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作者:紫府道人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查看更多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 查看更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也就是四果阿罗汉的初果。初果又名为入圣流,就是当他能够证入到初果的那一刻,代表他已经逆凡夫流而入圣流了。而当他入圣流了以后是什么意思呢?他就不会再回去了,他必然会成就。就是说他往来人天七次必然证四果阿罗汉,然后就出三界了。
而入流嘛,入圣流而无所入,入流、入圣流只是一个对“这个东西”的一个概念一个定义,他也没有一个要去入的,如果他有一个要去入的话,那他说明还是有一个我相在,就是说我要如何如何,那不是我相吗?如果他还有这样一个我相在,他就没办法入,所以叫做“虽名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什么叫做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因为他看破了这一切的假象,他不会再去执着、粘着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他完全看破了这些假象,不会认为他真实的存在而去贪染他、去执着他,就不会去造作,就不会起烦恼,就不会起痛苦。
所以呢,他入圣流了。
他入圣流的原因来源于他了知了:哦,这一切是怎么来的。然后呢才能入圣流,如此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而入流,入圣流。
“须陀洹能做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那肯定不会啊,因为他已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他也不会去执着我相了,就是说初果须陀洹他是破了“我见”的,我见又是什么?就是“身见”。就是他不会认为他这个“四大身躯、六尘缘影”是我,叫做【破除身见】。那这个身不就代表色声香味触法的这种六感吗?所以,他破了这种我相,我见,身见,他肯定不会动一个念头说,哦,我得须陀洹果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一个实在的我的执着在,他这样才能真正的入圣流。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也就是二果的阿罗汉称之为斯陀含,斯陀含他就是一往来,就是说他往来人天或者说往来人间一次,他就证四果阿罗汉了,也就是说出三界了,那他还有一个我相在吗?
“而实无往来。”
什么意思啊?他这个身躯死了,去了另外世界或者说天宫,一个地方,投胎,他会认为“我死了,然后我又去投胎吗?”有这样一个来往的一个过程吗?一个区别在那里吗?不会。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所谓的空间相,一切的时间相都是幻化而有,他明白就是说,哦,现在,我这面镜子显现的是这个佛堂,这叫此生,然后呢,待会我去了另外一个房间,然后呢,叫做来生。那得了圣果的人,他会认为我从这个房间去了另外一个房间吗?不会。为什么?因为眼前一切的变幻都不过是一个大屏幕上两个画面的一个切换而已。而他自己,或者说,不能说自己,这个自性他从来没有动过,只是画面切换了一下而已。所以,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就是说,只有他这样去做到了以后,他才是二果的阿罗汉,如果他连这种觉悟都没有的话,那他肯定不是二果阿罗汉。他也不会有一个念头说我得斯陀含果,因为他已经没有我相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陀洹,也就是四果阿罗汉的初果。初果又名为入圣流,就是当他能够证入到初果的那一刻,代表他已经逆凡夫流而入圣流了。而当他入圣流了以后是什么意思呢?他就不会再回去了,他必然会成就。就是说他往来人天七次必然证四果阿罗汉,然后就出三界了。
而入流嘛,入圣流而无所入,入流、入圣流只是一个对“这个东西”的一个概念一个定义,他也没有一个要去入的,如果他有一个要去入的话,那他说明还是有一个我相在,就是说我要如何如何,那不是我相吗?如果他还有这样一个我相在,他就没办法入,所以叫做“虽名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什么叫做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因为他看破了这一切的假象,他不会再去执着、粘着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他完全看破了这些假象,不会认为他真实的存在而去贪染他、去执着他,就不会去造作,就不会起烦恼,就不会起痛苦。
所以呢,他入圣流了。
他入圣流的原因来源于他了知了:哦,这一切是怎么来的。然后呢才能入圣流,如此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而入流,入圣流。
“须陀洹能做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那肯定不会啊,因为他已经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他也不会去执着我相了,就是说初果须陀洹他是破了“我见”的,我见又是什么?就是“身见”。就是他不会认为他这个“四大身躯、六尘缘影”是我,叫做【破除身见】。那这个身不就代表色声香味触法的这种六感吗?所以,他破了这种我相,我见,身见,他肯定不会动一个念头说,哦,我得须陀洹果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一个实在的我的执着在,他这样才能真正的入圣流。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也就是二果的阿罗汉称之为斯陀含,斯陀含他就是一往来,就是说他往来人天或者说往来人间一次,他就证四果阿罗汉了,也就是说出三界了,那他还有一个我相在吗?
