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作者:紫府道人
关于生死的微细解析+ 查看更多
关于生死的微细解析
+ 查看更多
“
本来就没有生死。
只有众生对六根表相的贪执。
众生也从来都没有死过。
只是意识海将业力资料重新整合,
又重新变现出了另一个生灵的相。 ”
紫师:我们开始下一个课程。【生死】
上次的课程中,我们有讲到,我们绝大多数的看不破,放不下,或者说看得清,放不下,都是来源于我们活着,我们需要生活。
因为生,不知为何而生,从何而生。所以,环境给与我们什么样的观念概念,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怎么活,我们就开始了过活。
在过活的过程中,可能我们都发现了不同的生活意义,活着的意义。
呵呵。
而实质呢。
本来就没有生死。
只有众生对六根表相的贪执。
众生也从来都没有死过。
只是意识海将业力资料重新整合,
又重新变现出了另一个生灵的相。 ”
紫师:我们开始下一个课程。【生死】
上次的课程中,我们有讲到,我们绝大多数的看不破,放不下,或者说看得清,放不下,都是来源于我们活着,我们需要生活。
因为生,不知为何而生,从何而生。所以,环境给与我们什么样的观念概念,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怎么活,我们就开始了过活。
在过活的过程中,可能我们都发现了不同的生活意义,活着的意义。
呵呵。
而实质呢。
某甲:都是三才。
紫师:是,都是三才。
大家都在烦恼痛苦,盲目茫然。很多人,都感觉自己活得很明白。对世间的道理,套路都了然明白。
但如果像紫这样来解析一番之后。这些人,都会发现自己的盲目茫然。
这几堂课下来,可能大家都听了不少,也解析了不少,但却都不能达到紫的要求。思路还是跟不上。对这一套体系的思维模式还是太陌生。
但就现在所学所解析到的东西而言,大家发现自己的盲目茫然了吗。
在的回答。
大家都在烦恼痛苦,盲目茫然。很多人,都感觉自己活得很明白。对世间的道理,套路都了然明白。
但如果像紫这样来解析一番之后。这些人,都会发现自己的盲目茫然。
这几堂课下来,可能大家都听了不少,也解析了不少,但却都不能达到紫的要求。思路还是跟不上。对这一套体系的思维模式还是太陌生。
但就现在所学所解析到的东西而言,大家发现自己的盲目茫然了吗。
在的回答。
众弟子:发现了。
紫师:我们的大环境、社会风气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就会相应的进行着活着。
比如,大家了解中国的邻国朝鲜吗。
众弟子:不是很了解。
只是听到在电视里说的。
紫师:可以课后了解下。
一个国家的政策,一个国家的风气,造就了一个国家的人民。西方人畅行自由主义,信息自由,言论自由。所以,造就了西方人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国情,造就了中国人民的社会形态。每个国家的国情,也都造就了每个国家的社会人民意识形态。我们的环境就是我们的意识形态灌输者。
活着。活着的意义。更多的是外环境所给与我们的。这是人的生。盲目茫然。
不论大家年龄多大,想想自己爷爷的年代,自己父亲的年代。那个时代时,各自的意识形态是如何的。活着的意义又是如何的。可能都不同吧。
而现在,或未来自己的子女所处的时代,可能又不同吧。
这里讲的到底是什么呢。
每个人,就都像是人身上的细胞。而社会,就是这些细胞所构建出来的人。人有一个主体意识。这个主体意识,就是国家政策,社会风气。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比喻。不要用自己的一些其它概念放入其中。
这个主体意识,想要这个身体去做什么,这个身体就会去做什么。而这每一个细胞,也都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身体受到了损伤,就有百千万的细胞受损。这就是细胞的被活着。也是人在社会形态下的被活着。
自己太多的活着,受着这一切概念、风气的影响。但人们却都只会无知无觉,或者说是感觉这很正常。觉得,这本就是活着的状态,活着就是这样的。
比如说,过去奴隶社会,当了一辈子的奴隶,突然奴隶制被打破了,这个奴隶反而接受不了了。
为什么呢。
被灌输的太深了。他觉得自己做一个奴隶,是正常的,是应该的,虽然很痛苦,但他还是觉得是正常的。这就是人的一种被活着。
大家觉得自己呢。
某丙:紫师,对于不符合根器的人,您会一直服从他/她的世俗想法,对于符合根器的,您会用修行去要求。那么那部分不符合根器却又跟紫师亲密的人,会破坏紫师的威德吗?紫师讲的课之所以无法令学生自然融合,一听就悟入,跟紫身边那部分暂时不能用修行要求他/她的人造成因缘不成熟有关吗?
