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时空对生灵带来的影响(二)+ 查看更多
某甲:我能问个问题吗?
紫师:问吧。
某甲:人的感情为什么会逐渐的消失?但感官还在,只是亲情,爱情,友情,在消失?
紫师:感情:感受、情绪。不同的感情,也就是对不同人群,不同关系,不同对待方式的分类。而这些不同人群,不同关系,不同对待方式。主要表现在互相给予的“感受”。而“感受”,来源于互相的行为,触动。亲人会做的事情、行为,爱人会做的事情、行为,朋友会做的事情、行为。都已经被人划分开了。如果,亲人做了爱人的事情,或者爱人做了朋友才会做的事情、行为。我们会觉得“有问题”。因为不符合身份。所以,大家都会有一个共识在那里。自己是什么身份,所以就要顺着这个身份该有的行为去进行、发展。不能逾越。然后,是问题。感观还在,情绪在消失。这是因为不在意了。不再那么在意那些感受了。情绪也便很容易就淡薄了。当一个人很在意自己的感受时,情绪就会很突出,波动性就会很大。而自己的感受,基本都是外环境影响而有的。比如,你的爱人、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跟你有了一个怎样的互动,让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然后,你就会因为这种感受,生起相应的情绪。而你对这种感受的重视程度,在意程度,就会决定这个情绪的起伏度、延迟度。也就是情绪有多大,有多久。大的,久的,也就是一种情感深的体现。小的,短暂的,也就是一种情感淡薄的体现。
某乙:这种不在意会不会是一种“痴”的状态,不是说痴就是中性的,不加分别的状态吗?
紫师:“痴”是无明。不在意,会加重“痴”。所以,才需要【慧】。也就是对一切的了了明知。
某甲:如果,什么行为都升不起所谓的感情呢?
紫师:嗯。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某乙:就是没有慧,没有定力,不在意会加重“痴”。
紫师:那就代表着完全的不在意了。如果没有了了明知做前提,对此状态完全不加了知的话。就是一种愚痴的状态。
某丙:感觉自己是严重的痴。我现在尽量不让自己起情绪。就是不去想,是痴么?
紫师:是痴。
某丙:那怎么办呢?
紫师:但如果是以此不妄想,不烦恼,继而专注一心,提升定力。痴的过失,便不大。但如果是以此来逃避,便是完全痴的过失。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任何促成觉悟的因素出现。就必然是完全属于痴的业。
某丙:什么是逃避呢?什么是不妄想?怎样知道自己是在逃避还是停止妄想烦恼?
紫师:理智的明了,这一切都是为什么。然后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某丙:为了让自己不烦恼,不起情绪。
紫师:比如,为了提升定力,而不再去分散注意力去注意那些散碎的事情。这里面包含了帮助自己去促成觉悟的因素,就有一部分觉悟的业。以此来判别。
某丁:止不是目的,是前行。
紫师:把止当目的,就会成为外道。
某乙:紫师,问个题外话,“静”有声音吗?我老是听到“静”的声音,我怀疑我耳鸣了。
紫师:那就要看你说的静,是外静,还是内静。
某乙:我不知道啊,不是环境。
紫师:耳鸣的嘤嘤声,是低频段的音频。静下来了,就会听到。或者说是解析到。因为静的过程中,所感觉到的境界变化,就是解析的过程所带来的。
某乙:我老听到,这种声音,我耳朵有毛病了?
紫师:每个人都能听到。所以,不要当回事。一般“病态”的耳鸣,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影响正常生活的。只要不是那种程度,就不需要当回事。
所以,升不起来感情,得明白为什么升不起来。以及感情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出现的。就像上面讲的一样。最好不要是被动的出现。因为,被动的东西,都是不能被把握的东西,都是无法自主的东西。也就是会随境流转的东西。是生死轮回的业。所以,还需要明白为什么,以及如何自控。然后,继续之前的课程。
某甲:像我的意思是说,喜怒哀乐都升不起来,最亲最近的人也一样,必须强制自己升起来。我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才有这种感觉。而以前没有。
紫师:所以,这是一种过去的业力导致的。
某甲:为什么现在突然没了。我不认为我自己修的多好。
紫师:也就是源于过去的叠加、积累,因缘和合呈现在了现在。
某甲:只是感官很淡。
紫师:因为,累了。
某甲:在乎的东西也都不在乎了。
紫师:达到一定疲劳值了。
某甲:累不能诠释一切。
紫师:就像审美疲劳。
某甲:我之前说你没人性,算不算一种感染?
