的生活形态还存在吗?这是必然不存在的。所以,其实现在有很多描述色界一些天宫的景象,其实那只能说是一种抽象的描绘。也就是为了描绘他们有多么多么殊胜,就像我们在描述极乐世界似的,极乐世界真的是那样吗?肯定不是那样的。
师父:就像我们说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为什么要用七宝池、八功德水这样的一些词汇去描绘极乐世界呢?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那里很殊胜。但其实呢,那里的殊胜比我们用七宝池、八功德水这种种的描绘都要殊胜的多。只是说,在我们这样的一个世界,想要去我们的名词,我们的想象去思议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话,就只能用这种我们已知的名词名讳来去形容它,来去让我们去想象它。然后呢,感觉他很殊胜,想要发愿,去到那里,那个地方。但是,事实必然不是像佛经所描绘的。当时佛陀说的只是一种方便法,告诉我们那里是很殊胜的,以金银布地,怎么样怎么样。也就是说。这只是比喻、譬喻、方便语。
而回到原题,本身天眼通的话,我们很多时候说天眼通、神境通等等,其实是拿着高层天的定力,运用在我们这样一个欲界的世界中来。然后呢,天眼通可以看得更遥远;天耳通可以听的更遥远;他心通可以直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宿命通可以看到往生、往世自己都做过什么众生,那个人又都做过什么样的众生,经历了什么事情。
那这些天人,比如说色界天的天人,他们完全安住在色界天的话,他们会有这些神通的体现吗?他们需要去看到很远吗?他们需要去听到很远吗?他们需要去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然后需要知道这个人往昔往世都做过什么吗?事实是,不需要。
所以说,我们很多的经典当中,很多大德对神通描绘的种种境界,其实都是为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来描绘的,欲界的人。
就好像欲界天的话,还是因为他们在欲界,所以才会运用这种种的神通。而到了色界,他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运用这种种的神通,因为他们本身就安住在一种大光明的境界当中。他们的那种乐受,是一种极乐。他们不屑于去说、去看,看什么呢?他们所处的境界是完全光明的。他非要去降低自己的定心去看一个粗质的、粗陋的这样一个世界吗?肯定不会。就好像,拿我们欲界天的天人来说的话,他真正的来到我们这个人间。他看到我们人,就好像看到大便一样,是那样的粗陋、不堪入目。他看到我们人就好像看到屎一样?那所以呢?
所以说,我们现在所听闻的知识概念,只是为了让一堆屎明白,明白那种境界是怎么样的才说的。所以,到了色界天的时候,他再去看欲界天的天人的话,也认为他们都是一堆屎的存在。本身自己在大光明的境界当中,多好,他非要去看一堆屎?
所以,一般天人的话,他们都会安住在自己的那种境界当中,他们绝对不会想着要下来。记住这一点。因为他们的天福、天寿是人们所想象不到的,他们绝对不会想着要下来。这是天人。欣上厌下的有情众生。
但是这些天人的天寿也是有数的,所以说他们仍然还是会掉下来。而像我们说的那些下界来度人的,都是说的菩萨。是属于出了三界的这部分的觉悟的有情,才会说是降低自己生命层次下来、来度化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修的就是一种平等性智,他们修的不是那种欣上厌下之道。
像修人天福报,就是修人天乘法的话,就是欣上厌下。也便是想要修上去,绝对不会想着要下来的。而修菩萨道,真正的修出三界的话,是要完全的进入一种平等性智的,就是佛陀和屎是一样的存在。这就叫做平等性智。
他不会因为一个东西,一件事物的粗鄙而去厌恶它。乃至于他连认为这个东西是粗鄙的、是丑陋的、是臭的。这种心,他都不会去动。这种分别心,一丝一毫、一个念头他都不会去动。像菩萨修的是这样的路。所以说呢,他们会往来三界任何一个地方。往来六道任何一处。然后呢,他们会化现成各种各样的不同众生:他们有时候会下地狱,有时候会进入饿鬼道,有时候也会进入畜生道。有时候他进入人间,他有时候有可能是男的,有可能是女的,有可能是孩子,有可能是老人,有可能是国王,有可能是富人,也有可能是乞丐。他什么都有可能,他有可能是妓女。就是什么样的他都有可能,这些可能性都是有的。因为,他们不认为一切的众生,有一个高低上下的区别、分别在那里。他肯定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众生,这就是他所修习的一个道路。
弟子:所以如果说安住在天人境界的话,实际上也是外道吗?
