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特伽罗自体”是什么+ 查看更多
紫师:上次的课程后,有人问到“补特伽罗自体”的部分。
这次,紫补述一下。
所谓“补特伽罗自体”,指的是在世俗谛层面而言的众生之个体循环,也便是假立的众生之轮回主体。在凡是人我执,在圣是法我执。
在于空性的圣义谛层面,一切万法,自性本空。所以,必然是不存在一个所谓“轮回主体“的。而”轮回主体“不成立,那相对应的轮回也便不成立。
但在世俗谛的层面而言,源于无明而妄执的万法,又是成立的。但只对于因无明而妄执的众生心中成立。
哪怕是证取空性的菩萨,若不入无余涅槃,万法的迁流相,便还是存在的。就算知道,万法的本性实空,也是如此。
虽说,这些菩萨完全可以令心识的执取功能止息,而入大寂灭。却无太大意义。
源于自性本空,哪怕万法现前的当下,也是空。这就是这些菩萨们所证取的实相。
令心止息,入于大寂灭,也不过是相对于有的无罢了。
而真正的空性,是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有不异空,空不异有。五蕴当下,便是空寂,大寂灭。
所以,众生见佛与菩萨在三界。
而佛与菩萨见众生本自寂灭。不曾生,亦不曾灭。
所以,佛法将修行次第,分了那么多层次。将万法名相,一一判别。都只是为了众生能够循序证入而假名安立。
因为,真正证取空性的菩萨,见色是空,见受是空,见想是空,见行是空,见识是空。见心是空,见意是空,见识是空,见六尘是空,见十八界是空,见苦是空,见集是空,见灭是空,见道是空,一切万法,本自空寂。即:体性本空。
世俗谛有的区别,只对还在迷着的众生有实质性意义。
这源于众生无明,不知一切万法自性本空,而执于其中,取色,取受,取想,取行,取识,而欣乐厌苦,能所对持,人我对立,造作种种。对万法有贪嗔,取受。
如此执迷,才有生死轮回种种事。
但,这在于自性而言,实是必然。因为,这一切所谓轮回,涅槃。迷觉万法,便是这自性之自然性能。
所谓生即无明,无明必然执取,执取必然就会有觉有受,安立一个所谓“补特伽罗自体”的主体。也就有了所谓轮回。
有无明,有迷着执取,有苦有乐,有轮回,便有了求觉悟,求解脱。
所以,轮涅一如。不论是所谓轮回,还是所谓涅槃。都只不过是自性所生之法。仅此而已。
所以,在于自性的层面。无明与觉悟,并没有区别。轮回与涅槃,并没有区别。
但,这是对于已然觉悟之后,见道了万法之自性本空之后,才有的并没有区别。
而在无明,轮回的众生位而言,苦乐是有区别的,人我是有区别的,一切万法都是有区别的。
而在其中起作用的,便是这所谓的轮回主体,人我,法我。然后,被称之为“补特伽罗自体”。
唯心,唯识。不如说是唯性。但,对于圣者而言。心本就是空性所幻化,识也本就是空性所幻化。虽名幻化,实则不生不灭。言说幻化,实是为还身在轮回之中对万法执以为实的众生而言。
所以,说唯心,唯识。只是为了众生有一个可落脚之处。可入手之处。
言说八识心王,百法种种。仅仅只是将性的功能于世俗谛的众生层面,细分化。以令执取其中的众生,能够由此而探本寻根,见到万法之本体性空。
安立阿赖耶识的名相,说藏识,说种子识,说八识田,说如来藏。这都仅仅指的是一种功能。以心为实在,而言的功能。安立末那识的名相,说能执,说相续,说叠加,说播放,说了了明知,说明性。也都只是指的一种功能性。安立意识的名相,说分别,说判别,说了知,说思,说想。也都只是指的一种功能性。前五识,说五根、五尘,说色,说触,说受。也都只是指的一种功能性。
以一心的功能,即能涵盖所有。
一心幻化万法一切。众生源于一心本有的能取,能执持的功能性,便有了执取自我的必然性。继而于此因缘法内之自我,对其它万法相持对待,也便是能所相对。众生眼中的一切。
而所谓一心,也仅仅只是对于如此存在的人,众生,而言,而说,而假名而立。
实则是功能性的具象化指代。
也便是那所谓自性,空性的功能性具象化指代。
所以,又说心的本性是空。
所以,说性,说心,说意,说识,说五蕴,说四大,说七大。都仅仅是一种人能理解范围内的名词指代。
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让人去认知这个“ ”种种功能性。而这一切功能性的总集,才是“ ”之全体。
即,这一切万法之存在,无尽法界之衍生的源头。
现在,我们说“补特伽罗自体”,也是如此。
因为,众生无明,我执,分别,欣乐厌苦,在轮回。
想要去体证那空性如如,就需要戒定慧。
而这个所谓的“补特伽罗自体”的有序循环,便是戒定的开始,观慧的基础。
没有这些基础,众生无依。更不可能去体证那万法自性。
唯识宗,法相宗。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判别万法一切。仅仅只是已证的菩萨,站在众生执取万法的层面,为之假名安立。希望众生可以以万法假名有的层面,更好的认识世间万法,由此破除相应无明,破除人我执,安立法我。如果,因此执以为实。菩萨们,就会继续为之说大乘般若空性,说自性空种种。为之解缚。
所以,历代判教,都会将唯识宗称之为有宗。
这仅仅只是在于唯识宗站在世俗谛安立万法法相层面而言的。
却不知唯识宗从始至终都会强调自性本空的实相空性。
但,这还必须以实修为依持。
不然,空宗般若,也是无用。
最后,再强调一句。阿赖耶,非实有。末那,非实有。六识,非实有。一切万法,皆非实有。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还请记住下一句,心性是空,识性非有。缘起性空,幻化相续。
2020/02/12于紫觉讲堂