紫师:原来爱人的一个行为让你生起的感受、情感,你升不起来了。原来亲人的一个行为让你生起的感受、情感,你升不起来了。
某甲:我是升不起来了,亲人的任何我也升不起来了。
紫师:这就是感受疲劳。
某甲:可是言语会升起来,但是内心一点波澜都没有。
紫师:有些东西看的多了,经历的多了,潜意识已经知道怎么回事了。
某甲:是潜意识还是什么?
紫师:潜意识是这样说的:整个发展的过程,都太“老套”了。“我看了太多遍了,你能不能换一套给我演。”这就是“情感疲劳”。什么三年之痛,七年之痒...就是差不多的东西。还有小别胜新婚。都是如此。疲劳了,需要缓冲一下。只要缓冲时间过了。你的情感就会继续呈现。继续带动着你去沉迷其中。所以,不能跟着这个境界跑了。这都是不恒定的。这就是【慧】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慧】才能让你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看破、放下”,然后继续看不破,放不下。有些情侣、夫妻,离了,又再婚了,又后悔了。痛过一遍,又一遍。为什么。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情感到底是怎么运作的。都只是随波逐流而已。
某丁:跟着感觉走。
紫师:对,太相信感觉了。根本就不了解“感觉、感受、情感、感情”的运作机制、原理。
某甲:也不是这种。是没有感觉。
紫师:这是短时间的。再等等看。因为缓冲的时间多少,是源于之前这些人的“老套程度”,与对你造成的“负面程度”。当这些老套的影响、负面的影响,逐渐随着时间消散了,被缓冲掉了。你就能够重新升起那些情感了。或者说:换个人,换个不老套的剧情,也会的。失恋的时候,说:不再爱了。没两天,就爱上了。因为,那股疲劳的力量只叠加在了某个人,某部分人身上,某些剧情上面。换个人,换个剧情,疲劳值便不在了。这就是人。所以,不要轻信自己的感觉。尤其是短时间段的感觉。
某甲:如果是对所有都提不起来了呢?感觉我能分清。是没有任何感觉。可能疼的时候感官还在。
紫师:当然了。如果,你一直执着着这个疲劳值,不肯撒手,或者说一直执取着这个什么感觉都提不起来。那换多少人,换多少的剧情,缓冲多久,都是没用的。因为,阀门被自己堵死了。所以,你现在需要的是去放下对现有境界的执取。然后去了解,清楚。现在的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这样。把原理弄清楚了。不然,就走错道了。
某甲:如果这一生的感觉都升不起来了,算不算是人生的升华?
紫师:都升不起来,下辈子就做个无情的人、执拗的人。或者其它生灵。但是,有什么用呢。重要的是,这一生自己能做些什么。比如。接受上面说的原理,细细想一想,是不是那样。然后,想想怎么去自主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去做些什么。
某甲:不算是人生的升华吗?
紫师:升,降。是相对的。对某些层面而言,是升华。对某些层面而言,是低下。但跟觉悟,都关系不大。
某甲:每个人都是在修来生。这样的来生不算是升华吧。
紫师:对修行而言,所有的偏执都是一样的存在。不论是天人,还是地狱。众生平等。因为,只是众生。
某甲: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为何而起。算是了了明知的一方面吗?
紫师:算。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拉向自己倾向的那一方。那样,就离觉悟远了。因为随着我执跑了。无情,就属于偏了的一方。所以,要一直觉知着,自己到底怎么了。现在的自己属于什么情况,为什么。这是时时刻刻的。都不能丢失的。
还有问题吗。
某甲:无情不是也算一种有情吗?
紫师:是的。所以,只是其一。不是全部。觉悟,是要成为全部。无碍。自在。能无情,能有情。
某甲:怎么样的状态是全部?
紫师:所有情。都可以让自己呈现出来。
某甲:指哪种?
