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4
作者:紫府道人
《金刚经》随缘释——前言+ 查看更多
《金刚经》随缘释——前言
+ 查看更多
师父:像名词概念这个东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弟子甲:从我们产生了后天意识,产生了分别心,产生了认知以后。
弟子乙:从混沌开始。
师父:那没,还早着呢。
弟子丙:名词和概念是俩词语。
师父:就是说我们给所有东西都下了一个定义,它叫什么叫什么,是什么时候。
师娘:有了文字之后。
师父:恩,有了文字之后嘛。
弟子丙:最初是结绳为记。
弟子甲:因为语言文字发明的原因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些东西是什么,都有什么区别。
师父:你看我们一开始讲《开天经》的话,开始是完全一体的虚无状态,是吧。一体的虚无的状态他是一体的,一体的话,你就不用划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是吧?就是说,一开始,这个圆可以说是宇宙,也可以说是阿赖耶识,然后呢,他是完全的通透的一个状态,完全的是一体的状态,这个时候,肯定,生存在其中的众生他是没有分别心的,因为一切的境界都是这样一体的,那他看到的东西也都是一体的,他的念头也就不会出来二念,就不会出来第二念就是说“他是什么”,只会一直的纯直的“就是这样”,就是一种很纯一的状态,这是无色界。
然后慢慢、慢慢、慢慢的这些清气化质了,变成一种光态了,虽然是光态,但他还是一体的,他没有这些形形色色的分别,他还是一体的,只是说他稍微的比无色界天的时候变浓郁了,一种清气化质了,变成了一种光态。
那这个名词概念到底是什么时候有的呢?那肯定是从色界天转欲界的时候开始有的。因为到了慢慢、慢慢的临近欲界的时候这个光态它开始呈现粒子态了。你看无色界的时候,这个圈它是透明的,是一体的。然后呢,色界的时候它就是完全的波态的,它仍然是一体的。仍然是一体的时候,色界天的天人等于说在禅定当中,禅定之中是一片大光明的状态,也是没有这种后天的分别心的。而没有分别心就是说他所看到的境界都是纯一的,他所看到的境界都是纯一的话,那他的心就是纯一的。
像我们人的心为什么驳杂不堪、不纯一呢?那是因为他本身看到的东西,这个是这样的,那个是那样的,这个是这样的颜色,那个是那样的颜色。然后呢,声音也是,因为有了一个音频的高低起伏,才有了我们现在所听到的这一切的声音嘛,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分别相、差别相、起伏相,所以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分别判断的这样一颗心嘛。
那就是说,这样一个状态它是从一个波态呈现粒子态以后才出现的。因为呈现粒子态以后,这个阿赖耶识它才变成这样的了,就是分成一格一格、一粒一粒的了。然后呢,我们再看到这一切的境界,他就自然的升起来一种:哦,这个东西跟那个东西不一样。一开始还没有升起概念的心,名词的心,不会说这个叫什么那个叫什么,但看到它的时候,自己的心就呈现一种被分断的状态了。你看这个唐卡,看见这个花色,其实看到这个花色的时候,当它映现在我们心中的时候,它就给我们带来一种冲击感,也就是它们是不一样的一种冲击感。就像我们看一个纯白的东西,一个纯红的东西,一个纯黄的东西的时候,它很整体,然后我们看起来有一种感觉。然后我们再看这些唐卡,你看这些唐卡形形色色,然后呢又有着不一样的形状,然后呢每一种形状又代表一种饰物,这种饰物给我们这颗心就带来一种冲击感,所以不同的唐卡的式样,就会对我们的心产生不同的冲击感。所以呢,不同的唐卡它有不同的作用在那里,那它的作用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颜色,二是形态,三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是佛,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护法,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什么菩萨,在不知道这种种的概念的情况下,然后我们突然间一看到他,都会有一种冲击感。比如说,大威德金刚,然后呢六臂大黑天,当我们看到的时候他们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冲击感。就光是以他的颜色,他的这种描绘,这种形态,表现出来的形式就会给我们一种冲击感,这种冲击感怎么来的?是因为颜色的差别,线条形状的一种差别,这种差别会形成一种势,一种力场,直接就会映到我们心里边,然后给我们的心带来一种影响。