紫师:我们的大环境、社会风气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就会相应的进行着活着。
比如,大家了解中国的邻国朝鲜吗。
众弟子:不是很了解。
只是听到在电视里说的。
紫师:可以课后了解下。
一个国家的政策,一个国家的风气,造就了一个国家的人民。西方人畅行自由主义,信息自由,言论自由。所以,造就了西方人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国情,造就了中国人民的社会形态。每个国家的国情,也都造就了每个国家的社会人民意识形态。我们的环境就是我们的意识形态灌输者。
活着。活着的意义。更多的是外环境所给与我们的。这是人的生。盲目茫然。
不论大家年龄多大,想想自己爷爷的年代,自己父亲的年代。那个时代时,各自的意识形态是如何的。活着的意义又是如何的。可能都不同吧。
而现在,或未来自己的子女所处的时代,可能又不同吧。
这里讲的到底是什么呢。
每个人,就都像是人身上的细胞。而社会,就是这些细胞所构建出来的人。人有一个主体意识。这个主体意识,就是国家政策,社会风气。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比喻。不要用自己的一些其它概念放入其中。
这个主体意识,想要这个身体去做什么,这个身体就会去做什么。而这每一个细胞,也都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身体受到了损伤,就有百千万的细胞受损。这就是细胞的被活着。也是人在社会形态下的被活着。
自己太多的活着,受着这一切概念、风气的影响。但人们却都只会无知无觉,或者说是感觉这很正常。觉得,这本就是活着的状态,活着就是这样的。
比如说,过去奴隶社会,当了一辈子的奴隶,突然奴隶制被打破了,这个奴隶反而接受不了了。
为什么呢。
被灌输的太深了。他觉得自己做一个奴隶,是正常的,是应该的,虽然很痛苦,但他还是觉得是正常的。这就是人的一种被活着。
大家觉得自己呢。
某丙:紫师,对于不符合根器的人,您会一直服从他/她的世俗想法,对于符合根器的,您会用修行去要求。那么那部分不符合根器却又跟紫师亲密的人,会破坏紫师的威德吗?紫师讲的课之所以无法令学生自然融合,一听就悟入,跟紫身边那部分暂时不能用修行要求他/她的人造成因缘不成熟有关吗?
紫师:这得在于紫所教授的教法是如何的。会破坏,来源于人们既往的认知观念。而紫要教授的就是打破既往的认知观念。紫教的是让人自觉的去修行,而且重点是修自己。会有关,但这是一个众缘和合与否的问题,而不只是这个人的问题。
某丙:这部分人就是紫师身上的坏细胞,紫师要用您的主体意识去修复这些细胞。我们都是坏了的人,坏的细胞,所以需要有修行的紫师作主体,用更强的意识灌输我们,主导我们是吗?如果我们甘愿被修行奴隶,就不一样了。
紫师:紫确实一直都自视为是个洗脑者。但洗脑不只是灌输概念。因为,只是被动的被灌输,对于修行而言,是无用的。
紫想要做的,是让人真正的如理思维清楚,事情的理法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只有说,确定是这样了,紫的一个目的才达到了。
因为,紫要灌输的是修行。而修行,是要自觉。那自觉,就是摆脱盲目无知。
所以,紫不希望大家成为修行的奴隶。而是成为生命的主人。
而成为生命主人的方法,就是先要看透这一切,解析透这一切,摆脱掉大环境意识灌输、社会风气的困缚。
首先,大家要明白的就是自己的被活着。先意识到了,就可以在很多时候拥有警觉心了。只要开始警觉了,改变就在发生了。自觉的活着,就在进行了。
然后,我们开始下一个解析点。
很多人修行,还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修行。可能是源于对修行的认知不同,很多人把修行理解成了修炼。
什么是修炼呢。
成“佛”成仙。一种成就上的,神通上的,神佛上的修炼。一听仙佛菩萨,就会有一种惯性的意识概念出现了。那就是通体放光,神通无碍的概念。这种认知,更接近于修炼。跟修行的本初定义,是不同的。
某丁:修炼执以“我”身不灭,长生久视。
紫师:修行,更多指的是修正,行持。修正无明,行持觉悟。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一些仙佛的功用也会得以体现,比如神通种种。但这是修行过程中的附带品。
修行的主体,就是修正无明,行持觉悟。而紫更多要教的,是这个修行。希望要学的大家能够明白。
紫想要做的,是让人真正的如理思维清楚,事情的理法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只有说,确定是这样了,紫的一个目的才达到了。
因为,紫要灌输的是修行。而修行,是要自觉。那自觉,就是摆脱盲目无知。
所以,紫不希望大家成为修行的奴隶。而是成为生命的主人。
而成为生命主人的方法,就是先要看透这一切,解析透这一切,摆脱掉大环境意识灌输、社会风气的困缚。
首先,大家要明白的就是自己的被活着。先意识到了,就可以在很多时候拥有警觉心了。只要开始警觉了,改变就在发生了。自觉的活着,就在进行了。
然后,我们开始下一个解析点。
很多人修行,还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修行。可能是源于对修行的认知不同,很多人把修行理解成了修炼。
什么是修炼呢。
成“佛”成仙。一种成就上的,神通上的,神佛上的修炼。一听仙佛菩萨,就会有一种惯性的意识概念出现了。那就是通体放光,神通无碍的概念。这种认知,更接近于修炼。跟修行的本初定义,是不同的。
某丁:修炼执以“我”身不灭,长生久视。
紫师:修行,更多指的是修正,行持。修正无明,行持觉悟。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一些仙佛的功用也会得以体现,比如神通种种。但这是修行过程中的附带品。
修行的主体,就是修正无明,行持觉悟。而紫更多要教的,是这个修行。希望要学的大家能够明白。
然后,开始下一个解析点。那就是【死】。
花开花落,青黄叶落。这是花叶的生死。树枝,树干,树根,在这个过程中却是仍然在。而不论是花,是叶,是树枝,树干,树根,还是人,生灵万物,都只是长在地球这个生命体上的“花叶”。
不论地球上的生灵换了多少批,地球却还是在。而地球又是银河系,乃至于整个宇宙上的“花叶”。不论地球生灭了多少次,宇宙依然在。
而宇宙也正是大道上的“花叶”。不论宇宙生灭多少次,大道依存。
而大道非有。没有生,亦没有灭。属于无根之根,虽然出生了一切万有,幻化一切生灭相,但TA却从未生,亦从未灭过。这就是“道”。
那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死,也是被死掉。这是一个大道衍化运转的自然过程。是必然。
那这样的话,我们的死,又如何做主。
某乙:与道合?