紫师:且都是最真挚的。爱情、亲情、友情,种种情。乃至于虚情假意,都是最真挚的虚情假意。因为,当能够做到全部情的时候,情绪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准的模式。当处于这种情的模式的时候,就完全是这种情的模式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最真挚的】。
某戊:紫师,全心投入修行的人。这些情有必要生起嘛?
紫师:修行的目的,是觉悟。而觉悟,就是要圆满的觉悟。而圆满的觉悟,就是可以去自在无碍的做到所有。
某甲:最真挚的和觉悟冲突吗?
紫师:不冲突。因为觉悟者的一切行为,都是“最真挚的”。因为,觉悟者的所有行为,都是从心而发的。属于最纯直的行为。也就是纯直心。即使是虚情假意,也能做到“最真挚的”虚情假意。因为,这些行为对于觉悟者而言,都只是一种“中性”的行为。
某甲:没感觉的状态是对的吗?
紫师:非善非恶。只是在执着善恶的众生眼中,才会呈现出所谓的“善恶”。没感觉的状态,只是之一的状态。没有对错。执着了,妨碍了感觉的出现了,对于觉悟而言就是错的。而不执著,并不妨碍感觉的出现,对于觉悟而言,就是没错的。还有问题吗。没有,就继续讲上面的课程了。
某甲:这种感觉应该持续吗?
紫师:明白原理。放下执着。自在运用。当然了,这得看你的人生目标了。
某甲:执着应该还在,但不是很多感触了。能触动的情绪很少。
紫师:如果,没有把觉悟当成目的,怎么样都可以。
某甲:这种渐失算是觉悟的路程吗?
紫师:因为,轮回的方式多种多样,怎么样都是一样的。明白原理。放下执着。自在运用。这三个阶段,就是觉悟的过程。离开这三个阶段,没有觉悟可言。
某甲:渐失是不对的吗?
紫师:没有对不对。对不对是相对的。只要离开了上面的三个阶段,就是不对的。这是相对于觉悟而有的对不对。
某甲:你接下来要讲什么?
紫师:继续上面的课程。线性时空下的修行。
某甲:我能了解情绪从何而起。也能不再执着,但不能自在运用。
紫师:所以,这是不对的。因为,肯定有不能自在运用的障碍在那里。某部分的执念,让你无法去自在的运用。因为,要去自在的运用了,就需要打破这部分的执念。需要你去做自己现在不想做的事情,面对不想面对的人事物种种境界。
某甲:怎么打破,逆自己而行吗。
紫师:不是。是放下自我。也就是放下我执。而不是有一个自己可逆。
某甲:放下的状态是什么?
紫师:我。是不存在的。非常确定,明确。这个真相。【我。是不存在的。】回归本性。放下我执。只有找到【体性】,融入【体性】。我执,才能被消泯,放下。小乘,被称之为【解脱道】。因为解脱我执,就算达成了目的。因为我执没了,烦恼痛苦就没有了承受者。自然,也就解脱了。而大乘,被称之为【菩萨道】。而菩萨,菩提萨埵,也就是觉悟的有情。是以觉悟为目的。只有成佛了,觉行圆满了。才是目的地。这是他们的不同处。
某甲:体性怎么融入。
紫师:先发现,再融入。
某戊:怎么发现啊。
紫师:先明理。再用心识去体证发现。
某甲:明心本来空寂,见性能生妙有,这句话的细分解是什么意思?
紫师:本来空寂,就是体。能生妙有,就是性。先空,后有,才能发现体性。因为体性,是一个。
某戊:紫师,明什么理呢?法理?空性理?
某甲:怎么空?怎么有?
紫师:即体即性。空我执。有一切。也就是把自我放下,去成全一切。还有问题吗。
某戊:都放下了。怎么成全一切?为觉悟而不择手段?
