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由+ 查看更多
紫师:问:什么是自由。
众弟子:不受概念框架约束。由着自己的想法而行。人不自缚。
紫师:先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个词汇的出现。
某甲:有了自我意识,有了喜恶贪嗔,想做的和不想做的。
紫师:任何问题,都需要识根达本,知始末,才能清楚它的脉络来处。才能解决。
某乙:自我,形而上的无碍,不挂碍。
紫师:某甲继续。
某甲:有感受,自由不自由,舒服不舒服。首先是,人出生了,已经存在在这世界上了。然后,有感受,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种种应激反应。并且发明了文字工具,可以描述表达种种概念。生存了,就想活的更好,会想要好的感受,舒服的感受。排斥不想要,不好的不舒服的感受。吃饱喝足生存得到满足之后,开始想要更多。如自由,平等,民主......
紫师:自由的反义词是什么。
某丙:束缚。
紫师:束缚来源于哪里。
众弟子:社会正常运转,需要不同个体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做着各自必须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概念。根据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赋予“自由”很多不同角度的概念解读。
紫师:只是概念吗。
众弟子:规则。人的稳态。界限。束缚来源于认知膜。隔阂。滞碍。
紫师:自由是一种舒展状态。束缚是一种紧缚状态。这个在舒展,紧缚的是什么。
某甲:心识。自我意识。
某丁:受。
紫师:在这里,受是最重要的。因为,人的自我意识,来源于受。如果,人没有感受,就不可能有一个自我意识存在。或者说,人能认知到有识的存在,就是源于人通过心识、智能可以进行一个我思故我在的行为。也便是通过心识、智能感受到了身体,外境。以此为基础再次的反思感受从何处来。才有了一个能感受的心识的认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受,人类是无法进行自我认知的。受本身,就是所认知的对象所使然。也便是佛法中所讲的根尘相对。根尘相对,而有感受。才有了“识”的呈现。而舒展、紧缚是一种受的状态。然后,心识/智能感受到这种感受的相对反差,就会有一个舒适不舒适的感觉。命名为舒展,紧缚。自由,束缚。在没有这些名词概念之前,这种状态存在吗。
某丙:存在。
紫师:仅仅只是这种状态存在的时候,人是怎么应对的。
众弟子:饿就吃,困就睡。逃离或对抗。警觉,准备应对措施。任其自然,过了容易忘记,不会特别强调记忆。本能的应对。会做出相应的应激反应。而不会有一个认知。
紫师:好吧,这个太远了。
你们想想,你们现在有了这两种状态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舒展,紧缚的身心状态。
众弟子:紧缚了想舒展。舒展了想保持持续。紧缚的身心状态会挣扎。会跟着走。
紫师:概念,在这里会起到什么作用。
众弟子:会对当下的所作所为起个判断。记忆。会容易产生对立。获取一个不极端,中道。概念把这两种状态区分开。
紫师:概念在这个时候,会帮你找到“原因”。
“我怎么了。”
然后,开始对这个状态,找当前能找到的“原因”。是因为什么什么。因为,所有的舒展,紧缚的状态都来源于外界。所以,就会想办法改变外境来让自己保持在相应“舒适”的状态下。所以,才有逃避跟抗争。这来源于人类的动物本能。人类虽然拥有了智能,但底层还只是一个“动物”而已。而人类智能的真正体现,是来源于可以对一切进行反思,可以认知,可以自我调控。人类智能,是来源于为了生存的动物本能。而从低能一步步的进化,就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而生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直到现在,变成了改变环境,选择环境的能力。这确实是一种进步。很厉害的进步。但,改变环境的是人类这个群体的能力。而非某个个人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是难言的。因为,在这种趋势潮流之下,人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改变外境。在自己痛苦的时候,感觉被束缚的时候。当人越来越多,平均资源越来越少,又有少数人拥有了大多数资源的时候。人的痛苦,束缚就会越加的重。因为,大家都在想方设法的从外界获取一种舒展的感觉。而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这么做,就会发展成互相的抢夺。