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作者:紫府道人
二、大乘空性+ 查看更多
二、大乘空性
+ 查看更多
而如果想要真正的出离三界六道,了生脱死,就需要证悟真正的大乘空性。那什么又是大乘空性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五蕴皆空空性。】
这就要讲到【五蕴】了。
【色蕴】,也就是物质色法,包含了粗物质粒子态,和微细波力态,聚合蕴集在了一起,而产生了色蕴。之前讲了,只要定力足够高,就可以知道:不论是粗物质粒子,还是微细波力,全都是由最初一念无明,而生心动念而有的。随着定力层次的下降,而越加粗重,但实质上是本来空寂的。
【受蕴】,也就是生灵的一切感受聚合蕴集在了一起。眼睛对颜色的感受,耳朵对声音的感受,鼻子对香臭的感受,舌头对味道的感受,身体对一切物质的感受,大脑对一切影像,声音,味道,触觉,文字名词概念的记忆感受。这又全都建立的物质色法聚合蕴集的前提下,心识触碰到了色蕴,而升起了受蕴。而如果能用定力去见到物质色法本身是空的,那这些感受也便归于空寂了。
【想蕴】,也就是生灵一切念头想法的聚合蕴集。之前有讲过,人的一个念头,其实都是无数的微细念头所聚合蕴集而有的,就更不用说人那么多的念头,情绪,欲望了。而这本身又是生灵感受到一切之后,有了一切名词概念了以后,而产生的。而当物质色法,与感受的聚合蕴集都化为空寂以后,想蕴也便自然化为空寂了。
【行蕴】,前三蕴都是欲界层次,复杂的粒子波动聚合蕴集。而行蕴,则指的是一种力量的聚合蕴集。运行一切的力量。色界的波力,欲界的粗物质粒子,全都是这股聚合蕴集的力量所聚拢,蕴集。如果说,前三蕴人都还能感受到的话,那这行蕴则是人所不能感受到的层次了。因为,只有入了禅定以后,才能对行蕴有些许的体会。前三蕴,容易化为空寂,而行蕴就很难了。因为,前三蕴属于“妄我执”里面,而行蕴则是“本我执”了。必须要很高的定力,与智慧,才能将其化为空寂。
这就要讲到【五蕴】了。
【色蕴】,也就是物质色法,包含了粗物质粒子态,和微细波力态,聚合蕴集在了一起,而产生了色蕴。之前讲了,只要定力足够高,就可以知道:不论是粗物质粒子,还是微细波力,全都是由最初一念无明,而生心动念而有的。随着定力层次的下降,而越加粗重,但实质上是本来空寂的。
【受蕴】,也就是生灵的一切感受聚合蕴集在了一起。眼睛对颜色的感受,耳朵对声音的感受,鼻子对香臭的感受,舌头对味道的感受,身体对一切物质的感受,大脑对一切影像,声音,味道,触觉,文字名词概念的记忆感受。这又全都建立的物质色法聚合蕴集的前提下,心识触碰到了色蕴,而升起了受蕴。而如果能用定力去见到物质色法本身是空的,那这些感受也便归于空寂了。
【想蕴】,也就是生灵一切念头想法的聚合蕴集。之前有讲过,人的一个念头,其实都是无数的微细念头所聚合蕴集而有的,就更不用说人那么多的念头,情绪,欲望了。而这本身又是生灵感受到一切之后,有了一切名词概念了以后,而产生的。而当物质色法,与感受的聚合蕴集都化为空寂以后,想蕴也便自然化为空寂了。
【行蕴】,前三蕴都是欲界层次,复杂的粒子波动聚合蕴集。而行蕴,则指的是一种力量的聚合蕴集。运行一切的力量。色界的波力,欲界的粗物质粒子,全都是这股聚合蕴集的力量所聚拢,蕴集。如果说,前三蕴人都还能感受到的话,那这行蕴则是人所不能感受到的层次了。因为,只有入了禅定以后,才能对行蕴有些许的体会。前三蕴,容易化为空寂,而行蕴就很难了。因为,前三蕴属于“妄我执”里面,而行蕴则是“本我执”了。必须要很高的定力,与智慧,才能将其化为空寂。
【识蕴】,如果说行蕴是色界层次的,那识蕴也就是无色界层次了。想蕴属于第六识,行蕴属于第七识,而识蕴则属于第八识。第六识,主分别。第七识,主执取。第八识,主一切。第八识,又被称之为阿赖耶识、八识田,“他”出生了三界一切。而第七识执取了第八识的一小部分,成为了一个“存在”——【本我执】。
接着,第六识又被第七识的起心动念影响,错认了这些心念为“我”——【妄我执】。第八识还有个名字,叫做痴蕴。因为“他”代表的是【根本无明】。而只要把“他”打破掉,就能获得觉悟,见到一切真正的源头【性】——【无生的性】。到了这里,被称之为【见道】。也就是【自觉,始觉】。
而如何才能将“第八识”打破掉呢?