某甲:就是不择手段成全一切吗。
紫师:我执放下了,觉悟就已经开始了。之后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成全一切。
某甲:自己遍体鳞伤成全所有。
紫师:所以,前提是无我。
某甲:无我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紫师:无我了,也就没有自己了。无我了,就是成为体性的一部分了。成为道的一部分了。
某甲:状态呢?怎么样的状态平衡?道的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紫师:状态就是可以接纳一切。道的一部分,就是可以接纳一切。但,接纳的程度,由道的因缘发展来决定。也就不是有一个“自我”来决定。这个时候,可以称之为【知天命】。天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这个天,就是因缘。就是道的法则。其中没有任何的“自我喜恶”。因为,“自我”已经没了。 “喜恶之心”,自然也就不复存在。所做的一切,都只是顺应因缘的安排,道的法则安排。什么安排。发挥“你”的用处。“你处于无我状态下”的用处。对一切人造成相应影响的用处。也就是构建整个大道运行的一份子的存在。成为“道”的化身。成为“道”的某部分应用、机能。其实整个“大道”中的一切生灵、非生灵,都是“道”的化身。因为都是“道”所呈现,衍化。只是说,觉悟是要成为“明白着”的化身。不明白,无明,是芸芸众生。明白,觉悟,是菩萨圣者。状态不一样,受用便不一样。这是一个不得不玩的游戏。“大道的游戏”。因为你能存在,你能思考,你之所以具备思想。全部都是“道”给予的。即使“你”完全消失了,不存在了。也只是“道”停止了“你的”这部分机能。 “你”仍然逃不出“道”。因为,一切的存在与不存在,都只能在“道”之内。这就是“道”。 “道”不是牢笼,或是什么。因为,你之所以存在,就是来源于“道”。你之所以有机会知道“牢笼”这个概念,也只是因为“道”衍化出了你,赋予了你这一切的机能。这就是:“道”。 “你”能做到的最究竟的状态,就是【觉悟】,成为“道”本身。这是一个永远无法通关的游戏通关的唯一出路。这就是【真相】。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大家是生灵。会思考。能有目的。所以,有了所谓的修行,所谓的觉悟。也就有了所谓的成为“道”本身。
某甲:是自己刻意不让它去升起还是自己再也不会升起?永远无法通的游戏关证明没有出口。不是吗?
紫师:这是身为生灵,自造的一条游戏之路。修行之路。而当哪个“时空”,失去了身为“这个自我”,失去了身为生灵的状态,失去了能思考的能力,失去了有目的性的能力,失去了想要修行,想要觉悟,想要寻一条出路的资格的时候。现有的一切,都是没意义的。因为,你已经失去了这份资格。因为你连具备这份资格的自我,都不见了。但,这是一个无尽的轮回。早晚有一天,轮回会让“你”再次成为生灵,成为“你”。这个时候,修行,觉悟,又有了意义。所以,没有出路的轮回,有了唯一的出路。不可能通关的游戏,有了唯一的通关。因为,觉悟了之后,成为“道”本身了之后,就不会再次无明,成为芸芸众生。即使还身在游戏之中,也成为了游戏本身。体性,是游戏,是法身。化身,就是游戏者,NPC,游戏GM。所以。【觉悟】,是唯一的出路。
这个世界,是由所有众生,有情、无情所聚合而成的世界。被分为了三界、六道,种种。全都是“道”的衍化体现。比如,这线性时空。线性时空,是这个时空内的一种时空真相。世界衍化的真相。因为,如此才能“合理”。不然,一切都不“合理”。那就先沿着这个时空内的真相去探索,去发现,去觉悟。在无色界、色界,更多的讲的一种心识形而上的状态。这个时候,把这部分心识形而上的状态称之为“有情”,是源于这部分“有情”具备着了了明知的能力。但真正被称之为生灵的,真正具备着“人”能理解的“生灵状态”的生灵,是欲界内的生灵。即使是证取了色界天、无色界天境界的仙,也是因为这些仙,还具备着欲界的本质显现,才能被称之为“人”能理解“生灵状态”的生灵。
某戊:紫师。了了明知。是什么。
紫师:先听下去。而这种所谓的“欲界的本质”,就在于“思考”,对六尘对境的了知,分别,判别能力。如此,才能算是具备着“人”能理解的“生灵状态”。比如,大梵天一类的天主。这一类的“天人、天主”,是源于“他们”拥有着往来于欲界、色界之间的能力,所以才被“人”称之为“天人、天主”。而如果,“他们”只是一种只具有了了明知的心识状态。“人”便无法称“他们”为“天人、天主”。因为对于“人”而言,所能认知的生灵,就必须是具备着类似于“人格化”的性质。比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等等的神祇。比如,天宫,天女等等。这都是站在“人”的位置而有的。
某乙:那不是人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啊?