某丁:不生不死。
紫师:当花叶死的时候,你体证树枝为自己。当树枝掉的时候,你体证树干为自己。当树干枯掉的时候,你体证树根为自己。当树根烂掉的时候,你体证出生树根的那股力量为自己。最后,体证到大道为自己。你就完全做得了主了。
这个道理有点空泛。我们讲讲具体实际的。
众生生死,为何生死。
因为认为这个“花叶”为自我。花叶没了,就认为这个自我死掉了。
在紫觉的第一篇中有提到,外在的表象形态,都只是来源于我们具备六根,所以才会观测到,而认知这个表象形态的身相为自我。而之所以具备六根,又来源于我们的定力低下。对时空的观测层次低下。
修行,不需要你去肉身不坏,长生不死。只需要你闭上眼,放下对这个身躯自我的执取,在意识海的层次中,开始去体认更深层的自我。
当你把心识从身躯自我上收回来的够深了。你就会开始失去对这个身躯自我的了知了。而这个时候,能觉知的意识,就成了所谓的“自我”。
我们一直认为活着的是肉身。而实际上,肉身只是给与了他们一个六根而已。
因为眼睛,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显像的功能,也就能看见。
因为耳朵,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闻声的功能,也就能听到。
因为鼻子,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嗅香的功能,也就能闻到。
因为舌头,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品尝的功能,也就能尝到。
因为身体,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身触的功能,也就能感受。
因为大脑,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思维记忆的功能,也就能思忆。
这是六根所赋予我们的功能。也就是“花叶”的功能。
花有香,能结果,叶有绿,能光合作用。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了花叶,没有六根,我们就不复存在。
可能这种体证,对于大家而言,确实不容易体会。大多数人,这一生的唯一一次体验,就是临终的时候,也就是死的时候。只有死过,才能知道死后是如何的,是否是什么都消失了。
那死了就什么都没感觉了吗。
不是的。死了之后,这个“意识自我”根据TA一直以来对身体六根的执取,也就是一直以来使用六根的惯性,而重新幻化出来一个具备六根的身躯。很多人称之为“鬼”的状态。
其实,这个时候并不是“意识自我”又有了一个身躯六根。而只是一种惯性的感觉,所促使的意识错觉体验而已。
可能大家没有残疾,有个例子大家也不能亲身体验。那就是当人断腿断手以后,手腿是不见了,也看不见了,但在意识的惯性中,手腿的感官依然存在。也就是还能感觉到自己有一个手腿的轮廓感。
这是意识的一种执取记忆惯性功能。而在人死之后,这个意识的功能依然存在。就会幻化出来一个六根身躯出来。但这一样只是一种自我意识感官,而非真的有了一个身躯六根。其实这个人一直都在自己的意识海当中。
某丙:那这个是第七识吗?
紫师:不是。是第七识又重新幻化出来的六识功能。
这就是死。但不单单是这样。
因为,在死后,根据不同人的意识状态,也就是之前的业力惯性状态,就会幻化出来不同的境界出现。全都是心底深处所执念的。然后,这个意识自我又会受这些业力惯性的影响,而被影响着去投胎受报。
不同的业力惯性,会影响这个意识自我去往不同的时空因缘中,投胎到六道的相应一道中去。
某丙:那就是有的人是天堂,有的人是地狱,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吗?
紫师:你这个问题,来源于你认知现在的世界为真实。而事实是,不真实。而如果你认知现在的世界为真实,那你所说的天堂,地狱,就是真实的。
天堂,地狱,确实是意识所幻化的。而我们现在的世界,依然也是意识所幻化的。所以,不要奢望地狱不是真实存在的。六道中的每一道,在众生眼中,都是实际存在的。
因为意识里存储着一切的资料种子。包括一切痛苦的感觉。当意识让这个感觉出现时,这个感觉就是真实。
死后如何。大家可以观测下自己的梦。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日常生活太乱,梦就会很乱呢。
而临终时的境界,就是我们这一生日常生活的一切所造成的境界。哪一部分的惯性最强烈,临终时就会越容易出现。
某丙:那修行的人,在死后也会是这样吗?