至高的定力,与至高的智慧。
见道之后,还要将“八识田”中的一切善恶无记的资料种子,全部清干净。这个过程也就是【觉他】,将一切【所谓众生】都度化的过程。最后进入【第九识、庵摩罗识、清净识】的境界中,就是【觉行圆满】佛的境界。
这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过程。
但要真正的做到,非常非常的难。需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三大阿僧祇劫。三个无量劫的时间。而一劫是一个宇宙成住坏空的时间。
这个过程,又可以被分为五个阶段。
【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
资粮位到加行位需要一大阿僧祇劫,加行位到见道位需要一大阿僧祇劫,见道位开始起修经过修道位到达证道位需要一大阿僧祇劫。
资粮位
资粮位,就是积累资粮的位置。积累什么资粮呢?福慧资粮,能够通过加行位见道的资粮。
其中福德资粮,并不是一些人说的福报什么的,而是一个好的心性。怎么样的心性呢?真正的能做到不再执着挂碍三界中的一切。不论是欲界中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五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惊、恐、悲七情,对六尘产生的六欲。)。还是色界无色界四禅八定的喜乐,心识的无边无际境界。都能够放下。且已经具备了四禅八定的定力。这就是福德资粮。
而什么又是智慧资粮呢?这里的智慧也不是世间的聪明智慧,而是对于空性教理的认知,明白。知道什么是空性,又如何证入空性。那什么是空性呢?又如何证入空性呢?
【一切本自空寂,却又能生一切万有。这就是空性。】而这里的空寂,又不是无色界的空寂,而是无色界的空寂还未出现时的【无生涅槃寂灭境界】。
而要证入空性,首先要先证入一切本自空寂。而要证入一切本自空寂,就需要先知道我们有什么。佛法讲,我们拥有了【能了知一切的心体了了明知】,叫做【能】。以及【所能了知的种种外境六尘境界】,叫做【所】。
然后要证入一切本自空寂,需要将这【能所】全然泯灭掉。而且是【一齐泯灭】,而不会说只泯灭了【所】,却留下了【能】。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这个【能】了知一切的了了明知就是【性】,这是不对的。
因为这个了了明知是【性所生的心】,而能生心的根,才是真正的【性】。
所谓的性,意指【性能】。心生者性,生心者性。心的显现,本就是性的体现。但如果只是体认了心的明觉本来,却不知这也只是性的幻化显现,而对这个心体产生了实质性的执着,就真的误入歧途了。
继续,而为什么要让能所一齐泯灭呢?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打破前六识【色受想三蕴】与第七识【行蕴】的过程中,将第八识【识蕴】也打破掉,让人瞥到那一丝的【真相】——【性】——【无生的性】。也就是【见道】。
如果说福德资粮是能够修证空性心性的准备,那智慧资粮则是所要修证空性的了知准备。这个过程,需要一大阿僧祇劫。
加行位
之后,资粮具备了之后,就可以进入【加行位】。而加行位,就是真正开始进行对空性的修证了。
这个位次,有四个过程。被称之为【暖、顶、忍、世】。
【暖】,意思是在最初【能观的了了明知心体与所观的心境】互相摩擦泯灭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类似暖乐的感受。也就是能观的心,与所观的境,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泯灭消失状态下,人突然感受到一种要全然放下的解脱感受。这个过程中,修行者心识的分别执取功能会骤然减弱,对一切都逐渐失去兴趣。
【顶】,则是指的这种互相泯灭的状态已经到达一个顶点。这个时候,修行者的心与境已经处于非常顶点的泯灭状态上了。修行者心识的分别执取功能等同于完全停息。
