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作者:紫府道人
一、三界六道众+ 查看更多
一、三界六道众
+ 查看更多
佛,这个字的含义便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觉悟自身,觉悟他人,最后觉行圆满,名之曰佛。
觉悟。
到底是什么呢?
觉,来源于不觉,佛称之为无明。因为无明,也就是不明白一切的原理真相,而想明白,想觉,也就有了自觉。
之前两篇,已经讲明白了一些东西,大家觉了吗?又觉了多少呢?
其实紫很想说,之前两篇带给大家的觉悟,都没有达到紫想要的结果。第一篇的科学式讲说,也只能将三界表皮讲出来罢了。而至于第二篇的大道衍化,说实话。道,是上古遗教,到了现在,已经所剩无几。
本身,道就是对上古时期的生灵所讲的道。那时的生灵,不论是从根器,悟性,实修实证,都比现在的人强太多了。所以,道被讲的简而易行,因为只要去修,去证,最后的真相都会出现,而不会讲太多理法上的东西。但现在的人则不同,妄心太重,难修难行难证。所以,这一次释迦佛出世在了印度。把一切都讲的非常清楚,不但系统,而且微细甚深,对应了现代众生的根器。
紫,现在在汉地的终南山。这里是“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的终南。这里是“古佛道场”,过去佛“迦叶佛”成佛弘法转法轮的终南。那个时候,佛不叫佛,也不叫道,终南也不叫终南。因为,那时候的文字跟现在全然不同。但,中土的道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教法。老子的显化,释迦佛的出世,这都不过是大觉士们对于不同的地方,不同众生的示现。
现在,由紫来带大家进入这个时空因缘下所汇聚的大觉。
一切本自圆满的大觉。
只因一念无明,而消失的大觉。
而一念无明,就是最初的“存在”,最初的“生灵”。这个时候的生灵,浑然一体,没有万类生灵个体分别。“他”是三界中无色界的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没有想,也没有没有想的一种状态,一种生灵境界。“他”就是存在,但“他”不会动一个念头说,这个是“我”。无明,就是从这种“存在”开始的,或者说这种“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明。出生了,存在了,却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有,只是存在了。
觉悟。
到底是什么呢?
觉,来源于不觉,佛称之为无明。因为无明,也就是不明白一切的原理真相,而想明白,想觉,也就有了自觉。
之前两篇,已经讲明白了一些东西,大家觉了吗?又觉了多少呢?
其实紫很想说,之前两篇带给大家的觉悟,都没有达到紫想要的结果。第一篇的科学式讲说,也只能将三界表皮讲出来罢了。而至于第二篇的大道衍化,说实话。道,是上古遗教,到了现在,已经所剩无几。
本身,道就是对上古时期的生灵所讲的道。那时的生灵,不论是从根器,悟性,实修实证,都比现在的人强太多了。所以,道被讲的简而易行,因为只要去修,去证,最后的真相都会出现,而不会讲太多理法上的东西。但现在的人则不同,妄心太重,难修难行难证。所以,这一次释迦佛出世在了印度。把一切都讲的非常清楚,不但系统,而且微细甚深,对应了现代众生的根器。
紫,现在在汉地的终南山。这里是“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的终南。这里是“古佛道场”,过去佛“迦叶佛”成佛弘法转法轮的终南。那个时候,佛不叫佛,也不叫道,终南也不叫终南。因为,那时候的文字跟现在全然不同。但,中土的道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教法。老子的显化,释迦佛的出世,这都不过是大觉士们对于不同的地方,不同众生的示现。
现在,由紫来带大家进入这个时空因缘下所汇聚的大觉。
一切本自圆满的大觉。
只因一念无明,而消失的大觉。
而一念无明,就是最初的“存在”,最初的“生灵”。这个时候的生灵,浑然一体,没有万类生灵个体分别。“他”是三界中无色界的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没有想,也没有没有想的一种状态,一种生灵境界。“他”就是存在,但“他”不会动一个念头说,这个是“我”。无明,就是从这种“存在”开始的,或者说这种“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明。出生了,存在了,却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为何而有,只是存在了。
三界六道众
无色界,什么都没有的世界,一片虚无的世界。之前有讲过,时间空间来源于生灵的观察。而这种源于生灵观察的世界,指的是无色界、色界以下的世界——欲界。
先简单介绍一下【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粗物质粒子态的世界,因为生灵定力层次的降低,波态呈现粒子态而有的世界。在此世界的生灵有时间观念,有空间位移的感受。因为有粗物质的存在,而粗物质具有了颜色,声音,味道,触觉感受,又令观测者产生了时空切换的念头。所以,欲界的众生能感受到一个所谓的外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并且会贪着这六尘,产生六种欲望,就被称之为【欲界】。