紫师:修行人,也得看是修证到什么位次的修行人。欲界人天乘,只能凭借业力。跟随着善业去往相应的人天道投胎。而色界天乘,无色界天乘,就完全可以凭借这自己的“定力”去往色界天,无色界天。或者,愿意继续在人世间修行的,就可以自主投胎。
某丙:那有些修行人为什么说死是涅盘啊?
紫师:只有圣者,才能涅盘。而圣者的涅盘,却不是死可以定义的。证果的圣人,当下就是涅盘,而非肉身死后。
说死是涅盘,是电影,电视告诉大家的。因为,佛陀的死,被称之为涅盘。但佛陀一直都处于涅盘之中。只是众生的层次理解不了。在最后与现阶段的众生缘尽时,就示现了所谓的“涅盘”。
而释迦牟尼佛“涅盘”之后,其实还是继续幻化在这个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因为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个世界成佛不知多少次了。也示现“涅盘”不知多少次了。
花开花落,青黄叶落。这是花叶的生死。树枝,树干,树根,在这个过程中却是仍然在。而不论是花,是叶,是树枝,树干,树根,还是人,生灵万物,都只是长在地球这个生命体上的“花叶”。
不论地球上的生灵换了多少批,地球却还是在。而地球又是银河系,乃至于整个宇宙上的“花叶”。不论地球生灭了多少次,宇宙依然在。
而宇宙也正是大道上的“花叶”。不论宇宙生灭多少次,大道依存。
而大道非有。没有生,亦没有灭。属于无根之根,虽然出生了一切万有,幻化一切生灭相,但TA却从未生,亦从未灭过。这就是“道”。
那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的死,也是被死掉。这是一个大道衍化运转的自然过程。是必然。
那这样的话,我们的死,又如何做主。
某乙:与道合?
某丁:不生不死。
紫师:当花叶死的时候,你体证树枝为自己。当树枝掉的时候,你体证树干为自己。当树干枯掉的时候,你体证树根为自己。当树根烂掉的时候,你体证出生树根的那股力量为自己。最后,体证到大道为自己。你就完全做得了主了。
这个道理有点空泛。我们讲讲具体实际的。
众生生死,为何生死。
因为认为这个“花叶”为自我。花叶没了,就认为这个自我死掉了。
在紫觉的第一篇中有提到,外在的表象形态,都只是来源于我们具备六根,所以才会观测到,而认知这个表象形态的身相为自我。而之所以具备六根,又来源于我们的定力低下。对时空的观测层次低下。
修行,不需要你去肉身不坏,长生不死。只需要你闭上眼,放下对这个身躯自我的执取,在意识海的层次中,开始去体认更深层的自我。
当你把心识从身躯自我上收回来的够深了。你就会开始失去对这个身躯自我的了知了。而这个时候,能觉知的意识,就成了所谓的“自我”。
我们一直认为活着的是肉身。而实际上,肉身只是给与了他们一个六根而已。
因为眼睛,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显像的功能,也就能看见。
因为耳朵,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闻声的功能,也就能听到。
因为鼻子,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嗅香的功能,也就能闻到。
因为舌头,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品尝的功能,也就能尝到。
因为身体,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身触的功能,也就能感受。
因为大脑,所以我们的这个“意识自我”有了思维记忆的功能,也就能思忆。
这是六根所赋予我们的功能。也就是“花叶”的功能。
花有香,能结果,叶有绿,能光合作用。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了花叶,没有六根,我们就不复存在。
可能这种体证,对于大家而言,确实不容易体会。大多数人,这一生的唯一一次体验,就是临终的时候,也就是死的时候。只有死过,才能知道死后是如何的,是否是什么都消失了。
那死了就什么都没感觉了吗。
不是的。死了之后,这个“意识自我”根据TA一直以来对身体六根的执取,也就是一直以来使用六根的惯性,而重新幻化出来一个具备六根的身躯。很多人称之为“鬼”的状态。
其实,这个时候并不是“意识自我”又有了一个身躯六根。而只是一种惯性的感觉,所促使的意识错觉体验而已。
可能大家没有残疾,有个例子大家也不能亲身体验。那就是当人断腿断手以后,手腿是不见了,也看不见了,但在意识的惯性中,手腿的感官依然存在。也就是还能感觉到自己有一个手腿的轮廓感。
这是意识的一种执取记忆惯性功能。而在人死之后,这个意识的功能依然存在。就会幻化出来一个六根身躯出来。但这一样只是一种自我意识感官,而非真的有了一个身躯六根。其实这个人一直都在自己的意识海当中。
某丙:那这个是第七识吗?