就等于是说,一开始我们的心,在无色界的时候,它是非常纯的,我们的境界是纯的,我们的心也是纯的,然后到色界的时候,境界是纯的,我们的心也是纯的,然后,到欲界的时候,我们心变杂了,所以呢,看到的境界也杂了,然后境界再影响心。而且因为境界其实就是来源于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杂了,定力低下了,所看到的境界杂了,然后这个杂的境界又会继续的影响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感觉有一种乱,然后这颗乱的心继续的再去生境。
因为按照我们佛教的教义而言的话,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心所幻化,那我们的这颗心是怎么样的,事物就会呈现出来怎样的频率怎样的波频,然后呢呈现出来怎样的一个形态。然后呢我们凡夫是,境转心,而不是心转境。就是心不由自主的因为无明,因为执着,因为分别,然后产生了一种境,然后呢,这个心又执着在这个境上,受这个境的感染、影响。然后又受这个影响继续的生这种心。
就像我们平时的时候起情绪,起情绪为什么起啊?是因为感觉有一个外境不如自己的心自己的意了,然后就起了一个情绪,然后起了情绪以后,这个情绪就变成了一种境界,因为他是已经被生起来了嘛,然后这个情绪会继续的拉动你的心,影响着你的心继续的起情绪,直到好像心里边有一股东西,然后完全爆发出去以后,然后感觉顺了以后,自己才能平息下来。而不是说在生气的那一刻,就是生情绪的那一刻,看到这个情绪就可以直接把这个情绪给不生。
那为什么一般人做不到呢?就因为生气了,感觉到自己生气了,他就好像小孩似得,他哭了,感觉自己哭了,他会随着那股哭的劲一直的去哭。然后有一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为什么呢?就是感觉自己生气了,感觉自己起情绪了,然后受这个情绪的影响,感觉自己就要继续的去发脾气就去起这个情绪,所以他控制不了自己,这就叫做境转心,而不是说心去控制境。
所以我们,我们这种生命形态的不断的去往一个低下的层次去发展,也都是来源于这个。然后你看本身,当我们还没有这种名词概念的区别的时候,光是这种实在的颜色的差别,声音波频的差别,味道不同的差别,它就会对我们造成一种冲击感。而当我们随着这种分别心执着心越来越浓厚了以后,我们就开始给这种种的东西设立一个名相,也就是给他定个名字,这个东西叫什么,那个东西叫什么。然后以这个名词来去继续的加重他的执着,因为本身你看,我们看这个图我们只是当下看,看到它,可能你过后你不记得了,你就忘了它了。但是当我们给它命了一个名字以后,然后呢你不看它,但是给你说,哦,唐卡,你立马就会想到它。那这是不是继续加重了你的执念了呢?
也就是说,名词它的出现,就加重了我们自身对外境的一种执念,原来它在你脑海里边,你看到它,听到它,它显现在你脑海里边。但当你不看它了,你不听它了,它很快就会被你忘掉了。但当人想到结绳记事的时候,当人有了一种想记住它的感觉出现的时候,那就代表了什么呢?说明你的执念加深了,所以你想记住它,然后这种执念就导致了后来文字的出现。
那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执念越来越强了,我们才想着说要记住它,要去分别它,要去判断它。也才有了之后人们复杂的思维模式出现,人类文明的出现,才有了我们现在人的一种存在。而如果没有文字的话,我们的心会是比较直,比较纯的状态,不像现在会想很多,很复杂。而想很多来源于什么呢?就来源于这个过程,执念越来越重的过程,然后分别、分类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然后呢,又分了一个我你这种名相,他,他们,我们,你们。这是我们分了名词以后,较于原来的时候,没有名词概念的时候,我们相处只是相处,就是说你引起我不高兴了我就发脾气,然后呢,你让我高兴了我就高兴,是处在一种很纯的情绪当中的,而当有了一个我你他他,你们我们他们,这种概念的时候,那就坏了,因为已经记住了。你们,我们,这种分别心,对立心,越来越强了以后,就会想到一种利益的问题了,就是,我的,你的。
然后呢,这些杀盗淫妄所谓的善与不善就开始出现了,就是,你伤害到我了,你拿了我的了,然后我就不舒服不高兴,你就是恶的。然后呢,你给我了,然后我觉得,哦,你对我好,你就是善的。也就是说,这种分别心,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
然后,因为有了这种你我他她这种利益的心,处于其中了以后,人的思维就开始变得复杂了,就是需要去想很多了,想什么呢?就是有了我的你的,就会老是为我的去着想,就是在整个的生活过程当中,这些名词会越来越多,然后你的思维模式会越来越复杂,才会有了这所谓的道德仁义礼智信,这整个的发展的过程。是吧?