“而实无往来。”
什么意思啊?他这个身躯死了,去了另外世界或者说天宫,一个地方,投胎,他会认为“我死了,然后我又去投胎吗?”有这样一个来往的一个过程吗?一个区别在那里吗?不会。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所谓的空间相,一切的时间相都是幻化而有,他明白就是说,哦,现在,我这面镜子显现的是这个佛堂,这叫此生,然后呢,待会我去了另外一个房间,然后呢,叫做来生。那得了圣果的人,他会认为我从这个房间去了另外一个房间吗?不会。为什么?因为眼前一切的变幻都不过是一个大屏幕上两个画面的一个切换而已。而他自己,或者说,不能说自己,这个自性他从来没有动过,只是画面切换了一下而已。所以,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就是说,只有他这样去做到了以后,他才是二果的阿罗汉,如果他连这种觉悟都没有的话,那他肯定不是二果阿罗汉。他也不会有一个念头说我得斯陀含果,因为他已经没有我相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
意思是一样的,阿那含他这个不来而实无不来,就是根本就没有这个所谓的来与不来,他才能被称之为说证了三果阿罗汉,也就是阿那含的这样一个圣果的存在,他也必然已经断除了我相,所以他不可能起一个念头说,我得阿那含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阿罗汉已经完全断掉了人我执,断掉了人我执以后,他绝对绝对绝对不会起一个“我”的念头,永远他都不会再起一个“我”的念头,因为也没有一个实在的阿罗汉的存在,他也不会自己认为自己成了一个所谓的阿罗汉,因为他已经没有了这一切的执着了,他没有了这个执着以后,那他就是一种很本然的状态,就是看到什么只是,哦,哦。
智母:那这个时候证得大圆镜智了吗?
师父:小乘阿罗汉是没有的,大乘阿罗汉是可以的。
智母:那出三界的阿罗汉不一定证得大圆镜智?
师父:不是,小乘阿罗汉跟大乘阿罗汉是有区别的。小乘阿罗汉他只是证得了析法真空,析法真空他只破掉了人我执,没有破掉法执。但是大乘阿罗汉,也就是大阿罗汉,他是可以入无余涅槃的,入无余涅槃的意思是什么呢?他不但是断除了人我执,还断除了法我执,也就是说是证得了究竟的涅槃。
因为本身,佛陀他的其中一个名号就叫做阿罗汉,也就是应供。在大乘而言的话,大阿罗汉跟南传也就是上座部大众部他们那个阿罗汉是有区别的。而且其实南传,现在而言的话,已经受了大乘佛教的一些影响了,他们有一些后世的阿罗汉,其实证的果位也是大阿罗汉的果位。(一师兄:这里的话?)这里的阿罗汉是大阿罗汉,也就是说是证得了,因为真正的能够去入无余涅槃的话,本身无余涅槃就是启发大圆镜智的一个关键。你要真正的拥有圆满的大圆镜智的话,你就必须要涅槃一次,也就是真正的进入到无生的境界那么一次,然后你再从无生之中起用,起那个幻化之用,就是三摩钵底,就是幻化。起用了以后,就是等于大圆镜智幻化出来这整个的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于华严胎藏世界。
只要你去证入大乘空性的话,这是绝对的。你看须菩提尊者,大阿罗汉,他证悟的就是大乘空性,解空第一嘛。所以他必然是证入无余涅槃的。所以他证的必然也会得大圆镜智,而且本身他们这些大阿罗汉是属于示现。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乐阿兰那或者说阿兰若是什么意思呢?寂静处。乐寂静处行者,他这里的寂静指的就是涅槃、寂灭的状态,而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的行者,他是不会起一切的我人众生寿者这些见解这些执念的,他是完全不动的。
智母:起用而不知道吗?
师父:也不是,因为只要他化显在这个世间,他就没有入无余涅槃,那镜子就是在起用的。
继续,什么叫离欲阿罗汉?或者说无诤三昧?那就是完全的做到无我人众生寿者这种境界,他才能真正的做到无诤。无诤什么意思啊?就是任何的人我之间的那种对立分别的行为一点都没有了,这叫做无诤三昧。然后呢,离欲阿罗汉,那他对一切的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对世间的一切,也就是三界。对三界一点的贪染都没有,才能叫做离欲阿罗汉。那这样的话,他不可能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也不会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种种的见解,所以这全部讲的就是说一种空性的境界,所以这一品叫做离相无相分嘛,空性的相。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