【忍】,就是修行者的心已经完全的安住在了这种能所泯灭的状态中了,不会再有丝毫的起心动念动摇,可以被称之为不退转位了,已经注定了要证入空性了。修行者心识的分别执取功能真正停息,不再起现,整个心识完全沉浸在融入空性的法喜当中。
【世】,又被称之为【世第一法】,意思就是这个位置,是三界中的最高点。再进一步,就真正的出三界了。代表着能所双泯已经进行到了最后一丝的时候了。
见道位
再进一步,就是【见道位】。能观的了了明知心识,与所观的种种心境,一齐消陨后的境界。虚空粉碎,大地平沉的境界。第一次【入涅槃】的境界。第一次进入【无生之性】的境界。【没有境界】的境界。证得初地菩萨果位,理同佛理,智通佛智。【自觉,或称始觉】——【第一次进入无生涅槃】,【明悟一切的真相】。
修道位
之后进入【修道位】,让【始觉】(第一次进入无生,但又因为无始劫来的业习而出来的状态)与【本觉】(完全的无生之性)相合,度化一切众生,【觉他】。消除无始劫来的【业劫习气】,最后【觉行圆满成佛】。
这就是真正【五蕴皆空】,出离三界六道轮回,了生脱死,不入分段生死,也不入变易生死的圆满果位。(六道众生有分段身;阿罗汉,菩萨有变易身:变化出来的身形,仍然有微细变异生死在。而最后的圆满佛果,是没有身相,变易身的微细变异生死也了脱了。)
后边,紫再将一切的佛法进行分类。
总的可以被分为:在第六识上起修的法门。在第七识上起修的法门。在第八识上起修的法门。
第六识起修
什么叫在第六识上起修的法门呢?持戒,诵经,持咒,观想,念佛号、圣号,拜忏,烟供,火供,施食等等外相修持仪轨法门,都是属于在第六识上起修的法门。通过前六识的修持,将这些所修持的名词概念种子通过第七识存入第八识,开始对原先所储存的概念种子进行替换,洗脑。
然后,通过相续不断的洗脑替换,来影响到第七识的执念知见,因为第七识是拉取的第八识的一小部分而出现的。就这样,来进行消除往昔的生死轮回业习,而重新建立趋向于了脱生死,出离三界六道,解脱自在的业习。
即使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多少的稀有瑞相,都是第六识的一种体现。即使是通过修法面见了本尊(外相本尊),也都是。面见本尊,一样是第六识的一种显现。而自己成为本尊(内相本尊),也只是第七识的一种显现。
只不过,这些显现都不是生死轮回的业,而是解脱自在的业。还有,有形有相的净土,也都属于第六识的修持范畴。借由调整波频率,来改变心所现境。令不好转向好,恶转向善,轮回转向解脱。
别忘了,欲界中一切,或者说外境所见到的的一切都是波频率的幻现。只要通过这些事相上的心念,声音,行为的波频率调整心相续,就可以改变之前已经积累习惯了的波频率,而消业培福,乃至于逐渐平缓波频率而入定,开慧。
这都是属于资粮位修持。
第七识起修
而在第七识上起修的法门,就是摒弃了一切外在事相行为的法门。比如真正的参禅,便是直接在第七识上下手的方法。念佛的是谁,这个谁就是第七识。找到了这个“谁”的了了明知,继续参,参什么?能所双亡。
还有密宗的大手印修持,也是直接从第七识上起修的法门,直接修一颗了了明知的本心,名之为始觉。然后一直安住在这个了了明知本心上,叫做始觉与本觉相合,子母光明相合,到最后就会能所双泯见道。但因为这种修持在见道的过程中,也把修道位圆满了,所以这里的见道,也是证道,也便是成佛。
这个位次可以说是从加行位起修。
第八识起修
而从第八识上起修的法门,暂时就只有禅宗的极顿修法,与密宗的大圆满最极心髓修法。直接从第八识无明入手修持。
【第一类】从第六识起修的众生,都是因为较于着相,认知一切相皆真,心量不大。所以,需要先弃恶修善,将阿赖耶识里的业习种子逐步的由轮回转向解脱,打开心量。持戒,诵经,持咒,观想,念佛号,圣号,拜忏等忏悔罪业前嫌,而培福增慧。修的好了,就可以入定,得清净心,打开心量,乃至于往生净土。甚至发通,开慧。
【第二类】从第七识起修的众生,都是属于不太在意外相,外境。很容易看破妄心分别执着,而舍弃妄心。很容易见到那颗了了明知的心体本来。
【第三类】从第八识起修的生灵,都是已经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而到达了最后身了。都是可以即生成佛、即身成佛的存在。