你舒展开,就有人被紧缚。他逃避了,还好。但,他抗争了,你必然会难受。就好似家庭。每一个家庭都有着它的种种责任,负担。这些责任,负担会看情况均匀的放在所有家庭成员身上。而有人偷懒了,舒展了,就代表着其他人负担重了,紧缚了。人类是一种群体性生物。如果,不是因为群体的协作。人类必然不会走到今天。生存都是问题,没有保障。但因为人类的群体协作性,才有了今天的人类盛世文明。如果,人没有这种意识,没有这种认知。就会很难生存。而今天,生存已然不难。人更多的是在争取所谓的优质生活。或者是偷懒。不论是哪一个。在已然成势流的社会,世界而言。都是痛苦不堪。因为,你争取的是他人的。你偷掉的,也是他人的。而可能你也是被抢夺的,与被偷取的。从此而言,人类却是没有脱离动物的本能。但,也是这种本能让这个世界走到了今天。协作,与竞争。但,不论是从整体而言,还是每个个体而言。这样的日子,绝不是良性的。
文明,不应该是武器。文明,应该是让我们进行反思用的工具。让我们真正活得“更好”的工具。反思自我。反思一切。我们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存在了,干嘛。比如,我们的状态,我们的感受,到底怎么来的。怎么才能让我们的状态,感受维续的“更好”。如果,只跟着动物的本能走。人,就失去了拥有智能的意义。智能也失去了它的价值。智能,多么了不起的存在。它可以让我们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认知。如果,我们连自己都认知不清,又如何用它在这个世界更好的活着。就如这样一个舒展与紧缚。自由与束缚。它仅仅只是身心的一个状态而已。仅仅只是一个状态而已。只是,从动物一步步走来的我们,却总是被它所影响控制,跟着跑掉。向外找原因,找问题。却从来不曾知道,我们的身心,我们是可以做主的。因为,跟着外境跑太久了。因为,外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外界。人,最底层的惧怕,从来不曾消失。因为惧怕,所以不敢不在意外界。所以,无法向内寻求。但,你必须要知道,向外。就是互相争,互相偷。 因为,人都认为自己身心的状态来源于外界。而想要保持自己的舒展状态,舒适状态。就要抢,就得偷。而这两件事,在这样每一个人都想着抢,想着偷的世界里。谁都别想好过。尤其是“文明的掠夺者跟窃取者”。他们永远占据着“文明道德的至高点”。进行着“文明,有理的掠夺窃取行为”。好好的文明,用在了如此动物的本能上。文明,给每一个人都找好了无尽的理由,借口,来进行每一个人所有的相应行为。而这些相应行为,永远服务于“我要舒适,我要自由。”“因为,这样我才活的好。” 而自己的舒适,自由。永远建立在他人的紧缚,束缚,痛苦之上。而你的紧缚,束缚,痛苦,也肯定是有人添加给你的。如果,你认为一切都是外界给予的话。如此看,人只有两种行为。逃避的窃取行为;抗争的抢夺行为。而勤勤恳恳,朴朴素素的人。就是这整个世界的养料。人,不知足。你的痛苦,就必然是你自己创造的。因为,你觉得外界给予你的束缚,绝对是来源于你给予外界的反馈。那就互相的偷抢,互相的痛苦吧。养料尽了,这个世界就是地狱。业,欠下的。都是要还的。如果,你不养成一个还的心态。心甘情愿还的心态。到时候,你会更痛苦。因为,这就是世界。这就是法则。即使,你要离开这个世界,都是要还完,才能离开的。就如你的家庭,就如群体社会一般。情债,钱债,物债。不还完,你又如何独善其身。他们/她们必然会使了命的拉扯你的。因为,那都是你欠下的。那修行,更是如此。欠下的,就是欠下的。这一切,都在你的心识深处记得清清楚楚。这个世界的法则,也帮你记得清清楚楚。而如果,你仅仅只是想要一个自由,而不想要付出。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买卖。而付出,只有心甘情愿的付出。你才不会痛苦。付出,是必然要付出的。但,以什么样心态付出,这是你可以选择的。心态不同,你的受就不同。而如果,你不想还清了,离开。那就在这锅烂粥里使了劲的搅和就好了。而用什么样的心态,认知来面对这锅粥,也是你自己可以选择的。你们,怎么选呢。
众弟子:尝试着心甘情愿付出。还清,来去自由。怎样都是自己的选择,别有怨言。当然是越快还越好。因为拖久了还有利息。
紫师:【想一切都能顺自己心意的人。是这个世界最自私的人。那你就应该承受这个世界最深的敌意,与最大的痛苦。】【不然,你就真的会更痛苦。】【因为,这个世界必然不会那般的顺你心意。】【你能做的,仅仅只是抗争而已。】
众弟子:这个坑跳出来,又跳到另一个坑。一直在挖。确实是,如此,身边少一个人拉扯你。你自己才多一份自由。情债,钱债,物债,命债。全部都需要偿清。和还信用卡似的。
紫师:问:你们想要自由吗。
众弟子:想要。自由是要代价的。
紫师:远离这个互相拉扯大共业洪流世界,你才能有自由。而要远离,你就得把欠下的债还清。还清了,你就是自由之身。
某戊:儿女债能还清吗?
