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作者:紫府道人
十六、《致虚章》+ 查看更多
十六、《致虚章》
+ 查看更多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如此的能一直谨小慎微的践行于道,让心神一直处于先天本然的虚无静谧之中。即使妄念还会因为无始劫来养成的业习惯性在动,也能一直安止在先天本然境界中,令其自生自灭。就这样,一切的一切妄想分别执念都会起于虚无,止息于虚无这个万物的根处。而这一切的妄想分别执念能够一点一点的归于虚无的根处,这种状态就叫做静。
静了,我们就回到了我们的本体“神”。这个赋予了天地万物一切生灵存在的“命”上。而当我们回到本体以后,一切的生灭无常起伏就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状态就叫做常,真常,不变的本然状态。而住于这种状态后,就明白了宇宙天地万物生灵一切的起源真相,才知道自己原先因为不知道真相所做的一切愚痴行为。生出种种所谓你我分别,善恶分别,是非分别,而造作种种心念,言语,行为。
当此时了然明白了这一切的真相,天地万物生灵本是一体无二的真相,而能够容纳一切,包容一切,不起分别妄念,做到真正的公平,平等,这种心态境界就能够成为王,成为天,成为道,成为永恒的存在。
好了,《道德经》紫就讲到这里吧。只要能体会到先天本然的境界,之后的所有章节就都能自我理解了。而这才是老子作出道德五千言的真正意旨,道的意旨。只要入了先天本然的大道境界,就能自然流露出“德”,道的德行体现!
这是我文始派的立派宗旨,我文始派的修行旨归。清净无为,天元大丹。以性入手,返本还源。直修天仙,不经次第。非上善利根,顿斩凡尘,而不能行。暂不赘述。
如此的能一直谨小慎微的践行于道,让心神一直处于先天本然的虚无静谧之中。即使妄念还会因为无始劫来养成的业习惯性在动,也能一直安止在先天本然境界中,令其自生自灭。就这样,一切的一切妄想分别执念都会起于虚无,止息于虚无这个万物的根处。而这一切的妄想分别执念能够一点一点的归于虚无的根处,这种状态就叫做静。
静了,我们就回到了我们的本体“神”。这个赋予了天地万物一切生灵存在的“命”上。而当我们回到本体以后,一切的生灭无常起伏就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状态就叫做常,真常,不变的本然状态。而住于这种状态后,就明白了宇宙天地万物生灵一切的起源真相,才知道自己原先因为不知道真相所做的一切愚痴行为。生出种种所谓你我分别,善恶分别,是非分别,而造作种种心念,言语,行为。
当此时了然明白了这一切的真相,天地万物生灵本是一体无二的真相,而能够容纳一切,包容一切,不起分别妄念,做到真正的公平,平等,这种心态境界就能够成为王,成为天,成为道,成为永恒的存在。
好了,《道德经》紫就讲到这里吧。只要能体会到先天本然的境界,之后的所有章节就都能自我理解了。而这才是老子作出道德五千言的真正意旨,道的意旨。只要入了先天本然的大道境界,就能自然流露出“德”,道的德行体现!
这是我文始派的立派宗旨,我文始派的修行旨归。清净无为,天元大丹。以性入手,返本还源。直修天仙,不经次第。非上善利根,顿斩凡尘,而不能行。暂不赘述。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