师父:这是肯定的啊。因为本身,人是绝对想不到天人的境界会是怎么样的,那种殊胜是人是想象不到的。只要你真正的进入那一道以后,你自然的就会沉迷在里面。不会想着进一步去修行。真的会是这样。所以有这样一部分人修禅定。外道嘛,修禅定,他会一直的想要安住在禅定当中,他不想出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在禅定里面那种一切大光明,那种极乐,那种喜乐、那种禅悦,是非常喜的状态。然后呢,他从那个境界出来再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哇,很厌恶。然后他就不想再去看到这个欲界的一切,他会想着一直安住在这个境界当中,以至于他这个身躯坏掉后,他自然就会投生到这个境界所在的那一层天当中去。然后继续的维持在那种境界当中,他是不会下来的,直到他的天寿完了以后,他才会掉下来。
这就是天眼通,也就是天人的境界。
而想要有天眼通的话,肯定都要有初禅定以上的定力才可以。这个天眼通我们刚才说了,天人他是不需要看欲界的这些事物的。只有我们人修到了那个定力层次以后,睁开眼睛,再维持着那个定力层次。看这一切才会起这个所谓的天眼通。可以看得更远、更透,自己想要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乃至于本身天眼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神而已。我们欲界的众生,是什么?眼睛是眼睛、耳朵是耳朵、鼻子是鼻子、嘴巴是嘴巴。它是分开的,分成了前五识,或者说分成了六识,也就是再加上脑袋。然后眼睛只能看不能听。耳朵只能听不能看。但是天眼跟天耳,跟他心、宿命,乃至于神行却只是一个东西,它不是五个。因为它都是神的一种启用,也就是说神识的一个启用而已。因为天眼已经不是靠我们的一个眼珠子去看东西了,是直接靠我们的神去看这一切。其实我刚才说,天眼透过眼皮,也不对。实际上是直接神识外放,直接的看到东西,而不是还要透过一个东西去看。他其实不是透过去,而是神识外放直接的去看。然后呢,听也是一样的。他只是说把神识外放。看,是通过神识去看颜色,也就是看一个色尘。听的话,依然是用这个神识去听那个声音的频率。
然后呢,他心通也是运用神识去感受这个人内心所起的那种波频波动。就能知道他在想什么。因为本身人想东西,大脑会散发出来一种脑电波的。而只要你的定力足够高,你的神识足够强。你就可以听得到这些脑电波,这些念头。
就好像为什么说鬼神是可以知道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想法呢?他们都是有他心通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一直都在说话,只是人听不到这种脑电波,他只能听到嘴巴出来的这种声音。所以呢,我们人就只能用嘴巴去交流。但其实呢,我们用念头的时候,鬼神都是知道的。因为我们动念头的本身,就是在往外发射信息。所以说,只要我们的神识足够强。我们的定力足够高,天眼、天耳、他心、神足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就说这神足通,只是说运用神识,想到某个地方,神识直接就拉着身躯瞬间到了那个地方。这就叫做神足通,一样也是神识的启用。
然后宿命通,也一样是神识从第七识进入到阿赖耶识里面(第八识),直接去翻里面的资料。就是我们往生往世都做过什么,是做人,还是做鬼,做天人,还是做畜生。我们就可以一览无遗。至于能看多久远,就要看你的定力层次了。这些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他们都是定力层次的一个神识的体现而已。然后,咱们只是说到天眼通,就直接把五通也都说完了。
因为再往后的慧眼、法眼、佛眼,都已经跟神通没关系了。
弟子:不是有六通吗?
师父:漏尽通,漏尽通是属于出了三界,才能有漏尽通。天眼我们大家都知道什么了,继续往后说。天眼,大家都知道是怎么样的存在了吧?