紫师:债有外债跟内债。有人找你要的,叫外债。没人找你要,你却觉得自己欠的,是内债。只要是债,都能还。就得看是什么债,怎么还。【债,有很多种还法。】记住这句话,以后提醒紫讲这一课。
某己:那种不明显的债呢?比如前世的债?或者亲人之前的债。咋还?
紫师:你这个身心,就是你全部的债。还清了这个身心,债就还完了。不论是多久前的。这是一种修行的还法。也便是了内业的还法。
某己:所感受到也是债吧?
紫师:五蕴身心,就是业债的全部。外债,还清了才能解心结。那这个外债就是需要还的。如果,你了悟了究竟空性,那就不存在外债。一切都是内业。而如果,你悟不到,你就得还。因为,你还了外债,解了心结。你才能悟。
众弟子:债务是因为执念吗。怎么算是还清了这个身心?
紫师:你的执念是内债。债主的执念,是外债。
某乙:这个身心怎么还?
紫师:五蕴皆空。
众弟子:所以还债就是满足执念?对吗。满足他人的执念与自己的执念。当双方不再执念。也就没有了债。那就是去修证五蕴皆空?不劳而获才好。内债还有。重点是,很难没有执念。还了外债才能悟?悟了就不用还?悟了就帮更多的众生得解脱,抵债。也是平等?自觉是还内债?觉他是还外债?
紫师:偷心不死。小偷的心理就是拿了不用还。能不还的,都是可以凭一己之力干翻全世界的人。你们可以吗。
你们能跟谁抗争。跟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丈夫妻子孩子吗。还是,你能跟这个社会抗争。每一个不用还的人,都代表着,他早还完了。因为,还的过程,就是历练自身,积蓄自身能力的过程。不用还,指的是已经跟这个世界划清了界限,已然一脚在世界之外了。这样的人,才能拥有无比坚定的心,以及看破一切迷惘的正觉之眼。也才能斩断业根。不再被缠缚。才能往来世出世间,自在无碍。他们都是承担着无尽世界无量众生生死轮回业与法身慧命的菩萨。
不用还,只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人家真的什么都不做,独善其身。你们呢。你们无知。你们脆弱。你们胆小。你们怕事。你们自私。你们懒惰。你们欲望无尽。想占尽天下的所有便宜吗。老老实实还吧。你们想要自在,你们想要舒服。还了,才能自在,才能舒服。等哪天,你真的说可以为一方世界扛起一切负担了。再说了内业。不用还。
某乙:还请紫师教我们如何还债而不是不断背新债。
紫师:六波罗蜜。就是最好的还。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把前四者做好了,禅定智慧自然也就有了。在此之前,就只能依靠善知识来定心开慧。也便是明理。如此,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行持好前四者。而不会墙头草。迎风倒。且,真的心甘情愿。你才能意志坚定的走下去。而要真的心甘情愿,就需要足够充分的明理,来认清这个自我,这个世界。已然无路可走。不然,你总有后路。能走去哪。
众弟子:请问紫师,持戒波罗蜜如何选择行持?无路可走。所以只能心甘情愿的还债。
紫师:日常粗住定。四波罗密具足。慎思,慎言,慎行。时刻保持着全身心的警惕性。这就是戒。然后,拿着所明的理,来认知这个自我,这个世界,这一切。时时刻刻警惕着。指导自己的行为。
某乙:学生业障深重,日常粗住定如果用全身标准来,似乎都摸不到边,更难说行持。能否请紫师将粗住定再粗分几个次第,能够循序渐进。
紫师:就跟念佛号一样。注意力放在全身。跑了,就拉回来。如此反复训练,一个月肯定会有效果。时时刻刻训练。人人都能做得到。就看你自己用没用心。惰性,过往散乱的业力惯性,就是你们的敌人。也可以用纯阳桩做专一用功的途径。整个过程,把心识注意力全部放在身体内部,如此安住。去体会它的全部,所有。还有问题吗。
某戊:紫师,脑子在动时,说话时怎么把注意力放身上呢?