紫师:不是。是第七识又重新幻化出来的六识功能。
这就是死。但不单单是这样。
因为,在死后,根据不同人的意识状态,也就是之前的业力惯性状态,就会幻化出来不同的境界出现。全都是心底深处所执念的。然后,这个意识自我又会受这些业力惯性的影响,而被影响着去投胎受报。
不同的业力惯性,会影响这个意识自我去往不同的时空因缘中,投胎到六道的相应一道中去。
某丙:那就是有的人是天堂,有的人是地狱,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吗?
紫师:你这个问题,来源于你认知现在的世界为真实。而事实是,不真实。而如果你认知现在的世界为真实,那你所说的天堂,地狱,就是真实的。
天堂,地狱,确实是意识所幻化的。而我们现在的世界,依然也是意识所幻化的。所以,不要奢望地狱不是真实存在的。六道中的每一道,在众生眼中,都是实际存在的。
因为意识里存储着一切的资料种子。包括一切痛苦的感觉。当意识让这个感觉出现时,这个感觉就是真实。
死后如何。大家可以观测下自己的梦。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日常生活太乱,梦就会很乱呢。
而临终时的境界,就是我们这一生日常生活的一切所造成的境界。哪一部分的惯性最强烈,临终时就会越容易出现。
某丙:那修行的人,在死后也会是这样吗?
紫师:修行人,也得看是修证到什么位次的修行人。欲界人天乘,只能凭借业力。跟随着善业去往相应的人天道投胎。而色界天乘,无色界天乘,就完全可以凭借这自己的“定力”去往色界天,无色界天。或者,愿意继续在人世间修行的,就可以自主投胎。
某丙:那有些修行人为什么说死是涅盘啊?
紫师:只有圣者,才能涅盘。而圣者的涅盘,却不是死可以定义的。证果的圣人,当下就是涅盘,而非肉身死后。
说死是涅盘,是电影,电视告诉大家的。因为,佛陀的死,被称之为涅盘。但佛陀一直都处于涅盘之中。只是众生的层次理解不了。在最后与现阶段的众生缘尽时,就示现了所谓的“涅盘”。
而释迦牟尼佛“涅盘”之后,其实还是继续幻化在这个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因为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个世界成佛不知多少次了。也示现“涅盘”不知多少次了。
好了。这就是【死】。
其实,本来就没有生死。只有众生对六根表相的贪执。
众生也从来都没有死过。只是意识海将业力资料重新整合,又重新变现出了另一个生灵的相。只是,凡夫都把在这个意识资料整合,幻化出另一个躯壳的过程中,忘掉了之前的一切。其实,大多数的习惯还是跟上辈子一样。
只是可能因为上辈子一生的惯性业力影响,下一生的时候,身躯会发生些小些大的改变。
比如说,你这一生走完的过程中,所培养的身心习惯,太像一条狗,一只猪。下一辈子,你自然就会投胎成为狗、猪。可能很多人,在这一生的时候,面貌就开始变的像狗,像猪了。或者说,你现在看一些狗,猪,就有点人的样貌。这就是生死的轮回。
真正的修行人,看破了这一点之后。就再也不肯因为这一生的所谓享受,所谓利益,去养成让自己堕落三恶道的行为惯性业力了。因为,你的意识会记录下来这一切的惯性业力。而逐渐的改变你的意识形态。最后,意识形态成为哪一道的什么生灵,你下一生就会投胎做什么。
某丙:这个业力也是由因果而来吗?
紫师:业力,就是重复的行为造成的惯性力量。也就是习惯。
一些人习惯了好吃懒做。长相就会开始往猪发展。下一辈子,就成了猪。
行为的惯性,等同于身体的惯性。
比如,相由心生。看一个人的面相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一些性格命运。先不说这命运,就说这性格。
性格,就是一种业力惯性的体现。也就是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性格就会让他很自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想做其它的反应,他都做不到。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源于他的业力惯性。这种业力惯性,形成了一个所谓性格的东西。而这个业力惯性,怎么反映在了他的面相上了呢。
因为一种行为会带动身体的运动。比如说,一些内在习惯会带动面部表情。喜欢大笑的人,和不苟言笑的人,是不是看TA的脸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呢。
因为面部表情的习惯。而喜欢大笑是一种性格,不苟言笑也是种性格。这种习惯,造成了他的长相。这就是看面相的原理。
而我们身体的所有行为,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带动”,而造成一定的影响。
某丙:那一个人的气场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
某甲:那这一世的怎么做人,才能不去三恶道,还能再转世做个人。怎么做才转世为更高层次的生灵?