慧眼,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慧眼嘛,那就是智慧的眼睛。那智慧的眼睛是怎么来的?慧眼肯定是智慧来的嘛。慧眼是什么呢?慧眼它不是属于神通了。天眼属于神通,但是慧眼不属神通。慧眼就是智慧的眼睛。什么叫智慧的眼睛啊?这就好像什么呢?之前讲过这个例子。就是说你学一个专业,比如你是学建筑学的,你把这个专业学通了之后,真正的学通了以后,你在建筑的行业里面待的久了以后,你拥有了一种经验了以后,然后再去看一座大楼,你看到的不是大楼。那你看到的是什么呢?你把它的结构都看得很清楚。就是在外面的时候,你知道它的外形,它的设计属于哪一种风格,属于哪一种理论的架构下给建设出来的,然后进到大厦里面去,进去一看它的结构,就知道这里用的什么,那里用的什么,乃至于连它的造价都看得出来。那这个眼睛是怎么来的呢?那这不就可以称之为世间的慧眼吗?那我们这里的慧,肯定不是世间的慧,而是出世间的慧。出世间的慧是什么?是空性慧。
空性慧,我们又称之为根本智。然后呢,得了根本的智慧,可以再起后得智,也就是方便智。根本智,也就是空性慧。它是证悟了这一切的真相实相。就像我们昨天讲的,这一切都是幻化的,都是你自己的心所变现出来的,这叫做空性慧。意思是什么呢?得了这个空性慧的眼睛,你再看这一切还是这一切吗?就跟刚才说的建筑师他看一个大楼,还是一个普通人看到的大楼吗?那当一个开悟的人,他开悟了以后,他得到真正的空性以后,证入了空性以后,他再看这个世界,还是凡夫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吗?所以这就是说,慧眼它已经不是神通的眼睛了,而是一种进入到空性层次的眼睛。必须是初地菩萨以上,或者初果阿罗汉以上才有慧眼。然后呢,这是根本智得到的根本的慧眼。
然后还有方便智,方便智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了知通达一切一切的万法。比如说佛门的八万四千法门,你都通达,你都了达。然后呢,你就可以运用这份通达去观这一切的法。然后呢,你对道门的法,也就是三千六百道法,你都能够完全的通达,然后你再去用这样一个通达的眼睛,去看这一切。乃至于你对世间的一个学问通达了以后,你再去看待这一切,它都会不一样。这都来源于慧眼。
法眼,我们经典里面经常会有这么一个词,叫:【法眼清净】。就是说当佛陀讲完哪一个法,讲完了以后,诸比丘、诸阿罗汉皆得【法眼清净】。对法上通了,就叫做法眼。就是对这一个法你完全通透了,便得了一个法眼。
然后呢,法眼是什么?可以抉择这个法,是正法,还是一个伪法。在看到它的一瞬间,知道它修出来以后,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境界。也就是你只需要看一下法本,你就立马知道这个法本说的到底对不对,就好像你自己已经修了一遍似得。
你不光知道他的大概,还知道他的细节,什么叫细节呢。就是修炼这个法过程当中会经历哪几个层级,然后呢,不同根器的众生修这个法,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怎样的境界,然后呢,会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都完全的清楚,这就叫做法眼。就是完全通达于法。
这个眼睛,慧眼、法眼。作为一个师父,都应该要具备的。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有了这两个眼睛,才能真正的教徒弟。
法眼清净,一般都是法通达。而要把法完全通达的话,就需要对空性通达。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法到最后都要证取空性。那这个法,也就是空性的法。那你就必须自己已经证入过了,已经知道整个过程是怎么样子的了,然后才能通达这个法,然后你才能具备法眼嘛。
再比如修一些方便法,因为我们修行的话,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根器,他都需要修不同的法门来入门嘛。那这些法就都属于方便法。所以方便法就是你修这些法都可以暂时的引你入门,但他不是属于根本的法。什么意思呢?只有拥有了法眼以后,你才能去抉择一个众生,一个人他适合修什么法门,哪个法门更容易入手,更容易得到成就。这就必须要具备法眼,能够辨别诸法,辩别诸法相。这是法眼。
慧眼跟法眼都是菩萨阿罗汉才具有的眼。天眼的话,天人都具备,人修的高了,也可以具备。而慧眼跟法眼,必须是入圣流,也就是圣人才能具备。
而佛眼就更不用说了,只有佛才拥有。那佛眼究竟是怎样一个层次呢?佛眼也就是圆满之眼。它可以看到一切的一切的一切。佛眼可以说,他可以看到之前四种眼,所有的眼睛都能看到的东西。而前面的四种眼看不到的东西,他都能看到,所以叫做佛眼。就是大觉之眼,圆满的意思,也就是大圆镜智。
什么是大圆镜智啊?就是佛陀有一面镜子,这一面镜子可以显现一切的一切,没有什么是他看不到的。这个大圆镜,就是佛的眼睛。
然后我们继续。
你看,这【一体同观分】讲了那么多,为什么讲了五种眼呢?