所以,本身名相、名词概念的出现,它就是因为我们的定力下降了,我们的定心下降了,然后,执念加强了,加重了,然后呢,分别心加重了,然后,又因为这些名词概念的出现更一步地加重了。所以我们现在是减劫么,减劫,那意思就是我们会不断不断的堕落,不断不断的往下走,就是往更执着,更分别的那个方向去走,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然后,直到我们佛陀的出现,传下了法,告诉我们,我们那些执着,我们那些分别,它不是你天生来了就该是这样的,它是有原因的,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后天的东西,它是暂时的,而不是永远的。而就是这种分别的心,执着的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非常的复杂,然后令我们产生了非常非常多的烦恼痛苦欲望。这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并不是说一定要有的,它只是我们处于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的时候,哦,它暂时出现了,就像原来的时候也没有文字啊,只是说这个时候有了文字,然后我们的这种执着心分别心越来越强,你我他她这种【我见人见众生见】升起,就是有了这种见解以后,才会起了那么多的烦恼,起了那么多的痛苦,起了那么多的纠结。
然后佛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说,哦,它的原理是这样的,只需要我们把这些知见、见解放下的话,其实是可以没有烦恼的,可以没有痛苦的。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我们的烦恼到底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因为有这些见解吗?哦,这是我的,我的东西,哦,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孩子,然后呢,是我的,然后呢,那是你的他的。就是说,我的必须是我的,我要占有他,如果有人要去抢走他们,我会非常的烦恼非常的痛苦,乃至于我会去报复他。
而本身这种执着,这种心,它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对他的见解认知的问题。很多时候,现在的人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我的亲人,我的家人,我的丈夫。妻子。孩子,这是我的。这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因为我们被生下来以后,被教会了这些分别概念,吸收了这些知识概念,就感觉很正常。而其实这不正常,它只是暂时的,如果说我们生活在人类演化史的另外一个阶段的话,或者说另外一个文明当中的话,它完全可以不是这样的,没有所谓的你的我的。
我们只是暂时的、短暂的生活在这里而已。
因为现在的人都以为,都认为人生就这么百十年,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说,往生,往世,也没有来生来世,然后就会特别的执着这一生这一世我的家人,你的家人,然后呢,我的亲人,我的敌人,我的仇人。那如果是清楚的知道你的往昔往世的话,会发现,我们所认为的我们的亲人,原来也是我们的仇人,我们所认为的仇人,曾经也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即使是这一生也是分很多的阶段的,可能这个人在这十年里是你的亲人,爱人,但可能后边的十年他就成了你的仇人。而你那所谓的仇人,在你后边的人生中可能又会成为你的亲人,这都是无常的。全都来源于我们的执念而已。)然后这个时候,就是说,有人把这个孩子带走了,你认为这是我的,那你会非常的痛苦,非常的烦恼,那这种痛苦跟烦恼到底是来源于什么呢?不就是来源于这种见解这种认知吗?这种根深蒂固的一种见解一种认知吗?所以才会从心中产生一种执念,产生一种痛苦,产生一种烦恼出来。也就是说,这是我的,他不能离开我,我也不能失去他,而这种执念的来源就来源于我们一开始出生了以后,就知道了这么一个词“我的”,然后呢,你的,他的,她的。
也就是当我们知道以这种知见为基底了以后,我们才会产生之后的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见解。然后呢,才会想那么多,才有了之后的烦恼跟痛苦。而像道家说的一种本然的状态,先天本然的状态,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这些后天的这种添加,也就是后天附加的一些东西。它就是这样的一个整体,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它有它的因缘,有它的因果在里边,那就让它本然的去发展,去消业就可以了,消完业你就不会再这样继续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欲界的世界了。而如果你继续的产生这种执念,那你只会一直生活在欲界,然后还会越来越糟。