紫师:气场,来源于心行为的坚定。不同心行为的坚定,会带来不同的气场。
十善业道,是欲界天人的习惯。欲界定,未到地定,是欲界天人的习惯。初禅定到四禅定,是色界天的习惯。四空定,是无色界天的习惯。
气场,都是心行带来的。所以,你想来生成为什么样的,你就要在这一生养成如何的习惯。你这一生最后的身心习惯状态,就是你来生要投胎的状态。
而我们现在在教的观修,解析。就是保证你注定能修行的业力惯性。
而今天讲死,紫是想通过告诉大家死的境界,死的原理,来让大家更深入的认知生死。
不畏惧生死,而又畏惧生死。
不畏惧生死,是要明白,本无生死。而又畏惧生死,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积极培养修行的业力惯性。
某甲:那紫师先说说欲界定,未到地定,是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紫师:理性,静定,心意光明,就是天人的习惯。
某甲:初禅定到四禅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才能做到?四空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才能做到?
紫师:色界天,必须要远离对五欲六尘,七情六欲的沾染。这基本都是必须要独修,闭关修的。
四空定,就是远离对色界天状态的执念。而进入无限的空无状态。
某丙:避世修行是不是也是必要的?
紫师:对于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修行而言,是必须避世的。
好了,有点晚了,今天就到这里了。
某甲:请紫师讲讲心意光明。天人的心意光明。
紫师:心意光明,必然要远离世俗概念的染污。因为心意光明是纯直的,一丝世俗污染都没有的。
某丙:紫师,我们这一世能修到那么高吗?有人做到了吗?
紫师:这需要看你们自己,肯定有。
某甲:没被污染是什么样活着的状态?
紫师:纯。这点,人是能够感觉到的。就是很纯的活着。
心意就是我们的意识海。而心意光明,指的就是意识海没有种种法尘的覆盖。而法尘,就是对种种世俗概念的执念,对种种事相的执取。
说,很难说明。只能是自己慢慢体会,活着哪天你遇到了这种人,可能就能感觉到一些。
好了,还有问题吗。
某甲:一个觉悟的纯然的心体主人和肉身的共同体?
紫师:不至于到觉悟。因为天人不一定觉悟。天人只是因为状态正好到了这种状态而已。
某乙:这种天人还会退转吗?
紫师:会。要不退转,必须需要在打破我执的前提下。
某乙:紫师,刚刚理解了下无明,一直不知道最初的无明怎么来的。刚刚理解到,最初就是无明,觉悟是后来而有的。
紫师:没有无明,何来觉悟。而若觉悟,何来无明与觉悟。
某乙:哦,还有啊,紫师,是不是这个世界证取和解说究竟真理的不只是佛陀和佛教啊?
紫师:心意光明,就是一种纯然的状态。
这个时代,只有佛陀的教法究竟。但并不代表,其它教派就没有佛或菩萨示现。只是他们教导众生的方式更侧重于行为上的影响。而非法理上的。
但现今是相上的末法时代。被认知的佛法,又未必是佛陀所示的究竟教法。但可以循序渐进的修学,来迈向究竟教法的修证。但也需要自身的因缘具足。
总而言之,在现今时代,修行究竟教法,本就不易。
某丙:什么是究竟教法?
紫师:究竟,就是终极。而究竟的教法,就是终极的觉悟教法。最为彻底的觉悟状态。
某乙:哦哦,我是之前看过一个帖子她讲上个世纪苏菲派再定向大师美赫巴巴所讲的也是究竟真理,所以有些疑惑。
紫师:每个教派都有他们定义的究竟真理。印度所有外道,都有他们各自的究竟。但当时的佛陀去修学后,都没有发现其究竟。都有所偏执。
当然了,现今的印度教乃至于很多教派都在跟佛教或竞争或交流的过程中,有所吸收。
但在两千五百年前,究竟的教法就已经被确定。为什么不去直接找这个,而去找其他有所吸收的呢。
其实,究竟不究竟,对现在的大家而言,都是伪概念,因为比较遥远。只有自己在修学的过程中,逐步体证,才能逐渐发现什么是究竟。
某乙:主要我容易起疑心。
紫师:去行持,就不容易疑心了。疑心来源于心仍未定。
而且,这个世界的修行有三界内的修行,也有三界外的修行。即使在修学三界内的修行过程中,只要不认此为足,而止步不前,那就不妨碍你之后修学三界外的修行。
而且,很多人修行,未必就是为了三界外的修行。那把三界内的修行认知为究竟,也未尝不可。至少在他那里,就是他的究竟。
某乙:只要是去我执的都是三界外的吧?