“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多不多?很多很多,非常多,那佛世界如是。佛的世界就有那么多,诸佛的世界就有那么多,那一切众生的世界就有那么多,乃至于比这个还要多。
“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么多的国土中,一切的众生如来都知道。那每一个众生的心都不一样对吧?肯定是这样对吧?然后,如来悉知。都知道。何以故?因为如来有佛眼。
那佛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继续往下看。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诶?为什么这几句话就能解释何以故呢?能看懂吗?你们谁能看懂,来跟我说。你们谁看懂我给你们授记。
弟子:就是佛眼是什么吗?
师父:是啊,如来悉知,意思就是说佛陀,这么多众生的心,他都非常清楚。每一个众生在起哪个念头,动什么心,他都非常清楚明了。何以故?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能耐呢?
我们就看他的话嘛:“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师父:是不是感觉接不上头啊?
弟子:佛所说都超越时空了。
师父:那为什么超越时空啊?再给你们半分钟。答案就在这一品当中,多么著名的三心不可得啊。那三心不可得到底讲的是什么呢?不知道?那我们再回过来,回过来看这一品的名字叫做什么?
师父:那为什么超越时空啊?再给你们半分钟。答案就在这一品当中,多么著名的三心不可得啊。那三心不可得到底讲的是什么呢?不知道?那我们再回过来,回过来看这一品的名字叫做什么?
弟子:一体同观分。
师父:什么意思?
师父:什么意思?
弟子:就因为佛眼,三界它都是一体的,所以它跟看自己一样。所以如来悉知,所以他就像看自己一样,他都是一体的。
师父:我们之前不是讲过了吗?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我们幻化出来的。或者说不是我们所幻化出来的,而是一心所变现幻化出来的。那这个心在哪里?在我这里?还是在你那里呢?
弟子:一心不是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吗?种子库。
师父:呵呵呵呵呵呵,种子库、阿赖耶识都是一心所变现,也就是一体嘛。那这个一心在哪呢?为什么每个众生都不一样啊,我们昨天不是讲了吗?
弟子: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他自己幻化的不一样,是因为自己的妄心显现的不一样。
师父:这是对的。
然后我们昨天不是讲了吗?⭕这就是阿赖耶识,然后也就是一心。一个大圆圈。
⭕,这就是阿赖耶识,这就是整个宇宙,这就是整个的一切的一切。然后,这一心都是这一个大圆圈所幻化出来的。怎么幻化出来的?昨天说了,一开始无色界就是一片虚无,也就是一片清气的一种状态。然后慢慢的慢慢的积累沉淀化质变为一种光态。是吧?也就变成了色界。然后呢,到欲界就逐渐衍化出天地万物,全都分化了。就像这本书就是这本书,这个被子就是这个被子,这个笔是这个笔,那个杯子是那个杯子。我是我,你是你。什么意思啊?我们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那意思是什么呢?这一心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然后我认为我是我。你认为你是你。他认为他是他。一切的众生都认为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那有出的了这一心吗?
也就是说所有的众生都是一体的是吧?我们用的心都是这一个心。只是呢,我们拿了这个心的一小点。然后呢,认为这是我。那佛陀呢,佛陀是把自己变没了。他不再认为这一个小点是我了,而是把自己完全的放大了、放开了。就变成了这一心了,也就是大圆镜,也就是佛眼。
也就是他自己变成大圆圈了,那圆圈里面的点点点他能不知道吗?就好像我现在在这个房间里,我是我,我是一个点。然后呢,我突然间变大了,我成为了地球,那这个点我肯定就不认为是我了。我只认为,这是一个小点,一个小虫子,在这里。
然后呢,我再去感觉,哎呀,我全身都是虫子啊,这些虫子是谁呢?不就是这个星球里面的每一个人吗?每一个众生,每一个生灵吗?那这些生灵他们在哪里动,我是不是都能知道呢?那我再放大一下,我成为了太阳系、银河系,乃至于一片星云,整个宇宙。那我身上哪一个部位有什么感觉,我能不知道吗?是不是都能知道呢?我认为这个肉身躯壳是我的时候,那这个肉壳死掉了,我是不是跟随着就死掉了。但要是我成为地球的话,这个小虫死掉和我有关系吗?那哪天我成为太阳系了,那地球毁灭了跟我有关系吗?我成为银河系了,这个太阳系灭掉了跟我有关系吗?没关系。
那长生怎么长生?把你的心量放开,去接纳周围的一切,你的寿命就会延长。也就是变大。而当你能够变得无边大、无际大,成为这一心的存在后,这一心,我们叫它【大圆镜智】。我们也可以称他为:【强名曰道】。
那当我们成为大道以后,大道所衍化的这一切,他的生、灭,跟我有关系吗?