内道仙与究竟圆满
在这里顺便再讲一下,仙,小乘阿罗汉,跟天人的区别。紫觉中所讲到的人仙,与初果是等平的。因为都破掉了【妄我执】——【身见,边见,戒禁取见】。地仙与二果,三果等平。因为,这里的地仙即使是在劫坏时,命终,也会投生在人间或六欲天一次,或是投生到色界天,而证四果,不受后有。而天仙,与四果等平。
佛经中的【外道仙】,都是没有观慧的。而这里的【仙】,是有观慧而破掉【我执】的。而色界无色界的天人也是会一直安住在相应的境界中等着定力降低,天寿尽了,就会被动的去随业流转投生轮回,也是没有观慧的。而这里的【内道仙】是有的。
现在很多人是分不清【外道】的。
【紫讲的仙,是上古的仙。道仙。】可不是楞严经中讲的【外道仙】或者是印度九十六种外道。虽然【人仙,地仙,天仙】都没有破无明,见性,但小乘的阿罗汉一样是没有破无明,见性的。只有大乘阿罗汉,菩萨,佛才是破了无明,见性的。而且教下的一些大乘菩萨也都是没有见到【法身向上】的性的,也只是见到了了明知的心体而已。乃至于现在很多的修行人,都只是将这个了了明知的心体当成了【性】。却不知这都是方便说法。真正的【性】是需要破尽五十阴魔,才能见到的,那时候大家会发现这个了了明知一样是属于行蕴,识蕴。
这是现在非常大的一个错解,正法隐没的错解。有如找到了树干,却没找到树根一样,迟早还是会枯死的。
即使密宗大圆满所显现的虹蕴身,将内身心,外世界都全然化空,化为虹蕴,也只是识蕴所幻化。要想证到最极圆满,必须将一切都完全破尽才可以。
禅宗讲【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而瞥见自性无生。而现在大多数人,乃至于一些有修行的人却都将【现象上的生灭灭已,寂灭现前的寂灭,当成了无生】。【这就是全然的错解】。因为,【现象上的生灭灭已,所剩下的寂灭,正是无色界无明】。【而独露的了了明知心体,只是色界本我执的存在】。这是对于以无上正等正觉为最终目的修行人的极大误区,万劫不复的误区。
很多人,都知道【楞严经五十阴魔】的存在,但却还没有真正的重视它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说【楞严灭,正法灭】的原因。因为,五十阴魔就是非正法。而虹蕴身,了了明知的心体,只是五蕴中的识蕴,行蕴。这些,都可以成为证取了【无上正等正觉无生真性】后的度生幻化起用,但却不能将之认之为【究竟】!!!
现在很多人,都说不着相,但却总还是会着在【证相】上,却哪里知道这些【证相】都是三界内的【证相】。将内身心,外器世界都化空为虹蕴的虹蕴身,至多可以被称之为【法报化】三身。却还不是【法身向上】的【自性身】、【法界体性身】。法报化三身可说是自性所幻化出的对应三界显现的佛之身相。而自性身与法界体性身则重点凸显出了性的密意。虽是强名强分,却也有此方便的必要。
密宗最重要的两个词汇:【相应】,【相续】。
【相应】凡转圣的契机【色受想三蕴的修持】。
【相续】能存在的象证【行识二蕴的修持】。
不论是下续部三乘的仪轨,本尊修持。还是无上续,大手印,大圆满的修持。都建立在这两者的前提上。修持好了,确实会将【三界凡夫轮回生死转化成自在妙用】。但却不能找到【性】。因为【无生的寂灭涅槃为乐】的【性】来源于【相续断了】,也就是【将识蕴相续起来的力量断了,行蕴也就断了,五蕴也便会全然化空】。【五蕴】是被相续起来而有蕴集。而禅宗参禅,参的就是希望有一天将这个相续参断,而瞥见【自性无生】。那【无始之前】,没有开始的开始之前。这就是【真正的根】,【法身的根】,被称之为【法身向上的根】。
有人能明白吗?
这是【法身向上,千圣不传】的【无生性根】。因为无法传,只能证。也离【执着分别无尽的众生】无尽遥远的【根】。
但紫却不想让这【正法】泯灭于世。即使,这次又会给众生增添多少的知见执着,让众生毁谤多少的佛法僧。都不足以阻止让这【正法住世】。即使现今是【末法时代】。
紫,只希望能有人再去证取【他】。真正的再出现【真正的大觉士】。
不舍三界,五蕴。就永远无法真正出离三界,逃脱五十阴魔的掌控。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