紫师:是这样。去我执,就必然是冲着出三界去的了。
佛教不是有,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吗。
要知道,当初的佛陀是如何修证走过来的。他没有排斥任何教法,反而修持了所有的教法。是在修持这些教法的过程中,逐步的发现了不足,而开始深入自心,发掘真理。而我们有了佛陀这个过来人了之后,就可以更好的修学了。
只不过,现在末法时代,真法确实不易分辨。但这也主要来源于我们的修证不够。所以,还是要多行持,多修证。
一些印度派的巴巴,他们的一些法并不是不能学。因为,很多也都跟佛教前期的修行是一致的。
某乙:嗯,有很多教导不二论的。
紫师:只是说,可能源于教法不够究竟,会导致在这个过程中修证了这个位次,而影响到修学下一个位次。
为什么佛教强调三皈依。
其实为的就是在你还没有了解到佛教的根本是什么的时候,最好不要学别的。学了,就会破皈依戒体。
但如果佛法的根本你能了解了,再去看其他教派不究竟的教法时,你就能了然的明白,它不究竟在哪里,具体又处于哪一个阶段,有什么可取处,又有哪些不可取。这个时候,就可以说去广学诸派了。
但这个广学诸派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的教法,而更好的教化众生。属于菩萨道四摄六度万行中的一行。
某乙:嗯,这样确实会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紫师:嗯。佛教并不是排斥其它教派。而只是为了利益众生。因为,很多时候,其他教派就是为佛教培养人才的。或者说,所有的教派都在为最终的觉悟培养人才。
因为,只要修学者不是太偏执,就肯定是都趋向于最终的究竟觉悟的。
只是说这个时代,出现示现圆满觉悟者的教派,叫佛教。过去佛的时代,就肯定不叫佛教。
第一,语言文字,就肯定不同。现在统一称之为佛教,只是因为现今时代叫佛教。
好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众弟子:没有了。
紫师:诸君晚安。
其实,本来就没有生死。只有众生对六根表相的贪执。
众生也从来都没有死过。只是意识海将业力资料重新整合,又重新变现出了另一个生灵的相。只是,凡夫都把在这个意识资料整合,幻化出另一个躯壳的过程中,忘掉了之前的一切。其实,大多数的习惯还是跟上辈子一样。
只是可能因为上辈子一生的惯性业力影响,下一生的时候,身躯会发生些小些大的改变。
比如说,你这一生走完的过程中,所培养的身心习惯,太像一条狗,一只猪。下一辈子,你自然就会投胎成为狗、猪。可能很多人,在这一生的时候,面貌就开始变的像狗,像猪了。或者说,你现在看一些狗,猪,就有点人的样貌。这就是生死的轮回。
真正的修行人,看破了这一点之后。就再也不肯因为这一生的所谓享受,所谓利益,去养成让自己堕落三恶道的行为惯性业力了。因为,你的意识会记录下来这一切的惯性业力。而逐渐的改变你的意识形态。最后,意识形态成为哪一道的什么生灵,你下一生就会投胎做什么。
某丙:这个业力也是由因果而来吗?
紫师:业力,就是重复的行为造成的惯性力量。也就是习惯。
一些人习惯了好吃懒做。长相就会开始往猪发展。下一辈子,就成了猪。
行为的惯性,等同于身体的惯性。
比如,相由心生。看一个人的面相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一些性格命运。先不说这命运,就说这性格。
性格,就是一种业力惯性的体现。也就是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性格就会让他很自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想做其它的反应,他都做不到。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源于他的业力惯性。这种业力惯性,形成了一个所谓性格的东西。而这个业力惯性,怎么反映在了他的面相上了呢。
因为一种行为会带动身体的运动。比如说,一些内在习惯会带动面部表情。喜欢大笑的人,和不苟言笑的人,是不是看TA的脸就能看出来。
为什么呢。
因为面部表情的习惯。而喜欢大笑是一种性格,不苟言笑也是种性格。这种习惯,造成了他的长相。这就是看面相的原理。
而我们身体的所有行为,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带动”,而造成一定的影响。
某丙:那一个人的气场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
某甲:那这一世的怎么做人,才能不去三恶道,还能再转世做个人。怎么做才转世为更高层次的生灵?
紫师:气场,来源于心行为的坚定。不同心行为的坚定,会带来不同的气场。
十善业道,是欲界天人的习惯。欲界定,未到地定,是欲界天人的习惯。初禅定到四禅定,是色界天的习惯。四空定,是无色界天的习惯。
气场,都是心行带来的。所以,你想来生成为什么样的,你就要在这一生养成如何的习惯。你这一生最后的身心习惯状态,就是你来生要投胎的状态。
而我们现在在教的观修,解析。就是保证你注定能修行的业力惯性。
而今天讲死,紫是想通过告诉大家死的境界,死的原理,来让大家更深入的认知生死。
不畏惧生死,而又畏惧生死。
不畏惧生死,是要明白,本无生死。而又畏惧生死,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积极培养修行的业力惯性。
某甲:那紫师先说说欲界定,未到地定,是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紫师:理性,静定,心意光明,就是天人的习惯。
某甲:初禅定到四禅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才能做到?四空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才能做到?
紫师:色界天,必须要远离对五欲六尘,七情六欲的沾染。这基本都是必须要独修,闭关修的。
四空定,就是远离对色界天状态的执念。而进入无限的空无状态。
某丙:避世修行是不是也是必要的?
紫师:对于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修行而言,是必须避世的。
好了,有点晚了,今天就到这里了。
某甲:请紫师讲讲心意光明。天人的心意光明。
紫师:心意光明,必然要远离世俗概念的染污。因为心意光明是纯直的,一丝世俗污染都没有的。
某丙:紫师,我们这一世能修到那么高吗?有人做到了吗?