返回先天,或者说,往上走,就是要回到一种本然的状态,看开,放下。就是说,在佛教就有这样两个词,叫做,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是什么呢?就是看破人们后天附加的名相概念执念,然后如此的放下,也就是回到本然的状态。
就是不论发生了什么,【随缘】。
不论是发生了什么,让它发生。
按照现在就是普通人一般人来讲的话,因为人生就这几十年上百年,然后呢,所拥有的就是这样就是这些,然后呢,拥有感情的抛不开放不下,然后呢,烦恼痛苦,认为这是我的就是我的,不能离开我,然后呢,我的孩子如果被人偷走了,或者说,他夭折了,会非常的烦恼,非常的痛苦,他的这种烦恼痛苦的来源,就来源于我们的这种见解,这种认知,也就是后天的见解,后天的认知。而按照先天本然的这种状态的话,这只不过是他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时一刻而已,里边有它的因果在,就是说,它发生了,它就是该发生的,它只是整个天地运行过程当中的很小的一个过程,很短暂的一个过程。他现在离开了这里,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或者说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就是所谓的死了,那也只不过是离开了这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已,继续的去走向他之后的生命生灵的旅程,这就是一种本然。
而我们现在的人呢?是一种强求的、后天的一种状态,就是不本然的状态。就是要强抓住他,就是不让他离开,也强抓住自己,不想让自己死,也不想让自己离开,因为这个肉体也是我的。
但真正的自己,不是这个壳,不是这个我的。而是在世间而言,能拥有的“我”,能拥有的能才算是一个【真我】,以至于,出世间的无我,自性的一种状态。
但因为众生,凡夫,他不明白这里边的道理,也看不到,前生,前世,或者说,来生来世,所以呢,只能迷蒙在这一个状态上。然后,才拥有了这么多的造作,就是后天这种强求的一种造作。
本身一切都是本然的。
本然的就是,他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就算今天你死掉了,这也是一种本然的状态,而且死掉本身它也只是一个假象,只是你从这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已。但是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且对现世又有太多太多的执念,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所以才有了求取长生,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个产物。
其实这样的产物本身就来源于不明白生命的真相。
而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生命的真相就是天地万物一切,所谓有情,所谓无情,都只不过是大道演化的整个过程之中的产物而已,只是一个过程中的产物而已,他只不过是如此。
而你说让自己长生,即使你长生了,也只不过是这整个大道演化的一个产物一个过程而已,只要你没有合道,只要你没有证道,只要你没有真正的跟自性融为一体,那你只不过就是这个所谓认为的自己。而就是所谓的你认为的自己,他也只不过是整个大道演化的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而已。然后呢,等他完成了这个过程了以后,回到大道的根处了以后,你所认为的这个自己会消失,即使你长寿,跟天地一般长寿,你也会失去这个所谓的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你认为的这个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产物,而不是道本体,或者说自性这个本体。
