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作者:紫府道人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查看更多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 查看更多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大乘正宗分】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这里讲的才是大乘佛教真正的宗旨所在,就是真正的核心所在。
这里就开始讲了,要如何的去降服这样一颗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就是一切的众生可以分为四种生命的形态,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还有呢,有色什么意思啊?色,是指的物质的形态,就是有一个物质形态的身躯。若无色,就是没有一个物质身躯的一种生灵。然后,若有想若无想,就是有想法有概念的这一部分众生,和没有一切想法一切概念的众生;若非有想非无想,就是说,他也不是一种想与无想的状态,就是连想与无想都没有。我们说想跟无想其实他也是一种状态上的,是一个层次上的。然后呢,非有想非无想,就是指的把之前的一个无想有想层次也给抹消掉,而上升到另外一种层次。比如说三界的最高顶叫做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说它不是一种想的状态,也不是一种不想的状态,它就是对心的一种境界描述。
然后呢,这一切的众生,这一切种类的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诸菩萨,菩萨就是觉悟的有情,而觉悟的有情,他们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就是,觉他,就是度化一切众生,就是我要令一切的众生生灵都入于无余涅槃。那无余涅槃又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呢?无余涅槃他是将非想非非想处的这种境界也给斩灭掉,无余涅槃可以说是完全寂静、完全寂灭的一种境界。但它不是断灭,它是我们的这个【性】还没产生作用之前的一种境界,叫做无生的境界。而这种无生它能生世间一切万法,(甲师兄:生生者不生),对,他是一种不生的境界,就是令一切都不生,连非想非非想这种境界都不生,是完全寂灭的一种状态,但是这种寂灭不是说是三界中的一种断灭。
三界中的断灭是什么意思呢?他是一种完全的沉入到一种完全不想的一种境界当中,比如说无想天,无想定,是他把自己的念头完全的斩灭掉了,就不想,但是他还是三界中的一种存在,而无余涅槃是什么?无余涅槃是连三界都还没有生出来之前的一种状态,叫做无生的状态,也就是寂静寂灭涅槃的一种状态。而令一切的众生都出三界,入于无余涅槃,入于三界都还没有出生的一种状态,无生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如果要觉悟,都要去进入的一种状态,这才算是把自己给度了。然后呢,再把别人度了,也只有你让一个人入了无余涅槃,让一个众生入了无余涅槃,你才算真正的度脱了一个众生。
乙师兄:那这要见性吗?
师父:肯定要见性啊,无余涅槃是成佛后的境界。但是呢,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菩萨本身是自觉的,觉悟的,那觉悟的是什么?觉悟的就是一种空性,自性。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我你他她,这种概念怎么来的?后天添加的一种定义一种分别而有的,而当你觉悟了以后,自己觉悟了以后,你绝对不会再有这种分别心了。而你如果还有这样的分别心,你就不是菩萨,因为菩萨叫做觉悟的有情,【菩提萨埵】。菩提,觉悟;萨埵,有情。
就是觉悟的有情,他是已经觉悟了,觉悟了什么呢?就是觉悟了我们刚才讲的那一段道理,就是说,这些你我他她的这种分别概念是怎么来的。那觉悟的有情知道是怎么来的了,他会把这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生,令这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这种见解不再生起来了,所以才名为菩萨。而如果他还有这种见解,还有这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他绝对不是菩萨。因为他还在执着,他还在分别,乃至于他还在这种名相当中。就是说,这才是大乘的菩萨该做的事情,我要令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众生之类都入于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度了一切众生,但是心里边从来都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众生的念头。然后呢,跟人说法,跟人交流,也从来没有真正的生起来过——我是我,他是他,这种实在的执着过。只有如此的做到,才算是大乘的菩萨,就是大乘的觉悟有情菩提萨埵。
【大乘正宗分】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这里讲的才是大乘佛教真正的宗旨所在,就是真正的核心所在。
这里就开始讲了,要如何的去降服这样一颗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就是一切的众生可以分为四种生命的形态,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还有呢,有色什么意思啊?色,是指的物质的形态,就是有一个物质形态的身躯。若无色,就是没有一个物质身躯的一种生灵。然后,若有想若无想,就是有想法有概念的这一部分众生,和没有一切想法一切概念的众生;若非有想非无想,就是说,他也不是一种想与无想的状态,就是连想与无想都没有。我们说想跟无想其实他也是一种状态上的,是一个层次上的。然后呢,非有想非无想,就是指的把之前的一个无想有想层次也给抹消掉,而上升到另外一种层次。比如说三界的最高顶叫做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说它不是一种想的状态,也不是一种不想的状态,它就是对心的一种境界描述。
然后呢,这一切的众生,这一切种类的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诸菩萨,菩萨就是觉悟的有情,而觉悟的有情,他们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就是,觉他,就是度化一切众生,就是我要令一切的众生生灵都入于无余涅槃。那无余涅槃又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呢?无余涅槃他是将非想非非想处的这种境界也给斩灭掉,无余涅槃可以说是完全寂静、完全寂灭的一种境界。但它不是断灭,它是我们的这个【性】还没产生作用之前的一种境界,叫做无生的境界。而这种无生它能生世间一切万法,(甲师兄:生生者不生),对,他是一种不生的境界,就是令一切都不生,连非想非非想这种境界都不生,是完全寂灭的一种状态,但是这种寂灭不是说是三界中的一种断灭。
三界中的断灭是什么意思呢?他是一种完全的沉入到一种完全不想的一种境界当中,比如说无想天,无想定,是他把自己的念头完全的斩灭掉了,就不想,但是他还是三界中的一种存在,而无余涅槃是什么?无余涅槃是连三界都还没有生出来之前的一种状态,叫做无生的状态,也就是寂静寂灭涅槃的一种状态。而令一切的众生都出三界,入于无余涅槃,入于三界都还没有出生的一种状态,无生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如果要觉悟,都要去进入的一种状态,这才算是把自己给度了。然后呢,再把别人度了,也只有你让一个人入了无余涅槃,让一个众生入了无余涅槃,你才算真正的度脱了一个众生。
乙师兄:那这要见性吗?
师父:肯定要见性啊,无余涅槃是成佛后的境界。但是呢,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菩萨本身是自觉的,觉悟的,那觉悟的是什么?觉悟的就是一种空性,自性。就像我们刚才讲的,我你他她,这种概念怎么来的?后天添加的一种定义一种分别而有的,而当你觉悟了以后,自己觉悟了以后,你绝对不会再有这种分别心了。而你如果还有这样的分别心,你就不是菩萨,因为菩萨叫做觉悟的有情,【菩提萨埵】。菩提,觉悟;萨埵,有情。
就是觉悟的有情,他是已经觉悟了,觉悟了什么呢?就是觉悟了我们刚才讲的那一段道理,就是说,这些你我他她的这种分别概念是怎么来的。那觉悟的有情知道是怎么来的了,他会把这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生,令这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这种见解不再生起来了,所以才名为菩萨。而如果他还有这种见解,还有这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他绝对不是菩萨。因为他还在执着,他还在分别,乃至于他还在这种名相当中。就是说,这才是大乘的菩萨该做的事情,我要令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众生之类都入于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度了一切众生,但是心里边从来都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众生的念头。然后呢,跟人说法,跟人交流,也从来没有真正的生起来过——我是我,他是他,这种实在的执着过。只有如此的做到,才算是大乘的菩萨,就是大乘的觉悟有情菩提萨埵。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