【色界】,微细波力态的世界,因为生灵定力层次稳定在光速及以上时,被观测的粒子态消失后而有的世界。在此世界的生灵,没有时间观念,没有空间位移的感受。因为,观测者的观测速度超过光速。身处在这种境界中的生灵,会一直处于被光明所包裹的状态中,但这里的光明并不是人类层次所看到的光明。
在现代科学中光一样是由光量子构成的。这是从被观测的角度来看的,但当人自己成为光以后,甚至成为一种超光速的生灵以后,又是另外一回事。大家自己可以自我代入的想一下,当自己成为了光以后,还能看到什么?身处于色界境界的生灵,“他们”不会见到一切的外境,因为“他”快过了一切。人类之所以能看到、听到,是来源于人类的大脑反应慢于光速与音速。
所以,色界没有六尘,也就是颜色,声音,嗅到的味道,尝到的味道,身体的触觉,还有大脑中的念头。“他”只剩下了自己的“存在”,一个了了分明的明觉的心的存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感觉不到所谓的空间。
【无色界】,虚无静寂的世界,这个世界没有物质,也没有一切的波力的呈现。就是完全的虚无静寂,虚无静寂的一体世界。不但没有了外境的六尘,连了了分明的光明心体、个体存在也会因为心识被无限的放大而消失。
而无色界的出现,就来源于在没有开始的开始动了一念,而出生的。出生了以后,就处于无色界的虚无静寂无知无觉状态——无明状态。然后,在这种状态下静止了非常久以后,“他”就从一种至清状态开始变浑变浊。这代表的就是“他”定力层次的降低,所处的境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粗。从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处天,降到无所有处天,识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天。接着,出了无限放大的【非想非非想,无所有,识无边,空无边】四空天状态,缩成一团降到了色界天。从色界天的四禅天,逐步的降到三禅天,二禅天,初禅天。接着,出了光速的状态,看到了最初的外境,粒子态世界出现。
随着定力层次的继续降低,而从欲界的六欲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降到了人间。最初的极微细粒子态,也随之聚拢了起来,逐步的成了一块一块的粗物质形态。具备了五光十色,音频的大幅度波动起伏,复杂的香味,味道,与身体感受,而开始贪着因为对比而存在的美丽,好听,好闻,好吃,舒服;而厌恶嗔恨丑陋,难听,难闻,难吃,难受。又因为文字名词概念的出现,令大脑整日沉浸在妄想分别之中。
然后,又有一部分的生灵因为业力习惯的不同,成为了飞禽走兽,成为了鬼,下了地狱。
其实也就是波频率不同的问题。
人的波频率是比较踏实,中性稳定的,所以,就被塑造成了人的物质形体样子。
而飞禽走兽的波频率是比较奇形怪状的,走兽踏实好动,飞禽虚浮好动,昆虫狭小等等。所以,就被塑造成了千奇百怪的禽兽昆虫形体样子。
而鬼的波频率则是妄心太强,飘忽不定,凶恶,邪异,威德等,就成为了化生,没有粗物质形态的样子。还有一部分是比较踏实,但妄心一样很强,凶恶,邪异,威德等,而成为了胎生,卵生,湿生,拥有粗物质形态的样子。
然后,下地狱的众生则是波频率起伏太急剧,贪嗔痴习气太重,以至于他们会一直处于极端起伏之中。像刀山火海,油锅等等的比喻,都是形容他们所处的极端起伏的生死痛苦境界。里面没有乐,而只有苦与更苦,痛与更痛。
最后,还有一类生灵,叫做阿修罗。他们在其它五道中都有,就是其中嫉妒心,嗔恨心,杀戮心特别强的一类生灵。
这就是佛法中的三界六道。身处其中的生灵,会一直在这三界六道中轮回反复。这一生是天人,下一生可能就是人,再下一生就可能直接下地狱,或者是畜生,鬼。全看上一世所造作的身口意三业,也就是大脑意识所产生的波频率念头,而说出的波频率话语,做出种种波频率的行为事业。这些波频率的惯性,就会带着生灵在死后去投胎到相应的六道,父母,地点,环境波频率中去。
身口意的运行模式、波频率起伏像人,就做人。像鬼,就做鬼。像畜生,就做畜生。像天人,就做天人。像地狱,就下地狱。
比如,贪吃贪睡不干活,就容易做猪。夜猫子,就容易做夜猫子。喜欢趴着吃饭,就容易做蛇等。这些民间自古皆有的说法都是有其缘由的,而非瞎编乱造。
人天、解脱乘
【弃恶行善,修五戒十善,就容易去富贵人家,或者六欲天投生。舍弃五欲六尘,七情六欲,修四禅八定,就会去色界,无色界投生】。
这是佛法中的人天乘。
习惯像什么生灵,来生就很容易做这一类的众生。
这就是佛法中的“因果业力”。
那做什么,更容易解脱生死,出离三界六道轮回,成佛,觉悟呢?
【持戒,修定,观慧】。通过持戒止心,控制自己的心,来提升定力;提升了定力以后,用定力这个显微镜观察一切,就会发现这一切的原理。比如,用初禅定的定力,就可以见到一切粗物质的由来,以及这个名词概念“我”的由来,而破掉“第六识妄心分别”的妄我执,出离欲界,进入色界,证得初果阿罗汉。接着再用更深的定力,破掉“第七识光明”的本我执,就可以证得阿罗汉果位,了脱三界六道分段生死(其实只出了两界,佛陀称之为【幻城】)。意思就是不会再被分成一段一段的轮回六道了,此生忘前生,来生忘此生,这叫一段一段的生死。而阿罗汉,又被称之为“不受后有”,意思就是这一生就是最后身,不会再投胎了。当然了,如果他自愿去投胎,还是可以的。但这种成就并不是究竟的成就,也不是究竟的出三界六道。
这是佛法中的解脱乘。用定力来析法真空,破掉人我执第六识妄心与第七识对八识田中一小段波频率的执着。获得暂时解脱的方法。(这里的暂时是相对于佛陀的究竟觉悟解脱而言的。)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