所以《金刚经》在告诉我们什么呢?《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有一些人称之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意思是什么呢?金刚它是不坏的意思,最坚固的意思,然后呢,也有的就是说得了这个金刚就得了不坏的法身,不坏的法身也就是不生不灭。然后呢,又有说法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连金刚这种不可坏的东西都能够摧毁它,就叫做【能断金刚】。而这里的金刚指的是什么?执念,我执。所以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啊?叫做智慧到彼岸。而经呢,也就是道路、过程的意思。就是能摧服我执,智慧到彼岸的一个道路一个过程,这本经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东西。那它到底讲的什么呢?它其实讲的就是我们刚才已经讲的那些东西。
弟子甲:从我们产生了后天意识,产生了分别心,产生了认知以后。
弟子乙:从混沌开始。
师父:那没,还早着呢。
弟子丙:名词和概念是俩词语。
师父:就是说我们给所有东西都下了一个定义,它叫什么叫什么,是什么时候。
师娘:有了文字之后。
师父:恩,有了文字之后嘛。
弟子丙:最初是结绳为记。
弟子甲:因为语言文字发明的原因就是让我们明白这些东西是什么,都有什么区别。
师父:你看我们一开始讲《开天经》的话,开始是完全一体的虚无状态,是吧。一体的虚无的状态他是一体的,一体的话,你就不用划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是吧?就是说,一开始,这个圆可以说是宇宙,也可以说是阿赖耶识,然后呢,他是完全的通透的一个状态,完全的是一体的状态,这个时候,肯定,生存在其中的众生他是没有分别心的,因为一切的境界都是这样一体的,那他看到的东西也都是一体的,他的念头也就不会出来二念,就不会出来第二念就是说“他是什么”,只会一直的纯直的“就是这样”,就是一种很纯一的状态,这是无色界。
然后慢慢、慢慢、慢慢的这些清气化质了,变成一种光态了,虽然是光态,但他还是一体的,他没有这些形形色色的分别,他还是一体的,只是说他稍微的比无色界天的时候变浓郁了,一种清气化质了,变成了一种光态。
那这个名词概念到底是什么时候有的呢?那肯定是从色界天转欲界的时候开始有的。因为到了慢慢、慢慢的临近欲界的时候这个光态它开始呈现粒子态了。你看无色界的时候,这个圈它是透明的,是一体的。然后呢,色界的时候它就是完全的波态的,它仍然是一体的。仍然是一体的时候,色界天的天人等于说在禅定当中,禅定之中是一片大光明的状态,也是没有这种后天的分别心的。而没有分别心就是说他所看到的境界都是纯一的,他所看到的境界都是纯一的话,那他的心就是纯一的。
像我们人的心为什么驳杂不堪、不纯一呢?那是因为他本身看到的东西,这个是这样的,那个是那样的,这个是这样的颜色,那个是那样的颜色。然后呢,声音也是,因为有了一个音频的高低起伏,才有了我们现在所听到的这一切的声音嘛,就是因为有了一个分别相、差别相、起伏相,所以我们才有了这样一个分别判断的这样一颗心嘛。
那就是说,这样一个状态它是从一个波态呈现粒子态以后才出现的。因为呈现粒子态以后,这个阿赖耶识它才变成这样的了,就是分成一格一格、一粒一粒的了。然后呢,我们再看到这一切的境界,他就自然的升起来一种:哦,这个东西跟那个东西不一样。一开始还没有升起概念的心,名词的心,不会说这个叫什么那个叫什么,但看到它的时候,自己的心就呈现一种被分断的状态了。你看这个唐卡,看见这个花色,其实看到这个花色的时候,当它映现在我们心中的时候,它就给我们带来一种冲击感,也就是它们是不一样的一种冲击感。就像我们看一个纯白的东西,一个纯红的东西,一个纯黄的东西的时候,它很整体,然后我们看起来有一种感觉。然后我们再看这些唐卡,你看这些唐卡形形色色,然后呢又有着不一样的形状,然后呢每一种形状又代表一种饰物,这种饰物给我们这颗心就带来一种冲击感,所以不同的唐卡的式样,就会对我们的心产生不同的冲击感。所以呢,不同的唐卡它有不同的作用在那里,那它的作用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颜色,二是形态,三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是佛,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护法,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什么菩萨,在不知道这种种的概念的情况下,然后我们突然间一看到他,都会有一种冲击感。比如说,大威德金刚,然后呢六臂大黑天,当我们看到的时候他们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冲击感。就光是以他的颜色,他的这种描绘,这种形态,表现出来的形式就会给我们一种冲击感,这种冲击感怎么来的?是因为颜色的差别,线条形状的一种差别,这种差别会形成一种势,一种力场,直接就会映到我们心里边,然后给我们的心带来一种影响。