然后我们昨天不是讲了吗?⭕这就是阿赖耶识,然后也就是一心。一个大圆圈。
⭕,这就是阿赖耶识,这就是整个宇宙,这就是整个的一切的一切。然后,这一心都是这一个大圆圈所幻化出来的。怎么幻化出来的?昨天说了,一开始无色界就是一片虚无,也就是一片清气的一种状态。然后慢慢的慢慢的积累沉淀化质变为一种光态。是吧?也就变成了色界。然后呢,到欲界就逐渐衍化出天地万物,全都分化了。就像这本书就是这本书,这个被子就是这个被子,这个笔是这个笔,那个杯子是那个杯子。我是我,你是你。什么意思啊?我们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那意思是什么呢?这一心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然后我认为我是我。你认为你是你。他认为他是他。一切的众生都认为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那有出的了这一心吗?
也就是说所有的众生都是一体的是吧?我们用的心都是这一个心。只是呢,我们拿了这个心的一小点。然后呢,认为这是我。那佛陀呢,佛陀是把自己变没了。他不再认为这一个小点是我了,而是把自己完全的放大了、放开了。就变成了这一心了,也就是大圆镜,也就是佛眼。
也就是他自己变成大圆圈了,那圆圈里面的点点点他能不知道吗?就好像我现在在这个房间里,我是我,我是一个点。然后呢,我突然间变大了,我成为了地球,那这个点我肯定就不认为是我了。我只认为,这是一个小点,一个小虫子,在这里。
然后呢,我再去感觉,哎呀,我全身都是虫子啊,这些虫子是谁呢?不就是这个星球里面的每一个人吗?每一个众生,每一个生灵吗?那这些生灵他们在哪里动,我是不是都能知道呢?那我再放大一下,我成为了太阳系、银河系,乃至于一片星云,整个宇宙。那我身上哪一个部位有什么感觉,我能不知道吗?是不是都能知道呢?我认为这个肉身躯壳是我的时候,那这个肉壳死掉了,我是不是跟随着就死掉了。但要是我成为地球的话,这个小虫死掉和我有关系吗?那哪天我成为太阳系了,那地球毁灭了跟我有关系吗?我成为银河系了,这个太阳系灭掉了跟我有关系吗?没关系。
那长生怎么长生?把你的心量放开,去接纳周围的一切,你的寿命就会延长。也就是变大。而当你能够变得无边大、无际大,成为这一心的存在后,这一心,我们叫它【大圆镜智】。我们也可以称他为:【强名曰道】。
那当我们成为大道以后,大道所衍化的这一切,他的生、灭,跟我有关系吗?
弟子:没有。
师父:是嘛,那真正的长生是谁呢?真正的长生就是道,或者说他被称之为永生。是嘛?
你看,“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什么意思啊?就是你把自己化为一份一份一份,一点一点一点,然后你认为这一点是我的心。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不是你的心。只是呢,你执着了这一个点是自己。然后呢,你认为这个点就是我的心。但是佛陀知道,这个心、点不是心,只是一个小点而已。然后呢,是名为心。是名为心的意思就是,佛陀知道这不是心,只是在你看来他是心,所以我叫它心。以便能跟你正常交流沟通。然后呢?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先说这现在、未来是因为什么而有的呢?过去、现在、未来代表的时间,那有时间就代表了有生灭,那生灭肯定指的是这个大圆镜里面,是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在生灭。那这个圆镜,这个圆圈,这个道有生灭过吗?