紫师:这需要看你们自己,肯定有。
某甲:没被污染是什么样活着的状态?
紫师:纯。这点,人是能够感觉到的。就是很纯的活着。
心意就是我们的意识海。而心意光明,指的就是意识海没有种种法尘的覆盖。而法尘,就是对种种世俗概念的执念,对种种事相的执取。
说,很难说明。只能是自己慢慢体会,活着哪天你遇到了这种人,可能就能感觉到一些。
好了,还有问题吗。
某甲:一个觉悟的纯然的心体主人和肉身的共同体?
紫师:不至于到觉悟。因为天人不一定觉悟。天人只是因为状态正好到了这种状态而已。
某乙:这种天人还会退转吗?
紫师:会。要不退转,必须需要在打破我执的前提下。
某乙:紫师,刚刚理解了下无明,一直不知道最初的无明怎么来的。刚刚理解到,最初就是无明,觉悟是后来而有的。
紫师:没有无明,何来觉悟。而若觉悟,何来无明与觉悟。
某乙:哦,还有啊,紫师,是不是这个世界证取和解说究竟真理的不只是佛陀和佛教啊?
紫师:心意光明,就是一种纯然的状态。
这个时代,只有佛陀的教法究竟。但并不代表,其它教派就没有佛或菩萨示现。只是他们教导众生的方式更侧重于行为上的影响。而非法理上的。
但现今是相上的末法时代。被认知的佛法,又未必是佛陀所示的究竟教法。但可以循序渐进的修学,来迈向究竟教法的修证。但也需要自身的因缘具足。
总而言之,在现今时代,修行究竟教法,本就不易。
某丙:什么是究竟教法?
紫师:究竟,就是终极。而究竟的教法,就是终极的觉悟教法。最为彻底的觉悟状态。
某乙:哦哦,我是之前看过一个帖子她讲上个世纪苏菲派再定向大师美赫巴巴所讲的也是究竟真理,所以有些疑惑。
紫师:每个教派都有他们定义的究竟真理。印度所有外道,都有他们各自的究竟。但当时的佛陀去修学后,都没有发现其究竟。都有所偏执。
当然了,现今的印度教乃至于很多教派都在跟佛教或竞争或交流的过程中,有所吸收。
但在两千五百年前,究竟的教法就已经被确定。为什么不去直接找这个,而去找其他有所吸收的呢。
其实,究竟不究竟,对现在的大家而言,都是伪概念,因为比较遥远。只有自己在修学的过程中,逐步体证,才能逐渐发现什么是究竟。
某乙:主要我容易起疑心。
紫师:去行持,就不容易疑心了。疑心来源于心仍未定。
而且,这个世界的修行有三界内的修行,也有三界外的修行。即使在修学三界内的修行过程中,只要不认此为足,而止步不前,那就不妨碍你之后修学三界外的修行。
而且,很多人修行,未必就是为了三界外的修行。那把三界内的修行认知为究竟,也未尝不可。至少在他那里,就是他的究竟。
某乙:只要是去我执的都是三界外的吧?
紫师:是这样。去我执,就必然是冲着出三界去的了。
佛教不是有,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吗。
要知道,当初的佛陀是如何修证走过来的。他没有排斥任何教法,反而修持了所有的教法。是在修持这些教法的过程中,逐步的发现了不足,而开始深入自心,发掘真理。而我们有了佛陀这个过来人了之后,就可以更好的修学了。
只不过,现在末法时代,真法确实不易分辨。但这也主要来源于我们的修证不够。所以,还是要多行持,多修证。
一些印度派的巴巴,他们的一些法并不是不能学。因为,很多也都跟佛教前期的修行是一致的。
某乙:嗯,有很多教导不二论的。
紫师:只是说,可能源于教法不够究竟,会导致在这个过程中修证了这个位次,而影响到修学下一个位次。
为什么佛教强调三皈依。
其实为的就是在你还没有了解到佛教的根本是什么的时候,最好不要学别的。学了,就会破皈依戒体。
但如果佛法的根本你能了解了,再去看其他教派不究竟的教法时,你就能了然的明白,它不究竟在哪里,具体又处于哪一个阶段,有什么可取处,又有哪些不可取。这个时候,就可以说去广学诸派了。
但这个广学诸派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的教法,而更好的教化众生。属于菩萨道四摄六度万行中的一行。
某乙:嗯,这样确实会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紫师:嗯。佛教并不是排斥其它教派。而只是为了利益众生。因为,很多时候,其他教派就是为佛教培养人才的。或者说,所有的教派都在为最终的觉悟培养人才。
因为,只要修学者不是太偏执,就肯定是都趋向于最终的究竟觉悟的。
只是说这个时代,出现示现圆满觉悟者的教派,叫佛教。过去佛的时代,就肯定不叫佛教。
第一,语言文字,就肯定不同。现在统一称之为佛教,只是因为现今时代叫佛教。
好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众弟子:没有了。
紫师:诸君晚安。
2017/08/19于紫觉讲堂
联系邮箱:admin@zijue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