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萬物為用。

紫覺大學堂
紫覺大學堂
  • 首页
  • 紫覺體系
    • 關於紫覺
    • 紫覺正文
    • 認識系列
    • 經典解讀
  • 結緣紫覺
紫覺大學堂
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关闭 返回上一级  
2020-04-03
作者:紫府道人

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 查看更多

紫师:问:什么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众弟子:“应无所住”,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于相离相”;“而生其心”,就是“不于境上生心”,就是“于法体上生清净心、平等心与平常心”。这是百度上的解释。

念念相续无分别的细微心识状态。

了了明知即无所住心。应对环境的动念分别是生心。汝意不可信,这是修法,它也是无住生心。即对根本知下的知见全部否定。

各种事物上不附加情绪感情定义,客观地理性应对。

不对六尘住着,只起平等心的觉察。

比如师父吃东西时,一边吃一边说好吃,就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心。

紫师:这句话出自哪里。

某甲:金刚经。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紫师:《金刚经》的全名是什么。

某甲: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紫师:般若空宗。什么意思。

众弟子:以空性智慧为主要宗旨。断知见。

紫师:什么是空性智慧。

众弟子:相对于有而有,从毕竟空的角度阐释般若智慧。了知一切都是无常,无自性。缘起性空。依缘而有,毕竟而空。

了知明心本来空寂。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空性智慧的总结。

空性,本然之性。觉知就是智慧。

证悟空性之后运用空性,从而升起的智慧。

紫师:你们空过吗。

众弟子:没空过。

嘴巴上有。

很少。

在努力。

在第六识层面有过很粗浅的运用。

感觉能无所住的前提是先看到自己的住在哪里,能层层的看到自我的住,才有无所住的那天。

紫师:心生则一切法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为什么。

为什么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众弟子:有所住时心的功能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无法展现圆满的智慧。

不管住哪都是局限,非全体。

有所住就一定是偏颇的,有个点为观测,不是全局的。有个贪嗔在决定着倾向性。

有住,就有相对位置,就有人我区别。

紫师:无所住,还要生心。

可能吗。

众弟子:感觉很难。

能。

要看生的什么心。

得靠愿力。

无我利他就行。

心本来就在只是,无所住时展现的更全面。

无所住,自受用。生心,他受用。

紫师:不住,就会涅槃。如何生心。

众弟子:愿力。

那只能生菩提心了。


紫师:所以,你们还是不懂。

无所住,中的所住,是什么。

众弟子:贪嗔。法尘。

紫师:心生则一切法生。心能生一切万法。能所。

诸佛菩萨,会生心起念。跟众生不同的只是,一个只能着相生心,另一个则是可以自在随意,出生一切万法。

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首先,得通达阿赖耶识中一切万法。

众生执取阿赖耶识当中的种子为自相,他相。只能通过感受这个自相,与对境的他相,才能相续生心成相。

永远都只能在一条因缘线中,流淌。

剩下的,只是因缘如何呈现。这个自相,就会成为什么样子。

心相续,便是这个道理。

众生都有心相续。因为,心相续在相续,世界一切才能呈现。

但,证道的菩萨,在果证上而言,是没有心相续的。

因为,所谓的大圆镜智,便是将一个拥有时空维度的世界,化为乌有。镜子是一个平面,立前即现。

这是一种【象喻】。实则连镜子这个平面都是不存在的。

但镜子这个平面的象喻,就是为了破除阿赖耶这个拥有时空维度的颠倒执取。

所谓的拥有时空维度,意思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因缘库,其中无尽的因缘,互相穿插影响,成为无尽的因缘线。每一条因缘线上的每一个因缘节点,都跟其它的因缘线上的因缘节点相连。

如此的,编绘出了众生界的无尽因缘大网。呈现在本初神之脑那里,就成了因陀罗曼珠天网。

身在其中的每一个生灵,都是由无尽的因缘互相交织影响,所成就。

这就是阿赖耶的本意。


而末那识实际上是这个过程产生的因缘黏着。

这个黏着,就是所谓末那识的执取功能。而实际上仅仅只是阿赖耶因缘纠缠现象中的一个自然现象。

那所谓的大圆镜智呢。

转阿赖耶识,到底是如何转的。

需要从这无尽因缘线纠缠里跳出来。

那要从中跳出来,得先看到这些无尽因缘线纠缠。

整个止观定慧的过程,都是在做这件事。

而大乘般若空宗,运用的方法,就是先从现象的无常空中,找一个不住之住。也就是远离六尘之外的能觉。

即使,在更甚深的层面,这个能觉之体,也是心相续的因缘迁流相。

但,这就是入门之处。般若法门。

六尘变幻,心体本空。就是那个不住之住。

你这一会高兴,下一刻伤心。你此刻饿了,困了。吃了,睡了,就饱了,精神了。

在变的是六尘,是现象,是感受。

背后那个能觉,就是心体明觉。


道理,其实都是没那么深的道理。深,只是人没有去反复的尝试,训练。

在于众生位,其实没必要像证果的菩萨那般,非得要通透阿赖耶识内一切万法。

其实,在众生位。人,能运用的法,就很多。

比如,你高兴过,你也伤心过。你有过不知多少的感受。

这些感受,都是法。

只需要你去训练,串习。你就能够自由的切换这些感受。

前提是,你愿意实现自主管理,自在运用。而不是再依赖于外境的“所”。

反复的训练,游走在六尘之中,任风尘再大,不动无染。

这时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有了初步的意义。

某甲:紫师。有个问题。高兴,悲伤,愤怒等情绪属于感受。如果一个感受情绪丰富的人,经常瞬间喜怒无常,情绪变化极快的状态,算无所住而生其心吗。

紫师:什么叫无染。什么是所。

某甲:沾染。所是执取的对镜。

紫师:什么是主动。什么是被动。

六尘只是情绪吗。

某甲:主动就是可以自主升起这种感觉和情绪,被动是随着外境也就是所执取的对镜而升起情绪。不是。

紫师:所以,再去上面看看,所的定义。

某甲:色声香味触法。好。

某乙:好像好几次都找到了这个初步的了了明知,但练着练着就忘了或者迷失了,即使再看到了了明知这个文字但其实不是那个状态。

紫师:想想关于人世的课程。

人有欲望,有想要不想要的外境。又怎么可能安住了了明知。

远离无尽因缘线的纠缠,才能转识成智。

你们必须要清楚,这所谓的因缘线到底都意味着什么。


某乙:那先要死心才能安住?但这个法门本身不就是为了对治吗?或者一味药可能不管用,要多管齐下?还是偷心不死,踏踏实实,过程肯定都是曲折的,但没有白走的路。


师:没力量,多训练,总会有点用处。


 
 

2020/02/29于紫觉讲堂

皈依体是什么?怎么有?
你所皈依的是什么道。
你所皈依的是什么道。

關聯閱讀 顯示全部

  • 人性三部曲 | 爱
  • 皈依的作用是什么。
  • 业力对我们的影响
  • 一、少阳派丹法讲解
  • 如何构建了了明知的有序性。
  • 紫觉词典 | “性”是什么
  • 什么是天之道,地之德?如何堪受教...
  • 本体论—系统论—方法论
  • 修行出离三界的解码与编程
  • 百法明门论讲什么
  • 浅谈儒释道三家止观。
  • 你们了解自己的实际三观吗
  • 苦乐参半(五) | 四维时空中的...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
Copyright © 紫覺
Zi can be reached via admin@zijueschool.com
起飞页建站: 管理员入口 客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