紫师:在紫觉的体系里,有仙、有神、有天人、有天。仙,就是修行修炼,可以往来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灵。
然后再记住:人对色的认知,全部都来源于受。也就是说,你想解析色蕴,你只需要解析你的受蕴,感受就可以了。而你对色蕴的感受,又是识蕴与行蕴的状态带来的,就会呈现出相应想的呈现。这就是五位一体。从任何一个去解析全部五个。这是关于观慧的核心教法。
某乙:静下来,感觉体内气脉涌动,是不是也是一种解析?
紫师:记住了,下次不要再问。为什么涌动。气脉又是什么。
某乙:行蕴作用。
紫师:那你厉害。直接到行蕴了。那解析的时候,直接说这都是五蕴的作用。就不用解析了吗。解析,不是想。是实质性的分解。命名,是分解后才做的事情。
某乙:紫师,虽然你让我们不要再问,可是我没有完整解析过,不能体会。你告诉我们的解析,我只能在脑子里想象。
紫师:比如,你摸到了自己的脸。
某乙:我摸了。
紫师:你实际摸到的,是你实质摸到的。之后,你说这是脸然后,你摸到的时候,相应的触觉产生。之后,你说这是摸到后的感受。然后,你细细地去感觉摸到的时候具体的状态。把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细节全都看到。然后,你再去给这些实质的感受,状态的细节命名,说这是什么,属于什么。这个过程叫解析。是以实质的五蕴为基础的解析。而非全靠名词概念的解析。也就是想象推理。懂吗。
某乙:就是把摸脸这个过程,解析成五蕴吗?
紫师:你们现在能解析的只有色受想三蕴。而且还只能是在最浅的层次解析。
某乙:想是在脑子里吧?
紫师:行识二蕴,那是圣贤位菩萨才能做的。
某戊:紫师,每时每刻,这些都会发生,找一个类型为主进行解析就好是嘛?
紫师:为什么观慧,解析需要定力做基础。因为解析,需要一颗纯直的心参与其中。也就是以一种纯直的感观来进行。名词概念添加,是在这种纯直感官之后进行的。而去把这个过程给分别出来,就需要一定的定力作为基础。也就是把纯直感观的过程,与之后名词概念添加的过程,区分出来。对于普通人而言,在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当下,名词概念就已经添加上去了。这就是完全识神的状态。有的全部都是识神妄想。
某乙:嗯嗯,这个懂了。不过我再提个问题,紫师不要难过,什么是观慧,我都没慧,怎么观?
紫师:观慧,是观察之后,产生的慧。就是因为你没慧,才要观。
某乙:那我没慧,我怎么观?
紫师:培养定力。你现在认为的慧,只是个妄想。定力有了,起观了,就知道什么是慧了。
某戊:先培养定力,培养一颗纯直的心。
紫师:所以,要起观。先要把纯直的感观跟名词概念添加的过程分开来。原来的时候,感观是跟名词概念添加同步的。而这种同步,只是因为你的定力太低。无法看到这个过程中的缝隙。定力提高的过程,就是看到这个缝隙并把这个缝隙不断放大的过程。把构成这一切的所有元素之间的缝隙,都不断放大的过程。如此,你才能看到这些元素的存在。不然,你就只能看到一个模糊不清“一体”的存在。比如,这个你所认为的你自己。
还有问题吗。
某乙:最后一个。我能解析自身,我还能解析自身之外的物质啊?比如空间。
紫师:你自身是什么。你自身之外的物质是什么。
某乙:懂了,自身之外的物质也是通过自身来感觉到的。
紫师:然后呢。
某乙:是一体的。
紫师:还有问题吗。
某乙:没了,今晚没睡觉收获真大,顶礼紫师。
某戊:紫师,什么是了了明知。
紫师:觉知一切的觉知。还有问题吗。
某戊:用这个觉知来解析感受算不算一种方法。
紫师:所有的解析,都是以了了明知为基础的。
某戊:我目前的觉知。感觉和感受混在一起了。
紫师:所以,那不是了了明知。跟六尘都分开的,才能开始算是了了明知。
某戊:但说不出。那个觉知的确认界限。
紫师:定力问题。还有问题吗。
某戊:没了,紫师。
2018/03/30于紫觉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