就等于是说,一开始我们的心,在无色界的时候,它是非常纯的,我们的境界是纯的,我们的心也是纯的,然后到色界的时候,境界是纯的,我们的心也是纯的,然后,到欲界的时候,我们心变杂了,所以呢,看到的境界也杂了,然后境界再影响心。而且因为境界其实就是来源于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杂了,定力低下了,所看到的境界杂了,然后这个杂的境界又会继续的影响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感觉有一种乱,然后这颗乱的心继续的再去生境。
因为按照我们佛教的教义而言的话,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心所幻化,那我们的这颗心是怎么样的,事物就会呈现出来怎样的频率怎样的波频,然后呢呈现出来怎样的一个形态。然后呢我们凡夫是,境转心,而不是心转境。就是心不由自主的因为无明,因为执着,因为分别,然后产生了一种境,然后呢,这个心又执着在这个境上,受这个境的感染、影响。然后又受这个影响继续的生这种心。
就像我们平时的时候起情绪,起情绪为什么起啊?是因为感觉有一个外境不如自己的心自己的意了,然后就起了一个情绪,然后起了情绪以后,这个情绪就变成了一种境界,因为他是已经被生起来了嘛,然后这个情绪会继续的拉动你的心,影响着你的心继续的起情绪,直到好像心里边有一股东西,然后完全爆发出去以后,然后感觉顺了以后,自己才能平息下来。而不是说在生气的那一刻,就是生情绪的那一刻,看到这个情绪就可以直接把这个情绪给不生。
那为什么一般人做不到呢?就因为生气了,感觉到自己生气了,他就好像小孩似得,他哭了,感觉自己哭了,他会随着那股哭的劲一直的去哭。然后有一些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是为什么呢?就是感觉自己生气了,感觉自己起情绪了,然后受这个情绪的影响,感觉自己就要继续的去发脾气就去起这个情绪,所以他控制不了自己,这就叫做境转心,而不是说心去控制境。
所以我们,我们这种生命形态的不断的去往一个低下的层次去发展,也都是来源于这个。然后你看本身,当我们还没有这种名词概念的区别的时候,光是这种实在的颜色的差别,声音波频的差别,味道不同的差别,它就会对我们造成一种冲击感。而当我们随着这种分别心执着心越来越浓厚了以后,我们就开始给这种种的东西设立一个名相,也就是给他定个名字,这个东西叫什么,那个东西叫什么。然后以这个名词来去继续的加重他的执着,因为本身你看,我们看这个图我们只是当下看,看到它,可能你过后你不记得了,你就忘了它了。但是当我们给它命了一个名字以后,然后呢你不看它,但是给你说,哦,唐卡,你立马就会想到它。那这是不是继续加重了你的执念了呢?
也就是说,名词它的出现,就加重了我们自身对外境的一种执念,原来它在你脑海里边,你看到它,听到它,它显现在你脑海里边。但当你不看它了,你不听它了,它很快就会被你忘掉了。但当人想到结绳记事的时候,当人有了一种想记住它的感觉出现的时候,那就代表了什么呢?说明你的执念加深了,所以你想记住它,然后这种执念就导致了后来文字的出现。
那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执念越来越强了,我们才想着说要记住它,要去分别它,要去判断它。也才有了之后人们复杂的思维模式出现,人类文明的出现,才有了我们现在人的一种存在。而如果没有文字的话,我们的心会是比较直,比较纯的状态,不像现在会想很多,很复杂。而想很多来源于什么呢?就来源于这个过程,执念越来越重的过程,然后分别、分类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然后呢,又分了一个我你这种名相,他,他们,我们,你们。这是我们分了名词以后,较于原来的时候,没有名词概念的时候,我们相处只是相处,就是说你引起我不高兴了我就发脾气,然后呢,你让我高兴了我就高兴,是处在一种很纯的情绪当中的,而当有了一个我你他他,你们我们他们,这种概念的时候,那就坏了,因为已经记住了。你们,我们,这种分别心,对立心,越来越强了以后,就会想到一种利益的问题了,就是,我的,你的。
然后呢,这些杀盗淫妄所谓的善与不善就开始出现了,就是,你伤害到我了,你拿了我的了,然后我就不舒服不高兴,你就是恶的。然后呢,你给我了,然后我觉得,哦,你对我好,你就是善的。也就是说,这种分别心,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
然后,因为有了这种你我他她这种利益的心,处于其中了以后,人的思维就开始变得复杂了,就是需要去想很多了,想什么呢?就是有了我的你的,就会老是为我的去着想,就是在整个的生活过程当中,这些名词会越来越多,然后你的思维模式会越来越复杂,才会有了这所谓的道德仁义礼智信,这整个的发展的过程。是吧?