没有生灭。
那就是说,你们认为的那个生灭是假的,你们认为的那个过去,并不是过去,你们认为的那个现在不是现在,你们认为的未来,也并不是未来。这是谁说的啊?佛陀说的。以佛陀他自己的境界而言的。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因为过去、现在、未来都不过是一面镜子所显现出来的东西而已。这就好像我们看电影一样,那电影里面,可能他几十年都过去了,然后呢,你过了也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乃至于他里面直接一个世纪、一千年都过去了。可能你只过了几秒钟,它就带过去了。当然了,这个比喻可能还不太恰当。因为对于这个大圆镜而言的话,它是完全静止的存在。因为它不是二元分别对立出来的存在。它是完全一元的存在。完全一元的存在是什么呢?
这一心只有这一心。他没有第二个对境,而没有第二个对境,就等同于它的时间是静止的,或者说是它没有时间。那以这个没有时间的镜子的位置,再去看里面这一切一切的变化,一切一切的世间万物演变的话,是不是说它里面的时间都是假的呢?那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假的。而且按照我们现在的量子力学而言的话,时间本身就是假的。它就是一个假象,是二元相对而有的。虽然理论而言,时间只是一个假象。但是呢,又因为有时间,所以才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所谓的世界。而等我们把这个时间,逐步逐步的完全消融掉以后,那这个世界也会跟随着消融掉,消失不见。
之所以有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有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界、空间,都是来源于一个时间的相续,一个重叠。让这个所谓的空间重叠在一起,然后呢,有了一个空间。而当我们让时间完全的断掉了以后,那空间还存在吗?就等于不存在了。那当我们突然间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得后,当我们真正的去体证它以后。这个世界就会消融掉。然后呢,慢慢、慢慢的你就能体会到这个大圆镜的存在,而照见一切。这就叫做:【一体同观分】。
师父:是嘛,那真正的长生是谁呢?真正的长生就是道,或者说他被称之为永生。是嘛?
你看,“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什么意思啊?就是你把自己化为一份一份一份,一点一点一点,然后你认为这一点是我的心。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不是你的心。只是呢,你执着了这一个点是自己。然后呢,你认为这个点就是我的心。但是佛陀知道,这个心、点不是心,只是一个小点而已。然后呢,是名为心。是名为心的意思就是,佛陀知道这不是心,只是在你看来他是心,所以我叫它心。以便能跟你正常交流沟通。然后呢?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先说这现在、未来是因为什么而有的呢?过去、现在、未来代表的时间,那有时间就代表了有生灭,那生灭肯定指的是这个大圆镜里面,是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在生灭。那这个圆镜,这个圆圈,这个道有生灭过吗?
没有生灭。
那就是说,你们认为的那个生灭是假的,你们认为的那个过去,并不是过去,你们认为的那个现在不是现在,你们认为的未来,也并不是未来。这是谁说的啊?佛陀说的。以佛陀他自己的境界而言的。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因为过去、现在、未来都不过是一面镜子所显现出来的东西而已。这就好像我们看电影一样,那电影里面,可能他几十年都过去了,然后呢,你过了也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乃至于他里面直接一个世纪、一千年都过去了。可能你只过了几秒钟,它就带过去了。当然了,这个比喻可能还不太恰当。因为对于这个大圆镜而言的话,它是完全静止的存在。因为它不是二元分别对立出来的存在。它是完全一元的存在。完全一元的存在是什么呢?
这一心只有这一心。他没有第二个对境,而没有第二个对境,就等同于它的时间是静止的,或者说是它没有时间。那以这个没有时间的镜子的位置,再去看里面这一切一切的变化,一切一切的世间万物演变的话,是不是说它里面的时间都是假的呢?那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假的。而且按照我们现在的量子力学而言的话,时间本身就是假的。它就是一个假象,是二元相对而有的。虽然理论而言,时间只是一个假象。但是呢,又因为有时间,所以才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所谓的世界。而等我们把这个时间,逐步逐步的完全消融掉以后,那这个世界也会跟随着消融掉,消失不见。
之所以有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有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界、空间,都是来源于一个时间的相续,一个重叠。让这个所谓的空间重叠在一起,然后呢,有了一个空间。而当我们让时间完全的断掉了以后,那空间还存在吗?就等于不存在了。那当我们突然间明白过去、现在、未来不可得后,当我们真正的去体证它以后。这个世界就会消融掉。然后呢,慢慢、慢慢的你就能体会到这个大圆镜的存在,而照见一切。这就叫做:【一体同观分】。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