紫师:你自己现在试试。
某戊:加大心力的输出吗?
紫师: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身上。用身体去想,去说话。而不是跟着惯性想,说。
某戊:这个身体仿佛不是自己的。
紫师:可以先从肢体动作开始训练。抬手,抬脚,去体会整个抬起,控制它动的过程。行住坐卧,都如此训练。每一个动作。这是要花心思时间的。
某戊:有意识的张开嘴巴说话?
紫师:嗯。
某戊:那脑袋里蹦出来的东西怎么处理。
紫师:不理会。只需要去感受全身就可以来。你全身心投入到这个感受全身当中,大脑自然就不会那么活跃了。
某戊:这个一开始是不是就是让自己慢下来?
紫师:当你心力还不够的时候,你只能慢下来才能感受到身体的感受。动作一快,你就感觉模糊了。那个身体的感受就没办法把你的心,把你的注意力拉住了。大脑就会更有动力活跃了。
某乙:那在定力不是那么足的时候,如果外缘可以选择的话,是否尽量选择相对清净的缘?
紫师:嗯。一个月的集中训练,是必然可以出功夫的。
某戊:忽然发现这个实验可能会很好玩。那要是发现很无聊时,就要赶快把注意力再拉回身体是这样吗。
紫师:嗯。别浪费时间。浪费越多,你欠下的越多。越没能力还。
某己:记得紫师说过注意力放一部分到脚下。是这样吗。
紫师:嗯,不然更容易跑到脑子上。注意力放在脚上,身体躯干的轮廓就会自然呈现。因为,你要把注意力放在脚上,是必然经过全身躯干的。
某己:好聪明的做法。觉得粗住定的过程就是熟悉身体的过程。粗住定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包含了身念处和受念处了?
紫师:嗯。应该说四念处都包括了。只是在初期无法产生智慧。所以,身念处,受念处更明显。
某己:法念处和心念处是咋包含的?
紫师:初期是守身如玉。中期是控制自如。后期的通透无碍。控制自如的时候,就可以观慧了。也就是心念处,法念处。后期,是可以证初果的。因为,要做到日常的完整粗住定。坐中的定力,是必然已经到了欲界定的。
某己:没怎么打过坐。哪次得试下。
紫师:坐功,桩功,日常保持。都是必要的。相辅相成。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很难出功夫。
某己:明白了。紫师。以后得把打坐纳入进来了。粗住定只是稳住能好好生活而已。
紫师:初期是可以稳住好好生活。中期就是可以自主的把握生活。后期就可以争取出世了。
某己:人元丹法其实就是打坐的一种吧。
紫师:嗯。
某己:暂时没问题了。
紫师:其他人呢。
某己:想起来了,还有蛰龙和龟息。
紫师:睡功一样是均匀的关注全身,呼吸深细绵柔匀。
某己:姿势有要求吗?
紫师:最好右胁卧。
某乙:紫师,睡觉刚开始,那种安住会出来,但是最后还是会坠入深睡,怎么办?
紫师:深睡就对了。睡够了,神都补回来了。就可以不用睡了。
某己:蛰龙是姿势,龟息是呼吸方式。睡觉也可以心放脚底板吧。
紫师:可以。放脚底板,睡得更踏实。还有问题吗。
众弟子:没有了。
紫师:课毕晚安。
2019/10/27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