所以,本身名相、名词概念的出现,它就是因为我们的定力下降了,我们的定心下降了,然后,执念加强了,加重了,然后呢,分别心加重了,然后,又因为这些名词概念的出现更一步地加重了。所以我们现在是减劫么,减劫,那意思就是我们会不断不断的堕落,不断不断的往下走,就是往更执着,更分别的那个方向去走,就是一种恶性循环。
然后,直到我们佛陀的出现,传下了法,告诉我们,我们那些执着,我们那些分别,它不是你天生来了就该是这样的,它是有原因的,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后天的东西,它是暂时的,而不是永远的。而就是这种分别的心,执着的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非常的复杂,然后令我们产生了非常非常多的烦恼痛苦欲望。这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并不是说一定要有的,它只是我们处于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的时候,哦,它暂时出现了,就像原来的时候也没有文字啊,只是说这个时候有了文字,然后我们的这种执着心分别心越来越强,你我他她这种【我见人见众生见】升起,就是有了这种见解以后,才会起了那么多的烦恼,起了那么多的痛苦,起了那么多的纠结。
然后佛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说,哦,它的原理是这样的,只需要我们把这些知见、见解放下的话,其实是可以没有烦恼的,可以没有痛苦的。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我们的烦恼到底是怎么来的,不就是因为有这些见解吗?哦,这是我的,我的东西,哦,我的丈夫,我的妻子,我的孩子,然后呢,是我的,然后呢,那是你的他的。就是说,我的必须是我的,我要占有他,如果有人要去抢走他们,我会非常的烦恼非常的痛苦,乃至于我会去报复他。
而本身这种执着,这种心,它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对他的见解认知的问题。很多时候,现在的人会认为这是很正常的,我的亲人,我的家人,我的丈夫。妻子。孩子,这是我的。这是怎么来的呢?这是因为我们被生下来以后,被教会了这些分别概念,吸收了这些知识概念,就感觉很正常。而其实这不正常,它只是暂时的,如果说我们生活在人类演化史的另外一个阶段的话,或者说另外一个文明当中的话,它完全可以不是这样的,没有所谓的你的我的。
我们只是暂时的、短暂的生活在这里而已。
因为现在的人都以为,都认为人生就这么百十年,过去了就过去了,没有说,往生,往世,也没有来生来世,然后就会特别的执着这一生这一世我的家人,你的家人,然后呢,我的亲人,我的敌人,我的仇人。那如果是清楚的知道你的往昔往世的话,会发现,我们所认为的我们的亲人,原来也是我们的仇人,我们所认为的仇人,曾经也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人。(即使是这一生也是分很多的阶段的,可能这个人在这十年里是你的亲人,爱人,但可能后边的十年他就成了你的仇人。而你那所谓的仇人,在你后边的人生中可能又会成为你的亲人,这都是无常的。全都来源于我们的执念而已。)然后这个时候,就是说,有人把这个孩子带走了,你认为这是我的,那你会非常的痛苦,非常的烦恼,那这种痛苦跟烦恼到底是来源于什么呢?不就是来源于这种见解这种认知吗?这种根深蒂固的一种见解一种认知吗?所以才会从心中产生一种执念,产生一种痛苦,产生一种烦恼出来。也就是说,这是我的,他不能离开我,我也不能失去他,而这种执念的来源就来源于我们一开始出生了以后,就知道了这么一个词“我的”,然后呢,你的,他的,她的。
也就是当我们知道以这种知见为基底了以后,我们才会产生之后的一种思维模式,一种见解。然后呢,才会想那么多,才有了之后的烦恼跟痛苦。而像道家说的一种本然的状态,先天本然的状态,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这些后天的这种添加,也就是后天附加的一些东西。它就是这样的一个整体,就是一个整体,然后它有它的因缘,有它的因果在里边,那就让它本然的去发展,去消业就可以了,消完业你就不会再这样继续的生活在这样一个欲界的世界了。而如果你继续的产生这种执念,那你只会一直生活在欲界,然后还会越来越糟。
返回先天,或者说,往上走,就是要回到一种本然的状态,看开,放下。就是说,在佛教就有这样两个词,叫做,看破,放下。看破放下是什么呢?就是看破人们后天附加的名相概念执念,然后如此的放下,也就是回到本然的状态。
就是不论发生了什么,【随缘】。
不论是发生了什么,让它发生。
按照现在就是普通人一般人来讲的话,因为人生就这几十年上百年,然后呢,所拥有的就是这样就是这些,然后呢,拥有感情的抛不开放不下,然后呢,烦恼痛苦,认为这是我的就是我的,不能离开我,然后呢,我的孩子如果被人偷走了,或者说,他夭折了,会非常的烦恼,非常的痛苦,他的这种烦恼痛苦的来源,就来源于我们的这种见解,这种认知,也就是后天的见解,后天的认知。而按照先天本然的这种状态的话,这只不过是他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时一刻而已,里边有它的因果在,就是说,它发生了,它就是该发生的,它只是整个天地运行过程当中的很小的一个过程,很短暂的一个过程。他现在离开了这里,去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或者说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就是所谓的死了,那也只不过是离开了这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已,继续的去走向他之后的生命生灵的旅程,这就是一种本然。
而我们现在的人呢?是一种强求的、后天的一种状态,就是不本然的状态。就是要强抓住他,就是不让他离开,也强抓住自己,不想让自己死,也不想让自己离开,因为这个肉体也是我的。
但真正的自己,不是这个壳,不是这个我的。而是在世间而言,能拥有的“我”,能拥有的能才算是一个【真我】,以至于,出世间的无我,自性的一种状态。
但因为众生,凡夫,他不明白这里边的道理,也看不到,前生,前世,或者说,来生来世,所以呢,只能迷蒙在这一个状态上。然后,才拥有了这么多的造作,就是后天这种强求的一种造作。
本身一切都是本然的。
本然的就是,他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就算今天你死掉了,这也是一种本然的状态,而且死掉本身它也只是一个假象,只是你从这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已。但是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且对现世又有太多太多的执念,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所以才有了求取长生,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个产物。
其实这样的产物本身就来源于不明白生命的真相。
而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生命的真相就是天地万物一切,所谓有情,所谓无情,都只不过是大道演化的整个过程之中的产物而已,只是一个过程中的产物而已,他只不过是如此。
而你说让自己长生,即使你长生了,也只不过是这整个大道演化的一个产物一个过程而已,只要你没有合道,只要你没有证道,只要你没有真正的跟自性融为一体,那你只不过就是这个所谓认为的自己。而就是所谓的你认为的自己,他也只不过是整个大道演化的过程中的一个产物而已。然后呢,等他完成了这个过程了以后,回到大道的根处了以后,你所认为的这个自己会消失,即使你长寿,跟天地一般长寿,你也会失去这个所谓的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你认为的这个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产物,而不是道本体,或者说自性这个本体。
所以《金刚经》在告诉我们什么呢?《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有一些人称之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意思是什么呢?金刚它是不坏的意思,最坚固的意思,然后呢,也有的就是说得了这个金刚就得了不坏的法身,不坏的法身也就是不生不灭。然后呢,又有说法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连金刚这种不可坏的东西都能够摧毁它,就叫做【能断金刚】。而这里的金刚指的是什么?执念,我执。所以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啊?叫做智慧到彼岸。而经呢,也就是道路、过程的意思。就是能摧服我执,智慧到彼岸的一个道路一个过程,这本经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东西。那它到底讲的什么呢?它其实讲的就是我们刚才已经讲的那些东西。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